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3874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练(三) 考查范围:天气和气候建议时间 / 45 分钟 一、选择题图 G3-1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年 8月 6日 20时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 13题。图 G3-1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偏西风 B.东北风C.偏东风 D.东南风2.图示时刻 ( )A.甲地天气晴朗 B.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受高压脊影响3.图中甲、丁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 ( )A.5百帕B.10百帕C.12.5百帕D.15百帕图 G3-2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的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46题。图 G3-24.若地此时为晴朗天气,则控制地的天

2、气系统为 ( )A.气旋 B.反气旋C.冷锋 D.暖锋25.若地为低压中心,地为高压中心,则图中所示区域可能存在锋面的是 ( )A.a地 B.b地C.c地 D.d地6.若地为高压中心,地为低压中心,则图中 b地的风向为 (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图 G3-3示意世界某岛屿位置及甲(海拔 17米)、乙(海拔 7米)两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状况。读图完成 79题。 图 G3-37.考察发现该岛屿气候类型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B.地形C.岛屿面积D.寒、暖流8.导致甲城市 510月降水量偏多的直接原因是 ( )A.多对流雨和地形雨B.多锋面雨和地形雨C.多

3、飓风雨和对流雨D.多锋面雨和飓风雨9.乙城市 69月降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受冷气团控制C.为夏季风的背风坡D.信风带北移 图 G3-4示意美国本土 19001939年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1011题。 3图 G3-410.美国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B.地形和海陆位置 C.纬度范围 D.洋流11.在图示年份 ( )A.美国干湿地区变化范围较小 B.美国干湿地区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美国内陆地区干湿范围变化较小 D.美国干旱区范围一直在增加二、非选择题12.2015年 2月 14日,我国一次性承建的最长海外铁路本格拉铁路正

4、式通车,见图 G3-5。读图,回答问题。图 G3-5说明本格拉铁路经过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413.读图 G3-6,完成下列问题。图 G3-6(1)判断 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名称: 。 (2)判断图中 A区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描述其特征并分析成因。(3)判断图中 C区域所属气候类型,描述该气候类型的全球分布特点。结合 C区域该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分析该分布特点的成因。5高频考点练(三)1A 2.A 3.B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结合 P地近地面等压线状况可判断该地近地面风向为偏西风。第 2题,读图知,甲、丙两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丁地受低压槽

5、影响。第 3题,读图知,甲地气压为 10101 012.5百帕,丁地气压为 1 002.51005 百帕,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知两地气压差为 510 百帕(不包括两端点数值),因此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 10百帕。4B 5.B 6.D 解析 第 4题,地附近等压线闭合,此时为晴朗天气,应该是受下沉气流控制,据此判断控制地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第 5题,结合题干信息知,b 地位于低压槽处,利于锋面的形成。第 6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 b地在高压脊上,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及图中指向标最终确定风向为偏南风。7B 8.C 9.D 解析 第 7题,结合图示信息,该岛屿纬度较低,且该岛上山

6、地海拔较高,所以岛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明显,气候类型多样。第 8题,该岛位于北半球,甲城市位于该岛东南沿海地带,510 月气候炎热,多气旋活动,主要降水类型为飓风雨和对流雨。第 9题,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69 月东北信风带北移,乙城市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变小,降水相对较少。10B 11.B 解析 第 10题,美国的干旱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内陆地区。西部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来的水汽,导致降水较少;而内陆地区则是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干旱区。故美国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第 11题,美国的干旱区在 19001939年是先减小后增大,在人口不多和人类社会经济发

7、展水平不高的年代,干旱区范围的变化主要和自然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干湿范围变化很大,内陆地区的变化大于沿海地区的。12气候特点: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成因:地处热带,全年高温;510 月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形成干季;11 月次年 4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形成湿季。解析 从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等方面说明气候特点。结合大气环流说明当地气候的形成原因。13(1)热带沙漠气候(2)A区域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成因:该地处于 30N40N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C区域所属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

8、性气候。全球分布特点:分布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C 区域该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分布于 40N60N 大陆西岸,沿西海岸狭长地带南北延伸。该分布特点的成因:除常年受西风带影响之外,西海岸的地形因素(山脉阻挡)也是其分布特点的重要成因。 解析 第(1)题,结合 B区域经纬度位置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到 30N附近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A 区域位于 30N40N 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据此知其气候特征及成因。第(3)题,C 区域在 40N60N 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据此可知其全球分布特点和在 C区域的分布特点。从地形和大气环流两方面分析该气候类型在 C区域分布特点的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