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89894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应填的文字是(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

2、,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4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5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

3、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6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7 在中国古代,“ 天” 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 ”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4、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8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 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9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支持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

5、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10 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1 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

6、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2 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3 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30 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 年代邓小平提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B)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

7、腐朽为神奇(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14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C)罗马的不断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15 新航路开辟以后,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某国船员在经过台湾海面时,高呼“福尔摩沙 ”,即“美丽之岛”。这里说的某国船员最有可能是 (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16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为欧洲手工工场

8、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B) (C) (D)17 19 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 20 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18 一个生活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 )。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默片电

9、影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A)(B) (C) (D)19 2000 年 12 月 17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戈津告诫日本不要参与美国 TMD 计划,并强调指出,日本同美国一起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的想法,有时令人想起 60 年代发生过的事,日本参与美国在东北亚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实施可能对俄罗斯与东京的和平条约谈判产生不良影响。罗戈津说的“60 年代发生过的事 ”具体是指 ( )。(A)“柏林墙 ”的修筑(B)古巴导弹危机(C)侵越战争(D)柏林危机20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10、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21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 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

11、)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23 中国史学中有“ 三通” 之说。下列有关 “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 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24 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优点的是( )。(A)生动性(B)广泛性(C)民主性(D)主观性25 有史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史学观点是( )。(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

12、史观二、简答题26 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27 简述影响历史学习过程的学习要素。28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三、材料分析题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 年 3 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 ”,一边是 “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 1969 年 7 月 25 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

13、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问题:(1)材料一中的 “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 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 ? (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 的?(3)综合上述材料, “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对世界有什么危害?

14、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30 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 ,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 ,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 9 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 2 匹,絮 2 斤、丝 1 斤、粟 20 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 1 匹 2 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

15、,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 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 40 亩,桑田 20 亩;妇女 20 亩露田加倍或加 2 倍以备休耕,年满 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 10 亩,妇人 5 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

16、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 4 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 8 人,耕牛 20 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 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

17、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明治维新是指 19 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政治上“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经济上“ 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对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 武士道” 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

18、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 ”的方针。明治维新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设计至少两个课堂提问。(3)请列举课堂提问的类型。四、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规定: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

19、特点。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 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9 世纪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

20、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北宋人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故 A 项符合题意。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灭亡原因的认识,“元之大弊”在于“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朱元璋认为“人君”必须“躬揽庶政”,于是废除了丞相,因此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D 两项不正确。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A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类官员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权力,所在的权力机构也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明代的内阁的地位相一致。D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皇

21、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状况,向皇帝随时秘密奏闻,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B 项正确。中央政府部门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南书房的设立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平定西北少数民族的叛乱,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A、C、D 均不是密折制度的作用,排除。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与明发上谕相比,寄信上谕由皇帝军机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人,旁人无从知晓,更无法干涉,“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而不用明发上谕,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也体现了皇权的日益加强,A 项正确;政令的保密及提高行政效率并非主要目的,B、C 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监察官员的信息,D 项错

22、误。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晋商经商致富后,往往“盖房置地养老少”,这会导致无法将财富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故答案选 C 项。A 项中的“彻底”与史实不符;B 项与题目含义相反;D 项与史实不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 A 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 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 B 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 C 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强化宗法制度,

23、故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 A 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862 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故 B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 C 项错误;材料显示不出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信息,故 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戊戌政变后的中国并未走向崩溃,A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推翻了 2 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的中国事实上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治生活

24、,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无法实现的决定因素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并不是由历史传统决定,故 D 项表述错误。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 两项错误。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材料中的“1937 年 11 月”“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结合所学抗日战争

25、的相关史实,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显然不是顾维钧的主要目的;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决定实现国家工业化,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三个事件都是经济发展战略与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实事求是的产物,答案选择 D 项。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由于得不到罗马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为稳固国家统治,罗马法的适用群体由罗马本邦公民扩展到帝国全境,发展为万民法。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

26、,向西进行扩张,并到达美洲的是西班牙人;向东扩张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到达了亚洲地区,故正确答案为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早期的海外殖民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掠夺和贩卖黑奴,但黑人奴隶主要是贩卖到美洲作为劳动力,是错误的。排除含有 的选项。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19 世纪初”“英国”“抵制教会”“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20 世纪”,这是由于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使人们急需增加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不可能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电视机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出现的。奥运会的实

27、况转播应在卫星通讯技术成熟后才会出现,时间应在二战之后。是错误的,排除含有 的选项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中罗戈津的讲话内容可知俄罗斯针对美日两国在涉及俄国家利益范围的地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表示严重关切。结合史实,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可以和今日美俄关于导弹防御系统的分歧相对应,答案应为B 项。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旨在帮助西欧社会经济的恢复,不涉及美苏间的冷战,排除 A 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国将苏联视为急需遏制的国家,冷战正式开始,B 项正确;北约的建立是杜鲁门主义得以贯彻的表现,华约的建立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28、营对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措施的回应,C 、D 项予以排除。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目内容可知日本政府企图借助自身的经济总量优势获得国际政治事务上的话语权,即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中丘吉尔的话说明了核武器的存在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保障世界和平的稳定,即核恐怖平衡维持世界和平局面。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三通”指的是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口述史学因来自于普通民众,内容广泛,编纂者与亲历者可以直接面对面地接触,具有生动性、广泛性和民主性的优点。25 【正确答案】 B【

29、试题解析】 题目中列举的观点涉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唯物历史观,答案为 B项。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内容:洋务运动发生在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深造。(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7 【正确答案】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素,其他要素都受制于学习者。学习对

30、象是指学习的客体条件,一般是指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历史学习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行为所采取的体现自我主动性的措施和手段,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学习成果是学习者通过主观努力获得的自学成果。28 【正确答案】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上要深下功夫进行钻研,高度关注初、高中历史学科在内容和体系上的衔接。第二,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做到举重若轻、主题突出。第三,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层面的衔接,做到高低得当,逐步推进。第四,注重初、高中在知识体系层面的衔接

31、,重视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第五,注重初、高中在教学方法层面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1)“自由世界”指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自认领导的原因是二战后美国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一。此政策在中国推行的表现是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其进行孤立。(2)背景: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崛起;以不结盟运动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崛起。美国实施其“亚洲政策” 的表现是积极参与和平谈判,逐渐从越南撤出美军;同中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3)实质是单边霸权主义。危害是造成局部地区动荡,威胁世界和平。中国的应对措施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增强自身综

32、合国力,联合其他热爱和平的国家一起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30 【正确答案】 (1)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2)教学提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孝文帝改革前的背景二、改革的具体措施1建新制:均田制、三长制2汉化措施三、影响(3)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相结合呈现。31 【正确答案】 (1)国外: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思想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国内:幕府专权(幕藩体制、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幕府政权孕育着危机。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领导阶层:下级武士)。1853

33、 年美国舰队叩关。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倒幕运动的发展和胜利(获得明治天皇的支持)。(2)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异同点。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3)课堂提问的类型主要有:直接提问式、兴趣启发式、问旧启新式、情境启示式、设疑置难式、讨论式、比较式、阶梯式、评价式、综合式、化用式等。四、教学设计题32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面的成就,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

34、、中日建交等基本史实,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方针调整的原因以及新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线索清晰,就是新中国在成立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讨论在各个不同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原因及其取得的成就,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以通过设计讨论题目的方式来突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上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学习,加深对和平精神的理解;通过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教学难点:20 世

35、纪 70 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二战期间丘吉尔的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调整,进而导入本课内容。设计意图:用名言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思维,集中注意力。二、讲授新课(一)新巾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

36、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4)出席万隆国际会议。(二)外交关系的突破1重返联合国(1)问题的由来: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2)重返联合国的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世界力量逐渐发展壮大;美国出于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的战略需要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高。(3)时间:1971 年 10 月 25 日,联合国第 26 届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并立

37、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4)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解冻:(1)过程:“乒乓外交”一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一尼克松访华一中美发表 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一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系。(2)影响:是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3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着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和社团、人士的推动

38、。(2)过程: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1972 年)一双方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73 年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新时期的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后,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国内形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国内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1984 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39、的,是真正不结盟。新时期外交方针之一是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2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积极推行多边外交:即中国既与社会主义国家往来,也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既与周边国家往来也与其他地区国家往来,既与发达国家往来也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往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中国自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2000 年 9 月

40、,原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并且倡议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3)推进新型区域作作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作答时教师予以巡回指导。设计意图:通过演练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四、课堂小结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逐渐明朗并加以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冷战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党和政府实时地调整外交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希望同学们明确我国外交基本政策及发展历程,以国际视野了解当今的世界,学好本领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和平交往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加深记忆,巩固理解。五、课后作业教师请学生课后搜集身边还能找到的有关我国外交政策变化历程的各类材料,形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论文,有条件的话可以附照片等辅助材料。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