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88706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积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胀与痛并存,舌苔薄,脉沉实。其证候是(A)气机阻滞(B)血瘀气结(C)气滞血阻(D)气滞湿阻(E)湿热蕴结2 某男,65 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证属(A)积证之瘀血内结证(B)积证之正虚瘀结证(C)腹痛之气滞血瘀证(D)积证之气滞血阻证(E)腹痛之湿热壅滞证3 杜某,病由抑郁而起,症见腹部结块,或左或右,走窜不定,按之略痛,脘胁不舒,嗳气频频,便艰纳呆,苔薄,脉弦,证届(A)聚证肝郁气滞(B)聚证 食滞痰阻(C)积证 气结血瘀(D)积证气郁血阻(E)以上都不是4 胡某,腹中积块,按之觉硬,痛

2、处不移,面暗消瘦,体倦乏力,纳食减少,时有寒热,经闭不行,舌质青紫,脉弦滑。辨证属于(A)肝郁气滞型(B)食滞痰阻型(C)气郁血阻型(D)气结血瘀型(E)正虚瘀结型5 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治疗方法宜首选(A)理气化痰,导滞散结(B)补益气血,活血化瘀(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D)理气消积,活血散瘀(E)祛瘀软坚,兼调脾胃6 腹内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苔薄白,脉弦。其治法是(A)疏肝解郁(B)理气化痰(C)祛瘀软坚(D)理气消积,活血散瘀(E)大补气血7 患者,女,50 岁。症见积块坚硬,疼痛渐重,面色萎黄或黧黑,肌肉瘦削,饮食锐减,舌淡紫,无

3、苔,脉弦细。其治法为(A)理气活血,通络消积(B)理气活血,软坚散结(C)理气活血,祛瘀软坚(D)大补气血,活血化瘀(E)通滞去积,活血化瘀8 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疗方法宜首选(A)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B)理气消积,活血散结(C)补益气血,活血化瘀(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E)疏肝解郁,行气散结9 患者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暗消瘦,纳减乏力,闭经,舌边暗见瘀点,苔薄,脉细涩。治疗应选(A)旋覆花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桃

4、仁红花煎10 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疗方剂宜首选(A)六磨汤(B)逍遥散(C)柴胡疏肝散(D)木香顺气散(E)平胃散11 夏某,男,38 岁。症见腹中积块,胀满疼痛,按之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苔薄白,脉弦。最佳选方是(A)六磨汤(B)逍遥散(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金铃子散合失笑散12 某女,75 岁,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不思饮食,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画肢浮肿,舌质淡紫,脉弦细。治疗方剂宜首选(A)六君子汤合鳖甲煎丸加减(B)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C)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D)八珍汤合鳖甲煎丸加减(E)柴胡疏肝散

5、合金铃子散加减13 若积证气滞血阻型患者兼见恶寒发热,头身酸痛,舌苔白腻,脉浮弦大。治疗应予(A)失笑散(B)逍遥散(C)五积散(D)柴胡疏肝散(E)以上都不是14 正虚瘀结型积证患者,若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消瘦脱形,饮食大减,舌质淡紫,无苔,脉细数或弦细,治疗应用(A)八珍汤(B)化积丸(C)膈下逐瘀汤(D)八珍汤合化积丸(E)膈下逐瘀汤合八珍汤15 某男,46 岁,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疼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有紫斑,脉细涩。证属(A)胁痛之瘀血停着证(B)鼓胀之瘀结水留证(C)积聚之瘀血内结证(D)鼓胀之水热蕴结证(E

6、)鼓胀之正虚瘀结证16 高某,男,52 岁。患肝病多年而不愈,近月来胀大坚满,脘腹撑急难忍,烦热口苦,渴而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证(A)气滞湿阻型鼓胀(B)寒湿困脾型鼓胀(C)水湿浸渍型水肿(D)湿热蕴结型鼓胀(E)肝脾血瘀型鼓胀17 鼓胀患者腹胀以上腹为重,按之不坚,胁下胀满,食少嗳气,食后胀甚,尿少,舌苔白腻,脉沉弦。其证候是(A)气滞湿阻(B)脾肾阳虚(C)寒湿困脾(D)湿热蕴积(E)肝脾血瘀18 贺某,男,45 岁。平素嗜酒 10 余年,每日饮酒 8 两,近半月来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暗黑,面颈胸臂有多个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口褐不

7、欲饮,舌质紫红,脉细涩。此鼓胀证属于(A)气滞湿阻型(B)寒湿困脾型(C)湿热蕴结型(D)肝脾血瘀型(E)肝肾阴虚型19 刘某,男,56 岁。腹大胀满,青筋显露,面色晦暗,唇紫,心烦口燥,失眠,鼻衄,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脉弦细数。治法宜用(A)活血化瘀,行气利水(B)凉血化瘀,滋养肝肾(C)温中健脾,行气利水(D)温补脾肾,化气行水(E)以上都不是20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治疗方法首选(A)疏肝理气,化瘀散结(B)疏肝解郁,行气利水(C)疏肝理气,运脾利湿(D)疏肝理气,活血化瘀(E)温中健脾,行气利水21 某女

8、,70 岁,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皓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治疗方法首选(A)滋肾柔肝,养阴利水(B)疏肝理气,运脾利湿(C)温补脾肾,化气利水(D)活血化瘀,行气利水(E)清热利湿,攻下逐水22 患者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暗黑,面颈胸臂有血痣,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有紫斑,脉细涩。治疗上应首选(A)实脾饮(B)调营饮(C)膈下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血府逐瘀汤23 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缓。其治疗的主方为(A)胃苓汤(B)实

9、脾饮(C)调营饮(D)柴胡疏肝散(E)中满分消丸24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治疗方剂首选(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B)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C)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D)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E)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25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治疗方法首选(A)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B)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C)黄连阿胶汤合一贯煎(D)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E)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10、26 左某,男,45 岁。患慢性肝炎 10 余年。近一周来出现腹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爽,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此时治疗宜用(A)柴胡疏肝散(B)五苓散(C)胃苓汤(D)调营饮(E)中满分消丸27 刘某,女,21 岁。近日气候骤冷,调摄不慎,出现恶风畏寒,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不渴,苔薄白,脉浮,证属(A)风湿头痛(B)风寒头痛(C)风热头痛(D)肝阳头痛(E)痰浊头痛28 孙某,男,72 岁。刻下症见头痛且空,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证属(A)肝阳头痛(B)痰浊头痛(C)肾虚头痛(D)瘀血头痛(E)以上都不是2

11、9 某男,50 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A)风热头痛(B)肝阳头痛(C)风寒头痛(D)血虚头痛(E)痰浊头痛30 王某,男,56 岁。平素咳嗽咳痰,症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证属(A)肝阳头痛(B)痰浊头痛(C)肾虚头痛(D)血虚头痛(E)以上都不是31 刘某,女,35 岁。头部外伤后出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涩。证属(A)肝阳头痛(B)痰浊头痛(C)瘀血头痛(D)肾虚头痛(E)以上都不是32 王某,女,46 岁。近日洗头后渐出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

12、溏泻,苔白腻,脉濡。治则宜(A)疏散风寒(B)疏风清热(C)祛风胜湿(D)化痰降逆(E)以上都不是33 某患者因恼怒致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两胁胀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宜(A)疏散风热(B)平肝潜阳(C)养阴补肾(D)化痰降逆(E)以上都不是34 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宜首选(A)疏风清热和络(B)祛风胜湿通窍(C)平肝潜阳熄风(D)疏散风寒止痛(E)健脾燥湿化痰35 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宜首选(A)养阴平肝,潜阳熄风(B)养阴补肾,填精生髓(C)疏散风寒止痛(D)养血滋

13、阴,和络止痛(E)健脾燥湿,化痰降逆36 患者,女,38 岁。头痛如裹,身体困重酸楚,恶寒而身热不扬,舌苔白滑,脉濡。治疗应首选(A)羌活胜湿汤(B)独活寄生汤(C)加味香薷饮(D)加味二妙散(E)藿朴夏苓汤37 患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甚,恶风寒,肢体酸楚,口不渴,舌苔薄自,脉浮。治疗应首选(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羌活胜湿汤(D)大补元煎(E)天麻钩藤饮38 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其治疗应首选(A)二陈汤(B)涤痰汤(C)半夏白术天麻汤(D)滚痰丸(E)苓桂术甘汤39 刘某,男,18 岁。近日天气炎热,调摄不慎,而出规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

14、,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选方宜(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羌活胜湿汤(D)天麻钩藤饮(E)以上都不是40 某女,45 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治疗方剂宜首选(A)加味四物汤(B)天麻钩藤饮(C)半夏白术天麻汤(D)大补元煎(E)通窍活血汤41 刘某,男,65 岁。刻下症见头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证属(A)肝阳上亢(B)气血亏虚(C)肾阳虚(D)肾阴虚(E)痰浊中阻42 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

15、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证属(A)肝肾亏虚(B)痰火上:扰(C)痰瘀阻窍(D)肝阳上亢(E)气血亏虚43 患者眩晕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证属(A)痰浊中阻(B)肝阳上亢(C)瘀血阻窍(D)痰郁化火(E)阴虚阳亢44 刘某,女,34 岁。产后出现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咣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证属(A)肝阳上亢(B)气血亏虚(C)肾精不足(D)痰浊中阻(E)以上都不是45 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不寐心悸,神疲懒言,倦怠食少,唇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其治法是

16、(A)补养气血,健运脾胃(B)补中益气,调和肝胃(C)益气养血,调理心肾(D)养血柔肝,补益脾肺(E)养血安神,滋补肝肾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

17、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为基本病机,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2病因病机:(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偏重于影响气机的运行,则为聚;气血瘀滞,凝结成块则为积;酒食内伤,滋生痰浊;邪毒侵袭,留着不去;它病转归等是引起积聚的主要原因。(2)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3)积聚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气滞、血瘀、痰结是

18、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其中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则气滞、血瘀、痰结三者均有,而以血瘀为主。3临床表现: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积证腹内结块,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固定不移,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聚证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亦不如积证明显。4辨证要点:(1)辨积与聚。(1) 辨部位。 (3)辨虚实。5治疗原则:(1)聚证重调气,积证重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2)在积证的治疗中,应注意“治实当顾虚

19、”,“补虚勿忘实”,忌攻伐太过。6分证论治:(1)聚证: 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木香顺气散。 食浊阻滞:理气化浊,导滞通腑,六磨汤。聚证反复发作,导致脾胃虚弱用香砂六君子汤。(2)积证: 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荆蓬煎丸合用失笑散或金铃子散。气结血瘀:祛瘀软坚,补益脾胃,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20、 中医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2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发或加重鼓胀。(2)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3)

21、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4)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3临床表现: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4鉴别诊断:(1)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2)肠覃是一种小腹内生长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

22、。5辨证要点:(1)辨缓急。(2) 辨虚实的主次。 (3) 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6治疗原则: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7分证论治:(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

23、开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月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8 【正确答案】

24、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0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1头痛病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内伤不足、血瘀气滞易致头痛。(2)头痛病因为外感与内伤。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邪阻脉络,清窍不利;精血不足,脑失所养,为头痛之基本病机。3临床表现: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疼痛,为本病的证候特征。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阴、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

25、多。按头痛的性质有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头痛如裂或空痛、隐痛、昏痛等。按头痛发病方式,有突然发作,有缓慢而病。疼痛时间有持续疼痛,痛无休止,有痛势绵绵,时作时止。4鉴别诊断:(1)中风病多见于 45 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时,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謇语涩。(2)真头痛多呈突然剧烈头痛,常表现为持续痛而阵发加重,甚至伴喷射样呕吐、肢厥、抽搐等。5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 辨疼痛性质。(3)辨疼痛部位,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崩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26、(4)辩诱发因素。6治疗原则:外感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治疗以补虚为要。7分证论治:(1)外感头痛: 风寒证: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风热证: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风湿证: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若为暑湿所致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等。(2)内伤头痛: 肝阳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肾虚证:滋阴补肾,大补元煎,待病情好转,可常服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若头痛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丸,若兼见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散寒温里,表里兼治。气血虚证:气血双补,八珍汤。 痰浊证:健脾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证:活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加羌活、防风;阳明头痛选加白芷、葛根;少阳头痛选用川芎、柴胡;太阴头痛选用苍术;少阴头痛选用细辛;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憎寒壮热,名曰“雷头风”,多为湿热毒邪上冲,扰乱清窍所致,可用清震汤治之。偏头风,又称偏头痛,多肝经风火所致,用天麻钩藤饮或羚角钩藤汤治之。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