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3341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普定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 12 月份考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单选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56 分) 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后,水都充满烧瓶(假设溶液充满整个烧瓶,且溶质不扩散),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 10.45B 11C 10.29D 4.52.92.已知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Cl 22KCl+I 2、2FeCl 2+Cl22FeCl3、2FeCl 3+2HI2FeCl

2、2+I2+2HCl,下列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A Cl 2Fe 3+I 2B Cl 2I 2Fe 3+C Fe 3+Cl 2I 2D Fe 3+I 2Cl 23.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 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C 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 蒸馏、过滤、萃取、蒸发4.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SO 2、H 2、CO 具有还原性,故浓硫酸不能干燥 SO2、H 2、CO- 2 -C 浓硫酸和铜片加

3、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D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 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5.检验氯离子的试剂是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 )A 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B 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C 生成白色沉淀 D 排除硝酸根离子的干扰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B 蒸馏和蒸发都用来分离液体混合物C 工业上制无水酒精通常是将生石灰与 95%酒精混合后蒸馏D 碘水中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为紫色,下层几乎为无色7.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含有酚酞)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 有气体生成

4、C 溶液变为红色 D 溶液变浑浊8.下列实验所选装置不合适的是( )A 分离水和泥沙选B 从盐水中获得食盐选C 分离酒精和水选D 由自来水制取纯净水选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金- 3 -B 不管哪种铜合金都含有铜元素,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和金属铜一样C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铜合金制品主要是黄铜制的D 各种铜合金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10.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 Fe2 而不含有 Fe3 的实验方法是(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B 只需滴加 KSCN 溶液C 先滴加 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D 滴加酸性高锰

5、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11.下列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 )A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B 过滤、蒸馏、蒸发、分液C 蒸发、蒸馏、过滤、分液D 分液、蒸馏、蒸发、过滤12.将一定质量的锌、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 2.8 L(标况)氢气,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4 -A 2 gB 1 gC 8 gD 10 g13.在反应 3BrF35H 2O=HBrO3Br 29HFO 2中,若有 5 mol H2O 作为还原剂时,被还原的 BrF3的物质的量为( )A 3 molB 2 molC molD mol14.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可用下式表示: Ca(OH)23C

6、aCl(ClO)nH2O,用过量的盐酸和漂白粉作用可生成 Cl2。Cl 2与漂白粉的质量比叫做漂白粉的“有效氯”。现有一种漂白粉的“有效氯”为 0.355,则式中的 n 值约为( )A 7.5B 8.0C 9.5D 11.015.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0.6 mol NH 3 0.2 mol H 3PO49 g H 2O 标准状况下 22.4 L HeA B C D 16.实验室贮存下列物质的溶液时,必须用棕色瓶的是( )浓硝酸 浓硫酸 浓盐酸 硝酸银溶液A B C D 17.200 时,11.6 g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7、了 3.6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B 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质量之比为 118C 反应中有 0.25 mol 氧气放出D 参加反应过氧化钠的的质量为 19.5 g- 5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B 从碳酸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可用过滤法C 分离酒精与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D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四氯化碳,可用萃取法19.由反应 Na2SiO32HCl=2NaClH 2SiO3制取硅酸,不可能的反应原理是( )A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B 可溶性酸制取难溶性酸的原理C 溶液中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原理

8、D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20.11.2 g 铁粉与 2.2 g 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 )A 11.2 LB 5.6 LC 4.48 LD 2.24 L21.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铝原子最外层有 3 个电子B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 铝易被氧化,而 Al3 则很难被还原22.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由他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中有这样一个反应:2NaHCO 3Na2CO3H 2O x,则 x 的化学式是( )- 6 -A COB CO 2C H 2D CH

9、 42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2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0.3 mol 硝酸 B 1.5 mol 氧气 C 1 mol 氮 D 0.5 mol 氦原子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豆浆 B 食盐水 C 碘酒 D 蔗糖水26.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 乳浊液 B 溶液 C 胶体 D 悬浊液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天然二氧化硅俗称硅石B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D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28.

10、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7 -途径:SH 2SO4途径:S SO2 SO3 H2SO4途径:FeS 2 SO2 SO3 H2SO4A 途径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B 途径、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 由途径、分别制取 1 mol 硫酸,理论上各消耗 1 mol 硫,各转移 6 mol 电子D 途径、比途径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分卷 II二、填空题(共 5 小题,共 44 分) 29.实验室只有 36.5%(d1.19)的浓盐酸,现需配制 100 mL 10%(d1.08)的盐酸,需

11、 36.5%的浓盐酸_mL。在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定容时,如果眼睛仰视刻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将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0%的盐酸逐滴加入到纯碱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0.如图所示是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时要在铝箔上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3)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 8 -(4)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5)用正确方法引燃铝箔,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箔剧烈燃烧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31.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

12、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4NO2O 22H 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口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2)装置 C 中盛有足量 Ba(OH)2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 C 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填化学式)。(3)装置 B 的作用是_。(4)装置 D 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 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O2。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A敞口观察装置 D 中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

13、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如果 D 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 9 -3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的实验,并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同学为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 B;取少量溶液 B 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_,可能有_;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_。(3)该同学按(2)中所述实验方

14、案进行了实验,结果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 B,使其与 NaOH 溶液反应。若按右图所示操作,可观察到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Fe2 具有_性。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有 Fe2 的盐溶液需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_,并且配制含 Fe2 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_。3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 HCl、NaHSO 4、N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进行了下列实验:- 10 -分别测定了 0

15、.1 molL1 的 HCl、NaHSO 4、NaHCO 3溶液中 H 的物质的量浓度,HCl 溶液中 c(H )0.1 molL1 ,NaHSO 4溶液中 c(H )0.1 molL1 ,而 NaHCO3溶液中 H 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小于 0.1 molL1 。取少量 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 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 HCl、NaHSO 4、N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l:_;NaHSO4:_;NaHCO3:_。(2)NaHSO4属于“酸”

16、“碱”“盐”中的_,理由是_。(3)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若将 NaHSO4与 Ba(OH)2在溶液中按照物质的量之比 11 混合,化学方程式为_。- 11 -答案1.【答案】B【解析】设烧瓶容积为 V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对于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体积相等,其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2.【答案】A【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反应 Cl2+2KII 2+2KCl,氧化剂为 Cl2,氧化产物为 I2,所以氧化性 Cl2I 2;2FeCl 2+Cl22FeCl 3,氧化剂为 Cl2,氧化产物为 FeCl3,所以氧化性 Cl2F

17、e 3+;2FeCl 3+2HII 2+2FeCl2+2HCl,氧化剂为 FeCl3,氧化产物为 I2,所以氧化性 Fe3+I 2;综上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l2Fe 3+I 2,A 正确。3.【答案】D【解析】图中给定的仪器:蒸馏烧瓶(蒸馏)、普通漏斗(过滤)、分液漏斗(分液或萃取)、蒸发皿(蒸发)。4.【答案】C【解析】 常温下,浓硫酸与 Fe、Al 发生“钝化”属于化学变化,A 项不正确;浓 H2SO4与SO2、H 2、CO 不反应,可以作干燥剂,B 项不正确;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部分H2SO4被还原生成 SO2,起氧化剂的作用,还有一部分 H2SO4生成 CuSO4,起酸的作

18、用,C 项正确;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在两种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应为复分解反应,其原理是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是难挥发性和酸性,D 项不正确。5.【答案】A- 12 -【解析】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氯化银,如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但碳酸银能溶于稀硝酸,所以检验氯离子选用的试剂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6.【答案】C【解析】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分解,不能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蒸馏常用来分离相互溶解且沸点不同的

19、液体混合物,蒸发是将可溶性固体溶质从其溶液中析出;乙醇与水转变为乙醇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沸点差异较大,蒸馏提取乙醇效果更好;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紫色层在下层。7.【答案】D【解析】钠与硝酸钾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不会出现白色沉淀。8.【答案】C【解析】水和泥沙可用过滤法分离,A 正确;水具有挥发性、食盐没有挥发性,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B 正确;乙醇和水能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C 错误;自来水中的杂质难挥发,可用蒸馏法制取纯净水,D 正确。9.【答案】C【解析】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但目前使

20、用最广泛的合金是铁合金;铜合金与铜相比,因熔合了其他元素,其机械性能和硬度、熔点等性质发生变化;白铜的导电、导热性均比铜单质差。10.【答案】C【解析】11.【答案】A- 13 -【解析】常见的分离实验仪器装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为过滤、蒸发、蒸馏、分液。12.【答案】C【解析】标况下, n(H2) 0.125 mol,如果全部由锌生成,需要锌的质量为 x,则:解得 x8.125 g如果全部由铝生成,需要铝的质量为 y,则:解得 y2.25 g根据平均值原理,如果由锌和铝组合组成,质量介于 2.258.125 g,C 正确。13.【答案】D【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BrF3,还原剂为 Br

21、F3、H 2O,本题只要求 H2O 还原 BrF3的物质的量,设 5 mol H2O 能还原 BrF3xmol,由电子守恒得: x(30)5(20), x 。14.【答案】B【解析】漂白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能是次氯酸根氧化氯离子所致,即 2H Cl ClO = Cl2H 2O。取 100 克该漂白粉,“有效氯”为 0.355,可得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的质量为 35.5 克,物质的量为 0.5 mol;由离子反应方程式得ClO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即 100 克漂白粉中 ClO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Ca(OH)23CaCl(ClO)nH2O 的摩尔

22、质量为 600 gmol 1 , n8。15.【答案】A【解析】0.6 mol 氨气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6 mol4=2.4 mol;- 14 -0.2 mol 磷酸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2 mol8=1.6 mol;水的质量为 9 g,其物质的量= =0.5 mol,含有原子物质的量=0.5 mol3=1.5 mol;标准状况下 22.4 L 氦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为单原子分子,含有原子为 1 mol,故含有原子数目。16.【答案】A【解析】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保存在棕色瓶,如:浓硝酸、硝酸银、溴化银、氯水等。17.【答案】C【解析】由 2Na2O22CO 2=2Na2CO3O 2可知

23、,1 mol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固体增重相当于 1 mol 一氧化碳的质量,放出氧气的质量44 g28 g16 g;由2H2O2Na 2O2=4NaOHO 2可知,1 mol 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时,固体增重相当于 1 mol氢气的质量,放出氧气的质量18 g2 g16 g。设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y,则:44 gmol1 x18 gmol1 y11.6 g、28 gmol1 x2 gmol1 y3.6 g,解得: x0.1 mol, y0.4 mol。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质量之比(0.1 mol44 gmol1 )(0.4 mol18

24、 gmol1 )1118;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1.6 g3.6 g 8 g,其物质的量为 0.25 mol,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0.25 mol78 gmol1 239 g。18.【答案】C【解析】将氯化钠(易溶于水)和氯化银(不溶于水)的混合物加水溶解,用过滤法分离;从碳酸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酒精和四氯化碳相互溶解,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若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得到四氯化碳,可用蒸馏的方法。19.【答案】D- 15 -【解析】该反应是由可溶性的强酸(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制取难溶性的硅酸,硅酸还是一种弱酸,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或

25、难电离的硅酸。20.【答案】C【解析】解法一:讨论铁过量或硫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然后计算硫化亚铁和过量的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之和。设与硫反应的铁物质的量为 a,与盐酸反应的铁物质的量为 b。气体物质的量 a b铁物质的量 0.2 molV(气体)22.4 Lmol 1 4.48 L。解法二:根据上述关系式,可见,当盐酸足量时,生成的气体无论是硫化氢,还是硫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其物质的量与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相等,与硫粉的量无关。则可巧解速算:V- 16 -V(气体)22.4 Lmol 1 4.48 L。21.【答案】C【解析】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易失去最外层上的 3 个电子

26、,形成的阳离子(Al 3 )结构稳定,很难被还原;在常温下,铝易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铝;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仅次于地壳中非金属元素氧、硅的含量。22.【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2NaHCO3 Na2CO3H 2O x,反应前 2 个 Na 原子,2 个 H 原子,2 个 C 原子,6 个 O 原子,反应后 2 个 Na 原子,2 个 H 原子,4 个 O 原子,1 个碳原子,可知 x 的化学式是 CO2,B 正确。23.【答案】D【解析】气溶胶包含在胶体中,A 错误;吸热、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错误;钾盐和钠盐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盐也可以是钠盐钾盐,C 错误;混合

27、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图中关系正确,故 D 正确。24.【答案】C【解析】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指明微粒的种类。“1 mol 氮”没有指明是氮分子还是氮原子。25.【答案】A【解析】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其他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豆浆属于胶体,食盐水、碘酒、蔗糖水属于溶液。26.【答案】C【解析】雾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27.【答案】D- 17 -【解析】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单质硅存在。28.【答案】C【解析】途径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 正确;途径、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通过增大 O2的浓度来提高

28、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成本,B 正确;由途径、分别制取 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 1 mol S,各转移 6 mol e ,而途径转移 7 mol 电子,C 不正确;途径硫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原子利用率低,D 正确。29.【答案】24.9 100 mL 容量瓶 偏低 H =、H = CO2H 2O【解析】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 11.9 molL1 ,现配制的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 molL1 2.96 molL1 ,设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 V,则有V11.9 molL1 0.1 L2.96 molL1 ,则V 0.024 9 L2

29、4.9 mL;一定容积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体积的溶液,现需配制 100 mL 10%(d1.08)的盐酸,所以容量瓶的规格为 100 mL;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纯碱和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即H =,碳酸氢钠和盐酸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即H =CO2H 2O。30.【答案】(1)4Al3O 2 2Al2O3 (2)点燃火柴从而引燃铝箔 (3)防止高温产物炸裂集气瓶 (4)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铝箔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未除去,氧气不纯等【解析】(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Al2O3。(2)铝箔上系上一根火柴,作用是点燃火柴从而引燃铝箔。(3)集

30、气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作用是防止高温产物炸裂集气瓶。(4)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5)铝箔未剧烈燃烧,可能原因是铝箔表面有一层氧化膜- 18 -未除去,或氧气不纯等。31.【答案】(1)红棕色 C4HNO 3(浓) 4NO2CO 22H 2O(2)BaCO3(3)防倒吸(4)AC 浓硝酸的分解【解析】(1)装置 A 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 NO2、CO 2、H 2O,三口烧瓶中显示的是 NO2的红棕色。(2)NO 2、CO 2通入 Ba(OH)2溶液分别生成 Ba(NO3)2和 BaCO3,由于 Ba(OH)2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BaCO 3不溶解以沉

31、淀形式析出。(3)为防止装置 C 中酸性气体溶解速率太快而导致 C 中溶液进入三口烧瓶,装置 B 应为防倒吸装置。(4)NO 与足量 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A 正确;NO 和 O2均不具有酸性,B 错误;O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 NO 不能,C 正确。装置 A 中木炭除与浓硝酸的反应外,硝酸不稳定,部分浓硝酸还会发生分解:4HNO 34NO2O 22H 2O。32.【答案】(1)3Fe4H 2O(g) Fe3O44H 2(2)Fe3O4 Fe Fe 3O4和 Fe(3)Fe2Fe 3 =3Fe2(4)4Fe(OH)2O 22H 2O=4Fe(OH)3(5)还原 Fe 2 易被空气

32、中的氧气氧化 铁粉【解析】(1)硬质试管中发生铁与水蒸气的反应。(2)溶液变红色,说明有 Fe3 ,则固体物质中一定含 Fe3O4,可能含有 Fe。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无 Fe3 ,则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Fe3O4和Fe。(4)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是因为 Fe(OH)2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为 Fe(OH)3。(5)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Fe2 转化为 Fe3 ,则 Fe2 具有还原性。含 Fe2 的盐溶液需现用现配制,是因为 Fe2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配制时应加入少量铁粉。33.【答案】 (1)HCl=H Cl NaHSO 4=Na H SO NaHCO 3=Na HCO(2)盐 Na

33、HSO 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 Na 和阴离子 SO- 19 -(3)NaHSO4BaCl 2=NaClBaSO 4HCl(4)NaHSO4Ba(OH) 2=NaOHH 2OBaSO 4【解析】 (1)根据实验可知溶液中 HCl 完全电离生成 H 和 Cl ,NaHSO 4完全电离生成 Na 、H 、SO ,NaHCO 3溶液中 H 很少,NaHCO 3电离生成 Na 和 HCO 。(2)由于 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有 Na ,阴离子有 SO ,因此 NaHSO4应为盐类。(3)NaHSO4与 BaCl2反应生成 BaSO4沉淀、NaCl 和 HCl。(4)11 混合时反应产物为 BaSO4、NaOH 和 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ISO 8501-2-2001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Visual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2 preparation grades of pr.pdf EN ISO 8501-2-2001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Visual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2 preparation grades of pr.pdf
  • EN ISO 8501-3-200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Visual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3 Preparation grades of we.pdf EN ISO 8501-3-200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Visual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3 Preparation grades of we.pdf
  • EN ISO 8502-11-2006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11 Field method fo.pdf EN ISO 8502-11-2006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11 Field method fo.pdf
  • EN ISO 8502-12-2004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12 Field method fo.pdf EN ISO 8502-12-2004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12 Field method fo.pdf
  • EN ISO 8502-2-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2 Laboratory determ.pdf EN ISO 8502-2-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2 Laboratory determ.pdf
  • EN ISO 8502-3-1999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Part 3 Assessment of Dust on S.pdf EN ISO 8502-3-1999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Part 3 Assessment of Dust on S.pdf
  • EN ISO 8502-3-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3 Assessment of dus.pdf EN ISO 8502-3-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3 Assessment of dus.pdf
  • EN ISO 8502-4-1999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4 Guidance on the Esti.pdf EN ISO 8502-4-1999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4 Guidance on the Esti.pdf
  • EN ISO 8502-4-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4 Guidance on the E.pdf EN ISO 8502-4-2017 en Preparation of Steel Substrates Before Application of Pain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Cleanliness - Part 4 Guidance on the E.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