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2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回答问题。1 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 2018 年我国将发射嫦娥 4 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2 读图,回答问题。3 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 )
2、。(A)甲(B)乙(C)丙(D)丁4 连接红海、亚丁湾、印度洋是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4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问题。5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6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7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B)夏至日 P=1(C)全年 P1(D)冬
3、至日 P17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日)。据此完成问题。8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 (C) (D)9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
4、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0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11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C)土壤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11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 4 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问题。12 气旋( ) 。(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 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 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13 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13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
5、,回答问题。14 该河谷( ) 。(A)岩层比岩层 形成年代早(B)岩层 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15 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16 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问题。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B) (C) (D)16 读下图完成问题。17 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光热;地形(D)地形:河流
6、18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8 读某城市“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回答问题。19 图中 57 阶段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加速发展(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加大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B)城市化加速发展表现在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C)逆城市化可表现为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D)城乡差距加大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20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
7、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问题。21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2 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23 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23 甲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略图,乙图为该城市某工业区土地利用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4 根据乙图中某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可判定该工业区为( )。(A)传统工业区(B)轻
8、工业区(C)高科技工业园区(D)农业试验园区25 若甲图中城镇规划合理,避免了工业大气污染对住宅区的影响,则其指向标是( )。二、简答题26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27 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图,并标示出 120E、105E、90E 三条经线和 30N、40N、2326N 三条纬线。三、材料分析题27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 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材料二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 示意图 (下图)。28 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
9、方古“丝绸之路” 衰落的原因。29 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 ”,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30 随着陆上“ 丝绸之路” 经济带的建设,我围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地理老师设计一个活动,具体内容如下:活动:到苏州乐园去游玩。给出一张苏州乐园游乐项目分布图。要求:(1)找出从乐园正门到自己想游玩的项目(例如过山车、旋转木马等)的最近路线。(2)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线路。(3)根据图中
10、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拓展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时,还可以借助身边的地理事物,你能说出一个方法吗?小结:如立竿见影可判断方向;向日葵早上花朵向东而下午向西;我国北方民居习惯坐北朝南:观察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方向等。问题:31 上述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哪种理念?32 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总结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好处。32 阅读地震教学案例,回答问题。将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教学需要分段剪切制作成多个微视频,辅助地震一节教学。(1)危害篇名震一时活动一众说纷纭,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用语言表达地震的危害。活动二慧眼识真,根据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中国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地势图,
11、明确地震的分布规律。活动三一探到底,组织学生探究唐山大地震的成因地震所属类别的主要特征。(2)预报篇严阵以待活动四观看电影片段,了解地震前兆。(3)求生篇临震逃生活动五观看电影片段,说出影片中地震逃生的不正确做法。活动六分组进行逃生演习,初步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问题:33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特色。34 什么是课程资源,该案例中开发了何种课程资源?其对教学有何意义?四、教学设计题34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我们都知道,自然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空气、阳光、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都要受其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因
12、素突出地表现出其两重性特征: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当前,世界人口以每分钟增加 150 人的速度猛增,每年增加约 8000 万人,每 12 年增加约 10 亿据预测,1999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 60 亿;2010 年为 70 亿人;2020 年达 80 亿人。不难看出,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人口急剧增加的极其严峻的局面。其中,中国的人口数量占世界的 15。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人口增长过快,就必然引起资源的快速消耗问题,世界上的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都是有限的,人们不能过度地向自然界攫取资源,更不能恣意破坏生态平衡和稳定。除此之外,人口
13、增长过快过多,叉会成为社会、国家的沉重压力,从而出现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问题。材料二“中国的人口 ”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而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且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初步知识。自然而然,认识中国的人口现象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而且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等内容是学生对今后学习中国的民族、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文化经济建设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和落脚点、要求:35 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中国的人口” 一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6 试设计“中国的人口 ”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14、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月壤主要是因为风化作用形成的,月球表面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原因是月球昼夜温差过大。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目前,人们对太空(包括月球表面)可以预料的威胁是:稀薄的空气,很强的宇宙射线,引力小(失重):南于陨石撞击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估计。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为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 180经线上,但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
15、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故本题选 C。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连接红海、亚丁湾、印度洋的是曼德海峡,即图中的甲,故本题选A。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太阳能电站适宜建在云层稀薄、光照丰富的地区。四个选项中,柴达木盆地气候常年干旱、地势较高,太阳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 错。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 B 错。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 错。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
16、、高热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所以 C 对。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影长与塔高相等的时候,P=1;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45;当太阳高度大于 45时, P1;当太阳高度小于 45时,P1;北同归线上,太阳高度小于45的日期,为冬至日前后。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稍高,水源充足,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位于大西洋,不会影响南亚地区; 从西南向东北移动;是自两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而发源于太平洋低纬度地区
17、,属于太平洋热带洋面。故选 D。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太平洋地域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受其影响,从高压流向低压,影响着气旋的移动路径;而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且对大气的运动影响最小。故选 B。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示岩层位于岩层 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较早,故 A 项正确;B 项,岩层 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 比岩层易受侵蚀,故不符合题意;C 项,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故不符合题意; D 项,修建水库应该避开断层,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故
18、不符合题意;B 项,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C 项,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强,故不符合题意: D 项,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得河床加宽加深,故正确。故选 D。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距离老校门大于 200 米,故不符合题意;B 项,图中的比例尺是 1:100,指示牌距离老校门 200 米,所以图上的距离是 2 厘米,从校园景观指示牌中指示的方向和距离,可判断其位置应在处,故正确;C 项,距离老校门小于 200 米,故不符合题意;D 项,距离老校门小于 200 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
19、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确定甲为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发展种植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光热不足;乙为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不足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甲位于西欧,平原地形,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不会出现凌汛现象;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缓,因此水能资源并不丰富,A、C 错误。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降水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乙地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 R 错误,D 正确。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57 阶段
20、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从较高(90以上)的水平开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C 项正确。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的应为 24 阶段;郊区城市化对应的应是加速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差别应缩小,A 、B 、D 都不正确。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的现象被称为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特点,不是城市化的衰败,A错误;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应发生在逆城市化阶段,B 错误;逆城市化,也叫城市中心空洞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市区的人口向外迁移,迁向远离城
21、市的农村和小城镇,所出现的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功的现象,C 正确;城市中心空洞化会导致城乡差距缩小,D 错误,故本题选 C。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所以应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因此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乙类工业投入构成的主导因素为科技,故判断为技术指向型工业,由于原料、产品“轻、薄、短、小”,科技含量高。价格也较高,故该类产品尽管以航空运输为主,但运量小,运费低,而不可能是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导致其运费低。故本题选 D,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2、丙类工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布局在劳动力廉价地区。目前,我国中、两部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一故本题选 D。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读图可知该工业区环境绿化用地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较好,科研与教育用地比重占第二位,说明该地区的科技水平较高,因此影响该地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为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因此可判定该工业区为高科技工业园区。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传统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最严重,因此传统工业区应该位于城镇居民区的下风向,或者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污染较重的工业部门应该建在城镇居民区的东北郊区和西南郊区,因此指向标应为B,传统工业
23、区位于城镇居民区的西南郊区。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渚多价值。突出“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2)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3)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
24、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4)有利于增强牛活能力。鉴于学生缺乏牛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乍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27 【正确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9 【正确答案】 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30 【正确答案】 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綦础设施建设。31 【正确答案】 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
25、理念体现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材料中老师的活动设计主要体现在出行上,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线路;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等。32 【正确答案】 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开放活动设计,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 ”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 多种渠道”,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培养学生的内创新意识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线路。这一设计他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发散
26、性、求异性、批判性等都得到充分舒展,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尽管学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显现了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无穷魅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地理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宽足时,就比较容易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33 【正确答案】 本节课最大的教学特色是利用电影唐山大地震来辅助地震一课的教学,运用电影资源突破敦学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学习到地震的危害、前兆、逃生方法等知识,化难为易,比教师枯燥的讲授有更好的效果。设置了评价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通过评价标准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34 【正确答案】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
27、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三类。该案例中开发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其对教学的意义有:第一,从教师角度来讲,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提升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老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老师需要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老师的关注点也改变成从学习知识到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第二,从学生角度来讲,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得被动接受的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而言
28、最大的方便是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特点、人口政策,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类地理图表,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阅读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同时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人口国情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形成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教学难点:理解人门发展要同利: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和资源、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从而理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6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