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92212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解密 2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考点考查内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1理解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联系;2运用比较法分析并掌握血液、血浆、血清的概念,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区别;3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4理解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5理解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因及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018 海南卷92018 浙江卷112018 海南卷112018 海南82018 全国卷92017 江苏卷152016 全国卷32016 浙江卷42016 上海卷14 考点 1 内环

2、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1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箭头Error!2双箭头(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内环境示意图中各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3几种常考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 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血细胞 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4 “三看法”判断内环境化学成分35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分析(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病症名称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3、、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2)内环境中三种成分的异常转化组织水肿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Error!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Error!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6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4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2)不发

4、生的生理过程(举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7内环境稳态意义分析(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2)体温、pH 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易混易错】(1)注意区分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为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2)易混淆的血液和血浆、血浆蛋白和

5、血红蛋白(3)常考易错的三种环境调研 1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机体会发生组织水肿现象B内坏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激素、CO 2、血红蛋白等C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D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答案】B 调 研 2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回答以下问题。(1)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_。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_。(2)图中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3)神经系统内环境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等,神经递质在释放到内环境前,主要储存在_(填细胞结构)中。已知某种药

6、物能特异性地使分解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酶失活,若用该药物处理突触间隙,并用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上一个神经元(能产生乙酰胆碱) ,则下一个神经元将_。(4)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时,内分泌系统向内环境释放的甲状腺激素会_(填“增加”或“减少” ) 。对于一个持续高烧 39 的病人,其机体产热量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散热量。(5)图示表明_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2)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又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3)突触小泡 持续兴奋6(4)增加 等于(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考点 2 体温

7、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一、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温度感受器 温 觉 感 受 器冷 觉 感 受 器 分 布 于 皮 肤 、 黏膜 、 内 脏 器 官 中调节中枢下丘脑 相互抑制、协同调节散 热 中 枢产 热 中 枢 (2)体温调节的机制低温环境高温环境7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中暑: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特别提醒】“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二、人体水盐平衡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如图)(1)粪便中排出的水分包

8、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食物、饮水,没有进入内环境中;另一部分来自内环境,是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中的。(2)由皮肤排出的水分包括汗液及无明显出汗时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2水盐平衡调节机制(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产生:下丘脑产生。释放:垂体后叶释放。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调节过程8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易混易错】(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

9、位是大脑皮层。(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3)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是垂体后叶, 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调研 1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D某人发烧 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 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9更多,B 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 正确;某人发烧 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

10、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 错误。调 研 2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蛋白、O 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喝牛奶,进入胃中 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

11、酶肌肉注射青霉素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BC D【答案】A 【解析】血液不属于内环境,错误;血浆蛋白、O 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唾液淀粉酶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均不属于内环境,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错误。2现象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现象 2: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

12、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现象103:某人接触了某些花粉后而引起荨麻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现象 1 中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现象 2 中青紫是由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造成的C现象 2 中水肿是由该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造成的D现象 3 是由于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答案】D 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跑时运动员通过出汗排出中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B液体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 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D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

13、再进入后运输到相应部位【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 。运动员产热较多,通过出汗是为了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是出汗因排出中大量的水分,同时也排出了无机盐离子等其他代谢产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表示血浆,其中含有来自细胞分泌的激素、小肠处吸收的氨基酸、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和 CO2等物质,B 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血浆,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与相应的抗原结合,C 正确;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组织液,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后运输到相应部位,D 正确。4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

14、液中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成分(相对含量) Na K Cl HCO 蛋白质11 142.00 5.00 103.00 27.00 16.00 147.00 4.00 114.00 30.00 1.00 10.00 143.00 25.00 11.00 47.00A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B与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 K ,可判断是细胞内液D的 pH 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 HCO3 含量较多【答案】D 5下列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患者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但不含呼吸酶B该患者的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

15、可相互转化C该患者内环境的 pH 值应比正常人的略微偏大D该患者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强【答案】B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正常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运输氧气。患者体内会氧气浓度会下降,导致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三者之间可以进行物质的交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导致呼吸酶进入血浆,A 项错误。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B 项正确。患者体内由于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加强,产生的乳酸增多,内环境 PH 会比正常人略低,C

16、项错误。该患者由于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减少,所以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的弱,D 项错误。 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错误的是12AC 中化学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胰岛素、尿素等B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可以在 A 处发生特异性结合C肾炎可导致 A 中蛋白质减少,C 的量增加,出现水肿D1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C 处,C 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A 处【答案】D7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D淋巴细胞既存在于血浆中,也存在于淋巴液中【答案】

17、C 【解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中,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 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B 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可见,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定都会减慢,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谢增强,C 错误;淋巴细

18、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D正确。8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13不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 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

19、脑只有合成、释放 e 激素的作用【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c 为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分泌量均会增加,A 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增加产热,B 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C 正确;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能合成 e 抗利尿激素,但是由垂体释放,而且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D 错误。 10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4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NaHCO 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 pH 稳定在 7.357.45D肝细胞、

20、甲、乙三部位 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答案】D11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答案】D【解析】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兴奋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在该处产生冷觉,体温调节中

21、枢(下丘脑)不能产生冷觉,D 错误。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减少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D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答案】A【解析】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 错误;血糖调节为神经体15液调节,B 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则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正确;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D 正确。1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此

22、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4)正常人内的 pH 通常维持在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物质。(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 pH_,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_。【答案】(1) (2)自由扩散 6 (3

23、)中含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7.357.45 缓冲 (5)组织液(6)降低 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组织细胞,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是红细胞,A 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 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1)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2)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过程为:红细胞膜(1 层膜)毛细血管壁(2 层膜)组织细胞(1 层膜)线粒体(2 层膜),共经过 6 层膜。(3)是血浆,组织液,血浆中含大分子蛋白质,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正常人16血浆 pH 通常维持在 7.3

24、57.45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和磷酸氢钠等缓冲物质。(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 pH 下降。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14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相对

25、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3)外界中的 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层生物膜。(4)图乙中,B 液为_,其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5)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 (1)降低(或下降) NaHCO 3(2)神经体液免疫 (3)5(4)血浆 HCO 3-、HPO 42-(5)内环境17壁细胞需穿过 2 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 1 层膜。 (4)由以上分析知,图乙中的 B 液是血浆,血浆 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 42-等离子有关。 (5)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26、15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偏离调定点后,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 ,EP 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下列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_,B_。(2)在上述反射弧中,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和分布于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共同构成_,其中骨骼肌为主要的产热结构,它的活动受激素和_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的形式传导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3)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致使人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

27、温相当于_(填“炎热”或“寒冷” )刺激,此时会在_形成冷觉。如果病人持续高烧 39 ,其产热量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散热量。(4)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调节方式主要为_。与此同时病人体内_激素含量可能会上升,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答案】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肾上腺(2)效应器 神经递质 局部电流 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寒冷 大脑皮层 等于(4)神经调节 抗利尿【解析】 (1)图中包含一些完整的反射弧,即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即) 、体温调

28、节中枢下丘脑(即 A) 、传出神经(即) 、多种不同的效应器(如皮肤血管、立毛肌等) ,其中 B 表示能产生肾上腺18素的肾上腺。 (2)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及其上的神经末梢共同构成效应器。传出神经与骨骼肌细胞之间可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神经元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骨骼肌细胞的代谢也受到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在这两种激素的调节下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以增加产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3)体温上升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形成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持续高烧 39 ,说明体温一直保持 39 ,此时机

29、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该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由于大量出汗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16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导致垂体释放的_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_,导致尿量增多。(2)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着_(填图中字母)传入

30、低级神经中枢,并进一步传至_产生“尿意”。(3)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答案】(1)下降 抗利尿激素 减弱(2)a 大脑皮层(3)反馈(正反馈) (4)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1917 下 图 为 人 体 内 生 命 活 动 调 节 的 局 部 示 意 图 , a、 b、 c、 d、 e 分 别 表 示 不 同 的 激 素 , 据

31、图 分 析 回 答下 列 问 题 。(1)当所吃食物过咸或体内失水过多时,下丘脑中的_会感知渗透压的变化,此时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的_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进而使机体渗透压恢复正常。(2)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将感知到的信号传到下丘脑的_中枢,促使下丘脑分泌激素a,该激素能促使垂体分泌 b,b 能促使甲状腺分泌 c,此过程体现出 c 的分泌具有_的特点。c 分泌增多后,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此过程称为_调节。图示 d 除具有促进骨骼肌和内脏代谢增强的作用外,在血糖调节中也发挥作用,该激素能够使血糖_。(3)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

32、收缩属于_反射,请写出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_。【答案】 (1)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2)体温调节 分级调节 反馈 升高(3)非条件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皮肤立毛肌2018 (2018 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 正确。19 (2018 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

33、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2120 (2018 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 正确。21 (2018 海南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答案】D22(2017江苏卷

34、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B【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 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 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

35、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 错误。22【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23 (2016 全国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

36、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 正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 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 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正确。24 (2016 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 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

37、溶液的 KCl 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 合 运 用 能 力 。 本 题 综 合 性 比 较 强 , 涉 及 内 环 境 、 神 经 调 节 等 知 识 的 综 合 , 要 求 考 生 熟 练 掌 握 相 关知 识。25 (2016 上海卷14)导致图中 ab 和 de 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23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欲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答案】C【考点定位】体温调节【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导致体温升高或降低

38、的因素。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体温升高或降低的原因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增减引起的,进而分析各种现象导致体温升高还是降低。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超出正常范围时,可引起某些疾病。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系统主要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在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运行时,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6 (2018 全国卷9)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39、。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24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 葡萄糖(3)下丘脑【解析】 (1)b 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2)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