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84929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28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战争与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起源有关的是( )(A)远征特洛伊(B)希波战争(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2 1831 年旅居马赛的意大利革命者组织了“青年意大利” 团体,其领导人是( )(A)加里波迪(B)加富尔(C)马志尼(D)烧炭党人3 “布拉格之春 ”的出现集中说明了 ( )(A)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改革(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C)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捷国情(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胜利4 洪武八年,朱元璋仿照元朝的办法,

2、印造( ),命令民间通行,形成了钱、钞并用的货币制度(A)洪武通宝(B)大明宝钞(C)大明通宝(D)洪武宝钞5 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 )(A)制瓷技术(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冶铁技术6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B)黄巾大起义(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7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石达开率兵出走 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领导阶层的腐化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A)(B) (C) (D)8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纲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建立民主共和国(B)推翻满清的反

3、动统治(C)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D)实现共产主义9 下列关于“ 百花齐放” 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是毛泽东提出的 是关于生产问题的是关于艺术问题的 是关于学术问题的(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婆罗门教11 二月革命12 古公亶父13 王莽14 七君子事件15 中原大战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6 简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及其扩张。17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综合练习试卷 28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4、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现实的事件体现的历史问题。马拉松长跑是为纪念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胜利后,一名传令兵为传达胜利消息所跑的路程,所以应选 B。远征特洛伊是迈锡尼文明时期事件。【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31 年旅居马赛的意大利革命者组织了“青年意大利”团体,其领导人是居塞伯.马志尼。【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捷共 4 月行动纲领和“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明显地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的倾向。【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公元 1

5、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仿照元代初年的办法,用钞不用钱。明的年代比元长久得多,纸币却始终只用一种,明太祖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这种统一性是前代所没有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纸币。【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造纸术传入大食与唐玄宗天宝时期的怛罗斯战役有关:高仙芝率军与大食在怛罗斯地区交战,唐军大败,被俘人员把造纸术传给了大食人,再由大食传到了欧洲。【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东汉自光武帝刘秀之后的几代帝王都坚持了缓和的统治政策,减免赋税,实际受益的是大的豪强地主,东汉时期的土地兼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所以豪强地主在保护自己财产的过程中,

6、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内部有强大凝聚力的军事集团,最终造成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在四川失败。太平天国领导阶层的腐化是原因,并不是标志性的事件。另外注意区分石达开的出走与失败。【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两个纲领的了解,其中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纲领中明确提出的,国民党的政治纲领中并无体现。而实现共产主义是在中共最高革命纲领中出现的,考生需加以注意。【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

7、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正确答案】 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1500 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俄国 1917 年 3 月(俄历二月)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的

8、口号,号召人民掉转枪口,反对本国反动政府。大战中,俄军在前线接连失利。后方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状况恶化,各种矛盾激化。1917 年 3 月 8 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得到其他工厂工人的响应,12 日政治总罢工发展成为武装起义。起义士兵和工人攻进监狱,释放政治犯,解除警察和军官的武装,占领了冬宫。尼古拉二世镇压失败,3 月 15 日退位,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二月革命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准备。【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周族的杰出人物,受到国人的爱戴,后世尊之为“太王

9、” 。由于受到戎族的逼迫,在他的带领下翻过梁山,渡过漆水,来到岐山之下。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垦农田,建立家室,修筑城郭,完全摆脱了戎狄习俗的影响,经济生活进步很快。同时还设立五官有司,治理人民,周族开始向建立国家过渡。【试题解析】 古公亶父是周族的关键人物,为以后灭商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这个知识点在前几年的考研题中曾作为名词解释出现过。【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

10、豪强的不满。由于他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加之黄河改道,天灾肆虐,各地农民纷起反抗。【试题解析】 对王莽的理解,除了在简答中需要对其在位期间实行的政策重点掌握外,如果在名词解释中出现,考生应注意对其早期的崛起和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属于细节性的考题。【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1936 年 11 月 23 日凌晨,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七人的事件,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 。1936 年 5 月 31 日,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

11、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 罪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七人。这一事件激起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强烈抗议和谴责。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全国开展了广泛的营救运动。6 月 25 日,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要求入狱与沈钧儒等人一起受监禁。“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于 7 月 31 日宣布具保释放沈钧儒等七人,并于 1939 年 2 月最后撤销了起诉书。【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930 年 5 月至 11 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

12、,所以又称“中原大战”。蒋阎冯大战历时七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试题解析】 中原大战仍然是军阀之间争夺利益的混战,这次战争的破坏作用巨大,百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战争的结果使蒋介石集团掌握了主动权,进而为其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对共产党开始进行围剿。考生应注意对这次战争影响的掌握。【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6 【正确答案】 土耳其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原来居住在中亚呼罗珊一带,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13 世纪初,在蒙古西征的

13、压力下西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罗姆苏丹国,领有小亚细亚西北部靠近拜占庭边境的一块采邑。13世纪中叶后,罗姆苏丹国因遭受蒙古的侵略而趋于衰落。1299 年,土耳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乘势独立,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建国后,趁拜占庭帝国和罗姆苏丹国衰落之机,奥斯曼及其后继者不断进行扩张战争。1326 年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汉夺取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战备要地布鲁萨,并迁都于此。它隔海与君士坦丁堡相对,对它的占领,是对拜占庭在亚洲的领土实现统治的良好预兆。接着乌尔汉又攻占了尼西亚和尼克米底亚,进一步威胁着君士坦丁堡。乌尔汉还兼并了罗姆苏丹国的大部分领土,从而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基础。1453

14、 年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之后,进攻北非。16 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达到鼎盛,版图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囊括了昔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以及匈牙利、摩尔达维亚和克里米亚等。【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美苏争霸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 年代中后期到 6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1)两国状况: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

15、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2)缓和方面: 1955 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 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3)紧张方面: 1961 年苏联修筑“ 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4)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

16、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第二阶段:从 6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1)苏联状况: 1964 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 70 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 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 1975 年已达 2402 枚,超过美国 40,1979 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 3 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2)美国状况: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

17、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1969 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 年从越南撤军,1979 年同中国建交。(3)争霸表现: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 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 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4)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

18、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 1979 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第三阶段:80 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1)美国状况: 1981 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 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

19、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2)苏联状况: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严重困难,甚至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影响: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1)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

20、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60 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 70 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际形势长期紧张。教训: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1)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2)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3)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