1、历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北魏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是( )。(A)386 年和 387 年(B) 386 年和 439 年(C) 439 年和 490 年(D)490 年和 491 年2 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是( )。(A)北魏孝文帝(B)北魏太武帝(C)前汉刘渊(D)前秦苻坚3 对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的政局,叙述正确的是( )。只有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大多数时间是多个政权分立、南北对峙的复杂政局西晋、北魏、东晋都有过短
2、暂的统一除三国分立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处于统一状态(A) (B) (C) (D)4 下列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对我国经济格局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加强(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C)江南迅速开发(D)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5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原因是( )。(A)曹魏时废止铜钱,实行实物交易(B)战争破坏严重,政权更替频繁(C)科技水平停滞不前(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影响正常交流6 “自戎狄内悔,有晋东迁,中土遗民,播迁江外自扶桑而裹足奉首,免身于荆越者,百郡千城,流寓比室”,这主要是说( ) 。(A)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人民南
3、迁(C)淮河以北陷于动乱(D)南方的开发过程7 魏晋时期发明的冶炼技术是( )。(A)铸铁柔化技术(B)淬火技术(C)低温炼钢(D)灌钢法8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9 三国时期各国统冶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 )。(A)统一仍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C)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D)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10 晋书.江统传记载:“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4、) 。(A)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减少(B)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十室九空(C)民族仇杀,使北方汉族人口锐减(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人民杂居11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三次著名战役的相似之处是( )。(A)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B)促使战败方政权迅速瓦解(C)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起重大作用(D)保护了南方相对稳定的局面12 成书于 5 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隋朝洛阳的商业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前秦时洛阳的兴盛(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13 十六国时期的客观积极作用
5、是( )。(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民族融合(C)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14 最终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 )。(A)道武帝(B)明元帝(C)太武帝(D)孝文帝15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行政的基层政权是( )。(A)三长制(B)宗主督护制(C)投下军州(D)保甲制16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封建化的进程(C)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语言17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1 日人怀土,多不所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
6、都洛阳。”上引材料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名为南伐,实为迁都(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18 十六国时期,汉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A)后赵(B)后燕(C)前凉(D)后凉19 北魏末年,尔朱荣发动的叛乱事变是( )。(A)边镇起义(B)八王之乱(C)河阴之变(D)淝水之战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0 永嘉南渡21 检籍22 苏峻、祖约之乱23 河阴之变24 神灭论25 祖冲之26 王敦之乱三、论述题27 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28 试述淝水之战的性质及双方胜负的原因。历史学基础(魏晋南
7、北朝)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1 【正确
8、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0 【正确答案】 永嘉南渡是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的北方士族及百姓南徙的局面。当时五胡内犯,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
9、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渡淮南下者超过百万,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1 【正确答案】 南朝萧齐政权清检士籍以保证赋役征发的政策。当时的士族拥有特殊的“籍状 ”,享有免除赋役的权利。许多人通过贿赂官员、伪造士籍的方法逃避赋役,使得政府役源短缺,租调减少。萧齐建国后,大力检籍,规定以宋元嘉二十七年户籍为准,凡不合者,一律改正,称为“却籍” 。但检籍官贪污作弊,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2 【正确答案】 东晋初年苏峻、祖约起兵反叛引发的内乱。326 年,明帝死后,成帝继位,庾亮为辅政大臣。庾亮为加
10、强中央力量,召不太遵守中央命令的将领苏峻人京为司农,以便加以控制。苏峻怕遭挟制,联合驻扎寿春的祖约,于 327 年起兵叛乱,攻下建康并纵兵抢掠。329 年,庾亮联合温峤及荆州刺史陶侃,击败苏峻,收复建康。苏峻、祖约之乱反映了东晋门阀势力的迅速扩张及其同皇权的矛盾。【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3 【正确答案】 北魏末年爆发的一场内乱。当时,胡太后专权,毒死孝明帝,另立幼帝元钊。528 年,大将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立元子攸为帝,执胡太后及小皇帝元钊,沉之于河阴,并召集文武百官加以痛斥,被杀者有二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加剧了北魏政局的动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4 【正确答案】
11、南朝范缜所著驳斥佛教论点的著名论作。范缜是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针对当时王公贵族及士人百姓的崇佛,写出了神灭论对之进行驳斥。神灭论全文共 30 余条,主要论点:针对佛教宣传的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谬论,提出了“ 形神相即 ”的观点,认为两者不可分离。 提出精神是活人的“质”所特有的,只有活人的形体才有精神作用。神灭论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尖锐地批驳了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5 【正确答案】 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演算出 在 31415926 与31415927 之间,西方数
12、学家在一千多年以后才获得同样的结果。他编制的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咂一起,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这一原理也被称为“祖暅原理”。【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6 【正确答案】 东晋初年王敦起兵反叛引发的内乱。琅琊王氏在拥立司马氏时功绩突出,在东晋初年的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导任丞相,王敦任镇东大将军。但司马氏不甘心同王氏共分权柄,起用戴渊、周顗等南方大族与北方二流大族刘隗、刁协,制约拥兵坐镇武昌的王敦。322 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不满,联合南方大族吴兴沈氏,以“ 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攻克健康,刁协战死,刘隗出逃,戴渊、周顗
13、被杀,王敦不久退兵。明帝即位后,于 324 年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次叛乱,不久病死,叛乱随之瓦解。王敦之乱反映了东晋门阀势力的迅速扩张及其同皇权的矛盾。【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三、论述题27 【正确答案】 (1)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内部仍存在着众多问题,如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和民族矛盾交织等。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经济方面,受鲜卑游牧传统的影响,无数农田被圈占为牧场,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行政方面,大小坞堡的存在,威胁了国家的统一,大量的隐户,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民族政策方面,北魏政权对汉族存在歧视,奴役汉族普通百姓,与汉族地主之间也存在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此种背
14、景下展开的。(2)改革的内容改革分两期进行。484 年开始,辅政的冯太后任用李冲等人进行第一期改革,主要是改革政治经济制度。490 年孝文帝亲政,进行第二期改革,着重改革拓跋部人的生活习俗。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整顿史治和实行三长制。484 年规定: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后又颁行俸禄制度,官史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品定期发放。同时,加大对官吏考课的力度,贪污、受贿或盘剥百姓者一律处死。486 年,废除宗主都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三长负责清查户口、田亩,征收赋税,调发徭役。三长制的实行,进一步加强了北魏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15、第二,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主要内容有:丁男 (15 岁以上)受露田 40 亩、桑田20 亩或麻田 10 亩,妇女受露田 20 亩、麻田 5 亩。实际授田时,露田加倍,以备休耕。奴婢受田与平民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 30 亩,限 4 牛。 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受田,宽乡之民可任力耕垦,不受限制。地方官吏随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刺史 15 顷,太守 10 顷,治中、别驾各 8 顷,县令、郡丞各 6 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一夫一妇年纳租粟 2 石,调帛 1 匹; 15 岁以上的未婚男女 4 人、从事耕织的奴婢 8 人、耕牛 20 头,各纳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在
16、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对官吏、地主做出了让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后世隋唐所沿袭。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摆脱拓跋贵族守旧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第四,采取了一系列改易拓跋旧俗的汉化措施,主要内容是:禁穿胡服,服饰依汉制;废说北语,改说汉话;变革姓氏,改从汉姓;革新婚俗,实行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3)改革的意义孝文帝改革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
17、结。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建设,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使胡族由游牧经济或半农半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经济为主。改革也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28 【正确答案】 淝水之战是东晋抵御前秦进犯的著名战争。四世纪下半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383 年,秦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军八万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大败。淝水之战的性质:一方面,前秦作为氐族贵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进犯东晋,带有民族冲突的性质。在前秦政权中,始
18、终存在着对汉族的歧视与提防,奴役汉族人民的现象也一直存在,这与南方衣冠士族把持东晋政权是有明显区别的。另一方面,前秦在建立之后,采取了很多汉化措施,向中原先进文化靠拢,如发展农业、优待士族、崇尚儒学等,在淝水之战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因此,淝水之战也带有两个并立政权争夺中国统一权的性质。在两者中,后者应当占据主导地位,民族冲突只是表面现象,争夺统一权利才是淝水之战的实质。双方胜负的原因:前秦方面: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如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矛盾,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当时的前秦还远:不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政权;前秦王苻坚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东晋已是“垂忘之国” ,轻率南侵;战争的具体指挥也存在失误,如误用朱序,军队轻率后撤给了东晋军队偷袭的机会等。东晋方面:经过前期的休整,国内形势稳定,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一致对外;谢石、谢玄率领的北府兵能征善战,战斗力强;通过朱序掌握了前秦军队的虚实,具有军事上的主动权。淝水之战的结果,证明当时统一的时机和条件仍不成熟,进一步确定了南北双方对峙的局面。【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