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96671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8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0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出师表,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倒装句 状语后置 苟全性命于乱世。 (3)省略句 (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

2、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

3、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快解 1创业:开创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中道:犹言半路。 3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4疲弊:人力缺少,物资缺乏,民生凋敝。 5诚:的确,实在。 6懈:松懈,懈怠。 7忘身:奋不顾身。 8殊遇:优待,厚遇。 9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

4、见。 10遗德:留下的美德。,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11恢弘:发扬扩大。这里是动词,也作“恢宏”。 12妄自菲薄:过分随便看轻自己。 1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14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15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6昭:显示,表明。 17偏私:偏袒,有私心。 18忠纯:忠诚无二。,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19遗:给予。 20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全部。咨,询问。 21裨:补。 22阙:通“缺”,缺点,疏漏。 23广益:增益。 24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 25晓畅

5、:明达,通晓了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第5段,说明国家的“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第一部分(第15段),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并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第6段,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

6、,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26行阵:部队。 27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痛恨:痛惜,遗憾。 2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30隆:兴盛。 31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计,计算。 32躬耕:亲自耕种。 33苟:姑且。 34闻达:显达扬名。 35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36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7枉屈:枉驾屈就。 38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39驱驰:奔走效劳。 40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41尔来:那时以来。 42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4

7、3不毛:不长草,此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草苗。 4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率。,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45庶:希望。 46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47攘除:排除,铲除。 48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49斟酌:商讨,考虑。 50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第7段,此段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时机已成熟。 第二部分(第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

8、,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字词盘点,作家作品,主题思想,课文结构,课文全解,51托:委托,交给。 52慢:怠慢,疏忽。 53彰:表明,显扬。 54咎:过失。 55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56察纳:考察采纳。 57雅言:正言。 58深追;深切地追念。 59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60涕零:落泪。,问题探究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使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犹在,意在促使刘禅励精图治。 问题探究2.课文中诸葛亮

9、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

10、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思路点拨:熟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找出作者建议后主的句子:“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亲贤臣,远小人”是最核心的一条建议,原因从分析二者的关系入手。,问题探究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

11、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二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刘禅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串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思路点拨:首先要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体会作者用真挚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知遇之情,结合文中语言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问题探究4.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

12、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问题探究5.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示例1: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品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示例2: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