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71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季氏将伐颛臾 ”事件的背景是 ( )(A)春秋初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末期 (D)战国时期2 下列作品中使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说理方法的作品是 ( )(A)庄子.秋水 (B)李斯 谏逐客书(C)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D)李密陈情表3 礼记是一部记录言论的书,它主要记录的是 ( )(A)墨家言论 (B)诸子百家言论(C)儒家言论 (D)法家言论4 说“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名言的是 ( )(A)富兰克林 (B)培根(C)拉封丹 (D)伏尔泰5 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
2、现象的一句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6 韩愈的作品集是 ( )(A)饮冰室文集 (B) 昌黎先生集(C) 临川先生文集 (D)柳河东集7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 )(A)刘郎 (B)季鹰(C)江南游子 (D)桓温8 下列作家属于“ 文学研究会 ”成员的是 ( )(A)郭沫若 (B)冰心(C)鲁迅 (D)巴金9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楚辞 (B) 诗经(C) 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10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 )(A)清新淡雅 (B)新奇壮丽(C)苍凉悲壮 (D)飘逸奔放1
3、1 下列句子中,“ 所” 字表示不定数目,可译为 “左右”、“ 大约”的是 ( )(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B)故今具道所以(C)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12 闻一多属于下列诗歌流派中的 ( )(A)七月派 (B)新月派(C)湖畔派 (D)象征诗派13 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北方、红烛、屈原 (B) 女神、死水、屈原(C) 女神、尝试集、猛虎集 (D)屈原、虎符、蔡文姬14 有“曲状元 ”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A)王实甫 (B)马致远(C)苏轼 (D)刘义庆15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中的后句意思为 ( )(A)爱眼
4、前的我 (B)可怜眼前的新人(C)爱眼前的新人 (D)可怜眼前的我16 “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C)晋代 (D)南北朝时期17 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叙的战役是 ( )(A)上郡遭遇战 (B)雁门出击战(C)萧关之战 (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18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的法国小说家是 ( )(A)莫泊桑 (B)欧 .亨利(C)巴尔扎克 (D)契诃夫19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感情变化线索是 ( )(A)由乐而悲 由悲而喜 (B)由悲而乐 由喜由悲(C)由乐而悲 由喜而悲 (D)由悲而乐 由悲而喜20 背影一文为刻画一个慈父形象所选取的描
5、写重点是 ( )(A)人物的面貌 (B)人物的行动(C)人物的背影 (D)人物的语言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21 将“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2 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什么?23 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3 阅读诗经.氓第五、六章,然后回答下列小题。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6、。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4 从这两章诗可看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征?25 本诗是否可称为“ 弃妇诗 ”?26 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受到什么样的待遇?26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孔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27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8 孔子和孟子的话观点是否一致?和结句“成败之数,
7、视此而已” 有何联系?29 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于是,“香市 ”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 “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 ,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30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31 这段文字分为几层?各层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32
8、 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2 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 ”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33 “姑娘跨进了门槛 ”象征什么?34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35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35 阅读我爱这土地中的下列诗句,回答下列小题。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6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
9、哑的喉咙歌唱?37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38 诗人为什么强调“ 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71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季氏将伐颛臾”是春秋末期的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是陈情表一文的显著特点,因朝廷强调“以孝治天下”,作者不能奉诏,理由是实践朝廷所提倡的孝行,这就直接将奉亲与奉诏对立起来。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为孔门七十子之后至两汉时代儒家学者所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所记录的都
10、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识就是力量”是句名言,要求考生知道是谁说的。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知识。正确答案是 A 项。“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满足?“何之有”是个固定格式。“之”是代词,复指前面的宾语“何厌”。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韩愈,字退之。由于韩氏是昌黎望族,韩愈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也因此称他“韩昌黎”。知道这一点,便容易选出本题答案是 B 项。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作者在此首词的上片提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江南游子是指漂泊到江南地区的人
11、。是作者自指。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21 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茅盾、叶圣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老舍等。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句话考生必须牢记。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了解。对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要牢记。曹操的诗歌的基本风格可用“苍凉悲壮”四个字概括。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本题 A 项“所”表示住所;B 项“所”构成“所以”结构,表原因;C 项 “所”用在动
12、词前,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 项“所”则表示大概。此处的正确选项应该是 D 项。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闻一多于 1928 年 3 月加入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中,还要记住徐志摩。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和掌握情况。D 项三部作品均为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北方作者是艾青,红烛、死水作者是闻一多,尝试集作者是胡适,猛虎集作者是徐志摩。故排除A、B、C 项。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作家艺术成就的了解。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被时人称作“曲状元”。后世把他与关汉
13、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句含意的理解。注意“怜”当“爱”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又将过去对待我的情意,去爱眼前的新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司马迁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突现人物形象。本文中,作者从李广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了四场典型战役,来刻画李广形象: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随卫青出击一战。只有 C 项“萧关之战”,不属于作
14、者重点记述的内容。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三百六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前赤壁赋依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由明月当空的夜晚写到东方既白的早晨。但文章除这一条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条更为核心的情感变化的内在线索,经历了“乐悲喜”的移换。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并不难选择,结合课文题目和内容,可以确定 C 项为正确选项。本文重点以父亲送行时的背影为描写内容,表现了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试题解析】
15、 本句中。“引”的意思是“拉”,“绝之”的意思是“使断”。22 【正确答案】 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以此证明许远投降了敌人。【试题解析】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旨是为许远辩诬,主要辩明了三件事,本段是讲其中第二件事,指出许远为国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23 【正确答案】 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沦证方法。【试题解析】 作者以人死和绳断总会从一个地方开始,对城被攻破的情形进行比喻。以此说明城池在许远所坚守的地方首先被攻破,并不能说明许远没有尽心尽力而负有责任。以此驳斥对方观点。24 【正确答案】 第五章写她在嫁到“氓” 的家里的这段时间里,夙兴夜寐地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忍
16、受“ 氓”变心之后对她的虐待,处境贫穷痛苦,她被无理休回娘家,还受到娘家兄弟嘲笑。由此可知她的性格特征是自尊自重的。第六章告诉人们,当了弃妇,她不向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低头,也不自哀自怨,而是冷峻地总结了婚姻失败的教训,显示了她正视现实、刚强不阿的性格特征。【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本诗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在婚前,作为少女,她纯真、痴情、善良,对爱情执著专一;婚后,作为妻子,她辛苦操持、任劳任怨;被弃后,作为弃妇,她刚强果决,自尊自重。25 【正确答案】 可以称为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就是被抛弃的,她是讲述自己痛苦婚姻的教训。【试题解析】 诗经.氓
17、从表现方法上说,是一首叙事诗;从其表现的内容上说,则是一首弃妇诗。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白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抛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26 【正确答案】 受到了种种虐待,既要操持繁重的家务还要被“氓” 打骂。“氓”喜新厌旧,公然遗弃了她。【试题解析】 抓住文中体现女主人公在氓家的遭遇的句子,如“三岁为妇至于暴矣”等,理解其内容即可归纳出她受到的待遇。27 【正确答案】 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一文。【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梁启超的论毅力的阅读理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本段文字是文章最后一段。
18、28 【正确答案】 孔、盂的话观点是一致的,和结句“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也是一脉相通的。孔、孟都反对功亏一篑,主张做事要坚持到底。【试题解析】 孔子的话是以积土成山为喻,劝人修业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孟子的话是以掘井为喻,说明一个人有所作为,贵在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本段以孔子和孟子的言论做总结,照应开头,说明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有无毅力。29 【正确答案】 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用孔子的话、孟子的话说明道理,是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话的具体内容,则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讲道理。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场面描写。【试题解析】 场面描写截
19、取的是事件进程中的横断面,他所描写的是同一环境同一时间中的多种事物与人的活动。既有全场的乌瞰,又有具体小镜头的特写。本段所描绘的“香市”的热闹场面,就是比较成功的场面描写。31 【正确答案】 分为四层,每句话为一层。第一层,着眼于整体,说明香市的主要节日是“吃 ”和“玩”。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热闹情况。第三层,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庙里的红火情景。第四层,从听觉角度,表现声响的嘈杂。【试题解析】 大纲要求“分析昔日香市热闹场景一段的描写层次,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本题就体现了这一考点,注意本段文字分为四层。32 【正确答案】 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景,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衬托今日
20、香市的冷清。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香市变化的原因是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试题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33 【正确答案】 象征革命者决心投入艰苦的革命事业。【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屠格涅夫门槛一文象征手法的掌握。教材的不少课文中有象征手法的运用,考生可以作一个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在这句中,“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门槛”象征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34 【正确答案】 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试题解析】 咒骂“姑娘”的人是诬蔑革命的庸人。35 【正确答案】 表现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试题解析】
21、意思是人民群众崇敬革命者。门槛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学习本文。重点在于掌握其不同句子的象征意义,这也是大纲的要求。36 【正确答案】 诗人是用假没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试题解析】 诗中乌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是通过对其歌唱内容的多方面抒写来表现的:鸟要歌唱,为谁歌唱呢?它要把务受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摧残的土地的屈辱感表达出来;要把中华民族的内心的悲愤、反抗的情绪和怒吼声传达出来;还要为人们讴歌美好光明的未来。37 【正确答
22、案】 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手法,变“我” 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开头的三个排比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列侵略者(暴风雨)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已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涛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试题解析】 注意分析假设和排比两种修辞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进行分析。38 【正确答案】 这既是似没,又是进一步的推沦,用以表现“鸟”( 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 土地” ,让习习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试题解析】 这样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依恋,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民族、人民的深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