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91343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题1 审美意识2 审美境界3 审美关系4 美感5 审美经验6 审美惊异7 审美体验二、简答题8 简述审美需要的特征。9 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10 判断审美趣味的标准。11 简述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2 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三、论述题13 论述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14 论述审美对象的特征。15 论述“劳动说 ”的定义和缺陷。四、填空题16 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_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7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_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

2、_。18 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_。19 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以_为哲学基础。20 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_。21 _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22 _与_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23 _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24 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_。25 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大致有两种:_、_。全国自考美学(绪论和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题1 【正确答案】 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3、两个层次。2 【正确答案】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3 【正确答案】 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4 【正确答案】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

4、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5 【正确答案】 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它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6 【正确答案】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7 【正确答案】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

5、,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二、简答题8 【正确答案】 (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互相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9 【正确答案】 (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10 【正确答案】 判断一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关键是要把

6、握两个因素。(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个人的审美趣味无论具有多大的分歧,它总是要在审美对象当中进行选择,它所做出的评价也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因此,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11 【正确答案】 (1)自律性与他律性统一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2)所谓

7、他律性,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它与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并受其影响,因此,审美活动具有他律性。所以说,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12 【正确答案】 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 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三、论述题13 【正确答案】 (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

8、动中最具有个性化。在一般的精神生产中,主体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抽身出来才能使世界与自己相对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3)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人生而不断变迁、不断深化和不断丰富的。14 【正确答案】 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1)非实体性。它指的是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

9、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2)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 ;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又决非仅仅表现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无论是自然现象、人文景观还是由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果它们缺乏内涵,了无余韵,不能使人从中看到更多、更深、更远的东西,它们也就很难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审美对象。15 【正确答案】 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持这一主张的代表性人物是普列汉诺夫,他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阐发

10、。他认为劳动先于艺术,人的心理本性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此外,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的观点是十分深刻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劳动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也忽视了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所需要的中间环节。四、填空题16 【正确答案】 美学新论17 【正确答案】 审美经验;艺术即经验18 【正确答案】 哲学方法19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20 【正确答案】 哲学方法21 【正确答案】 艺术活动22 【正确答案】 审美主体;审美对象。23 【正确答案】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24 【正确答案】 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25 【正确答案】 一是装饰化的器物造型;一是器物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