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8060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药理学是研究(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2 药动学是研究(A)机体如何对药进行处理(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药物发生动力学变化的原因(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药物效应动力学3 药物作用是指(A)药理效应(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4 药物的副作用是(A)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C)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D)停药后出现的反应(E

2、)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5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药理效应选择性低(C)患畜禽肝肾功能不良(D)血药浓度过高(E)特异质反应6 半数有效量是指(A)临床有效量的一半(B) LD50(C)引起 50阳性反应的剂量(D)效应强度(E)以上都不是7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 90LD 10 的比值(B) ED95LD 5 的比值(C) ED50LD 50 的比值(D)LD 50LD 50 的比值(E)ED 50 与 LD50 之间的距离8 量效关系是指(A)药物化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B)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C)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

3、效应的关系(D)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E)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9 药物半数致死量(LD 50)是指(A)致死量的一半(B)中毒量的一半(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10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A)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B)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C)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能产生效应(D)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E)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11 下面对受体的认识,哪个是不正确的(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B)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C)受体兴奋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

4、能是抑制(D)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E)各种受体都有其固定的分布与功能12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B)能与受体结合(C)无内在活性(D)只有较弱的内在活性(E)能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13 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不包括(A)生理性拮抗(B)生理协同(C)受体水平拮抗(D)干扰神经递质转运(E)相互影响排泄14 药物转运的主要方式为(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胞吞或胞吐(E)离子对转运15 青霉素引起的休克是(A)副作用(B)抗生素后效应(C)过敏反应(D)毒性反应(E)二重感染16 关于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叙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5、(A)引起效应的最小浓度是阈剂量(B)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效应强度(C)引起最大效应的剂量称最大效能(D)血药浓度降到阈剂量时的效应称为后效应(E)EC 50/TC50 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17 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上不能看出下列哪个特定位点(A)效价强度(B)最小有效量(C)治疗指数(D)ED 50(E)最大效应18 药物的最大效能反映药物的(A)内在活性(B)效应强度(C)阈值(D)量效关系(E)亲和力19 下列哪种药物或浓度产生药物的后遗效应(A)阈剂量(B)极量(C)无效剂量(D)半数致死量(E)阈浓度以下的血药浓度20 口服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痉挛而引起口干是(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

6、效应(D)特异质反应(E)过敏反应21 下列对过敏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均为完全抗原(B)过敏反应的产生与剂量无关(C)过敏反应产生后,用药理性拮抗药可以解救(D)过敏反应的后果可以预知(E)过敏反应的性质与原有药物效应相关22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排泄速度不变23 药物的解离度与其 pK 值及其所处环境的 pH 值相关。弱酸性药物丙磺舒的 pK8为 34,其所处环境的 pH 为 74,此时解离型的丙磺舒占(A)50(B) 99(C) 001(D)9

7、(E)0124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C)药物转运加快(D)药物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25 首过消除主要发生在(A)口服给药(B)肌内注射(C)静脉注射(D)直肠给药(E)吸入给药26 下面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认识,哪项是不正确的(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过 45 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27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

8、效的快慢(E)后遗效应的大小28 pK8 大于 75 的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在胃肠道 pH 范围内基本都是(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非离子型,吸收慢而完全29 在药时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时表明(A)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完成(C)药物的体内分布已达到平衡(D)药物的消除过程才开始(E)药物的疗效最好30 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但达峰时间不同,是因为(A)肝脏代谢速度不同(B)肾脏排泄速度不同(C)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D)分布部位不同(E)吸收速

9、度不同31 对肝脏药物代谢酶有诱导作用的药物是(A)阿托品(B)阿司匹林(C)苯巴比妥(D)氯霉素(E)去甲。肾上腺素32 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A)蛋白结合的影响(B)消除的影响(C)代谢的影响(D)药效的影响(E)分布的影响33 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B)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较集中于血浆(C)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多集中于细胞内液(D)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集中于细胞内液(E)上述均不正确34 关于口服给药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有首过消除(B)吸收迅速而完全(C)吸收后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D)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E)是常用

10、的给药途径35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B)消除速度(C)吸收速度(D)起效快慢(E)作用强度36 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A)极量(B)治疗剂量(C)半数有效量(D)半数致死量(E)中毒量37 氢氯噻嗪 100mg 与氯噻嗪 1g 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C)氯噻嗪的效能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E)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38 某碱性药物的 pK&=8,如果增高尿液的 pH,则此药在尿中(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11、(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39 从胆汁排泄进入到小肠的药物中,有些脂溶性药物可被重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现象称为(A)首过效应(B)二重感染(C)胆汁排泄(D)肾脏排泄(E)肠肝循环40 苯巴比妥可以显著降低其他联用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使药理效应减弱,主要是因为苯巴比妥具有(A)酶抑制作用(B)酶诱导作用(C)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作用(D)增加肾脏排泄的作用(E)减少吸收的作用41 动物使用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如同时合用保泰松,则可使双香豆素的游离药物浓度急剧

12、增加,以致可能出现出血不止,这反映了(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不可逆性(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特异性结合(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竞争性(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布较广42 成年草食动物长期应用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时,不敏感菌株可大量繁殖,造成胃肠炎和全身感染,这种现象称为(A)功能性腹泻(B)二重感染(C)局部感染(D)不良反应(E)细菌性腹泻43 对有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畜,易引起由肝脏代谢或肾脏消除的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对于这样的病畜应该(A)增加给药剂量(B)延长给药间隔(C)与其他药合用(D)改变给药途径(E)缩短给药间隔44 联合应用

13、抗菌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下列哪个为不合理的联合用药(A)磺胺+FMP(B)阿莫西林+ 舒巴坦(C)林可霉素+ 大观霉素(D)磺胺+NaHCO 3(E)泰乐菌素+马杜霉素45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结核杆菌最易产生耐药性,故为避免耐药性产生,不宜(A)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滥用抗菌药(B)剂量要够,疗程要恰当(C)采用预防用药,预防感染发生(D)病因不明,不轻易使用抗菌药(E)尽量减少长期用药46 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代谢,主要发生对位氨基的乙酰化反

14、应,因此导致结晶尿的产生,损害肾脏功能,为减轻其肾脏毒性,肉食动物使用磺胺药时应同服(A)维生素 K(B)维生素 B(C)碳酸氢钠(D)维生素 E(E)TMP46 A副作用B抗菌药后效应C毒性反应D过敏反应E后遗效应47 青霉素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为48 链霉素在临床中引起的听觉神经损害主要为49 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引起49 A无关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拈抗作用E抑制作用50 磺胺嘧啶和三甲氧苄胺嘧啶的联合使用为51 阿托品解救氨甲酰甲胆碱的中毒机制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兽医药理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

15、案】 E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E10 【正确答案】 E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E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D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E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B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E25 【正确答案】 A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A30 【正确答案】 E31 【正确答案】 C32 【正确答案】 D33 【正确答案】 A34 【正确答案】 B35 【正确答案】 B36 【正确答案】 B37 【正确答案】 B38 【正确答案】 D39 【正确答案】 E40 【正确答案】 B41 【正确答案】 D42 【正确答案】 B43 【正确答案】 B44 【正确答案】 E45 【正确答案】 C46 【正确答案】 C47 【正确答案】 D48 【正确答案】 C49 【正确答案】 E50 【正确答案】 C51 【正确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