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执业医师 A1 型题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情况属于生理牙合的是(A)牙齿排列不整齐,口颌系统功能健康(B)牙齿排列整齐,两侧颞下颌关节动度不一致(C)牙齿排列整齐,开口偏斜(D)牙齿排列整齐,一侧咀嚼肌疼痛(E)牙齿排列不整齐,一侧髁突运动受限2 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可以改变的是(A)颞下颌关节(B)咬合关系(C)神经组织(D)咀嚼相关肌肉(E)颌面部的韧带3 人群中咀嚼类型最多见的是(A)双侧同时咀嚼(B)双侧交替咀嚼(C)右侧咀嚼(D)左侧咀嚼(E)后牙咀嚼4 造成牙齿邻面磨耗的主要原因是(A)牙生理性远中移动(B)牙生理性近中移动(C)牙垂向移动(D)牙颊向移动(E)牙
2、舌向移动5 与建牙合的动力平衡无关的是(A)向前的动力(B)向后的动力(C)左右的动力(D)上下的动力(E)内外的动力6 正中关系牙合滑向正中牙合的长正中距离约为(A)04mm(B) 10mm(C) 12mm(D)15mm(E)18mm7 前牙切割运动的功能阶段是(A)下颌下降(B)下颌前伸(C)下颌上升,切牙对刃(D)切牙对刃,并滑回至牙尖交错牙合(E)下颌下降与前伸8 用尖牙判断上下颌牙列的近远中相对关系的标志是(A)上颌尖牙的远中牙尖嵴、下颌尖牙的近中牙尖嵴(B)上颌尖牙的近中牙尖嵴、下颌尖牙的远中牙尖嵴(C)上颌尖牙的近中牙尖嵴、下颌尖牙的近中牙尖嵴(D)上颌尖牙的远中牙尖嵴、下颌尖牙
3、的远中牙尖嵴(E)上、下颌尖牙牙尖顶之间的关系9 I深覆牙合是指下颌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舌面的(A)切 13 以内(B)中 13 以内(C)颈 13 以内(D)颈 13 以上(E)下颌切缘下 35mm10 切道斜度的大小与覆盖及覆牙合的关系是(A)与覆盖呈反变关系,与覆牙合呈正变关系(B)与覆盖呈反变关系,与覆牙合呈反变关系(C)与覆盖呈正变关系,与覆牙合呈正变关系(D)与覆盖呈正变关系,与覆牙合呈反变关系(E)与覆盖及覆滁没有关系,与牙合平面的位置有关11 铰链运动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的(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姿势位(D)肌接触位(E)正中关系状态下的任何位置12 下列哪种运动与形
4、成 Bennett 角有关(A)下颌的非对称性运动(B)工作侧髁突的侧方运动(C)非工作侧髁突的前内下方向运动(D)侧方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髁突运动(E)下颌在侧方运动过程中的前伸趋势13 牙尖交错牙合时,如果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远中,这种咬合关系称作安氏(A)类牙合(B) 类牙合(C) 类牙合(D)类牙合(E)不能包括在安氏分类中14 Angle 类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第一磨牙与哪些牙尖斜面及对颌无咬合接触(A)颊尖的近远中颊斜面(B)舌尖的近远中颊斜面(C)舌尖的近远中舌斜面(D)颊尖的近远中舌斜面(E)近中舌尖的颊斜面15 “长正中”是指(A)后退位与牙尖
5、交错位之间的距离(B)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C)下颌姿势位至牙尖交错位 13mm,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D)后退接触位至牙尖交错位的距离,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基本无偏斜(E)正中关系和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16 上颌第二磨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面在舌侧所构成角度(A)近乎 90(B)大于 90(C)小于 90(D)与前磨牙的情况相似(E)与第一磨牙的情况相似17 正中关系牙合是指(A)上下牙列间最广泛、最均匀的牙合接触(B)下颌适居正中、髁突处于生理性后位时形成的牙合接触(C)咀嚼肌充分松弛时的牙合接触(D)咀嚼肌处于协调收缩状态下发生的牙合接触(E)无任何干扰性接触的牙合关
6、系18 如果患者咀嚼时,下颌长期处于侧方运动幅度较大时,则患者的牙列的磨耗状态是(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损过多(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损过多(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损过多(D)双侧后牙颊舌尖及尖牙牙尖磨耗较重(E)横牙合曲线的曲度加大19 当长期侧方运动受限,临床上患者的牙齿磨耗会出现(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耗过多(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耗过多(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耗过多(D)一侧磨耗较重(E)横牙合曲线的曲度加大20 对单侧咀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单侧咀嚼是为了躲避牙合障碍(B)单侧颞下颌关节有疾患(C)咀嚼时只在牙列一侧有食团的情况称单侧咀嚼(D)长期单侧咀嚼可致面容偏
7、斜(E)长期单侧咀嚼可形成牙合干扰21 在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颌牙齿的接触状态是(A)所有牙合面都接触(B)仅能接触后牙颊舌尖(C)仅能接触后牙舌尖(D)仅能接触后牙工作尖与下颌前牙的切缘(E)仅能接触后牙工作尖与上颌前牙的切缘22 髁突的主要功能面是(A)髁突后斜面(B)髁突前斜面(C)髁突横嵴(D)髁颈部(E)髁突翼肌窝23 下列标志和双侧眶下缘最低点的连线共同形成眶耳平面的是(A)外耳道上缘(B)外耳道下缘(C)外耳道中点(D)耳屏中点(E)耳屏上缘24 下列动作不会发生在成人吞咽和婴儿吞咽过程中的是(A)牙尖交错牙合(B)舌体向前伸展并且位于牙弓之间(C)口腔内处于负压状态(D)下颌能
8、活动(E)无牙合患者未戴义齿时采用婴儿吞咽方式25 元音的发生状态不包括(A)元音系声带发出之音,不受阻挡(B)舌尖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C)软腭上举与向前的咽壁接触(D)口腔形成不同的形状(E)发元音时部分气流进入鼻腔26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点是(A)不易被蛋白酶水解(B)分子量降低(C)溶解性增加(D)生物学活性丧失(E)共价键被破坏27 核酸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A)增色效应(B)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溶液黏度增加(E)磷酸二酯键断裂28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无机催化剂(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C)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D)能显
9、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E)在体内发挥催化作用而不受任何调控29 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的酶是(A)丙酮酸羧化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C)果糖二磷酸酶(D)丙酮酸激酶(E)葡萄糖激酶30 下列关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的叙述,正确的是(A)ADP 磷酸化作用继续,氧利用增加(B) ADP 磷酸化作用继续,但氧利用停止(C) ADP 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D)ADP 磷酸化无变化,但氧利用停止(E)ADP 磷酸化停止,氧的利用也停止口腔执业医师 A1 型题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理牙合的定义。生理牙合强调的是咬合的功能状
10、态健康情况下(包括关节和肌肉功能均正常)的咬合关系,并非指特定的牙齿排列及咬合状态。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下颌运动有四个控制因素。解剖性控制因素:双侧颞下颌关节和咬合接触;生理性控制因素:即神经、肌肉系统。口腔科医生一般只能改变咬合接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知识点是咀嚼运动类型。咀嚼运动的类型分为双侧咀嚼运动和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又有双侧交替咀嚼和双侧同时咀嚼两种情况。有 67以上的个体,在两侧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合无障碍时,是多向地两侧交替的咀嚼运动。只有 10的个体,在咀嚼食物末期,吞咽之前,出现双向同时咀嚼。回避牙
11、合的早接触,或因牙齿、牙周疾病及牙列部分缺等因素形成单侧咀嚼运动,是异常的咀嚼类型。答案 B 正确。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知识点是牙齿的磨耗。牙齿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动度;有的上下颌牙的牙长轴微向前方倾斜;闭口时在提颌肌的收缩作用下,下颌向上前方运动,牙合力为向上、向前,推动牙弓向前、向近中移动,因此造成牙齿邻面磨耗的主要原因是牙生理性近中移动。答案 B 正确。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知识试题,考核知识点是颌的生长发育。与建牙合的动力平衡有关的是推动牙弓向前与向后的力平衡、上下动力平衡和内外动力平衡。牙弓增宽,是通过牙弓内的舌体向外的压力
12、与唇、颊肌向内的压力相互平衡,得以适当长宽,与左右的动力无关,因此与建牙合的动力平衡无关的是答案 C。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胎的关系。正中牙合位是指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咬合时下颌骨的位置。正中关系是指下颌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在正中关系范围内有上下牙接触,称为正中关系袷。两者位置关系协调时,两者为同一位,或者由正中关系牙合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正中牙合,滑动距离称为长正中,051mm。答案 B 正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
13、识点是咀嚼运动。前牙切割运动始于牙尖交错位时,下颌下降是为了使牙尖脱离锁结以及获得适当的开口度,下颌前伸为切咬食物做好准备,下颌上升,切牙对刃,切咬食物,穿透食物后,上下切牙对刃,然后下颌切牙的切嵴,沿上颌切牙的舌面向后上方回归至牙尖交错牙合。由对刃滑回至牙尖交错牙合,是发挥功能的阶段,因而答案 D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正常牙尖交错牙合的标志。正常牙尖交错牙合,上颌尖牙的近中牙尖嵴对着下颌尖牙的远中牙尖嵴。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覆验程度依下颌切牙切缘咬在上颌切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如咬在切13 以内者,为正常;咬在中 13 以内者,
14、称为深覆殆;咬在颈 13 以内者称为深覆牙合;咬在颈 13 以上者,称为 深覆牙合。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切道斜度是指切道与眶耳平面的交角,斜度大小受前牙覆盖与覆牙合程度所影响。切道斜度的大小与覆盖呈反变关系,与覆牙合呈正变关系。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正中关系范围内,尽管下颌可以做一定范围的铰链开闭运动,髁突只在原位只有转动无滑动。而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牙合)则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下牙列与上牙列有咬合接触。因此铰链运动起始于后退接触位。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下颌在侧方运动时整体地向工作侧方向滑行的现象称:Bennett 运动,在非工作侧表现为非工
15、作侧髁突的前内下方向运动,若轨迹在水平面上与矢状面所构成的角度称为 Bennett 角。所以最佳答案为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称为中性滁,或安氏类错牙合(Angle 类错牙合);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称为远中错牙合,或 Angle类错牙合;反之,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则称为近中错牙合,或 Angle类错牙合。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牙尖交错牙合时,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外,都保持着一个牙与对颌相对的两个牙的牙合接触关系,
16、以及与前后两个邻牙的接触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内。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后退接触位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称为“长正中”或正中自如。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颌第二、三磨牙牙冠倾向颊侧,牙长轴与牙合平面在舌侧所构成的角度小于 90。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中关系是指下颌适居正中,下颌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面部距离(垂直距离) 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正中关系牙合则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下牙列与上牙列之间的咬合接触。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7、】 侧方运动幅度较小,或咀嚼运动受限,而造成颊舌尖的磨损程度不均。一般支持尖,如上颌后牙的舌尖及下颌后牙的颊尖磨损较多,结果形成与正常的横牙合曲线相反的反横牙合曲线。当侧方运动幅度大时,咀嚼时后牙颊、舌尖均有明显磨耗,临床表现为牙合面沟窝尖嵴被磨平,一般尖牙牙尖也有显著磨耗。因此正确答案是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侧方运动受限时,临床上患者咀嚼方式是杵臼式,即是以下颌开闭运动为主。因此,牙齿磨耗主要表现在上颌后牙的舌尖和下颌后牙的颊尖。磨耗的结果是上颌后牙的舌尖较颊尖低(较短)和下颌后牙的颊尖较舌尖低,因此出现反向的横牙合曲线,而不是横牙合曲线的曲度加大。后牙是完成咀嚼的主要
18、牙齿,在没有口腔副功能的患者,一般下前牙切缘不会较后牙牙尖磨耗多。一侧牙齿磨耗较重出现在偏侧咀嚼的患者。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B。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习惯性的单侧或前伸咀嚼运动,常是对牙合障碍适应的结果,单侧咀嚼运动亦可因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引起,长期单侧咀嚼可致面容偏斜、牙合干扰。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牙尖交错牙合时,除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外,都保持着一个牙与对颌相对的两个牙的牙合接触关系,以及与前后两个邻牙的接触关系。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髁突前斜面借关节盘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发生接触,是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斜面。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眶
19、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假想平面。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吞咽时,提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牙尖交错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婴儿期的吞咽,是舌体向前伸展并且位于牙弓或龈垫之间,支撑住下颌,一直到后牙萌出这种吞咽方式才消失。但有的人可能由于牙位或牙弓关系不良,或者由于龋齿、牙齿敏感等,使这种婴儿吞咽方式保留下来。25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元音系声带发出之音,不受阻挡,不遭间断,随口腔、咽腔形态的变化而有改变,如汉语拼音中的 a、e、i、o、u 等。在发元音时,口腔器官的活动约有三种状况:舌尖保持相对
20、静止的状态;软腭上举与向前的咽壁接触,形成腭咽闭合,封闭咽腔和鼻腔的通道,以免气流进入鼻腔;口腔形成不同的形状:如发“i”时,上下唇微开;上下前牙相对,舌前部略向上抬,舌保持原形而舌尖稍向前抵住下前牙;发“a”时,则口张开,舌平放,使舌腭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以便气流顺利地通过口腔。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蛋白质变性。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蛋白质变性概念的掌握程度。蛋白质变性的定义是: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水溶性降低,结晶能力消失,溶液黏度增
21、加,易被蛋白酶水解,生物学活性往往丢失。以上 5 种备选答案描述中只有 D 符合上述蛋白质变性的表现。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核酸的性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核酸理化性质的掌握情况。核酸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 )作用下,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使 DNA 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即 DNA 变性。DNA 在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 在紫外区 260nm 处的吸光值增加,因此呈现增色效应。DNA 变性并不产生吸收波长发生转移和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NA 属生物大分子,具有大分子的一般特性,其溶液也表现为胶体溶液性质,具有一定
22、的黏度。DNA 变性将导致一些物理性质的改变,如黏度降低,密度、旋转偏振光的改变等。因此正确答案是 A,答案 B、C、D 和 E 是错误的。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酶的概念、结构、作用机制等相关知识。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从结构组成上可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两类,结合蛋白质的酶除蛋白质部分外尚有非蛋白质成分辅基或辅酶。酶催化底物反应具有绝对、相对和立体异构特异性(即专一性),视酶而定。酶能加速反应进行是通过酶一底物复合物形成,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缩短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即加速一个化学反应。对照上述知识,A 答案突出了“无机催化剂“显然是错误选
23、择。体内代谢调节最终多是通过酶调节的,因此 E 也显然是错误的。较容易混淆的是 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和 C(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但两个备选答案均有绝对化词“都“,还是容易引起考生注意而予以排除的。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糖代谢途径的掌握情况。在糖酵解反应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1,3- 二磷酸甘油酸与 3-磷酸甘油酸互变,反应可逆,因此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丙酮酸激酶和葡萄糖激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和果糖二磷酸酶是糖异生的关键酶,这些酶催化的反应均不可逆,不可能同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起作用。如果考生不知
24、道磷酸甘油酸激酶,则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是大纲要求的,它们催化的反应均不可逆,不可能同时催化糖酵解和糖异生反应,只要掌握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这道题就可以答对了。因此正确答案是 B,答案 A、C、D 和 E 是错误的。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氧化磷酸化的掌握情况。细胞内 ATP 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氧化磷酸化,即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耦联 ADP 磷酸化,生成 ATP。解耦联是使氧化与磷酸化耦联过程脱离,即物质脱下的氢仍然可以通过递氢递电子交给 O2 生成 H2O,即氧化过程可以继续。但是在递氢递电子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 ADP 磷酸化生成 ATP,即磷酸化过程停止。因此正确答案是 C,答案 A、B、D 和 E 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