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5329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市新华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提升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 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 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一直占统治地位,无法说明“明清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的原因,排除

2、A 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土地买卖频繁,从而导致土地分散,故 B 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 ,排除 D 项。2.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 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 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 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3、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民庶之家”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是为了收租,并非为了同情别人,当遇到灾荒之年还要减免地租、借给他们种子粮,原因是害怕佃农离开导致土地荒芜,那样损失会更大。这说明了当时的佃户在租种土地方面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所以本题答案选D 项。A 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 项明显错误;D 项错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租佃经营。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租佃关系。3.16 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法国【答案】A

4、【解析】【详解】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首先于 1588 年打败西班牙,17 世纪打败了荷兰,18 世纪打败了法国,最终确立“日不落帝国”殖民强国,故 A 项正确;B、C 和 D 不是最先打败的国家。排除。【点睛】英国殖民扩张表现:1588 年,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使其失去海上霸主地位。17 世纪初,通过东印度公司等,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 世纪中期,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结果: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4.有学者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3和牛顿

5、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A.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B.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C.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D.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说明引导人们运用理性的思维观察思考问题,故 B正确;A 是相对论和量子论;C 中独立宣言不符合事实;D 是牛顿经典力学对于启蒙运动影响,不符合题意。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6、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 地主阶级洋务派B. 资产阶级维新派C. 资产阶级革命派D. 无产阶级革命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可用排除法。由材料中“帝国”一词可知该倡导者主张保留皇帝,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是“中体西用”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A 排除。从材料“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故应选 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46.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平民在公民大会中占多数,因此“保留有决定的权力” ,但贵族议会并未取消,它“仍旧是

7、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梭伦维持贵族议会的直接目的是A. 扩大直接民主B. 稳定城邦政治C. 实现轮番而治D. 扩大公民队伍【答案】B【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时期“贵族议会并未取消”主要是由于平民在公民大会占据多数,为了稳定城邦政治,平衡贵族和平民政治的需要,B 正确;扩大直接民主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贵族本身就是公民,不是扩大公民队伍,错误。7.在 1919 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8、其中“亡羊”喻指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D. 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在材料中涉及的是五四运动的在上海的发生情况,其导火线是 C项,B 指的是在 1912 年,D 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A 指的是 1901 年,所以选择 C 项。8.西方的贵金属数量的激增,造成了物价的暴涨,但对于这个物价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学者并不把它叫作通胀,而是把它叫作“价格革命” ,被冠以革命的字眼,完全是一个5褒义词。西方的学者积极肯定价格革命,是因为价格革命A. 引发商业革命B. 加速西欧社会剧变C

9、. 促使新航路开辟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欧贵金属数量激增,引起物价上涨,导致封建地主阶级地位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加速了西欧社会向近代演变,故 B 项正确。商业革命主要是指商业中心的转移,与价格革命不符,排除 A。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C。殖民掠夺和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 D。点睛:本题熟悉价格革命的基本概念,抓住材料信息和紧扣设问要求“西方的学者积极肯定价格革命,是因为价格革命” ,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

10、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答案】C【解析】【详解】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是王阳明的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提出,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保天下

11、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顾炎武思想,C 正确;A、B 和 D 项人物思想不符合,排除。610.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这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A. 重商主义B. 种族主义C. 自由主义D. 殖民扩张理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它是对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修正,因此题干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指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

12、福新政特点【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 “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

13、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 “它”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机器大工业,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 项“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不是材料的主旨;工业

14、革命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自由主义盛行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 B 项最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2.读书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果要了解儒家文化,你应选择的著作是A. 道德经B. 墨子C. 论语D. 韩非子【答案】C【解析】【详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C 正确;道德经是体现道家思想的著作,A 错误;B 是墨家思想著作;D 是法家思想的著作。13.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

15、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的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A. 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B. 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8C. 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D.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答案】B【解析】【详解】自由落体定律是对亚里斯多德学说的否定,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完善,生物进化论是对神创论的否定。均体现了题意主旨,电磁感应理论不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继承或否定,不符合题意中的论述,故 B 项符合题意。A、C 和 D 项排除。1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强调:“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

16、之,倘无甲午、庚子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 ”陈独秀旨在说明A. 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造成国力衰退B.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分水岭C. 八股取士对中国文化的危害甚巨D. 闭关锁国政策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 “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亦且势所不利”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D 正确;A 是材料中悲观者的观点;材料没有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分水岭,B 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科举制对于中国文化危害,C 错误。15.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

17、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B. 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C.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 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答案】B【解析】9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 ,因为当时机器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蒸汽动力,因此“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故选 B。其他三项不是直接原因。点睛:由材料中“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可知,这说明了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由“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可知,这说明了工厂的布局摆脱

18、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16. 1925 年 8 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 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 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C. 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 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答案】A【解析】国民革命军在建立之时,就在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注重培养士兵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17.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 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十一届三中

19、全会以后的新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人大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重要的作用是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法律保障,所以10D 正确,ABC 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18.“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 ”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A. 三省六部制B. 行省制C. 内阁制D. 军机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权力的三分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可知

20、,这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A 项符合题意,故选 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和相权19.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利用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利用司南辨明方向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的位置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A. B. C. 11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地动仪和伤寒杂病论都属东汉时期的成果,

21、故排除,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天文和医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成果20.1931 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1929 年-1930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70%销往苏联,而 1932 年竟高达 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 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A. 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 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 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 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答

22、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出现了经济危机,再从“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70%销往苏联” “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的信息可得出苏联利用西方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广泛引进西方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故 B 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1. 1913 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

23、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2【答案】C【解析】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22.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中共“一大”提出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近

24、代以来,中国的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革命任务还是“反帝反封建” ,而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故答案中有的都排除。所以答案选 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3.同治六年(1867)总理衙门决定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 ,专授天文学和数学。恭亲王建议翰林、进士、举人都可以申请入学,读了三年之后予以“格外优保”的升官机会。但此建议遭到部分官员的激烈反对,其中一位御史提出建议:“止宜责成钦天监衙门考取年少颖悟之天文生、算学生,送馆学习,俾西法与中法,互相考验。 ”该御史的建议旨在A. 倡导中西两种科学交流B.

25、 贬抑西方天文学、数学13C. 以委婉的方式引进西学D. 沟通与调和东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宜责成钦天监衙门考取年少颖悟之天文生、算学生,送馆学习,俾西法与中法,互相考验”可见该御史反对恭亲王的建议,并试图要中西互相考验,即有意贬低西学,符合题意的是 B项,ACD 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24.1935 年通过联邦动力法 、 机动运载工具法 、1936 年通过商船法 、1939 年通过民用航空法 、1940 年通过运输法 。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表明罗斯

26、福新政时期政府A. 兴建大批公共工程B. 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C.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D. 开始反对发展垄断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1935 年通过联邦动力法 、机动运载工具法 、1936 年通过商船法 、1939 年通过民用航空法 、1940 年通过运输法 ”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故 B 项正确;其他选项措施均与题干信息不符。考点: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25.齐景公于公元前 516 年请教晏婴如何巩固统治,晏子回答是“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不失职)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据

27、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齐景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4B. 国家秩序与商业发展相关C. 商人的身份地位变化频繁D. 齐国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士农工商各守常业,就能维持国家统治秩序” ,故选 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工贾不变”是指让商人经商的意思,与社会地位无关,排除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秦朝,排除 D。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

28、,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 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

29、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 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 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 ,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15(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答案】 (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

30、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 。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 ;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 。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解析】第(1)问, “矛盾”依据材料一信息“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概括得出最

31、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 “背景” ,依据材料一信息“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的爆发、总统权力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等角度分析。第(2)问, “变化” ,依据材料二信息“1896 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 “1954 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 ,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得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由肯定变为否定。 “原因” ,依据材料信

32、息“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1954 年最高法院判决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 ”概括得出:黑人力量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等。 “目的”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是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是缓和种族矛盾。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促进社会稳定以及阻碍民主公正等角度分析。【点睛】民主诉求是全体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又紧扣教材的主干知识,因此考查这一知识点并不意外。本题以美国最高法院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美国民16主制度

33、的认识,涉及的核心素养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从能力上看,本题从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对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认知能力进行了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27.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材料三 智者学派认为奴隶制不合人性,主张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智者学派的角色

34、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以上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他曾说:“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2)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根源,并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答案】 (1)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人的价值、作用,材料二侧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材料三侧重人与人的平等,材料四侧重对人的教育。(2)哲学思想:崇尚知识,认为“

35、美德即知识” ;主张“认识你自己” ;崇拜理性和思想自由。(3)根源:古希腊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需求。理解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依靠涵养知识。【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侧重人的价值、作用;依据材料二“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可知侧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材料三“主张17追求所有人“平等” ”得出侧重人与人的平等;依据材料四“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可知侧重对人的教育。(2)依据材料五“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可知崇尚知识,并结合所学从主张“认

36、识你自己”以及崇拜理性和思想自由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古希腊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需求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人文精神的标志、人文精神的核心以及人文精神的获得途径思考回答。【点睛】在高考复习人文精神中,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一条主线就是“人” ,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