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9472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三尚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三、尚贤释文题“尚贤”是指治理国家者必须尊重、任用有才德的人。在墨子看来, “尚贤事能” ,国家就治理得好;相反,国家就治理得差。所以,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 “尚贤”是治国的根本措施,也是墨子的一项基本政治主张,不仅在当时是有胆有识、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明主旨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 。不仅如此,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

2、“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1词语理解(1)通假字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通“_” ,_四鄙之萌人闻之 通“_” ,_谨上为凿一门 通“_” ,_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通“_” ,_莫不敬惧而施 通“_” ,_美章而恶不生 通“_” ,_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通“_” ,_答案 避 回避 氓 民 仅 只 网 用绳

3、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用的器具 惕 2警惕 彰 明显、显著 倘 如果(2)一词多义薄Error!尚Error!举Error!逮Error!下Error!国Error!上Error!答案 治理不好/迫近/减轻,减少 崇尚/超过,高出/主管,管理帝王之物 选用/兴起,发动/举出,提出及,达到/比得上/逮捕 臣下/降去、去除,此指罢免国家/国都 君王/上面(3)古今异义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_今义: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成人(对“小孩儿”而言)。国中之众古义:_今义:国家。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古义:_今义: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b.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答

4、案 指在高位者。国都。用来的。(4)虚词归纳其Error!则Error!答案 代词,他/代词,代上文所述之事 连词,就/副词,表判断2词类活用(1)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_(2)将在于众贤而已:_(3)必将富之贵之:_(4)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5)不义不亲:_3(6)不义不近:_(7)今上举义不辟贫贱:_(8)今上举义不辟疏:_(9)今上举义不辟远:_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 (3)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有。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 (4)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密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接近 (

5、7)形容词作名词,贫穷低贱的人 (8)形容词作名词,跟君王关系疏远的人 (9)形容词作名词,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3特殊句式(1)是其故何也?(2)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3)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4)始我所恃者富贵也。(5)此若言之谓也。(6)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7)禹举益于阴方之中。(8)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9)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答:_答案 (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5)判断句,(6)(9)介宾短语后置句。4语句翻译(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译文:_(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

6、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译文:_(3)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译文:_(4)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译文:_答案 (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譬如要让这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一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4们,称赞他们,这样以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3)当初我们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而不避贫穷低贱的人,那么我不能不行义了。(4)给他高的爵位,给他多多的俸禄,让他承担职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文本名句1是

7、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3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4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文外名句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4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子 墨 子 言 曰 : “今 者 王 公 大 人 为 政 于 国 家 者 , 皆 欲 国 家墨 子 说 : “现 在 治 理 国 政 的 王 公 大 人 , 都 希 望 国 家之 富 、 人 民 之 众 、 刑 政 之 治 , 然 而 不 得 富 而富

8、足 、 人 民 众 多 、 刑 罚 政 治 治 理 得 好 , 然 而 国 家 却 不 富 足 , 反 而得 贫 , 不 得 众 而 得 寡 , 不 得 治 而 得 乱 ,贫 穷 , 人 民 不 增 加 , 反 而 减 少 , 刑 罚 政 治 没 能 治 理 得 好 , 反 而 很 混 乱 ,则 是 本 失 其 所 欲 , 得 其 所 恶 。这 是 从 根 本 上 或 者 说 完 全 失 去 了 他 们 想 要 的 , 而 得 到 了 他 们 讨 厌 的 。是 其 故 何 也 ? ”子 墨 子 言 曰 : “是 在 王 公 大 人 为 政 于 国这 是 什 么 原 因 呢 ? ”墨 子 说 :

9、 “这 是 因 为 治 理 国 政 的 王 公 大家 者 , 不 能 以 尚 贤 事 能 为 政 也 。 是 故 国人 , 不 能 通 过 崇 尚 、 任 用 有 才 德 的 人 来 治 理 政 事 。 因 此 国有 贤 良 之 士 众 , 则 国 家 之 治 厚 ; 贤 良 之 士 寡 ,家 才 德 兼 备 的 士 众 多 , 那 么 国 家 就 治 理 得 好 ; 才 德 兼 备 的 士 少 ,则 国 家 之 治 薄 。 故 大 人 之 务 , 将 在 于 众那 么 国 家 就 治 理 不 好 。 因 此 , 在 高 位 者 的 重 要 任 务 , 就 在 于 使 有 才 贤 而 已 。

10、”有 德 的 人 众 多 。 ”曰 : “ 然 则 众 贤 之 术 , 将有 人 问 : “既 然 这 样 , 那 么 使 有 才 能 的 人 众 多 的 方 法 , 将 是 奈 何 哉 ? ”什 么 呢 ? ”子 墨 子 言 曰 : “譬 若 欲 众 其 国 之 善 射 御 之 士 者 , 必 将墨 子 说 : “譬 如 要 让 这 个 国 家 善 于 射 箭 驾 车 的 人 增 多 , 就 一 定富 之 贵 之 、 敬 之 誉 之 , 然 后 国 之 善 射要 使 他 们 富 有 , 使 他 们 尊 贵 , 尊 敬 他 们 , 称 赞 他 们 , 这 样 以 后 国 家 善 于 射 箭5御

11、 之 士 将 可 得 而 众 也 。 况 又 有 贤 良 之 士 厚 乎 德 行 、 辩驾 车 的 人 就 可 以 增 多 了 。 更 何 况 贤 能 的 人 道 德 品 行 纯 厚 、 言 谈乎 言 谈 、 博 乎 道 术 者 乎 ! 此 固 国 家方 面 很 有 口 才 、 在 治 理 国 家 的 方 法 方 面 知 道 得 多 ! 这 些 人 本 来 就 是 国 家之 珍 而 社 稷 之 佐 也 , 亦 必 且 富 之 贵 之 、 敬 之 誉的 珍 宝 、 社 稷 的 好 帮 手 , 也 务 必 使 他 们 富 有 、 尊 贵 , 尊 敬 他 们 , 称之 , 然 后 国 之 良 士 亦

12、 将 可 得 而 众 也 。赞 他 们 , 这 样 做 了 以 后 国 家 里 的 贤 能 之 士 就 可 以 增 多 。“是 故 古 者 圣 王 之 为 政 也 , 言 曰 : 不 义 不 富 ,“所 以 古 代 的 圣 明 君 主 治 理 国 政 , 说 道 : 不 义 就 不 让 他 富 有 ,不 义 不 贵 , 不 义 不 亲 , 不 义 不 近 。 不 义 就 不 让 他 尊 贵 , 不 义 就 不 让 他 亲 密 , 不 义 就 不 让 他 接 近 。 是 以 国 之 富 贵 人 闻 之 , 皆 退 而 谋 曰 : 始 我 所 恃 者因 此 国 中 富 贵 的 人 听 到 后 ,

13、都 回 到 家 中 盘 算 说 : 当 初 我 们 所 依 靠 的富 贵 也 , 今 上 举 义 不 辟 贫 贱 , 然 则 我是 富 贵 , 现 在 君 王 选 用 有 道 义 的 人 , 而 不 避 贫 穷 低 贱 的 人 , 那 么 我不 可 不 为 义 。 亲 者 闻 之 , 亦 退 而 谋 曰 :不 能 不 行 义 了 。 同 君 王 关 系 亲 密 的 人 听 到 了 , 也 回 到 家 中 盘 算 说 :始 我 所 恃 者 亲 也 , 今 上 举 义 不起 初 我 们 所 依 赖 的 是 亲 密 关 系 , 现 在 君 王 选 用 有 道 义 的 人 不辟 疏 , 然 则 我 不

14、 可 不 为 义 。 近避 开 无 亲 密 关 系 的 人 , 那 么 我 们 不 可 以 不 行 义 了 。 在 前 后 左 右者 闻 之 , 亦 退 而 谋 曰 : 始 我 所 恃 者侍 奉 君 王 的 人 听 到 了 , 也 都 回 到 家 中 盘 算 说 : 起 初 我 们 所 依 仗 的 是近 也 , 今 上 举 义 不 避 远 ,在 君 王 左 右 侍 奉 他 , 现 在 君 王 选 用 有 道 义 的 人 不 避 开 疏 远 的 人 ,然 则 我 不 可 不 为 义 。 远 者 闻 之 ,那 么 我 们 不 可 以 不 行 义 了 。 关 系 疏 远 、 不 在 君 王 身 边

15、的 人 听 到 了 ,亦 退 而 谋 曰 : 我 始 以 远 为 无 恃 , 今 上也 回 到 家 中 盘 算 说 : 我 起 初 以 为 跟 君 王 疏 远 就 无 所 依 靠 了 , 现 在 君 王举 义 不 辟 远 , 然 则 我 不 可 不 为 义 。 逮 至 远 鄙 郊 外选 用 义 士 不 避 疏 远 的 人 , 那 么 我 们 不 可 以 不 行 义 了 。 直 到 边 邑 远 郊 的之 臣 、 门 庭 庶 子 、 国 中 之 众 、 四 鄙 之臣 子 、 宿 卫 宫 中 的 公 族 及 卿 大 夫 子 弟 、 都 城 中 的 百 姓 、 四 方 边 远 地 区 的萌 人 闻 之

16、 , 皆 竞 为 义 。 是 其农 民 听 说 君 王 选 用 有 道 义 的 士 人 , 都 争 先 恐 后 地 行 义 。 这 是 什故 何 也 ? 曰 : 上 之 所 以 使 下 者 , 一 物么 原 因 呢 ? 那 就 是 : 君 王 所 用 来 驱 使 臣 下 的 , 是 一 件 事 即 尚 贤也 ; 下 之 所 以 事 上 者 , 一 术 也 。 譬 之 富 者 有 高事 能 ; 臣 下 所 用 来 侍 奉 君 王 的 , 是 一 种 方 法 即 行 义 。 好 比 富 人 有 高 大 的墙 深 宫 , 宫 墙 既 立 , 谨 上 为 凿 一 门 。墙 , 深 邃 的 屋 子 ,

17、宫 墙 已 经 筑 好 了 , 只 在 上 面 给 它 凿 开 一 个 门 。有 盗 人 入 , 阖 其 自 入 而 求 之 , 盗 其 无 自 出 。有 盗 贼 进 去 偷 东 西 , 只 要 关 上 他 通 过 的 唯 一 的 门 来 捉 他 , 他 就 无 从 逃 走 了 。是 其 故 何 也 ? 则 上 得 要 也 。这 是 什 么 原 因 呢 ? 就 是 因 为 君 王 把 握 了 治 理 政 事 的 要 领 。“故 古 者 圣 王 之 为 政 , 列 德 而 尚 贤 。“所 以 古 代 圣 明 的 君 主 治 理 国 家 , 给 有 德 之 人 安 排 职 位 , 尊 重 贤 人

18、。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 人 , 有即 使 是 从 事 农 业 的 人 或 者 在 各 种 手 工 业 作 坊 做 工 的 人 , 如 果 有6能 则 举 之 , 高 予 之 爵 , 重 予 之 禄 , 任 之 以 事 ,才 能 就 任 用 他 , 给 他 高 的 爵 位 , 给 他 多 多 的 俸 禄 , 让 他 承 担 职 事 ,断 予 之 令 。 曰 : 爵 位 不 高 , 则 民 弗 敬 ;给 他 决 断 政 令 的 权 力 。 那 就 是 说 : 爵 位 不 高 , 百 姓 就 不 尊 敬 他 ;蓄 禄 不 厚 , 则 民 不 信 ; 政 令 不 断 , 则 民俸 禄 不 厚 ,

19、 百 姓 就 不 信 任 他 ; 政 令 方 面 没 有 决 断 的 权 力 , 百 姓 就不 畏 。 举 三 者 授 之 贤 者 , 非 为不 畏 惧 他 。 拿 高 爵 、 厚 禄 以 及 决 定 权 三 者 给 予 有 才 有 德 的 人 , 不 是 因 为贤 赐 也 , 欲 其 事 之 成 。 故 当 是他 们 有 才 德 而 加 以 赏 赐 , 而 是 希 望 他 们 做 的 事 情 取 得 成 功 。 所 以 在 这时 , 以 德 就 列 , 以 官 服 事 , 以 劳 殿时 , 按 德 行 高 下 走 向 相 应 的 位 次 , 按 官 职 从 事 相 应 的 职 事 , 按 功

20、 劳 确赏 , 量 功 而 分 禄 。 故 官 无 常 贵 , 而 民定 赏 赐 , 按 业 绩 分 给 俸 禄 。 所 以 做 官 的 不 会 永 远 尊 贵 , 而 做 百 姓无 终 贱 。 有 能 则 举 之 , 无 能 则 下 之 。 举的 不 会 永 远 低 贱 。 有 才 能 就 选 用 他 , 没 有 才 能 就 降 他 的 官 职 。 举 荐 人 员公 义 , 辟 私 怨 , 此 若 言 之 谓 也 。 故 古 者依 照 公 义 , 避 免 私 怨 的 干 扰 , 上 面 这 些 就 是 这 句 话 所 说 的 意 思 。 因 此 古 时尧 举 舜 于 服 泽 之 阳 , 授

21、之 政 , 天 下 平 ; 禹 举 益 于 阴尧 从 服 泽 之 北 推 举 舜 , 授 予 他 政 事 , 而 使 天 下 太 平 ; 禹 从 阴 方 之 中方 之 中 , 授 之 政 , 九 州 成 ; 汤 举 伊 尹 于 庖 厨举 用 了 益 , 授 予 他 政 事 , 九 州 的 洪 水 就 被 平 定 了 ; 汤 从 厨 房 里 面 举 用 了之 中 , 授 之 政 , 其 谋 得 ; 文 王 举 闳 夭 、 泰伊 尹 , 授 予 给 他 政 事 , 使 他 的 谋 略 得 以 实 现 ; 周 文 王 从 渔 猎 者 中颠 于 罝 罔 之 中 , 授 之 政 , 西 土 服 。举 用

22、 了 闳 夭 、 泰 颠 , 把 政 事 交 给 了 他 们 , 使 西 方 各 小 国 都 臣 服 。故 当 是 时 , 虽 在 于 厚 禄 尊 位 之 臣 , 莫所 以 在 这 时 候 , 即 使 是 拥 有 优 厚 俸 禄 和 高 贵 地 位 的 大 臣 , 也 没 有 谁 不不 敬 惧 而 施 ; 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 人 ,恭 敬 害 怕 和 警 惕 的 ; 即 使 是 从 事 农 业 的 农 民 或 者 在 各 种 手 工 作 坊 做 工莫 不 竞 劝 而 尚 德 。 故 士 者 , 所 以 为的 人 , 也 没 有 谁 不 争 相 努 力 而 尊 崇 道 德 的 。 所 以

23、 士 是 用 来 做辅 相 承 嗣 也 。 故 得 士 则 谋 不 困 , 体辅 佐 和 接 班 人 的 。 所 以 得 到 了 贤 士 , 智 谋 方 面 不 会 穷 尽 , 身 体 就不 劳 , 名 立 而 功 成 , 美 章 而 恶 不 生 ,不 会 劳 苦 , 名 声 树 立 而 功 业 成 就 , 美 好 的 显 著 而 丑 恶 的 不 产 生 ,则 由 得 士 也 。 ”这 都 是 因 为 得 到 了 贤 士 啊 。 ”是 故 子 墨 子 言 曰 : “得 意 , 贤 士 不 可 不 举 ; 不 得 意 ,因 此 墨 子 说 : “称 心 如 意 , 不 可 以 不 举 用 贤 士

24、 ; 不 如 意 ,贤 士 不 可 不 举 。 尚 欲 祖 述 尧 舜 禹 汤 之 道 , 将 不 可 以也 不 可 以 不 举 用 贤 士 。 如 果 想 继 承 尧 舜 禹 汤 的 大 道 , 就 不 可 以(墨子尚贤上)不 尚 贤 。 夫 尚 贤 者 , 政 之 本 也 。 ”不 崇 尚 贤 士 。 崇 尚 有 才 有 德 的 士 , 是 国 家 政 治 的 根 本 。 ”71文中提到的“善射御之士”是“国之良士”吗?答:_答案 墨子认为“善射御之士”不是“国之良士” 。因为“国之良士”要“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就是说那些道德品行纯厚、在言谈方面有口才、在治国方面有特长的人才

25、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 。而“善射御之士”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只是墨子拿来论证的一个事例而已。2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答:_答案 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3在所谓的“上”和“下”上,墨子和孔子的观点有

26、何不同?答:_答案 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孔子则认为“上智下愚不移” ,意思是说统治者是智慧的,百姓是愚昧的,这种状况是雷打不动的,具有很浓的等级观念和愚民思想,应该批判。墨子“尚贤”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你的理解。答:_答案 在春秋以前,基本上依据宗法血缘的“世卿世禄”制度的规定来进行任官和封赏,所谓“周道亲亲” “立嫡以长不以贤” 。春秋中后期,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贤能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如晋文公虽仍“昭旧族,爱亲戚” ,但更重视“明贤良” “赏功劳” ,以至“左右

27、皆卿才” 。吴公子季札甚至说:“君子务在择人。 ”真正系统地提出“尚贤”思想的是孔子。孔子不仅论述了“尚贤”的重要作用、贤能的标准,而且也提出了识贤的原则和用贤的策略。而孔子的“尚贤”还局限在贵族阶级内部,与一般平民无涉。墨子在继承孔子“尚贤”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发展了这种8“尚贤”思想,在选贤、用贤、众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含有平等选拔人才的民主因素和合理使用人才的思想,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性。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书上讲有一郭翁善于种树,选择肥沃土壤种下幼苗,任其自由吸收深层水分,他只间或去一次树林,而长出的树却比受到精心呵护的邻居家的好。

28、(1)可见种树不在于无微不至的呵护,而是讲求一定规律的。其实培养人才也是如此,尊重规律,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材料中所言现象就包含了培养人才的规律和方法。为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好奇心,在探索中求创新;不要忘记对人才寄予期望,鼓励可以充盈其斗志,争取更大的成功。(2)提供宽松的环境是根本前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也为更多学术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都可以无拘束地宣扬自己的思想,感染更多的人学习并发展其外延,于是一个个思想的萌芽渐渐成长、开花,结出一颗颗晶莹的果实。儒家、法家、墨家共同发展,中华文明得以在此时发扬并且光大,中华文明之花璀璨夺目。提

29、供宽松的环境,思想将不再拘束,文明得以升华。培养好奇心是根本。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因好奇得以探索,因探索得以发现,因发现得以利用,因利用得以进步。伟大科学家牛顿因头被坠落的苹果砸到而引发“苹果为什么掉下而不上去”的好奇,经过不懈的求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假如他当时像他人一样只觉得习以为常并默认,那么万有引力定律也许会推迟很久才问世。如果人人都没有好奇心,那么对于世界的认识只能原地不动,文明何以提上进程?培养好奇心,将迸发出渴求真理的火花,然后成燎原之势。给予人才以期望是关键。(3)伟大的英国外交官查斯特菲尔德曾写给儿子一百多封信。每封信包含一个主题,如谦逊

30、是人格锦缎上一抹绚丽的色彩、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做绅士等等,最后编辑成册公之于世,他对儿子的期望也得以实现,儿子在父亲的教化下成为有德行的绅士,在外交界也做出了一番事业。给予人才以期望,为其在奋斗中指引航向,提供动力,目标不再遥远。冰心说: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9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4)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宽松的环境、期望,那么他们的好奇心将编织创新的梦,文明之花必将开遍祖国大地。思悟亮点(1)第段运用“郭翁种树”的事例有何作用?提示 运用“郭翁种树”的事例,说明种树要注重其规律,引出培养人才也应如此。自然得出中心论

31、点。(2)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 本段回扣材料,结合材料阐述论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奠定基础。(3)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这种结构有何特点?提示 这三句话是三个分论点,从“怎样培养人才”入手,从三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在形式上形成了并列式结构。(4)冰心的话与中心有关吗?为什么?提示 冰心的话本来是说明奋斗的重要性,在这里与“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说明人才的成长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要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10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佐:辅助的人、帮手B以劳殿赏 殿:在宫殿上C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要:要领D列德而

32、尚贤 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答案 B解析 殿:定、评定。2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四鄙之萌人闻之 美章而恶不生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 BC D答案 B解析 “辟”通“避” 。“萌”通“氓” 。“章”通“彰” 。“尚”通“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答案 C解析 A 项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B 项佐: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D 项贫贱:形容词作名词,贫穷低贱的人。C 项与例句均为

3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富” ,使富有;“众” ,使众多。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11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A 项动词,以为/介词,按照。C 项动词,做、实行/介词,因为。D 项表顺承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5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答案 A解析 是判断句。是判断句。是定语后置句。是定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

34、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我尝因而诱之矣,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惧。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

35、。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

36、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12马、衣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

37、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节选自墨子尚贤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 沮:沮丧B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 罢:同“疲”C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 圜土:监狱D惟法其言,用其谋 法:仿照、效法答案 A解析 沮:阻止。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

38、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B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C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D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答案 A解析 “尧得之服泽之阳”意思是“尧在服泽之北得到他”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 两项。“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意思是“立他为天子,让他接管天下的

39、政事”应在“立为天子”后断开,排除 D 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并不是每个王公大人知道尚贤是政治的根本,因此就必须对他们讲明道理。B举诸侯及国家赏罚的例子,说明有才能的人、为善的人受到奖赏的重要性。并指出在这一方面尧、舜、禹、汤、文、武做得最好。13C墨子看到当时的状况是,天下的士君子,平时言谈都知道尚贤,而一到他们面对民众发布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贤使能了。并以此类推,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D最后一段是说那些被人重用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而是君主看重他们的才能。答案 B解析 “尧、舜、

40、禹、汤、文、武做得最好”不是墨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要效法他们的做法。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译文:_(2)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译文:_(3)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译文:_答案 (1)如果王公大人从来不知道尚贤这一治理政事的根本,我们就不能举出事例来开导他吗?(2)这就是尚贤,它和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是相同的。(3)如此看来,王公大人爱他自己的国家,还不如爱他的一张坏弓、一匹病马、一件衣裳、一只牛羊?参考译文墨子说:天下的王公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足,人民众

41、多,政治安定。但却不知道以尚贤作为对国家百姓为政的原则,王公大人从来就不知道尚贤是政治的根本。如果王公大人从来不知道尚贤这一治理政事的根本,我们就不能举出事例来开导他吗?现在假定这里有一个诸侯,在他的国家治理政事,说道:“凡是我国能射箭和驾车的人,我都将奖赏和尊贵他;不能射箭和驾车的人,我都将治罪和贱视他。 ”试问这个国家的士人,谁高兴谁害怕呢?我认为必定是善于射箭驾车的人高兴,不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害怕。我曾顺着前一假设进一步申说:“凡是我国忠信之人,我都将奖赏和尊贵他;不忠不信的人,我都将治罪和贱视他。 ”试问这个国家的士人,谁高兴谁害怕呢?我认为必定是忠信的人高兴,不忠不信的人害怕。现在对自

42、己的国家人民采取尚贤政治,使一国为善的人受到勉励,行暴的人受到阻止。在天下大力行使这种治国方略,使天下为善的人受到勉励,行暴的人受到阻止。我以前之所以看重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面对民众发布政令以治理人民,使天下为善的人可以受到勉励,行暴的人可以受到阻止。这就是尚贤,它和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是相同的。14而今天下的士君子,平时言谈都知道尚贤;而一到他们面对民众发布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贤使能了。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怎么知道这样呢?现在的王公大人有一只牛羊不会杀,一定去找好的屠夫;有一件衣裳不会做,一定去找好的工匠。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虽然有骨肉之亲和无缘无故得到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如果确实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就不会让他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担心损失自己的财物。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尚不失为一个尚贤使能的人。王公大人有一匹病马不能治,一定要找好的兽医;有一张坏弓拉不开,一定要找好的工匠。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虽然有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得到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如果确实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就不会让他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担心损失自己的财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