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5114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决定性的环节是(A)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C)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D)把理论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 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过程。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A)客观性 (B)主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3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是检验真理

2、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C)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辩证统一 (D)实践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4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5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义有相对性6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

3、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D)真理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8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是根

4、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谬误是主体自生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 人们为获得经济利益,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从认识论说,这表明(A)真理原则违背了价值原则 (B)价值原则违背了真理原则(C)既违背真理原则又违背价值原则 (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

5、12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 (B)人文精神(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D)创新精神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A)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4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 。这句话指的是(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自由是必然的限度15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

6、是(A)选择的随意性 (B)活动的主动性(C)摆脱必然性 (D)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6 “必然王国 ”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的(A)两条不同的道路 (B)两个不同的模式(C)两种不同的选择 (D)两种不同的状态17 “自由王国 ”是指人们(A)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B)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C)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D)进入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A)

7、指导作用 (B)解释作用 (C)预见作用 (D)动力作用19 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解释作用 (B)动力作用 (C)诱导作用 (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以下选项中,属于强调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作用的是(A)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B)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D)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

8、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A)认识过程是开放式的、直线式的前进(B)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C)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D)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2 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A)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同的限制(B)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C)物质世界有许多不可知的事物(D)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23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就是客观实在2

9、4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绝对性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B)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接近(C)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性认识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25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相对性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B)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接近(C)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10、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或者说是近似性的(D)真理性认识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2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C)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D)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7 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怀疑主义28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A)真理是全面的 (B)真理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历史的 (D

11、)真理是多元的29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意味着(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一定范嗣内才是绝对的30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A)能够取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C)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手段 (D)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终结果31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A)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C)一定

12、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D)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32 哲学上的“ 价值” 是(A)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范畴(B)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D)与使用价值相对应的概念33 价值的特性是具有(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34 马克思说,人“ 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与客体的属性或性能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B)现实的价

13、值是否形成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C)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5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A)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B)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36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A)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B)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C

14、)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D)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37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相互过渡(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38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的区别是(A)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B)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C)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3

15、9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在(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通过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0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B)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C)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D)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41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A)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C)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D)是

16、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4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43 马克思指出:“ 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口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选项是(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44

17、“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日:马故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日白马非马也。公孙龙子.白马论请问答:(1)指出“白马非马”论所违反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2)闸述该原理的意义。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18、界)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B、C、D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决定性的环节或者说中介环节是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即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B 正确。因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此就必须以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认识为基础,对客体的价值即它对人的有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按照客观事物

19、的尺度(外在尺度)和人自身的尺度(内在尺度),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即形成实践观念。【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A 正确。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不是主观性,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B 错误;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但绝对性、相对性不是真理最本质的特征,C、D 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

20、定性的统一。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所以,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B 正确。A 是在真理标准问题 J:坚持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合,C、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 D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内窬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是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回答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搞清题干的意思,否则很难作答。这里,“杰出的老科学

21、家”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真理的化身,“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是指他的结论是真理,具有绝对性;“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是指他的结论也具有相对性,显然,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就是有关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 所述符合题意。 A、B、C 既不符合题意,内容也是错误的,因为经验并非都是不可靠的;事物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性,也有不可能性。【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

22、论体系,A 正确。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不是感性存在,也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本身,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所以,B、C、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不在于它能否付诸实践(因为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而在于它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D 是正确答案。C错误。A 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主张“有用即真理”) ,B 是马赫主义的真理观,即认为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它们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纯主观的,是主观真理论。因而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23、界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D 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 【

24、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C 符合题意。A、B、D 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谬误是与真理相对立的错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要注意,谬误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过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真理与谬误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在

25、同谬误的斗争中推动自身发展的。首先,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谬误从反面的意义上,为真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次。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真理。D 符合题意。 A、B、C 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即价值原则违背了真理原则。B 正确,A、C 必然错误。D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也是错误的。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

26、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这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学精神求“真”,人文精神求“善”、求“美”,坚持真理尺度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坚持价值尺度要求我

27、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而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A 正确。其他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必然即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客观的、确定的趋势。自由是一个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从受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活动涉及三个

28、领域,即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因此,最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就是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自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即必然性的认识愈深刻、精确,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就愈自觉、主动,因而也就愈自由。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

29、判断”与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所以,A 项最符合题意。B 项内容本身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C、D 两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是自由的根据和限度,所以,自由不是选择的随意性、摆脱必然性,也不仅仅指活动的主动性。D 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D 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 【正确答案

30、】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自由包括: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C 正确。人类永远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原始社会状态也不是绝对自由)。A、B 错误。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也不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状态, 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

31、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A、 B、C 正确。动力作用是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D 是错误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

32、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B、C、 D 正确。解释作用是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作用的主要表现,A 是错误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强调的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C 不符合题意。A、B、D 三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意志、想像、感情这些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

33、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B、C、D 正确。A 错误(B 正确,A 必然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认识过程反复性的原因在于: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

34、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同、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认识发展无限性的原因在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所以,A、B、D 正确归纳了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物质世界有许多未知的事物,但不是不可知的事物,C 项内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C 正确。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

35、真理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真理的形式足主观的,B 错误;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真理本身的客观性,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D 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正确,D 项是真理相对性的含义,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C、D 正确,A、B 是真理绝对性的含义,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

36、,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可分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它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它是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又是一个个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关节点。人们对

37、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A、B、C、D 全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在理论上就会导致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A、B、C、D 全对

38、。【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A 、C 正确,B、D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这是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的话,强调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39、,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真理是具体的,同时,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B、C 、D 正确。但是,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是有确定的界限的。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A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C、D 正确。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入人脑,经过思维的抽

40、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格”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证明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证明前提条件与结论的一致性(或自洽性),而不是证明它的真理性,即不能证明它们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一致。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通过实践的检

41、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B、C、D 正确,A 不符合题干要求。【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哲学上的“价值”范畴不同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范畴

42、,它不是与使用价值相对应的概念。D 项错误,A、B、C 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价值的特性有: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A 、B 、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

43、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炎系中发生和形成的。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不是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A、C 正确,B 错误。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同时,价值又具有主体性。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D 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A、B 正确,C、D 是价值的主体性的表现,不符合题意。【知识模

44、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正确,D 是价值的客观性的表现,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足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与价值是相互贯通、相互过渡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实践既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价值的标准。A、B、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真

45、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在于: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C、D 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能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

46、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A、C、D 正确,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B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C、D 正确。价值评价不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功的实践既需要正确的评价性认识,更需要正确的知识性认识。A 项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2

47、【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人的价值即人对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是两者的统一,A 项正确。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由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既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义要依靠他人和社会,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方面。所以,人是价值目的与价值手段的统一,B 项正确。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

48、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C 项正确。故 A、B、C 正确,D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必定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

49、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A 、B 、C 正确。必然既是自由的根据,也是自由的限度,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深刻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人的自由程度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的认识能力和人对自己社会关系的把握程度,因此,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A 、C 、D 正确。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绝不会摆脱必然的制约,B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5 【正确答案】 (1)“白马非马”论割裂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只区分了白马与马的差别,即看到了个别与一般的差别,指出个别不等于一般;但却夸大了这种差别,把它看作唯一的特性,没有看到作为个别的白马与作为一般的马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5532-2009 Cycles - Terminology (includes Corrigendum AC 2009)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32 2009-05《自行车 术语》.pdf DIN EN 15532-2009 Cycles - Terminology (includes Corrigendum AC 2009)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32 2009-05《自行车 术语》.pdf
  • DIN EN 15534-4-2014 en 7435 Composites made from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and thermoplastics (usually called wood-polymer composites (WPC) or natural fibre composites (NFC)) - Par.pdf DIN EN 15534-4-2014 en 7435 Composites made from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and thermoplastics (usually called wood-polymer composites (WPC) or natural fibre composites (NFC)) - Par.pdf
  • DIN EN 15534-5-2014 en 5032 Composites made from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and thermoplastics (usually called wood-polymer composites (WPC) or natural fibre composites (NFC)) - Par.pdf DIN EN 15534-5-2014 en 5032 Composites made from cellulose-based materials and thermoplastics (usually called wood-polymer composites (WPC) or natural fibre composites (NFC)) - Par.pdf
  • DIN EN 15536-2007 Derivatives from coal pyrolysis - Coal tar based oils wash oils -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36 2007-06《煤高温分解中的衍生物 煤焦油基油 洗油 规范和试.pdf DIN EN 15536-2007 Derivatives from coal pyrolysis - Coal tar based oils wash oils -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36 2007-06《煤高温分解中的衍生物 煤焦油基油 洗油 规范和试.pdf
  • DIN EN 1554-2012 Conveyor belts - Drum friction testing German version EN 1554 2012《输送机皮带 卷筒摩擦试验 德文版本EN 1554-2012》.pdf DIN EN 1554-2012 Conveyor belts - Drum friction testing German version EN 1554 2012《输送机皮带 卷筒摩擦试验 德文版本EN 1554-2012》.pdf
  • DIN EN 15542 Berichtigung 1-2008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pdf DIN EN 15542 Berichtigung 1-2008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pdf
  • DIN EN 15542 Berichtigung 2-2014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pdf DIN EN 15542 Berichtigung 2-2014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pdf
  • DIN EN 15542-2008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球墨铸铁管、配件和附件 管用.pdf DIN EN 15542-2008 Ductile iron pipes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 External cement mortar coating for pipe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5542 2008《球墨铸铁管、配件和附件 管用.pdf
  • DIN EN 15543-2009 Glass packaging - Finishes for bottles - Screw thread finishes for bottles for non-carbonated liquids(includes Corrigendum AC 2008)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4.pdf DIN EN 15543-2009 Glass packaging - Finishes for bottles - Screw thread finishes for bottles for non-carbonated liquids(includes Corrigendum AC 2008)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554.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