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94941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2019012225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情景激趣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导引目前,许多大城市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这些被称为“城市病” 。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世界城市化过程有何特点?解决“城市病”的“药方”是什么?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新课标无相关内容)城市化及其特点|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32 至 P35 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

2、化(1)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差异表现 城市化水平 表现特点发达国家 较高,一般在 70%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 较低,差异较大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微讨论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提

3、示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3)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微思考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都遵循“S”形曲线的规律吗?提示 (1)“S”形曲线符合一般城市化正常发展过程的实际,借助该曲线有助于诠释现实的城镇化地域差异和预测未来的发展。(2)现实中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随时间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一条完全相同平滑连续的标准曲

4、线,可能有时呈现很大的变化。|案例分析|2017 年 12 月 21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到 2014 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 17.9%提3升到 54.7%,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长到 653 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 1%的速度增长。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变化,城市不但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仍是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主体,并将继续得到强化。结合材料探究:(1)建国后到现在,我国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2)改

5、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3)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如何?提示 (1)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方法规律|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见下表。产业 影响第一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

6、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4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市化。3.城市化的意

7、义项目 意义促进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改善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推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早晚 早 晚5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

8、业化晚慢 快目前速度快慢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 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问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存在问题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

9、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迁回市区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图解联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6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

10、识清单|阅读教材 P36 至 P37 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1)产生城市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2)解决措施: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案例分析|北京严重的雾霾天已经成为萦绕在 2 000 多万居民头上挥之不去的困扰。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14 北京市环境数据公报显示,北京市 2014 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 85.9 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1.45 倍。2015 年 12 月 7 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

11、部依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这是该预案自 2015 年 3 月发布以来首次出现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根据中国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2015 年 12 月 8 日,北京市全市平均空气质量指数为 298,属于重度污染。结合材料探究:(1)北京市市中心的温度往往比郊区高的原因是什么?(2)北京市严重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原因是什么?(3)目前北京市积极建设一些卫星城,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 (1)城市由于人口、产业的过度集中,产生大量的废热且因城市建设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因此城市内部温度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2)城市中交通工具、工厂以及家庭炉灶排放的污

12、染物较多,大气污染严重。(3)主要是为了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7|方法规律|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3、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归纳总结】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8|综合思维|1.中央首次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思

14、考讨论:(1)什么是城市化?(2)乡村大量人口为什么向城镇迁移?提示 (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镇中就业机会多,教育水平高,社会福利完善,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等。|地理实践力|2.近年来,一到雨季, “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思考讨论: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人地协调观|3.PM2.5 是指大气中

1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思考讨论:(1)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9(2)城市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提示 (1)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等。(2)城市中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的

16、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建筑、居民生活垃圾;噪声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2018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 2001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 13 题。1.20012008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

17、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 第 1 题,图示 20012008 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 2 题,据图可知,20012011 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 2%7%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 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 3 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10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答案 1.C 2.D 3.B(2018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

18、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 45 题。4.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5.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 第 4 题,据图可知,1950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 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

19、B 错;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 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 90%,C 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 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 1950 年水平,D 对。第 5 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答案 4.D 5.B(2018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 19902030 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67 题。116.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A.20002010 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 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 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

20、.19901995 年城市化速度最慢7.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 第 6 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 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 年和 19901995 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 20102012 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 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202030 年 10 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 10 个百分点,速度较慢。因此 D 项正确。第 7 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21、因此 A 项正确。答案 6.D 7.A(2018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 年 4 月 20 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 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其中 2016 年第一季度与 2015 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读图回答 89 题。8.2016 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 2015 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 )12A.社会文化因素 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C.产业转移 D.卫星城市的建立9.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区域经

22、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B.GIS 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解析 第 8 题,2016 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 2015 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内交通拥堵情况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实施新的交通法规、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实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 正确。短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 错误。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对交通拥堵的改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 错误。选 A。第 9 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

23、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 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选 D。答案 8.A 9.D(2018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

24、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减少土壤侵蚀 补充地下水 增加下渗量 解决城市洪灾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 B. C. D.解析 第 10 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 11 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13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答案 10.D 11.D一、选择题(共 11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阶段所表示的

25、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2.引起阶段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解析 第 1 题,阶段表示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展,说明为城市化加速阶段。第 2 题,由于城市环境恶化、乡村和小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镇迁移,属于逆城市化阶段。答案 1.B 2.C读下图,回答 34 题。14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 B.C. D.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

26、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 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解析 第 3 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城市人口比较稳定且少于发展中国家,故分别表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故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第 4 题,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缓慢,早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也很慢,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通过计算可知,2010 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一半。读图可知,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代表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故 D 项正确。答案 3

27、.D 4.D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 56 题。5.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 M 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15B.在 P 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 N 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 N 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6.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B.M、N、PC.P、M、N D.N、M、P解析 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 M 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P 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N 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 M 阶段,中国处于 P 阶段,英国处于 N 阶段。答案 5.C 6.

28、A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 78 题。7.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A.海拔高,多地形雨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8.图中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A. B. C. D.解析 第 7 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第 8 题,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答案 7.B 8.C(2018江西五校联考)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

29、水不透土,且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下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结构,读图完成 911 题。169.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D.减轻水流冲刷,保护河岸10.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据图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A.喜阴凉 B.耐旱涝C.根系横向生长 D.茎干中空而脆11.与传统硬质河道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A.增加河流水量 B.减少河道淤积C.缩短河岸使用期限 D.减轻城市旱涝灾害解析 第 9 题,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坚硬牢固。轮胎中

30、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 错误。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作用十分有限,且铺设废旧轮胎并不是为了提高水位,B 错误。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可以固定植物根系,C 错误。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制成的,牢固性相对较差;废旧轮胎为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轻水流对生态袋(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故选 D。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香根草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综上可推出香根草耐旱涝,故选B。第 11 题,由材料可知,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

31、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新型生态河堤中的石笼网与生态袋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由河流补给形式可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旱涝灾害。故选 D。答案 9.D 10.B 11.D二、非选择题(共 3 大题,含 1 道附加题,共 56 分)12.(2018山东潍坊模拟)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17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 分)(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2、。(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 (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

33、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13.(2018山东泰安期中)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 分)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水量明显下降。18(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白洋淀 1、2 月和 5、6 月水位偏低的原因。(2)从人文地理角度,简析雄安新区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3)

3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 第(1)题,从气候的角度,白洋淀主要补给方式是降水,其水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12 月受冬季风控制,降水量较少;56 月夏季风未到,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第(2)题,人文地理条件主要从交通、科技、人口、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考虑即可。答案 (1)1、2 月:此时受冬季风控制,降水量较少;5、6 月:此时,夏季风未到,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2)交通: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航空港,航空运

35、输便捷;科技:临近北京,便于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政府政策扶持;人口:现阶段人口较少,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3)开源: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防治水污染等。14.(附加题)(2018山东泰安第十九中学第一次月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

36、瑟姆”曲线图(含预测)。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 16 时的气温差。时间 1 月 2 月 7 月 10 月 全年19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1)2000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从 2000 年到 2030 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 30%上升到 80%,城市人口比重增速较快,结合我国国情可推断出我国目前

37、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群。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地理意义,主要从对城市和对农村的影响回答,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对于城市有利于缓解压力,对于农村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第(3)题,本题实质考查热力环流。城市中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不断排放废热和温室气体,使城市的气温永远高于郊区。城市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郊区相对气温较低,大气受冷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

38、大气从城市吹向郊区。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所以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同时城郊之间要有绿化带,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答案 (1)中期加速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5100 D5100M-1995a(2010)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矿物集了与热沥青粘合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0 D5100M-1995a(2010)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矿物集了与热沥青粘合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0 D5100M-1995a(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pdf ASTM D5100 D5100M-1995a(20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pdf
  • ASTM D5100-1995a(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矿物集了与热沥青粘合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0-1995a(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dhesion of Mineral Aggregate to Hot Bitumen《矿物集了与热沥青粘合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1-2001(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Soil-Geotextile System Clogging Potential by the Gradient Ratio《用降比法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可能阻塞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1-2001(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Soil-Geotextile System Clogging Potential by the Gradient Ratio《用降比法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可能阻塞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1-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Filtration Compatibility of Soil-Geotextile Systems 《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过滤相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1-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Filtration Compatibility of Soil-Geotextile Systems 《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过滤相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1-2012(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Filtration Compatibility of Soil-Geotextile Systems《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过滤相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1-2012(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Filtration Compatibility of Soil-Geotextile Systems《测量土壤-土工织物系统过滤相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2-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mpacted Soil-Lime Mixtures《压实的土壤石灰混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102-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mpacted Soil-Lime Mixtures《压实的土壤石灰混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10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ngth and Length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ed Staple Fibers (Single-Fiber Test)《人造短纤维的长度和长度分布用标准试验方法(单纤维试验)》.pdf ASTM D5103-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ngth and Length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ed Staple Fibers (Single-Fiber Test)《人造短纤维的长度和长度分布用标准试验方法(单纤维试验)》.pdf
  • ASTM D5103-2007(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ngth and Length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ed Staple Fibers (Single-Fiber Test) 《人造短纤维长度和长度分布的标准试验方法(单纤维试验)》.pdf ASTM D5103-2007(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ength and Length Distribution of Manufactured Staple Fibers (Single-Fiber Test) 《人造短纤维长度和长度分布的标准试验方法(单纤维试验)》.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