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0 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 世纪初1945 年)中外关联 横向扫描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2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 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
2、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考 点 一 俄 国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与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模 式 的 探 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 冬宫。(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普遍义务劳动制。(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3(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4、、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 “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5、。(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新政权内容(1)优行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 世纪 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价格规律,单一公有平均分配,高度中央集权。5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
6、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3)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4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点拨: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7、的统一。十月革命的特点是由俄国的国情决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特点。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5点拨: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苏联逐渐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此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基本上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后期弊端严重,存在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缺陷。【典例 1】 (2017江苏单科)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
8、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1917 年,俄国二看关键信息:四月提纲指出革命由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列宁指出资产阶级国家不可能“自行消亡”三看答题方向:论断说明了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式是和平夺权,提出与材料信息不符的结论因信息提取不全而误选。1917 年 4 月武装起义的条件6不是武装起义 不成熟B()四月提纲体现的是伟人列宁的思想张冠李戴因材料理解不准而误选。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及时指导体现的是列宁的智慧C()四月提纲论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任务,7 月列宁论述
9、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D()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无中生有因基础不牢而误选。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和平共处阶段结束,暴力革命提上日程历史追问结合上题思考,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有哪些?提示: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影响到全国;发生在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到来,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练习 1 (2016浙江文综)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C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图片显示,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个体农户大量减少,集体农庄农户
10、和工人大量增加,这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确立后的社会结构特点,故 C 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的大量减少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A、B 两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前资产阶级和地主就已消失,D 项错误。练习 2 (2016江苏单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C )7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材料表明,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并未带来农业的明显增产,说明生
11、产工具的进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生产者即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抵消了生产工具进步带来的优势,故 C 项符合题意。农村缺乏机械操作员会造成机械闲置,不会带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明显的因素,B 项错误;集体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D 项错误。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
12、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 30 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
13、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设置】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观点 史实“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8对象“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面对 1929
14、 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考 点 二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与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模 式 的 确 立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5、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4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2)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护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3)大幅度提高关税。(4)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5)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6)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5道路的选择: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二、罗斯福新政1
16、背景(1)经济大危机加深。(2)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挽救危机失败。(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9(3)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增加了就业,缓和了社会矛盾。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
17、民主政治的统治。(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进一步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6)对苏联
18、的影响:苏联利用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和机器,加速工业化建设;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7)对中国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点拨: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影响是深远的。它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分化,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美、英、法等国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世界主要矛盾由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逐渐演变为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矛盾。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
19、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103罗斯福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1)政治体制新政措施: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 ,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作用: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2)外交新政 措施:从拒绝承认
20、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 ;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用: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 ,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 ,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 4从六个维度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出现原因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
21、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也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发展历程:产生于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 50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4)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
22、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11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典例 2】 (新课标全国卷)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23、)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1935 年,美国二看关键信息:退休人员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三看答题方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什么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鱼目混珠因基础知识不牢而误选。养老金与公平经营章程不属于同一法案B ()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养老金制度,涉及这一规定的是 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属于农业调整法的内容提出与材料信息不符的措施因知识理解不透而误选。农业问题与养老问题不是一类问题D ()规定最低工资水
24、平属于1938 年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内容提出与材料信息不符的措施因基础知识不牢而误选。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措施,而工资则属于工人劳动期间所得,两者不是同一类问题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应怎样评价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呢?提示:作用:“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12弊病: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 ,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练习 3 (
25、2018新课标全国卷)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烟煤业 12.3 19.1金属矿业 6.6 18.3制造业 7.2 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C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 与此相符;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 1933 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 ,排除 A;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 B;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
26、除 D。练习 4 (2018天津卷)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C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B C D解析: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时,美国还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错误,排除 A、B 两项;美国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单方面提高关税导致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大战,这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错误,排除 D 项。故答案
27、为 C 项。练习 5 (2018浙江卷)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 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下列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B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13解析: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署成立后,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并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故 B 项符合题意;新政中,美国国会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与蓝鹰运动无关,故 A 项错误;农业调整署负责农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控,与蓝鹰运动无关,故 C 项错误;紧
28、急救济署负责社会救济工作,与蓝鹰运动无关,故 D 项错误。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 ,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问题设置】 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措施:建立工业复兴局;调整企业关系(制订公平竞争规则);调整劳资关系。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考 点
29、三 文 学 、 美 术 及 影 视 的 发 展 1文学(1)现实主义继续发展。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现代主义文学成就突出。美国的海明威代表作品有太阳照样升起等作品。(3)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4)亚非拉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互融合。2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立体派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描写了 1937 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悲惨场景。3音乐(1)20 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2)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4影视14(1)
30、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2)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 世纪 40 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3)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1现实主义流派与现代主义流派的区别项目 现实主义流派 现代主义流派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特点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强调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侧重于表现个
31、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点拨:现代社会由于战争及工业化给人们所带来的普遍精神危机,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取代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现代主义流派的突出特点是反传统,表现人类的空虚和迷茫;现实主义流派的突出特点是揭露和批判。2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1)正面影响可以寓教于乐,丰富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增进知识、拓宽视野的途径;电视还能起到服务大众、引领潮流、带动消费的作用。具有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影视艺术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负面影响电视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所占比重过大,这带来了对群众精神生活
32、的“垄断”现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的退化。有的影视节目宣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观众会产生误导。不良的看电视习惯,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引发各种电视病等。【典例 3】 (2016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15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近代以来二看关键信息:四幅图分别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三看答题方向:反映了近代以来的什么问题选项排查选项 判断理由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A () 相继被淘汰不符合史实提出与
33、史实不符的结论因基础知识不牢而误选。各种美术流派是长期并存,共同发展B () 现代主义画派反传统、反理性用历史概念设障因历史概念不清而误选。印象派绘画强调抒发个人感情,现代主义绘画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古典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重视理性思维C () 批判精神不是四个画派的共性提出与史实不符的结论因知识理解不准而误选。现实主义绘画之后的印象派不关注社会现实16题材,缺乏现实批判精神D ()左上是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荷加斯兄弟的盟誓 ,右上是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的列夫托尔斯泰在犁田 ,左下是印象主义巨匠莫奈的垂柳 ,右下是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乔治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子 ,这反映了近代以来美术流派的
34、演变历程历史追问据上题思考,西方不同时期美术流派兴起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1)新古典主义美术: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用艺术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2)浪漫主义美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失望,一些知识分子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3)现实主义美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黑暗使得人们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4)印象画派:19 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
35、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5)现代主义美术:20 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练习 6 (四川文综)下图形象地刻画了 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B )17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解析:本
36、题考查 20 世纪的影视艺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表现了工业文明时代美国的社会现实。工人长期的繁重劳动并没有摆脱贫困的生活,同时又使身心受到极大伤害,B项正确;A 项不是该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摩登时代描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的故事,C 项说法错误;D 项错在“悲剧手法” 。故选 B。练习 7 (安徽文综)“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 ,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D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 “主张用抽象的语言” “几何
37、图形”等,可判断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18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问题设置】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影响。(1)根源:社会根源: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的精神道德为前提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思想根源:
38、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政治根源: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冷战” ,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产生心理畸形。(2)表现: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令人难以捉摸;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人物动作无聊,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美术领域: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音乐领域:既有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又有震耳欲聋
39、、节奏强烈、广泛运用声、光、电技术的爵士乐等。(3)影响: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会的变化。考 点 综 合 跨 模 块 结 合 热 考 问 题 120 世纪 30 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
40、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 ,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世界局部范围的反法西斯侵略斗争日益兴起。2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9(1)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春天”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纺织业、面粉业等领域最为显著。虽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其自身
41、的弱点,但在大战期间及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勃兴的民族工业对中国的发展具有进步作用,首先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工,对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意义;其次,生产走向集中,以前许多分散的集体开始联合,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团结的加强、革命的发动,都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二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战时: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将企业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
42、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 “军管理” “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 1941 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战后: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一、对十月革命原因和意义的认识1十月革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在社会
43、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2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尽管列宁晚年没有能够来得及全面完整地进行总结,但是他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以及新经济政策确立和实施的过程也就是对苏俄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3十月革命实际上用社会主义方式取代资本主义方式推进俄国的现代化,十
44、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201新政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应急性措施,也有改革措施。从改革措施所起的作用来看,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国家举办公共工程、最低工资规定等措施,起到了扩大消费、刺激供给、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社会保障、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起到了扩大民主范围、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国家收购农产品等措施起到了国家监督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鼓励同行企业达成公平竞争法规的措施虽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但其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2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性、适应性的改革调整,力图把无政府状态的生产纳入可控制的轨道,抑制垄断资本的过度利润并进行再分配以扩大消费,调节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以保证社会稳定。3罗斯福新政固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