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 题)(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
2、,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 2 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20 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2 题)(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3 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3 题)(A)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
3、助的,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以出卖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C)应走私罪犯的要求,为其提供资金、账号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D)为他人偷越国(边) 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4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4 题)(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5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
4、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 题)(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6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拨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挡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 题)(A)构成侵占罪既遂(B)构成侵
5、占罪未遂(C)构成盗窃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未遂7 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 1 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7 题)(A)构成抢劫罪(B)构成抢夺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侵占罪8 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8 题)(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 “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 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
6、的罪实行“ 先并后减” ;再对新罪与前罪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D)“先减后并 ”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 先并后减”轻9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卷二真题试卷第 9 题)(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10 对下列与扰
7、乱市场秩序罪相关的案例的判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0 题)(A)甲所购某名牌轿车行驶不久,发动机就发生故障,经多次修理仍未排除。甲用牛车拉着该轿车在闹市区展示。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B)广告商乙在拍摄某减肥药广告时,以肥胖的郭某当替身拍摄减肥前的画面,再以苗条的影视明星刘某作代言人夸赞减肥效果。事后查明,该药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乙构成虚假广告罪(C)丙按照所在企业安排研发出某关键技术,但其违反保密协议将该技术有偿提供给其他厂家使用,获利 400 万元。丙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D)章某因房地产开发急需资金,以高患向丁借款 500 万元,且按期归还本息。丁尝到甜头后,多次发放高利贷
8、,非法获利数百万元。丁构成非法经营罪11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1 题)(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12 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2 题)(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
9、结果加重犯(B)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丙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量刑(D)丁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该妇女。丁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只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量刑13 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卷二真题试卷第 13 题)(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 ”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C
10、)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 10 万元的事实,并写成 500 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 50 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 5000 元14 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4 题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D)属于意外事件15 甲路过某自行车修理店,见有一辆名牌电动自行车(价值 1 万元题)停在门口,欲据为己有。甲见店内货架上无自行车锁便谎称要购买,催促店主去
11、 50 米之外的库房拿贷。店主临走时对甲说:“我去拿锁,你帮我看一下店。” 店主离店后,甲骑走电动自行车。甲的行为构成何罪?(卷二真题试卷第 15 题)(A)诈骗罪(B)盗窃罪(C)侵占罪(D)职务侵占罪16 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 80 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 80 克海洛因。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 80 克海洛因。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 80 克海洛因。半年后,陈某将 80 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6 题)(A)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
12、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B)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C)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D)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17 关于侵犯财产罪及相关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7 题)(A)甲用假币到电器商场购买手机,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B)乙受王某之托将价值 5 万元的手表送给 10 公里外的朱某乙在路上让许某捆绑自己,伪造了抢劫现场。将表据为己有。报案后,乙向警方说自己被抢。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丙假冒某部委名义,以组织某高层论坛为名发布广告、寄送材料,要求参
13、会人员每人先邮寄会务费 1 万元。丙收款 50 万元后潜逃。丙的行为构成虚假广告罪(D)丁为孩子升学,买了一辆假冒某名牌的摩托车送给教育局长何某。丁的行为构成诈骗罪18 关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8 题)(A)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成立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 303 条规定的“开设赌场”(C)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D)组织多人故意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爆炸、生化、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患,严重
14、扰乱社会秩序的,成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19 无业人员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干部乙声称:“如果不给我 2 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 2 万元。关于对甲的行为的处理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19 题)(A)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B)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C)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D)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20 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卷
15、二真题试卷第 20 题)(A)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B)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C)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D)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现他人非法从事天然气开采、加工等违法活动而不予查封、取缔,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16、(卷二真题试卷第 51 题)(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 E 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 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 G 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22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 5000 元现
17、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2 题)(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23 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3 题)(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
18、共同犯罪(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24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4 题)(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5 李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男童,得手后因未找到买主,就产生了自己抚养的想法。在抚养过程中,因男童日夜啼哭,李某便将男童送回家中。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5 题)(A)构
19、成拐卖儿童罪(B)构成拐骗儿童罪(C)属于拐卖儿童罪未遂(D)属于拐骗儿童罪中止26 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6 题)(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在服刑 13 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9 年,犯嫖宿幼女罪判 8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5 年。在服刑 13 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刑罚执行 7 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第2 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 9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 年。在服刑 7 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
20、缓刑 4 年。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 2 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 9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 年。在服刑 7 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27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7 题)(A)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造成赵某重伤。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实行并罚(B)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归还时,乙谎称摩托车被盗。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C)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的想象竞合犯(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
21、卡诈骗罪的吸收犯28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卷二真题试卷第 58 题)(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D)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29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59 题)(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B)偷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C)遣弃罪是
22、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30 丁某教唆 17 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0 题)(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31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
23、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1 题)(A)丁某构成盗窃罪(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C)崔某构成窝藏罪(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32 关于诈骗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2 题)(A)收藏家甲受托为江某的藏品进行鉴定。甲明知该藏品价值 100 万元,但故意贬其价值后以 1 万元收买。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B)文物贩子乙收购一些赝品,冒充文物低价卖给洪某。乙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店主丙在柜台内陈列了两块标价 5 万元的玉石,韩某讲价后以 3 万元购买其中一块,周某讲价后以 3000 元购买了另一块。丙对韩某构成诈骗罪(D)画家丁临摹了著名画家范某的油画并署上范某的名章。通过画
24、廊以 5 万元出售给田某,丁非法获利 3 万元。丁的行为构成诈骗罪33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3 题)(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 10 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 10
25、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 10 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 10 万元。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34 王某担任辩护人时。编造了一份隐匿罪证的虚假证盲,交给被告人陈小二的父亲陈某,让其劝说证人李某背熟后向法庭陈述,并给李某 5000 元好处费。陈某照此办理。李某收受 5000 元后,向法庭作了伪证,致使陈小二被无罪释放。后陈某给陈小二 10 万美元,让其逃往国外。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4 题)(A)王某的行为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B)陈某劝说李某作伪证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的教唆犯(C)孛某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帮助犯(
26、D)陈某让陈小二逃往国外的行为构成脱逃罪的共犯35 关于受贿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 65 题)(A)公安局副局长甲收受犯罪嫌疑人家属 10 万元现金,允诺释放犯罪嫌疑人,因为局长不同意未成。由于甲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钱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退休后收受了钱某 10 万元。尽管乙与钱某事前并无约定,仍应以受贿罪论处(C)基层法院法官丙受被告人孙某家属之托。请中级法院承办法官李某对孙某减轻处罚,并无减轻情节的孙某因此被减轻处罚。事后。丙收受孙某家属 10 万元现金。丙不具有制约李某的职权与地位不成立受贿罪(D)海
27、关工作人员丁收受 10 万元贿赂后徇私舞弊,放纵走私,触犯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由于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35 甲系某国有公司经理。生意人乙见甲掌管巨额资金,就以小恩小惠拉拢甲。后乙以做生意需要资金为由,劝诱甲出借公款,并与甲共同策划了挪用的方式,还送给甲好处赞 5 万元。甲未经公司董事会决定就将 100 万元资金借给乙。乙得到巨救以后,告知银行职员丙该款的真实来源,丙为乙提供资金账户,乙随时提款用于贩卖毒品。在甲的催促下,一年后,乙归还 30 万元,后来就拒绝和甲见面。甲见追回剩余 70 万元无望,就携带乙归还的 30 万元潜逃。甲半年内将 30 万元挥霍一空,走投无路后向司法机关投案,
28、并交代了借公款给乙、接受乙贿赂和携款潜逃的事实,并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乙归案后主动交代了行贿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请回答 1-4 题。36 关于甲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卷二真题试卷第 94 题题)(A)甲将公款挪用给乙使用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B)甲不知道乙将公款用于犯罪活动,所以甲乙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C)甲携带 30 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构成贪污罪(D)对甲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贪污罪实行并罚37 关于乙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卷二真题试卷第 95 题题)(A)乙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B)乙与甲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29、的共犯(C)乙归还 30 万元公款的行为导致甲犯贪污罪,故乙成立贪污罪的帮助犯(D)对乙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行贿罪、贩卖毒品罪实行并罚38 关于甲投案以及乙归案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卷二真题试卷第 96 题)(A)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B)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的行为属于立功(C)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D)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39 银行职员丙的行为构成:(卷二真题试卷第 97 题)(A)挪用公款罪的共犯(B)贩卖毒品罪的共犯(C)洗钱罪(D)赃物犯罪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30、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决定与被决定、引起与被引起之间的关系。在刑法中,只有查明一个人的行为与一定的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才能将一定的结果归咎于该行为人。在本题中,列举了 4 种情形,都是一定的行为并产生了一定的后果,但这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还是值得研究的。在选项 A 中,甲为了抢劫使用了暴力,并且也取得了财物。但该财物是被害人章某在逃跑时不慎从身上掉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甲的暴力行为与所取得财物这一结果之间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应当指出,追赶行为与取财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但追赶行为
31、并不等于暴力行为。因此,可以排除 A 选项。在选项 B 中,乙基于杀害的故意将程某砍伤,程某在医院治疗期间因重大失误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因果关系的中断。所谓因果关系中断,是指当行为与结果之间介入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以及自然性的事实时,原先的因果关系即告中断。因此,尽管发生了程某死亡的结果,也不能认为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参见陈兴良: 规范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2 页。因果关系。由此可见,B 选项是正确的。在选项 C 中,涉及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问题。丙与在铁路道口正在值班的项某聊天,项某因而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在这种情况下,项某
32、的不作为与蘸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丙与项某聊天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选项 C 足错误的。在选项 D 中,同样也是存在因果关系中断问题。尽管李某受致命伤,在 2小时内必死无疑,但在死亡结果发牛之前,由于高某的交通肇事行为致使李某死产,由此中断了丁的杀人行为与李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D 选项也是错误的。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有四个选项,但 AB 两个选项十分容易排除,甲的仃为不可能是法令行为,因为其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的,也不可能足紧急避险。本题主要涉及的是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之间的区分。埘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20 条明史规定:“为了使国家
33、、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和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丁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于自救行为在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自救行为是指住紧急状态下被害人自己为了保卫自已的权利所采取的行为。关于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分,在刑法理论上通常认为,应当以对法益的侵害是正在进行还是已经终止作为划分的标准。似如何界定不法侵害的终止时间,在刑法理论上存在符种不同的标准。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是指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行为已经不可能(继续 )侵害或者威胁法盗。但我国学者同时认为在财
34、产十牛违法犯艰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防卫。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当是 C。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358 条第 3 款的规定,协助乡 H 织他人卖淫的,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为他人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的,本来是一种组织卖淫罪的帮助行为,但由于刑法已经将这一犯罪的帮助行为规定为一种特殊的犯罪,不再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沦处。因此,选项 A 是错误的。根据 刑法第 240 条第 2款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卖、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因此,以出变为目的,为拐卖妇女的犯
35、罪分自接送、中转被拐卖的妇女的行为,已经被刑法观定为拐卖妇女强的实行行为,属于拐卖妇女罪的正犯,不再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因此,选项 B 魁错误的。根据刑法第 156 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的共犯论处。在本题的题于中,虽然表述为应走私犯的要求,其含义应是他人知道_止私之情。因此,选项 C 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 320 条的规定,为他人偷越国 (边)境提供伪造的护照的行为,构成提供伪造的出入境证件罪,不能以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论处。因此,选项 D 也是错误的。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炎于关
36、押期间流产的是否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1991 年 3月 18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问题的电话答复规定,怀孕的妇女,无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牛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参见张明楷: 刑法学(第 2 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61、262 页。流产后移送起诉或者审判期间的长短,仍应视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同样不适用死刑。因此,选项 AB 都是正确的,不应选择。我国的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因此,不适用死刑,既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因此,选项 C 的理解是错误的,而选项
37、D 的理解是正确的。因为本题的问题是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应当选择C。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本题中首先存在一个认识错误问题,即将父亲误认为是仇人对其开枪,这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根据刑法理论,同一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不影响定罪,因此,选项 D 是首先可以排除的。由于甲是出于杀害的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其行为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选项 C 也可以排除。至于甲的故意杀人行为属于既遂还是未遂,在刑法理论上可能存在争议。死者虽然不是甲的子弹打死,但是在枪击过程中惊吓而死,这种死亡结果虽然不是枪支直接造成,但也包括在甲所追求的结果当中。因此,选项 A 是正确的,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6 【正确答案】
38、 D【试题解析】 选项 AB 与 CD 涉及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这是在考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在于:侵占罪是以已然持有他人财物为前提的,侵占罪的本质是变持有为占有。而盗窃罪是窃取他人财物,因此,在实施盗窃之前,财物在他人的合法控制之下,正是通过盗窃而获得对他人财物的非法控制。在本题中,甲忘记拔下车钥匙恰好被乙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乙欲将车开走。不能认为忘记将车钥匙拔下,汽车就是遗忘物,不能把乙将车开走的行为视为侵占,而应是盗窃。因此,AB 选项可以排除。那么,在本题中乙的窃车行为是既遂还是未遂 ?关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各种观点的聚讼,笔者的观点是采
39、控制论,只有客观上行为人完成了盗窃行为并占有了公私财物,主观上达到了非法占有的目的,才能认为是盗窃罪的既遂。从本题的情况来看,乙虽然发动了汽车但并未开走,当场被甲抓获,应当构成盗窃罪未遂。因此,选项 D 是正确的。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选题中,张某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赵某打成重伤,致使赵某丧失知觉,这是一个故意伤害行为;第二阶段是临时起意获取财物。由于张某对赵某进行故意伤害是出于报复的目的,与取财行为之间没有关系,取财是临时起意。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选项 A 可以排除。张某是在赵某丧失知觉的状态下取财的,这一取财行为也不属于抢夺,选项 B 也可以排除。那么,
40、张某的行为到底是盗窃还是侵占?这里又涉及盗窃与侵占之间的区分,赵某在丧失知觉以后,其身上的钱包仍然处于本人的控制之中,张某是采取秘密窃取手段取得钱包的,所以,张某的行为应定盗窃罪,选项 C 是正确的。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发现漏罪实行先并后减,再犯新罪实行先减后并,这都没有问题。因此,AB 两个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应予排除。在发现漏罪又再犯新罪的情况下,如何数罪并罚,是选项 C 涉及的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根据刑法第 70 条规定的先并后减的方法进行并参见陈兴良: 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18
41、页。罚。再将新罪的刑罚与前一并罚罪的刑罚还没有执行的刑期,根据刑法第 71 条规定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进行并罚。因此,选项 C 的内容是正确的,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只有选项 D 的内容是错误的,应选择 D。为什么不能认为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因为无论是先并后减还是先减后并,都受到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 20 年或 25 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 “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的限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总和刑期不超过 20 年的,先并后减与先减后并的处罚结果是相同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42、,犯罪分子实际受到的处罚更为严重。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2000 年 11 月 1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5 条第 1 款规定,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在选项 A 中,行为人逃逸肇事现场并非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因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也不能认定是因逃逸致人死亡。在选项 B 中,被害人已经当场死亡,即使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避,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在选项 C
43、 中,尽管也对事实发生错误认识,将重伤误认为已经死亡,但被害人最终足由于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的,并且行为人客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意图,闪而应认定为逃逸致人死亡。至于选项 D 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第 6 条的规定: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 232 条、第 234 条第 2 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此,选项 D 也不能认为是逃逸致人死亡。综上选项 C 是正确的。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21 条的规定,损害商品声誉罪必须是捏造散布虚伪事实。但在选
44、项 A 中,某名牌轿车发动机存在故障,经多次修理仍未排除是客观事实,并非甲所捏造,因此甲的行为只是发泄对该轿车的小满,但不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因此,选项 A 是错误的。根据刑法 第 222 条的规定,虚假广告罪的本质特征是对商品作虚假宵传。这里的虚假宣传是指隐瞒商品和服务的真相,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内容作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官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在选项 B 中,某减肥药具有一定的减肥作朋,这是一个事实,只不过在拍摄减肥广告时,用苗条的影视明星刘某替代肥胖的郭某以做广告宣传,这一广告内容是存在不真实性的。但因为减肥
45、药本身确有减肥效果,乙的行为不构成虚假广告罪。因此,选项 B 是错误的。根据刑法第 221 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人损失的行为。在选项 C 中,丙违反保密协议,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因此,选项 C 是正确的。至于选项 D中,丁的行为属于发放高利贷,这一行为本身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但并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刑法或者司法解释都没有将发放高利贷的行为规定为刑法第 225 条第 4 项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因此,丁的行为也不构成非法经营罪,选项 D 也是错误的。11
4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选项 A 中,甲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贷款,但没有表明甲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该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属于刑法修正案(六)所补充规定的第 175 条之一,骗取贷款罪。因此,选项 A 是错误的。在选项 B 中,乙的行为属于刑法第 175 条规定的高利转贷罪,也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此,选项 B是错误的。在选项 C 中,丙公司的行为虽然属于贷款诈骗行为,但 刑法并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2001 年 1 月 21 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谈会纪要规定,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
47、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 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因此,丙公司的行为应定合同诈骗罪。选项 C 也是错误的在选项 D 中,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虽然没有指明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丁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选项 D 是正确的。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选项 A 中,甲是在致某妇女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这种奸淫行为属于奸尸,是一
48、种污辱尸体的行为。刑法第 236 条规定的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根据我国学者的解释。是指强奸行为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或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对于强奸犯出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实施强奸的过程中或强奸后,杀死被害人的,应分别认定为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甲是在一怒之下杀死妇女的,属于强奸过程中的杀人行为,不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选项 A 是错误的。在选项 B 中,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其强奸的行为,根据刑法第 358 条的规定属于强奸卖淫罪的加重构成,不是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因此,选项 B 是错误的。在选项 C 中,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境过程中强奸被组织妇女李某的行
49、为,根据刑法第 318 条第 2 款的规定,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选项 C 是错误的。在选项 D 中,丁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强行奸淫被拐卖妇女的行为,根据刑法第 240 条的规定,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构成,只构成拐卖妇女罪。因此,选项 D 是正确的。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43 条第 1 款的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第 3 款还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因此,诬告陷害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意图,客观上要有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的行为。根据诬告陷害罪的上述主客观特征来分析,在选项 A 中甲捏造的并非犯罪事实,虽然作了告发,但曹某不可能由此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在选项 C 中丙虽然捏造了犯罪事实,但并没有作虚假告发,而是写成传单加以张贴,丙的行为也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在选项 D 中,丁的行为属于举报失实而非有意陷害,也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只有选项 B 中的乙捏造文某的犯罪事实,并作了告发,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因此,选项 B 是正确的。14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