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92766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巴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 卷(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00 分,第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 卷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宗法关系是维系

2、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说明了宗法制对维系分封的重要作用,答案选 D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嫡庶尊卑有别;B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存在特例;C 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2.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 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 2 块,总计 34 字,大意为:有 2 个人分别率领了 30 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A. 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 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 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只

3、是提到“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 2 块,2总计 34 字” ,并不能表明甲骨文是当时唯一的文字资料,排除 A;由材料“有 2 个人分别率领了 30 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体现了西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选B;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C;材料没有提到郡县的信息,排除 D。3.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这种现象是指A. 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 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 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 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官制度中的

4、科举制,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创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由于科举制以考试为主,推荐为辅,相对公平,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民间精英进入体制打开通道,克服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阻塞,故 C 项正确。 “布衣将相”的出现是个案,是“布衣”凭借个人能力和历史时机而实现的,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察举征召是汉朝的选官制度,选官以地方推荐为主,以考试为辅,由于地方推荐容易出现弊端,并不能带来很良性的社会管理,故 B 项错误。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并不能体现让民间精英向体制流动,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故答案为

5、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元朝的行省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把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 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3【详解】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 “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行省受到中央的严格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 A 项。行省是地方管理机构,排除 B 项;C

6、项不能体现“流动的中央政府”的特点,不是“最准确”的理解,排除;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D 项。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C.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A【解析】【详解】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拥有票拟权,但最终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为皇帝拟写诏令。因此二者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答案为 A 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统领六部的权力,也不能负责各地军务,排除 B、D 项;军机处不负责朝廷日常事务,排除

7、C 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6.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 政治统治借

8、助于人伦秩序 B.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B 选项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 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4C 选项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 选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 地主阶级的权欲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 地主阶级的要求D. 法家思想的启示【答案】B【解析】【详解】封建经济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当时的政权也会出现分散性,这就给藩镇割据

9、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防止分裂,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地主阶级的权力欲望不是决定因素,故 A 项和 C 项错误。法家思想属于这一套制度指导思想,不是决定因素,故 D 项错误。8.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A. 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B. 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C. 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D. 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答案】D【解析】根据“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民众暴政,D 正确;材料反映雅典

10、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体现社会分裂,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 ,排除 B;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A. 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B. 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C. 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5【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结合所学可知,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儿童没有公民权,民主只体现了公民内部的平等,故 D 正确;材

11、料信息无法体现选举制,排除 A;古雅典的民主制度只适用于公民,而不是城邦居民,排除 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C。10.有些学者认为, (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A. 轮番而治B. 圣贤明君C. 小国寡民D. 抽签选举【答案】C【解析】所谓“非专制政治制度”即雅典民主制,是通过“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民人数不能太多”分析

12、可知,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只有小国寡民才能保证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的实现,故 C 正确;“轮番而治”和“抽签选举”都是方式,不是民主政治存在的基础,排除 A、D 两项;“圣贤明君”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B 项。11.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 。材料说明了A. 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B. 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C. 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D. 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可以分析出雅典的民主是限制个

13、人自由的,故本题选 D 项。A、B、C 与材料无关。6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限制个人自由。12.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 169 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 18 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由此可知A. 歧视女性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B. 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C. 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D. 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不断调整妇女对财产的继承和管理权力,说明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故 B 正确;歧视女性不

14、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并且 A项也不能说明材料不同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的原因,排除 A;C 项中“居于主导地位”太夸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 ,排除。13.1694 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C.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答案】C【解析】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A

15、 项错误。1721 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 C 项正确。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 D。714.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 (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B.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6、C.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D. 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答案】A【解析】“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说明政治的妥协策略,A 正确;B 和 C 属于中央政府运作程序;D 说法明显不符合事实。15.1874 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 ,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

17、受到限制无关,A 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B 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C 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 ,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D项正确。16.对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这部宪法保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卷着剥削的自由” ;后来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又有学者提出对美国宪法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和肯定。据此可知,对美国宪法的认识A. 随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8B. 只能有

18、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 缺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观察D. 前期学者研究观点比较可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对于美国 1787 年宪法分别从积极和消极的不同视角进行评价,评价历史事物不仅要放在当时历史环境还应该随着历史发展变化进行评价,说明对于该宪法评价随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 A 项正确;评价视角不同导致观点不同,故 B 项说法错误;材料是从不同视角分析评价,并不是说明是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观点,故 C 项错误;传统观点属于革命史学观点,并不是全面的观点,故项错误。17.1973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沿着过去几十年的速度使联邦政府的权力继续膨胀的话我们会很快被彻底耗尽

19、现在我们有能力在州政府、地方政府及美国人民之间恢复更大的信任, ”1987 年美国总统里根签发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或国会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假定的主权属于各州” 。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A. 削弱联邦政府权力B. 保卫美国本土安全C. 维护美国国家统一D. 优化政府权力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在州政府、地方政府及美国人民之间恢复更大的信任” “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或国会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假定的主权属于各州” ,可见主张优化政府权力结构,故选 D;削弱联邦政府权力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排除 A;材料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无关,排除 B;材料与维护美国国家统一无关,排除 C。18.18

20、76 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 年 5 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A. 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B.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C. 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9D. 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法国 1875 年宪法,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所以,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符合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总统和内阁的

21、关系,无法体现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排除 A;法国 1875 年宪法颁布后,共和派以微弱的优势超过君主派势力,CD 不符合史实,排除。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D.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答案】D【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展开了激烈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下,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

22、兰西第三个共和国宪法,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故答案为 D 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20.在代议制形成过程中,德国和英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B. 议会是否实行两院制C. 是否依法治国 D. 国家元首是否握有实权【答案】D【解析】略21.在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10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C.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依多数票选出D. 德意志帝国宰相主持帝国议会,不对皇帝负责【答

23、案】A【解析】【详解】英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需由英王任命,故 A 正确。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约,故 B 错误。法国总统由参议两院的联席国民议会按多数票选出,故 C 错误。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故 D 项错误。22.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秦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

24、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 ”这个国家应该是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B【解析】“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说明是德国,B 正确;其他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23.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 19 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 “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 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B. 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C. 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11

25、D. 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答案】B【解析】【详解】 “抚”体现出清政府居高临下态度, “降”说明清政府已经被列强打败,说明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故 B 项正确。材料并不是体现出东西方观念的博弈,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清政府对于列强态度变化,并不能说明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故 C 项错误。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实质问题,故项错误。24.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 使中国

26、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 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亚洲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即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当时爱国的仁人志士(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 两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消极影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2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 ,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

27、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 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 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 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12【详解】根据材料“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 “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可知,英国政府维护清政府在国内统治方面的规章,还对清政府镇压侵犯其统治的行为给予支持,英国扶持清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故 D 项正确;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侵略利益,不可能建立完全平等的外

28、交关系,A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国内统治方面的态度,B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 “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解答。26.1869 年 4 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 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 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29、C. 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D. 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 “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会审制度,该制度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是一种畸形的审判制度,标志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说明了中国司法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并不是走向近代化,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畸形的审判制度,与列强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实质是对中国司法的践踏,并不能体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故 C 选项错

30、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体现了列强对中国司法的严重践踏,导致了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丧失,并不属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 D 选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 “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 ,联系所学近代西方国家获得的领事裁判权分析解答。1327.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而自 1898 年至1910 年,清政府却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这反映了清政府A. 已经收回了贸易主权B. 取悦列强奴颜婢膝的行为C. 融入世界的积极态度D. 已经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答案】

31、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清政府主动开设 30 余个商埠来看,清政府认识到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为取悦列强而采取的措施,排除 B 项;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D 项。28.“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鸦片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资本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广州属于传统贸易口岸,

32、便于向国大量倾销商品,福州方便英国掠夺中国武夷山红茶,上海可以打开中国市场,符合题意,选择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不是输入鸦片,排除;向中国输出资本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特点,排除。【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14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29.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

33、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 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B. 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C. 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D. 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政策不得人心导致民众纷纷外逃,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的政策缺乏科学的依据,故 D 项正确;“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只是材料体现出部分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天平天国纲领的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涉及关注农民的利益,故 B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分析天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故 C 项错误。30.“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

34、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 ”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A. 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B. 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C. 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D.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答案】B【解析】与本题材料相结合当从攻击西方侵略中国角度去看时,其会受到称赞,当从其攻击近代化15角度去看时就会遭到痛斥,体现出了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故 B 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对义和团的评价不同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义和团本身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史学研究可以获取真相,故 C 项错误;历史评价是有客观标准的,故 D 项错误. 第卷非选择题(共

35、40 分)3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材料三 17-19 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

36、 1875 年宪法、德国 1871 年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岳麓版必修一教材(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2) “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37、,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解析】16【详解】 (1)特点: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概括。有材料一中的“民主制” 、 “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以得出人民主权;由“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以得出法律至上;由“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以得出任人唯贤。(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控制被统治者”:由材料二中的“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 1787 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而且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控制自己”:由材料

38、二中的“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再结合所学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同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三只是提供了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关史实,所以其积极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应该从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回答。具体来说,政治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经济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三种,即“结合所学知识” 、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

39、 ,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 、 “指出” 、 “分析”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原因” 、 “评价” 、 “特点” 、 “原因”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32.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

40、,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 23 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 4 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 3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17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

41、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

42、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标准或方法?【答案】(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2)理由: 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3)理解:一方面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4)

43、标准(或方法):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可以归纳出“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依据“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 ”以及“对西方的认知,也从18“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 ,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2)中国角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本角度,依据材料二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并结合所学从“日本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角度分析作答(3)材料三中从殖民扩张破坏性以及建设性的角度论述的,从中国破坏性角度而言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从建设性角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4)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角度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X 248 FRENC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可靠传递 协议实.pdf ITU-T X 248 FRENC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可靠传递 协议实.pdf
  • ITU-T X 248 SPANIS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可靠传递 协议.pdf ITU-T X 248 SPANIS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可靠传递 协议.pdf
  • ITU-T X 248-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ion.pdf ITU-T X 248-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Reliable Transfer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ion.pdf
  • ITU-T X 249 FRENC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远程操作 协议实.pdf ITU-T X 249 FRENC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远程操作 协议实.pdf
  • ITU-T X 249 SPANIS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远程操作 协议.pdf ITU-T X 249 SPANISH-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C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远程操作 协议.pdf
  • ITU-T X 249-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ion.pdf ITU-T X 249-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Remote Operation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PICS) Proforma -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ion.pdf
  • ITU-T X 25 CORR 1 FRENCH-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i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Corr.pdf ITU-T X 25 CORR 1 FRENCH-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i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Corr.pdf
  • ITU-T X 25 CORR 1 SPANISH-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i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Cor.pdf ITU-T X 25 CORR 1 SPANISH-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i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Cor.pdf
  • ITU-T X 25 CORR 1-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l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to Publndum.pdf ITU-T X 25 CORR 1-1998 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for Terminal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 Mode and Connected to Publndum.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