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 )(A)军事民主制(B)等级君主制(C)城邦民主制(D)部落家长制2 春秋时期,各项社会关系变化中,最富有时代意义的是( )(A)赋税制度的改革(B)卿大夫的兴起(C)井田制的瓦解(D)诸侯霸主地位的确立3 尚书台从制度上取代三公宰相制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而成为行政中枢机构是在时期。( )(A)汉武帝(B)汉成帝(C)汉灵帝(D)光武帝4 汉武帝后,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中,通过派出对郡国进行监察。( )(A)司隶校尉(B)司直(C)御史台(D)部刺史5 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
2、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 )(A)世卿世禄(B)重用家臣(C)唯才是举(D)门阀取士6 隋唐时,九寺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是( )(A)太仆寺(B)大理寺(C)光禄寺(D)鸿胪寺7 唐代官员考核的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 ,其中“四善”是考核官员的( )(A)学识方面(B)政绩方面(C)军功方面(D)品德方面8 宋代由皇帝主持,为疏通君臣关系,提供决策信息而召开的决策会议称之为( )(A)便殿议政(B)例行常朝(C)临时朝议(D)御前会议9 辽朝针对统治区域内南部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和北部以游牧业为业的契丹人的状况,采取的统治方法是( )(A)因俗而治(B)四等人制
3、(C)乡里制(D)建立猛安、谋克10 元朝皇帝在禁中召集商议军国大事的会议,称为( )(A)朝堂会议(B)内廷会议(C)便殿会议(D)例行常朝11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实行的管理制度是( )(A)可汗制(B)土司制(C)猛安谋克制(D)勃极烈制12 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 )(A)内三院(B)翰林院(C)军机处(D)文馆13 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政教合一制度(B)军事管制制度(C)土司制度(D)政教分离制度14 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以军治国(B)以德治国(C)以党治国(D)以法治国15 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是( )(A)1874
4、 年(B) 1884 年(C) 1885 年(D)1887 年16 南京临时政府地方行政体制中福建类型的军政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 )(A)总统制类型的省政府(B)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C)特别类型的省政府(D)君主制类型的省政府17 1920 年 7 月至 1924 年 10 月,控制中央政府的军阀是( )(A)直系军阀(B)桂系军阀(C)皖系军阀(D)晋系军阀18 北洋军阀政府于 1914 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 )(A)大理院(B)总检察厅(C)平政院(D)肃政厅19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 )(A)绥靖公署(B)军政分区(C)特别行政
5、 K(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0 关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行政院下设立县政计划委员会(B)实行新县制的目的是大力推行地方民主(C)县为地方自治单位,按面积、人口、经济等状况分为不同等次(D)区为县政府的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 (镇)办理各项行政和自治事务21 “行宪国大 ”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是 ( )(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D)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22 苏区中央政府第二届人民委员会主席是( )(A)毛泽东(B)王明(C)张闻(D)秦邦宪23 各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除外)为便于推行政务,加强对下级政府的领导,按照实际需要,划分若干行政区,设
6、置的代行边区政府职权的机关是( )(A)专员公署(B)边区政府委员会(C)区公署(D)行政公署24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 )(A)大解放区人民政府(B)城市各界代表会议(C)军事管制委员会(D)人民执行委员会25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A)1946 年 5 月(B) 1947 年 5 月(C) 1948 年 5 月(D)1949 年 5 月二、多项选择题26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矛盾主要包括(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宰相与一般官僚的矛盾(C)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D)军人与文官的矛盾(E)地主与农民的矛盾27 战
7、国时期著名的变法有( )(A)商鞅变法(B)李悝变法(C)王安石变法(D)吴起变法(E)庆历新政28 隋唐时期,在职级上基本与六部处于平行地位的中央职能机构包括( )(A)尚书省(B)九寺(C)五监(D)三公(E)节度使29 北宋设立的路级行政管理机构有( )(A)经略安抚司(B)转运使司(C)提点刑狱司(D)提举常平司(E)承宣布政使司30 元朝的官员任用回避制度主要内容有( )(A)回避原籍(B)回避财产地(C)回避宗族(D)回避姻亲(E)回避门生31 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 )(A)议政王大臣议(B)九卿议(C)便殿议政(D)阁议(E)临时朝议32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参
8、议院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 )(A)质问(B)弹劾(C)查办(D)建议(E)咨询33 从 1928 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对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初步的调整,经过调整全国计有( )(A)28 个省(B) 6 个特别市(C) 2 个特别行政区(D)2 个民族地方政府(E)3 个直辖市34 “行宪国大 ”后,实际上操纵立法权的是 ( )(A)立法院(B)司法院(C)国民党中常会(D)国民党中政会(E)蒋介石35 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主要有( )(A)荐任制(B)选举制(C)委任制(D)聘任制(E)简任制三、名词解释36 宗主督护制37 考满38 中央设计局四、简答题39 中国封建国家管理
9、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有哪些?40 简述晚清“ 新政” 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五、论述题41 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42 具体分析“ 行宪国大” 前后南京政府行政决策体制的异同。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奴隶制国家体系脱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度基础之上建立起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形式。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卿大夫的兴起是春秋时期各项社会关系变化中最富有时代意义的。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到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建立起庞大的尚书机构,并
10、正式称尚书台。尚书台的长官总典纪纲,无所不统,从制度上取代了三公宰相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自此以后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行政机关。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武帝以后,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主要分两个系统进行:一是通过司隶校尉对京辅诸郡的监察;二是通过派出的部刺史对郡国的监察。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东汉末年以后,在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各割据政权不得不将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最典型的是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隋唐时期,设九寺五监分别负责某一方
11、面的具体事务,其中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代官员考核的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考核官员品德方面的主要标准,主要有“德义有闻”、“清盛明著”、“公平可称”和“格勤匪懈”。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会议制度。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辽版图的扩大,辽朝统治区域南部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北部是以游牧为业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族。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建立起“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两套行
12、政体制。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决策的会议形式,属识记内容。元朝皇帝主持的会议分朝堂会议和内廷会议两种形式。朝堂会议是皇帝在朝堂亲自召集大臣议政的会议形式,多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内廷会议是皇帝在禁中召集商议军国大事的会议。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为土官进行间接统治,土官职位世袭相传。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天聪三年(1629 年)皇太极命儒臣翻译汉文典籍,并记录本朝历史,设立“文馆”。文馆是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皇太极任命了一些文学侍从为文馆大学士,他们即是清朝最早的大学士。13 【正
13、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土司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之一是“以党治国”。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最大变化在于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党控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政党制度。政党日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认识到台湾地位的重要。于是在1885 年 10 月,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巡抚驻省会台北,其内部机构与内地省份基本相同。16 【正确答案
14、】 B【试题解析】 福建类型作为辛亥革命后军政府的一种类型,它基本上是按照内阁制模式建立的省政府。福建的都督府大纲虽然规定都督总揽全省政务,但行政实权在政务院而不在都督。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 16 年中,大致是四派军阀先后控制北京政府。其中在 1920 年 7 月至 1924 年 10 月,是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诉讼机关,设有平政院和肃政厅,前者是行政裁制机关,后者是行政弹劾机关。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
15、战的需要而设立的。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为了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 1939 年开始推行新县制。故 B 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宪国大”后,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民委员会由主席、各人民委员、工农检查委员会主席、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等组成。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第二届是张闻天。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各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除外)为便于推行政务,加强对
16、下级政府的领导,按照实际需要,划分若干行政区,设置行政公署。代行边区政府的职权。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对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于 1948 年 11 月 15 日发布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新解放区城市的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47 年 5 月 1 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二、多项选择题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内在矛盾有两个:(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促动着封建行政体
17、制的运行,促使统治集团内部不断进行权力的再分配。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通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系统化,其中著名的变法有魏国李悝的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2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隋唐时期,九寺五监与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处于平行地位(六部尚书为正三品,寺监长官为从三品),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叠之处甚多。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路作为一个遣使级的行政层级设有主管机构,实行分权制管理方式,分别设置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转运使司,各司互不统辖,互相制约,直接对中
18、央负责。30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官员任用回避制度。元朝任用官员实行回避制度。至元五年(1268 年) 规定了地区回避制度,即行政官员不得在故乡做地方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 年) 又颁布宗族回避制度,规定父子、兄弟、叔侄不得在同一机构、上下级机构及相关机构中一同任职。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议政王大臣议、廷议、九卿议、阁议等。清朝前期,由议政王和议政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处军国大事,这是氏族制度残余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反映。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参议院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
19、的监督方式有四种:(1)质问。参议院可提出质问书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2)弹劾。参议院认为临时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以议员总数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可予弹劾;认为国务员有失职或违法行为时,得以议员总数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予弹劾。(3)查办。参议院得以咨情临时政府查办官吏纳贿违法事件。(4)建议。参议院得以就法律及其他事件的意见建议于政府。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自 1928 年开始全国形式上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初步的调整后。全国计有 28 个省,6 个特别市,2 个特别行政区,2 个民族地
20、方政府,共 38 个省级行政单位。34 【正确答案】 C,E【试题解析】 “行宪国大”后,立法权实际上仍操在国民党中常会和总统蒋介石手中。3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主要采用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方式。三、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宗主督护制是指北魏初年,面对各地豪强聚众结坞自保,北魏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实行任命坞主为宗主督护,让他们行使基层政权职能的一种制度。37 【正确答案】 考满是明朝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
21、决定其升降去留。38 【正确答案】 中央设计局是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 行政三联制 ”的原则,于 1940 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它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各机构。四、简答题39 【正确答案】 (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防止皇权滥用的具体做法: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 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大臣利用“尊号 ”、“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开国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40 【正确答案】 (1)改总
22、理衙门为外务部。(2) 设立商部。(3)设立巡警部。(4) 设立学部。(5)设立财政处、练兵处和税务处。(6) 撤裁有名无实的衙门。五、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五代时期行政管理体制处于由隋唐三省宰相制向两宋两府三司制转化的过渡形态。这种过渡性表现在行政决策上就是决策程序中新旧两种体制因素的并存,既依在差遣制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政系统而建立了新的中枢决策体制,即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鼎足而立的中枢体制,又不完全依新体制建立新的施政程序,仍然按旧的施政程序办事。新体制和旧程序一起运行,使行政决策呈现出混乱局面。旧的施政程序必然要影响新机构职能的发挥,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皇帝为控制决策过程
23、,有意将制诏权一分为三,由枢密院、廷殿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2)保持内外朝机构和人员共同执掌发令权和执行权的状况,令内廷枢密使直接向政府机构发令,同时又不废止中书门下发诏旨的权力;(3)继续保持最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官员职务的临时差遣性质。决策程序的混乱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机构职权的混乱所致,但它却对君主集权十分有利。草诏权的分割可使皇帝自由地选择草诏人;发令权和执行权的混乱虽时常导致政出多门,但同时也给皇帝提供了自由选择发令机构的余地;保持决策中枢官员的临时差遣性质,更是为了保证皇帝能够随时收回其授予的权力。决策过程的无序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皇权得以提高,导致了五代时期皇帝个人在行政决策时专断的
24、盛行,各种会议制度均流于形式。这一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皇帝与其亲信之间的密议。这种密议由于缺乏群臣集议,难以收到集思广益的效应,同时也由于决策之后避开有封驳权的官员的审核,常常造成决策的失误。42 【正确答案】 “ 行宪国大 ”前:(1)战后初期,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仍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决策权仍操在蒋介石手中;(2)国民政府改组后,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为国民党中政会。另外,通过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并扩大其职权,使之成为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但实际决策权仍操在身兼国民党总裁、中政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三职的蒋介石手中。“行宪国大” 后的具体变化为: (1)总统处于行政决策中枢的地位。(2)行政院有大量决策活动,但多带有技术性。(3)国民党控制着行政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