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18209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韩非子选读,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2、能力目标: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假设法、喻证法。 3、情感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二、作者介绍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著有韩非子一书,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等。,韩非子口吃,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文章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

2、学的。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子是韩国的贵族。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韩非入狱,知李斯不容,写下半篇“制方策”,并在后面书下“无全策,秦无长”六字,以求暂时保命。请李斯呈上。李斯见王,告曰:韩非应我之求,写治国良策,但只写半篇,后书“无全策,秦无长”六字,便当我面大笑掷笔,显侮秦之君臣无能,狂极也!并将竹简打至最后,展六字于秦

3、王观。秦王大怒,立下旨意,赐韩非死,李斯领旨急行。 李斯走后,秦王稍透闷胸,打开“制方策”细观,渐感心如畅流,至末意犹未尽,此时再看末尾六字,突然似明,此乃韩非求生,忙下新旨,毒下留人!然士片刻捧旨回,告知,晚矣!,韩非之死,文学特点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善于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理形象、生动。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韩非故事-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被送

4、到赵国充当人质。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 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 “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 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 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

5、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出自韩非的成语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讳疾忌医 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的成语,三、检查预习 (第一则) (一)读准字音。 不胜 果蓏蚌蛤 腥臊恶臭 决渎 (课文下的注释du是错误的) 钻燧取火 鲧禹 耒,shng,lu bng g, xi,su,gn,d,li,(二)重要字词句。 1、实词: 而民悦之 (意动) 而民说之(通假,通 “悦”,意动) 使王天下 (名作动) 民多疾病 (名作动)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假如)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意动)

6、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动词,效法 ; 陈规旧例) 因释其耒而守株 (于是),2、虚词必为鲧禹笑矣 (被)因为之备 (给),3、古今异义词桀、纣暴乱 (残暴昏乱)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措施治理),4、句式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状语后置),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兴起,构木为巢以避群代禽兽虫蛇害,而民悦之,使王作动词,称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爱戴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民食果蓏lu,瓜果蚌蛤g,蛤蜊,腥臊

7、恶臭xi,恶臭,难闻的气味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燧取火,即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百姓生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又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钻木取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爱戴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决渎,疏浚河道。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若或有构木钻燧于夏后帝后氏之世夏后氏之世,夏朝者,必为鲧、禹笑矣;,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最近的古代,夏桀、殷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出兵讨伐夏桀,

8、周武王出兵讨伐殷纣。假如有人在夏王朝统治的时代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钻木来取火,一定会被鲧、禹笑话;,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褒扬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新圣,作者观念中能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笑矣。,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笑话。既然如此,那么假如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笑话。,是以圣人不期指望修古修古,远古,不法效法常可常可,永远适宜的方法,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

9、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树根,兔走触撞上株,折断颈而死,因释放下其耒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田里有一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着撞在树桩子上,结果折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于是放下翻土的农具,而守候在那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现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远古时代人民生活图景,钻燧取火,鲧禹治水,商汤讨伐夏桀,武王伐纣,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

10、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问:如果说守株待兔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小结第一则选文。,第一层:举例证明圣人先贤作用重大。 第二层:(转折)政治措施要因时而变。 第三层:照搬古代帝王,就像“守株待兔”。,理解主旨: 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2、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如果这样效法古代不能变更,那就像下面说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裤子把新裤子弄破一样,古代帝王的话,有针对的事情很小而

11、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重大的,有针对的事情很大而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小的,所以古代帝王的话现在不一定可以明白。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去取尺码的人啊。 韩国郑县人卜子让他的妻子做裤子。他的妻子问道:“现在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丈夫回答说:“像我的旧裤子。”他的妻子于是毁掉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一样。,卜妻为裤,毁新如故,有一个楚国郢地人要送给燕国的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明亮,于是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些)。”他嘴里说

12、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把烛火举高”并不是这封信的意思。燕国的相收到信后解释这封信的意思说:“举烛,就是指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指选拔有才有德的人而任用他们。”燕国的相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燕国治理得好归治理得好,可是燕相的理解并不是来信的意思。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郢 书 燕 说 yng sh yn shu,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待人、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曲解,断章取义。,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13、:“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放置,度,d,尺码,du,量,坐,同“座”,反,同“返”,置,郑国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他的脚,而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时候,却忘记了拿那尺码。他已经找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拿尺码。”于是就返回家中去拿尺码。等到回到集市,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道:“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郑人 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笑 死搬硬套 墨守成规,告诫 多动脑筋 灵活办事,小结第二则选文。,第一段:(表明观

14、点)盲目效古,不宜于今。 第二段:卜妻为裤,毁新如故-迂腐可笑。 第三段:郢书燕说-曲解本意。 第四段:郑人买履-死搬硬套。,盲 目 效 古,比喻论证,3、乐羊做魏文侯的将军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煮了他的儿子,而把带汤的肉送给他。乐羊坐在军帐中吃肉喝汁,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自己的儿子都忍心吃,还有谁他不忍心吃呢?”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忠心。,鲁国大夫孟孙去打猎,猎获了一头小鹿,就让秦西巴把它抱回家。幼鹿的母亲跟随着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还给了它。孟孙恰好赶到就向秦西巴索取

15、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把小鹿还给了它母亲。”孟孙非常气愤,就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做儿子的师傅。孟孙的车夫说:“过去要惩治他,现在却召他来做儿子的师傅,这是为什么呢?”孟孙说道:“对小鹿都不忍心加害,还会忍心害我的儿子吗?”所以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受信任。 ,段解:(1)乐羊食子 忠心耿耿心狠手辣(被疑不忠)(同一事情,角度不同,结论不同)(2)秦西巴放鹿 善莫大焉(因罪获信)主旨:“巧诈不如拙诚”!,感遇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

16、君终。一个为了贪立军功,竟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不可能有忠心;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卫国有一个人在嫁他的女儿时教育她说:“一定要背地里积聚财物!给人做妻子而被休弃,是正常的事情;始终在婆家生活下去,是侥幸的事情。”他的女儿因此背地里逐渐积攒财物,她的婆婆认为她多积攒私房钱而休弃了她。他(那位卫国人)的女儿带回家来的财物,比他陪送女儿的财物多了一倍。她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现在那些担任官职的臣子们,都是这类人物。

17、,卫人嫁子,寓意:揭露官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 引申:要重视好的家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大。,本意:讽刺卫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巧诈不如拙诚”!,4、(1)从前,郑武公想要讨伐胡国,故意先把他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来使他的心中欢乐。于是郑武公问群臣说:“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攻打?”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武公很生气,就把他杀了,说:“胡国是跟我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你提议去攻打它,为什么呢?”胡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为郑国亲近自己,于是就不防备郑国。郑国突然袭击胡国,攻取了它(实际上只是攻取了它的部分领土)。,郑武公伐胡,主旨道理 胡国国

18、君被郑武公的小恩小惠、假仁假义迷惑,没有识破郑武公“将欲夺之,先固与之”的计谋,因小失大 。 告诉后人不要贪图小恩小惠,国防或人的道德防线一刻都不能松懈。,4、(2)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雨,墙坍塌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好,一定会有小偷。”他邻居家那位老人也这么说。夜晚果然丢失了很多的财物。这位富人和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他邻居家那位老人是小偷。这二人(即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说的话都对,但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之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智子疑邻,认为儿子是十分聪明的,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干的事。 不要因为关系的亲与疏,来衡量判断事情,这样容易造成

19、主观臆断。,2003年普通高考作文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段解:关其思 道破玄机 祸由口出(反被聪明误)宋富人 智子疑邻(亲近疏远)实则非智 主旨:正确对待自己

20、的聪明,临事谨慎处置。,归纳论证方法 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假设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第一段),还有寓言论证(喻证法)。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名家评五蠹其文之怪奇高妙,西汉以后不如之远矣。一篇数十寓言。胸中如万斛泉源,滚滚不竭。而纵横变化,无中生有,愈出愈奇。每段一意,并不雷同。看他譬中有譬,喻中又喻,天下事势如指掌。作长篇文字如此! (明门无子韩子迂评),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一、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提示:总的说来,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

21、。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毋宁说,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二、注意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1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其前进。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退缩。 2后,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3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4少,形作动,看不起,轻视。轻,轻视,看不起。5鼓,名作动,指击鼓令兵士前进。6智,意动用法

22、,以为智。疑,动词,怀疑。,三、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3)宋人有耕者。,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就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省略句),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拓展延伸: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老子、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墨子为专题论文) 战国中期

23、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 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喻,长于取象。 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 此外,寓言尤为特色,先秦诸子既大量运用民间寓言,也自行创作寓言,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手法多种多样,充满智慧,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

24、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有关孔子的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俭勤,择朋友,有宜于己。 处事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孔德成,道德为师仁义为友, 礼乐是悦诗书是敦。,下联:礼记、乐经可以使人得到喜悦和欢乐,如果天下人都学礼记和乐经,则可以使“海内同悦”; 诗经、书经可以使人得到忠诚和敦厚,如果天下人都学诗经、书经,则可以使四海无欺。,以利己之心造福必善 以好色之念求学必真 这副对联悬挂在孔府启事厅的八仙桌上方墙壁上,用篆书写成,上联讲造福,下联讲求学。在一般人看来,“私”字是无法克服掉的,利己之心人皆有之,对待别人能够象对待自己一样,也就很不错了;许多男人都好色,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因此,这副对联的作者认为能够以利己之心去造福,必定会真心实意,取得良好的结果;以好色之念去求学,必定能专心致志,学有所成。,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者皆从之游。这是悬挂在孔府前堂楼内的一副对联。 过去,有些人非常迷信论语这本书,说什么“一部论语治天下”,还有些人更进一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这些人看来,古今中外任何一本书都没法与论语相比,孔子一生收徒三千,精通礼、乐、射、御(驭)、书、数的就有七十多人,因此,被这副对联的作者称之为“一时贤者皆从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