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88706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3 及答案与解析1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1 哮证缓解期治疗要点是治2 哮证发作期治疗要点是治3 A血府逐瘀汤 B丹参饮 C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 D瓜蒌薤白半夏汤 E瓜蒌薤白白酒汤3 心痛血瘀轻证治宜4 心痛血瘀重证治宜5 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B胸痛彻背,感寒痛甚 C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而无休 D胸闷如窒而痛,肢体沉重 E胸闷隐痛、时作时止5 阴寒凝滞型心痛的症状特点是6 心血瘀阻型心痛的症状特点是7 A黄连温胆汤 B半夏秫米汤 C黄连阿胶汤 D天王补心丹 E交泰丸7 治疗阴虚火旺及热病后之心烦失眠者,宜选用8 治疗阴虚而火不太旺之失眠者,宜选用9 A朱砂安

2、神丸 B炙甘草汤 C真武汤 D天王补心丹 E知柏地黄丸9 阴虚火旺型心悸,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者,方宜选10 阴虚火旺型心悸若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方宜选11 阴虚而火不旺之心悸,处方宜选12 A桃仁红花煎加减 B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C归脾汤加减 D苓桂术甘汤加减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12 心虚胆怯型心悸宜选13 心血不足型心悸治宜14 水饮凌心型心悸治宜15 瘀血阻络型心悸方选16 心阳不足型心悸治宜17 患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黑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其治法是(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滋阴固肾(

3、D)温阳滋肾固摄(E)养阴清热,镇肝潜阳18 患者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引饮,大便干燥,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治疗应首选(A)白虎汤(B)二冬汤(C)玉女煎(D)益胃汤(E)消渴方19 患者男性,善饥多食,口舌干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舌红,苔黄燥,脉细滑,治疗宜选方(A)玉女煎(B)消渴方(C)增液承气汤(D)白虎加人参汤(E)二冬汤20 某中年男性患者因情绪紧张诱发成疾,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燥,脉象洪大。该病例中医方剂当选(A)消渴方(B)二冬汤(C)白虎加人参汤(D)玉女煎(E)增液汤21 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宜选下述何方加

4、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22 肺热津饬型消渴,若见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脉洪数无力,可选方(A)白虎加人参汤(B)消渴方(C)二冬汤(D)玉女煎(E)增液汤23 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24 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25 消

5、渴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26 午后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辨证应属(A)阴虚发热证(B)气虚发热证(C)血虚发热证(D)血瘀发热证(E)气郁发热证27 中年女性,低热 3 个月余,时觉身热心烦,热势随情绪好坏而起伏,平素急躁易怒,胸胁胀闷,两乳胀痛,月经不调,口苦,舌略红,苔薄黄,脉弦略数。中医辨证为(A)肝经郁热(B)气滞血瘀(C)血瘀发热(D

6、)阴虚火旺(E)郁热伤阴28 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辨证应属(A)阴虚发热证(B)气虚发热证(C)血虚发热证(D)血瘀发热证(E)气郁发热证29 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数。辨证应届(A)阴虚发热证(B)气虚发热证(C)痰湿郁热匪(D)血瘀发热证(E)气郁发热证30 某女,27 岁。产后体虚久不恢复,低热,头晕眼花,疲乏无力,面色无华,心悸眠差,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辨证为(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阴虚发热(D)阳虚发热(E)肝郁发热31

7、发热,热势不高,常在劳累后加剧,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弱。辨证应属(A)阴虚发热证(B)气虚发热证(C)血虚发热证(D)血瘀发热证(E)气郁发热证32 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细。辨证应届(A)阴虚发热证(B)气虚发热证(C)血虚发热证(D)血瘀发热证(E)阳虚发热证33 王某,女,31 岁。午后至夜间发热,少腹按之疼,月经不调,经血有块,面部有瘀斑,舌有紫斑,脉象弦细。治疗选方(A)桃红四物汤(B)少腹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桃核承气汤34 患者低热,热势常

8、随随绪波动而变化,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A)柴胡疏肝散(B)四逆散(C)丹栀逍遥散(D)木香顺气散(E)龙胆泻肝汤35 患者关节疼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其诊断是(A)行痹(B)痛痹(C)着痹(D)热痹(E)久痹36 患者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首选(A)乌头汤(B)薏苡仁汤(C)防风汤(D)羌活胜湿汤(E)白虎加桂枝汤37 痹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A)素体阴虚,阴血无以濡养筋络(B)素体阳虚,阳气不得布达周身(C)气血为病邪阻闭,运行不畅(D)素体气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E)血虚脉络失养38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

9、,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者,可诊断为(A)行痹(B)痛痹(C)着痹(D)热痹(E)久痹39 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A)乌头汤(B)薏苡仁汤(C)防风汤(D)羌活胜湿汤(E)白虎加桂枝汤中医内科学练习试卷 3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2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2) 饮食不当。 (3)体虚及病后。上述既是引起本病

10、的重要原因,其中尤以气候因素为主。(4)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5)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痰气交阻,壅塞气道。(6)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有寒哮、热哮之分、寒包火证,亦可转化为热哮。(7)哮病反复发作,可从实转虚。为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为痰浊,本虚为肺脾肾虚。发作时以标实为主;在间歇期以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为主;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严重者因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3临床表现:(1)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2)发作前或有鼻痒、咽痒、喷嚏、流涕、咳

11、嗽、胸闷等先兆症状。(3)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4鉴别诊断:(1)喘病:哮病与喘病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喘以气息言,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要特征;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哮为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证并发于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支饮:支饮虽然也有痰鸣气喘的症状,但多系部分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咳和喘重于哮鸣,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两者有显著的不同。5

12、辨证要点:辨虚实、分寒热。6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7分证论治:(1)发作期: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上盛下虚用苏子降气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若病久热盛伤阴用麦门冬汤。发作时寒与热俱不显著,痰气壅盛之实证,用三子养亲汤加味。(2)缓解期: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

13、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2病因病机:(1)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诱发胸痹心痛。(2)病机关键在于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病情发展,可见: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表现为心动悸,脉络代,甚至脉微欲绝;心肾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而为咳喘、水肿。3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发

14、作性闷痛,不适,甚至剧痛向左肩背沿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放射,持续时间短暂。多伴有短气乏力,自汗心悸,甚至喘促,脉结代。多数患者休息或除去诱因后症状可以缓解。胸痛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 15 分钟之内。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 30 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不能缓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结代,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心痛的证候特征。4鉴别诊断:(1)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 (2)胸痛、胁痛。5辨证要点:(1)辨疼痛部位。(2) 辨疼痛性质。(3)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6治疗原则: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其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15、。补虚与祛邪的目的都在于使心脉气血流通,通则不痛,故活血通络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可视病情,随证配合。7分证论治:(1)寒凝心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痹;当归四逆汤;阴寒极盛,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方用乌头赤石脂丸。(1)气滞心胸,疏调气机,活血舒脉;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4)瘀血痹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5)心气不足,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保元汤。(6)心阴亏损,滋阴清热,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7)心阳不振,补益阳气,温振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

16、块】 中医内科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2病因病机:(1)体虚久病、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均能引发心悸。(2)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肺、肝四脏相关。(3)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证。3临床表现: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

17、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致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4鉴别诊断:胸痹心痛:患者也可伴见心悸的症状,但以胸闷心痛为主症。5辨证要点:(1)辩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情较重,每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2)辨虚实。(3)辨脉象。(4)辨病情。6治

18、疗原则:虚证补益气血,调理阴阳;实证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均配合安神之品。7分证论治:(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阴虚火不旺用天王补心丹;心阴亏虚、心火偏旺者,用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

19、医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1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

20、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2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可引发消渴。(2)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3)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4)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但患者常感疲乏无力,日久则形体消瘦。但现代的消渴病患者,有的则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形体肥胖。变证百出: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

21、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4辨证要点:(1)辨病位,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辨标本。 (3)辨本证与并发症,5治疗原则: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6分证论治:(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若肺热津亏,气阴两伤,用玉泉丸或二冬汤。(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对于脾胃气虚者,可用七味白术散。(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补肾,润燥止渴,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

22、滋阴,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内饬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病因病机:(1)肝经郁热、瘀血阻

23、滞、内湿停聚、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阳气虚衰,上述七种内伤发热,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2)实证基本病机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虚证发热由阴阳失衡所导致。3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4鉴别诊断: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5辨证要点:(1)辨证候之虚实。(2) 辨病情之轻

24、重。6治疗原则:实火宜清,虚火宜补。7分证论治:(1)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2)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湿郁发热:利湿清热,三仁汤。(4)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5)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7)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痹病指正气不足,风、

25、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和外邪入侵是病因。(2)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3)痹病日久不愈深入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3临床表现: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4辨证要点:(1)辨病邪偏肚: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瘀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2)辨别虚实。5治疗原则: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6分证论泊:(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或宣痹达经汤,若邪有化热之象者投桂枝芍药知母汤。(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若痛甚者,蠲痹汤治之。(4)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湿热胜者可选用宣痹汤,热痹化火伤津,用犀角散加减。(5)尪痹:补肾祛寒,活血通络,补肾祛寒治尪汤。(6)气虚血亏证:益气养血,舒筋活络,用独活寄生汤。 【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