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84926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25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是( )(A)帖木儿(B)巴布尔(C)巴尔班(D)阿克巴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两部法案,在法律上确保议会的最高权力,它们是( )权利法案 人身保护法 排斥法 王位继承法(A)(B) (C) (D)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A)(B) (C) (D)4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A)建立

2、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C)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5 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 )(A)朝鲜半岛、日本列岛(B)南亚次大陆、南洋诸岛(C)南亚次大陆、日本列岛(D)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6 下列对战国时代各国变法改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际上是以法家思想为核心进行的社会改革(B)秦、楚、魏国的变法改革都比较成功(C)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D)商鞅的变法改革中有一部分源于三晋7 在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中,相传( )品尝百草,救民疾苦,发明了原始医药;“耕而作

3、陶“,发明了原始制陶业;教人耕种,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A)黄帝(B)伏羲(C)炎帝(D)唐尧8 下列各项符合 20 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 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 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 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A)(B) (C) (D)9 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不包括( )(A)厦门(B)珠海(C)海南(D)汕头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苏格拉底11 哈里发国家12 日德兰海战13 蒙巴顿方案14 合纵连横15 西山会议派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6 简述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17 太

4、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产生背景和最终结局。综合练习试卷 25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光荣革命后,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 年,国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原则是由信奉新教的后裔继承。【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英国宗教改革集中体现的是国王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对外交流的基

5、本知识,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各国的变法改革是战国时代各国实力消长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政治学说的具体实践,其中楚国的吴起变法是以失败告终的,楚国在战国时代一直没有能够强盛起来。此题考查考生对战国变法的熟悉程度。【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对于远古传说中的人物的记忆。炎帝,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教人耕种,制定历日,又被尊称为神农氏。伏羲作八卦,教民结网捕鱼、打猎。黄帝,号轩辕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考生一定要仔细地分清各个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样才不容易失分。

6、【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诞生,其中主要的新主张就是指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家谱,并称社会是在不断地进化演变之中,本题属于细节性考题。【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1980 年 5 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设立了经济特区,而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 1983 年 4 月批准的。【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正确答案】 (公元前 469前 399 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

7、生之一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

8、自知自己无知 ”的命题,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哈里发政权体制的阿拉伯封建神权国家。632 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死后,其继任者称“哈里发” ,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哈里发作为安拉使者的继承者,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他集宗教、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是封建神权的专制君主。这种哈里发政权体制,史称哈里发国家。1055 年,塞尔柱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国实权,哈里发的军政大权为苏丹取代,只保留宗教首领的地位,此后哈里发政权体制基本消失。【知识模块】 综合12 【

9、正确答案】 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即“ 印巴分治 ”方案。1947 年 6 月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故名。二次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

10、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 ”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 年 8 月 15 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

11、确答案】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问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试题解析】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谋略之学,考生需了解合纵连横的基本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张仪、苏秦等人,是经常考到的知识点。【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925 年底,以谢持、邹鲁等人为代表的

12、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与会的人员因此被称为西山会议派。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的右派势力明确提出了要取消共产党员的党籍,并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上海另外成立新的党中央。【试题解析】 考生应注意对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的区分,西山会议派是国民党右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派别,对其主张的内容,考生需要有所了解,可能会在选择题中出现。【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6 【正确答案】 明初废除宰相之后,皇帝的日常工作大为增加,疲于应付,挑选一些官员承担秘书、顾问工作,辅佐理政形成固定的秘书咨询机构,即内阁。(1)内阁在明太祖时即有萌芽。废相不久设立

13、“ 四辅官” ,后改设殿阁大学士,皆轮值备问,自此秘书官员常设,渐有内阁之称。(2)仁宗、宣宗到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地位有了显著上升。此时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的“ 参预机务” 转变为固定的 “票拟”,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职掌。法定角色仍不过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3)正统以下,内阁制度继续发展。内阁大学士排名有了先后,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在朝廷的地位,内阁逐渐在部、阁之争中占得上风。(4)从嘉靖继位起,内阁首辅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权势更重。与此相关的,阁臣之间围绕首辅位置的倾轧争夺愈演愈烈。从张居正死后直到明亡,内阁大臣基本上碌碌无为,内阁政治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从严格意义

14、上说,内阁不能与此前的宰相等同:(I)内阁制度上只是承担秘书、顾问工作,虽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执行之权,不能指挥六部。(2)内阁的议政权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票拟是否生效,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3)内阁议政带有很大的被动色彩,主要是被动接受顾问,缺乏向皇帝主动建议权。(4)在明朝大部分时间,内阁未被看作正式机构,而只是临时性的办公场所。总之,内阁最多只具有“ 准宰相 ”的性质。【试题解析】 明朝内阁制度和宦官在国家政务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成为明朝上层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内阁制在明朝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考查明朝的政治就必须涉及,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模块】 综合17

15、【正确答案】 (1)两次运动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耗费了清政府大量的军费,加之战败后的赔款,这笔相当庞大的战争费用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财政收入,清政府能做的就是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压榨,肆意的搜刮。各层官吏在征收赋税时层层盘剥,巧立各种名目,中饱私囊。而且地方的绅贵与官僚勾结在一起,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两广地区、湖南等地是征兵、征粮最多的地方,战后,一些遣散的乡勇与破产农民、手工业者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上述内容都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19 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剧,并逐渐深入中国的腹地。在战争、经济侵略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

16、家还通过教会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爆发为数众多的教会与民众的冲突,民间的团体开始活跃起来,秘密结社兴起,由于下层民众盲目地将洋人与清政府统治集团区别对待,所以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2)两次运动的结局: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的同时,内部领导集团却在发生着不利的变化,尤其是在定都天京后,安逸的生活滋生了他们对权力和享受的追求,起义初期的朴素思想荡然无存,而且在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日益尖锐。天京变乱和石达开的败亡,对太平天国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内耗,特别是太平天国内部的士气相当低落,人心涣散,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并给清政府的反扑创造了机会。第二次鸦片战

17、争后,清政府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一方面,清政府不必再为对外战争和内部斗争分心,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天国;另一方面,慈禧排除异己,独揽大权,调整了对外关系,力图借用洋人的力量剿灭太平天国,而英、法、俄等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在华利益,也乐于提供武力支持,这样就有了所谓的“借师助剿”,同时,清政府还重用汉族的官僚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受到重用,都身居要职。中外势力勾结在一起,向太平天国发动如潮的攻势,太平天国的衰势已无可挽回,最终覆亡。太平天国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定都天京后统治集团内部开始腐化堕落,争权夺利导致内耗惨重,反清的堡垒从内部开始瓦解;其次,太平天国后期,宗教迷信活动盛行

18、,一些极端的政策违背了起义时的初衷,对群众的号召力迅速减弱,并损害了群众的一些利益,使得太平天国开始丧失政权基础;另外,就是太平天国后期面对的敌人较为强大,以旧式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抵抗中外相勾结反动势力的可能性不大。义和团运动给予侵华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在阻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于国人面前,于是在庚子国难后,人们开始寻求反清或是变法图存的道路,从这一方面来看,义和团运动给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一定的启示。但是义和团运动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斗争的手段和武器,没有一点能体现先进性,都是旧式农民运动的翻版,无疑对帝国主义的强大势力构不成实质威胁,而且运动的盲目性导致了他们对所有外来事物的排斥,轻易接受了清政府的安抚,最终被利用和出卖,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85 6 SPANISH-1995 STAGE 2 DESCRIPTION FOR COMMUNITY OF INTEREST SUPPLEMENTARY SERVICES CLAUSE 6 - GLOBAL VIRTUAL NETWORK SERVICE (GVNS)《第2阶段 有益补充业务共同体的描述 条款6 全球虚拟网业务(GVNS)关.pdf ITU-T Q 85 6 SPANISH-1995 STAGE 2 DESCRIPTION FOR COMMUNITY OF INTEREST SUPPLEMENTARY SERVICES CLAUSE 6 - GLOBAL VIRTUAL NETWORK SERVICE (GVNS)《第2阶段 有益补充业务共同体的描述 条款6 全球虚拟网业务(GVNS)关.pdf
  • ITU-T Q 85 6-1995 Stage 2 Description for Community of Interest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Clause 6 - Global Virtual Network Service (GVNS)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on Telephone Switcon F.pdf ITU-T Q 85 6-1995 Stage 2 Description for Community of Interest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Clause 6 - Global Virtual Network Service (GVNS)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on Telephone Switcon F.pdf
  • ITU-T Q 850 ADD 1 SPANISH-2000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Addendum 1《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O.pdf ITU-T Q 850 ADD 1 SPANISH-2000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Addendum 1《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O.pdf
  • ITU-T Q 850 ADD 1-2000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 Addendum 1 - Series Q Switching g S.pdf ITU-T Q 850 ADD 1-2000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 Addendum 1 - Series Q Switching g S.pdf
  • ITU-T Q 850 AMD 1 SPANISH-2001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DSS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ISUP) Amendment 1《.pdf ITU-T Q 850 AMD 1 SPANISH-2001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DSS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ISUP) Amendment 1《.pdf
  • ITU-T Q 850 AMD 1-2001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DSS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ISUP) Series Q Switching a Sy.pdf ITU-T Q 850 AMD 1-2001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DSS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ISUP) Series Q Switching a Sy.pdf
  • ITU-T Q 850 FRENCH-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1)和N0 7信令系统综合业务数字.pdf ITU-T Q 850 FRENCH-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1)和N0 7信令系统综合业务数字.pdf
  • ITU-T Q 850 SPANISH-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1)和N0 7信令系统综合业务数.pdf ITU-T Q 850 SPANISH-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1)和N0 7信令系统综合业务数.pdf
  • ITU-T Q 850-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Study Group 11 32 pp)《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0 7.pdf ITU-T Q 850-1998 Usage of Cause and Location in the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and the Signalling System No 7 ISDN User Part (Study Group 11 32 pp)《NO 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0 7.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