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的是(A)视交叉上核(B)脊髓丘脑前束(C)杏仁核(D)海马2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是(A) 波(B) 波(C) 波(D) 波和 波3 慢波睡眠是指睡眠的(A)第一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D)第四阶段4 下面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注意5 关于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不是所有人都做梦(B)梦的持续时间和个体感觉的时间不一致(C)做梦时外部的刺激能够成为梦的一部分(D)梦是
2、潜意识愿望的表达6 一个人在看戏时专注于精彩的剧情,直到散场时才发现邻座是他的一位老朋友。他未能发现邻座是谁反映了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分配性(D)持续性7 一个人在看戏时专注于精彩的剧情,直到散场时才发现邻座是他的一位老朋友。他和老朋友讨论剧情时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剧情中的细节,这反映了他在看戏时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分配性(D)持续性8 外语听力考试时,某学生能够轻松听懂听力材料并正确回答问题,该生在参加听力考试时的注意类型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9 外语听力考试时,某学生全神贯注听录音,生怕丢掉一点信息,该生在参加听力考试时的
3、注意类型是(A)不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0 外语听力考试时,监考教师的走动使某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回答问题,此时该学生发生的注意现象是(A)注意的起伏(B)分心(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1 使用双耳分听实验可以用来考察(A)选择性注意(B)持续性注意(C)分配性注意(D)注意的起伏12 个体在注意时会发生一些外部表现,如血液循环和呼吸出现变化,其神经机制是(A)朝向反射(B)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C)边缘系统的功能(D)大脑皮层的功能13 学校课堂时间的安排主要考虑的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4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刚刚上课时
4、教师应着重促进学生的(A)注意稳定(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5 人的注意力总是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是(A)注意的起伏(B)分心(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16 注意的衰减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罗德本特(Broadbent)(B)特瑞斯曼(Treisman)(C)多伊奇(Deutsch)(D)诺尔曼(Norman)17 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理论是(A)双加工理论(B)过滤器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衰减理论18 鸡尾酒会效应支持的注意理论是(A)双加工理论(B)过滤器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衰减理论二、多选题19 编制心理测验时确定测验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包
5、括(A)明确测量对象(B)明确测量目标(C)明确测量用途(D)明确评分方式20 编制智力测验时,常见的测验项目的排列方式有(A)随机排列式(B)并列直进式(C)混合螺旋式(D)难度递减式21 测验标准化的内容包括(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过程的标准化(C)测验评分的标准化(D)测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22 测验等值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包括(A)公平性(B)对称性(C)样本不变性(D)可加性23 常模编制中,常用的导出分数有(A)标准分数(B)百分等级分数(C) T 分数(D)变异系数24 属于组内常模量表的是(A)百分等级常模(B)年龄常模(C)年级常模(D)标准分数常模25 标准参照测验的预
6、测方法包括(A)前测-后测方法(B)已接受教学组-未接受教学组方法(C)临界组法(D)对照组方法26 下列情况中,会使测验成绩提高的因素有(A)应试技巧(B)练习效应(C)测验焦虑(D)反应定势27 下面选项中,属于最高行为测验的有(A)学绩测验(B)能力测验(C)焦虑测验(D)态度测验28 关于斯坦福成就测验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综合性学绩考查测验(B)属于常模参照测验(C)属于标准参照测验(D)属于能力倾向测验29 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评估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面包括(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精确性30 人格测验常用的方法有(A)投射测验(B)他评量表(C)访谈法(D)自
7、陈量表31 属于投射测验的人格测验有(A)情境模拟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 MMPI(D)罗夏墨迹测验32 影响智力测验公平性的因素有(A)智力的性别差异(B)智力的职业差异(C)智力的文化差异(D)智力的教育差异33 下列导出分数中本质上属于标准分数的是(A)比率智商(B) T 分数(C) CEEB 分数(D)离差智商34 在选择常模团体时,确定人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总体的数目(B)测验的难度(C)总体的性质(D)测验结果的精确度35 高尔顿在心理测量领域较早地应用了(A)等级评定量表(B)问卷法(C)自由联想法(D)智力测量36 能反映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特点的是(A)描述性(B)定
8、性的(C)定量的(D)实践性37 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评估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面包括(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精确性38 人格测验常用的方法有(A)投射测验(B)他评量表(C)访谈法(D)自陈量表39 属于投射测验的人格测验有(A)情境模拟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 MMPI(D)罗夏墨迹测验40 影响智力测验公平性的因素有(A)智力的性别差异(B)智力的职业差异(C)智力的文化差异(D)智力的教育差异41 下列导出分数中本质上属于标准分数的是(A)比率智商(B) T 分数(C) CEEB 分数(D)离差智商42 在选择常模团体时,确定人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总体的数
9、目(B)测验的难度(C)总体的性质(D)测验结果的精确度43 高尔顿在心理测量领域较早地应用了(A)等级评定量表(B)问卷法(C)自由联想法(D)智力测量44 能反映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特点的是(A)描述性(B)定性的(C)定量的(D)实践性三、简答题45 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46 举例说明知觉的特性。47 简述深度知觉和深度线索。48 举例说明似动的各种形式。49 举例说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四、综合题50 阐述动机的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和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比较。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位
10、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我们在白天感到精力充沛,夜里感到疲倦。故本题选 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研究显示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 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 波由 波取代。在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波。因此本题选 B。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第三、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具体解释见简答题第 1题。本题选 C。4 【正确答案】 D
11、【试题解析】 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都是无意识现象。无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发生的过程是无意识的,其结果是使个体处于高水平的意识状态。因此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所有人都做梦,只是有的人醒来时不记得了。梦的持续时间和个体感觉的时间是一致的。做梦时个体接受的外部刺激能够进入梦境。尽管很多人认为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但是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一观点。因此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
12、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题中看戏者注意到剧情,而未注意到邻座是谁,这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故本题选A。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中看戏者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剧情中的细节,说明他看戏时全神贯注,这反映了他在看戏时注意的集中性。故本题选 B。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意有三种类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是
13、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兼具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随意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题中提到的学生既完成了听力任务,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他在参加听力考试时的注意类型是随意后注意。故本题选 D。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中提到的学生听录音材料时有预定目的,同时也付出了意志努力,因此涉及的注意类型是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故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这叫注意的转移。分心时注意也是从一
14、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二者的区别在于,注意的转移是任务的要求,是个体主动进行的,而分心则是受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的,是注意的一种障碍或缺陷。因此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持续性注意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双作业操作主要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双耳分听可用来研究选择性注意。因此本题选 A。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射,它包括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如动物把感官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压抑、四肢血
15、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缓、出现缓慢的深呼吸、瞳孔扩散等。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在于使脑处于觉醒状态。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在注意方面的功能是选择信息。因此本题选A。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在一节课中学生必须具有注意稳定性,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学校课堂时间的安排必须考虑
16、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故本题选 B。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间时学生将注意集中在课外活动上,上课时学生需要将注意集中到学习任务上,因此此时教师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故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因此注意力也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这是注意的起伏现象。因此本题选A。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是注意的过滤器理论的提出者。特瑞斯曼(Treisman)是注意的衰减理论的提出者。多伊奇 (Deutsch)等人提出了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诺尔曼(Norman) 对该理论
17、进行了完善。因此本题选 B。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即注意分配现象。故本题选 A。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一个很吵的地方,比如拥挤的公车或是鸡尾酒会上,虽然周围很吵,吵到连电话铃响都听不到,但是如果有人叫我们的名字,即使他声音不大,我们还是会注意到,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特瑞斯曼的衰减理论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
18、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阂限低,容易激活。因此本题选 D。二、多选题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编制标准化测验首先要确定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目的要解决三个问题:(1)明确测量对象,也就是明确测量哪些个人或团体。(2)明确测量目标,也就是明确测量什么心理功能。(3)明确测量用途,也就是明确编制的测验是干什么用的。因此本题选 ABC。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常见的测验项目的排列方式有:(1)并列直进式:此种方式是将整个测验按测验项目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分测验,在同一个分测验的测验项目中,则依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 (2)混合螺旋式:此种方式是先将各类测验
19、项目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测验项目予以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难度则渐次升进。因此本题选 BC。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程序的一致性。根据定义,可知,测验的标准化包括:(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测验题目必须能够测量所要测的目标,所有受测者接受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2)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条件下施测。(3)评分的客观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4)测验分数的解释的标准化:对同一测验结果只能做出相同的解释。因此本题选 ABCD。22 【正确答案】 A,B,
20、C【试题解析】 测验等值的条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同质性、等信度、公平性、可递推性、对称性和样本不变性。其中也有学者将前四个条件合称为公平性。因此本题选 ABC。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导出分数就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量表或符号系统。常用的导出分数有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和 T 分数。因此本题选 ABC。2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测验的常模一般可分为两类:(1)发展常模量表,如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2)组内常模量表,如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因此本题选 AD。25 【正
21、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标准参照测验的预测方法有前测一后测方法、已接受教学组一未接受教学组方法和对照组方法。因此本题选 ABD。2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测验焦虑和反应定势都既可能使成绩提高,也可能使成绩下降。应试技巧和练习效应则会使被试的测验成绩提高。因此本题选 AB。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最高行为测验是和典型行为测验对应的测验,最高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照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学绩测验和能力测验都属于最高行为测验,而人格测验、焦虑测验、态度测验则属于典型行为测验。因此本题选 AB。28 【正确答案】 A,
22、B【试题解析】 斯坦福成就测验属于综合性学绩考查测验,也是一种供团体使用的常模参照测验,出版于 1923 年,中间经过多次修订,适用于 19 年级的学生,包括 11 个方面的科目内容。因此本题选 AB。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目的是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确性四个方面评估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共分两套,分别是言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图形的创造性思维测验,每套都有两个复本。因此本题选 ABCD。3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人格测验常用的方法有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其中自陈量表因为记分规则比较客观、实施手续比较简便、测验分数容易获得解释而
23、最常使用。因此本题选 AD。3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投射测验是通过向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其人格。主题统觉测验是由默瑞和摩根于 1935 年创制的,后经三次修订,它是人格投射测验。它通过向受测者呈现一系列意义相对模糊的图卡,并鼓励他们按照图卡不假思索的编述故事,以此来窥探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情操和人格特征。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比较研究后创制的一种人格投射测验,通过分析受测者对墨迹图片的反应探查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因此本题选 BD。32 【正确答案】 A,B,C,D【
24、试题解析】 不同人群的智力特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智力测验不考虑到这些差异,会对那些不熟悉测验题目的受测者产生不利的影响,智力在性别、职业、文化和教育方面中存在的差异都会造成这种影响。因此本题选 ABCD。3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T 分数、CEEB 分数、离差智商都是由标准分数转换而来,比率智商是利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计算得来,不具有标准分数的特点。故本题选BCD。3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选择常模团体时,确定人数一般要考虑总体的数目、总体的性质和测验结果的精确度等因素。本题选 ACD。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高尔顿最早试图由各种
25、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断个体智力的高低,也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故本题选 ABCD。3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的在理论、实践等方面均对心理测量做出过贡献,但总体上我国古代心理测量具有描述性、定性而非定量的、实践性等特点。故本题选ABD。3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目的是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确性四个方面评估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共分两套,分别是言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图形的创造性思维测验,每套都有两个复本。因此本题选 ABCD。3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人格测验常用的方法有自陈量
26、表和投射测验,其中自陈量表因为记分规则比较客观、实施手续比较简便、测验分数容易获得解释而最常使用。因此本题选 AD。3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投射测验是通过向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其人格。主题统觉测验是由默瑞和摩根于 1935 年创制的,后经三次修订,它是人格投射测验。它通过向受测者呈现一系列意义相对模糊的图卡,并鼓励他们按照图卡不假思索的编述故事,以此来窥探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情操和人格特征。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比较研究后创制的一种人格投射测验,通过分析受测者对墨
27、迹图片的反应探查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因此本题选 BD。4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不同人群的智力特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智力测验不考虑到这些差异,会对那些不熟悉测验题目的受测者产生不利的影响,智力在性别、职业、文化和教育方面中存在的差异都会造成这种影响。因此本题选 ABCD。4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T 分数、CEEB 分数、离差智商都是由标准分数转换而来,比率智商是利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计算得来,不具有标准分数的特点。故本题选BCD。4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选择常模团体时,确定人数一般要考虑总体的数目、总体的性质和测验结果的精确度等因
28、素。本题选 ACD。4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高尔顿最早试图由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断个体智力的高低,也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故本题选 ABCD。4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的在理论、实践等方面均对心理测量做出过贡献,但总体上我国古代心理测量具有描述性、定性而非定量的、实践性等特点。故本题选ABD。三、简答题45 【正确答案】 知觉组织原则包括:(1)闭合原则,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2)连续原则,指个体在知觉中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3)相似原则,
29、指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4)邻近原则,指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织在一起的。(5)共同命运原则,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知觉对象中具有共同命运的要素结合在一起。(6)对称原则,指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朝向原则,指线条方向相同的图形容易知觉在一起。(8)简单原则,指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试题解析】 知觉的组织原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就是个体在将知觉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46 【正确答案】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
30、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例如,上课时学生只注意到了黑板上的信息,而并没有知觉到教师穿了什么衣服,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例如,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我们会将穿同一服装的队员知觉为整体,会知觉到每个队的打法,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例如,当我们阅读一首诗时,虽然很多字词不认识,但我们会根据经
31、验知道是什么字,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例如,一个人站在较远位置,我们不会低估他的身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试题解析】 知觉过程并不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知觉的过程中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47 【正确答案】 (1)深度知觉是指关于物理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也叫距离知觉。(2)知觉深度是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的,这些线索叫深度线索。深度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
32、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
33、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的递缩变化。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的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试题解析】 眼睛的生理功能、外界环境的物理特性以及眼睛的数量决定了深度线索包括
34、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48 【正确答案】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1)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例如,霓虹灯产生的光的流动的效果就是动景运动。(2)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3)我们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例如,如果我们在暗室内点
35、燃一支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我们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例如,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试题解析】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各种形式就是不同类型的似动现象。49 【正确答案】 (1)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
36、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例如,当看一个英文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诸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一些字母,字母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下而上加工。(2)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例如,我们常说“1000 个读者有 1000 个哈姆雷特” 就反映了自上而下的加工,
37、读者的立场、经验、期望影响了对于知觉对象的加工和理解。【试题解析】 自下而上加工的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Lindsay 和 N0rman 将自下而上的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所引导的加工,Lindsay 和 N0rman 将之称为概念驱动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两者结合形成统一的加工过程。四、综合题50 【正确答案】 (1)动机的本能理论的观点动机最早是由本能的概念引入心理学的。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
38、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1890)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1926) 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认为人类有 18 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卑、建设等。(2)动机的驱力理论的观点20
39、世纪 20 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后来,赫尔(1943) 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生物机能,如吃、喝、睡眠和性行为等。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使驱力下降。以后,赫尔又提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
40、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3)动机的唤醒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的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1949)和柏林(1960)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41、,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是不喜欢的。(4)动机的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驱力理论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人们提出了诱因概念。诱因(inducement)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例如,诱人的美食激发人的进食欲望,漂亮的时装引起人的购买欲,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人的成就需要。诱因可以是物质的,如食物、时装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和情境,如获得名誉、地位等。凡是人们希望得到的、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能成为诱因。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如痛苦、贫困、失败等)称为消极诱因。(5)四种观点的比较本能理论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动机。驱力理论和唤醒理论都从生理的角度解释动机,前者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降低驱力,后者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诱因理论从外部因素的角度解释动机。【试题解析】 动机包括三种成分需要、诱因和认知调节,不同的动机理论从动机的不同成分人手关注动机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