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72002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20190107029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成都龙泉中学 2016 级高三(上)11 月月考试卷语 文(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 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

3、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 2 -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

4、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

5、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 751 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 。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

6、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西文明在初起时代,都诞生过开启文明的巨星,丝绸之路则突破地域隔阂使东方文明走向西方,成为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B春秋战国时的“草原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前身,两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使其发展成为主干道,到了唐代它就更加繁忙了。 C一些西方的现存壁画、文献记录及考古发现,都印证了中国文化曾经

7、有过西向传播的事实,且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 D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虽历经中华王朝的抵制和排斥,但仍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3 -A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取代“草原之路”的变迁历史。 B文章列举中国与波斯的文化历史,是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角度来表述的。 C “丝绸之路”上修筑的佛寺,证明了东西方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共荣。 D文章引用“怛罗斯之役”的事例,证明了不同文化间在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更有共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方文明

8、的重要纽带,千百年来始终充满着活 力,至今仍对沿路国家、民族的交往产生积极影响。 B因为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海上丝路在唐代也逐渐建立起来,这与陆上丝路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C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种族因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一些激烈的冲突。但在某种意义上,即便是冲突,也无碍文明的交流。 D怛罗斯之战不经意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答案及解析】:1、C A 项, ”使东方文明走向西方” 错,应是”使不同文明走向交融” 。B 项, “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说明春秋战国、两汉、隋唐

9、时期的丝绸之路有很多条。根据选项句意,“其”在此处代指“草原之路” ,而依据文意,成为主干道的不是“草原之路” ,应是张骞出使之路。 D 项, “抵制和排斥”错,相关信息在第四段, “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 ”由此可知,并不只是“抵制和排斥” 。 2、A A 项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 “草原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前身,文意重点并不是谈替代关系。3、B B 项,对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形成的原因理解有误。陆上丝路是双方贸易互动的结果,而海上丝路则是唐代社会的繁荣、 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原文表述“及至

10、唐代中国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最苍凉的海岸- 4 -迟子建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

11、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

12、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 ,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

13、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 5 -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

14、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 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黑暗消失了吗?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5、)A第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B第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C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D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5 分)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 凉的海岸”为题?(6 分)

16、【答案及解析】:4.D5.答案:“折取橄榄枝” , “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 (3 分)这句发- 6 -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2 分)6.答案: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2 分)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2 分)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2 分

17、)(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8 月 10 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摘编自中国气象

18、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有删改)材料二: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辨率、25 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

19、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 ,有删改)材料三:- 7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协 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协 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精 细 10 天内基本要素逐 3 小时预报,3 天内逐小时预报滚 动 24 小时内

20、逐小时滚动更新全覆盖 陆面(5 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 公里)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资料来源于 2017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 ,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

21、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 ,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

22、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 8 -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

23、,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E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4 分)【答案及解析】:7 (3 分)B【解析】 “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8 (5 分)AE(选对一项给 2 分,两项全对得满分)【解析】B 项,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所以错误;C 项,不是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所以错误;D 项, “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

24、法是是错误的,原文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9 (4 分)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 (1 分)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预报。 (1 分)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1 分)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1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

25、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 ”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 。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 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

26、录事参军致仕者, 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 9 -民之意也。 ”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 ”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

27、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 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28、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

29、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 “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5 分)- 10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5 分)【答案及解析】:10B【解析】原文标点: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

30、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11A【解析】 “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错,科举制度产生前已有太学。12D【解析】 “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错,乔执中认为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做法。13 (1)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解析】得分点:为、器、游,各 1 分,句意 2 分。(2)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解析】得分点:迫、走、相率,各 1 分,句意 2 分。参考译文: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

31、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 ”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 。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

32、,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至。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

33、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 ”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 11 -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实交接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 ”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特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34、 题。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14.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B.“高楼昨夜西风” ,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 “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 “粉面红”三个字

35、,写出了女子的美丽。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E.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15.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6 分)【答案及解析】:14.AE(A 应该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E 是燕子欲归,而不是已然)15.(1)上片“求得人间成小会”,“歌长粉面红”,写出主人公对相聚的渴盼,“试把金樽傍菊丛”,展现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虚写。(2)下片写主人公与情人的短暂相会,内心千言万语倾诉不

36、尽,只得在信笺里写下诗词歌赋,以传达不尽的思念之愁是实写。 (3)上片由“燕子欲归”和昨夜秋风叶落恋人高楼独倚,引发主人公对相聚的憧憬,下片- 12 -在短暂相聚的感慨中表达了主人公千言万语诉不尽,唯有托词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离别之情。运用虚实对比,将感情表达得真挚细腻。(每处 3 分,写出两处虚实即可得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 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将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

37、两句,点明“送” 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答案及解析】:(1)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解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尘埃” “以息” “歧” “沾”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卷 表达题(80 分)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以我的能力,承担此任务实在是绠短汲深,但既然大家那么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 争取

38、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如今电销产业发达,顺带而起的快递业务也风生水起,但手机等半大不小的物件在配送过程中却常有遗失,监管是个大问题。随着齐齐哈尔“最美鹤乡”活动逐步落实,现在的鹤城时刻向世界各地的游人展开的是一幅海晏河清的塞北山水长卷。马尔克斯怀瑾握瑜奋力笔耕,为苦难的南美和全世界热爱美的人完成了百年孤独迷宫中的将军等不朽之作。- 13 -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A. B. C. D.【答案及解析】:17.D 绠短

39、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打很深的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多用作谦语。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海晏河清:海晏河清是汉语成语,读音是 hi yn h qng,出自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太平盛世。怀瑾握瑜:瑾、瑜都是指美玉。一般用此成语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的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使用正确。力透纸背:书法有力,或文章深刻。使用正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

40、库维护好、利用好、开掘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B“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有着比尚书更为详尽的描写。C从这些片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除了有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D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空气质量必定会越变越好,甚至会成为宜居国家。【答案及解析】:18B【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是“开掘好、利用好、维护好”。C 项,不合逻辑,应将“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与“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互换位置。D 项,搭配不当,“中国的空气

41、质量”和“宜居国家”主宾搭配不当。19.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 14 -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 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 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答案及解析】:19.D (“老朽 ”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

42、境。A 项, “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 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 。C 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自 1863 年诞生之日起, 。时至今日,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更是传承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展现时代潮流的综合平台。地铁文化以城市文化为基础,是城市

43、文化的缩影与重要构成,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延展和提升。因此, ,促进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重要的创新手段。【答案及解析】:20地铁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地下交通的载体 利用地铁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21下面文段有两处逻辑关系存在问题,请加以说明。 (5 分)没有良好的家风就不会有幸福的家庭。在家风建设中身教胜于言教, “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父母”的影子。家风对人的影响就像雕塑一样,需要精雕细琢,才有好作品。幸福家庭固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家之兴衰不在于富贵贫贱。只要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厚 德之所,就能实现国泰民安。_;_。【答案及解析】:2

44、1“问题孩子”的背后不一定都有“问题父母”的影子。 (不是“问题孩子”的背后就- 15 -一定都有“问题父母”的影子)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厚德之所,不一定能能实现国泰民安。 (不是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 厚德之所,就一定能能实现国泰民安)(答对一点 2 分,两点 5 分)四、写作(60 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

45、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题干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作文要求是“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题考查名言名句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所给的四则材料来自古今中外名人。前三则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第四则是马克思的看法。要想准确立意,必须先懂得四则名句的意思。孔子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46、该句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孟子说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该句的意思是“王为什么一定要谈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荀子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该句的意思是荣与辱的最大区别,要看一个人对安危利害态度来判别。把义放在首位然后取利的为荣,把利放在首位而后才求义的就是辱。以义立身的就荣耀相随,处处通达,以利立身的就耻辱困绕,困窘交加;通达顺利者就可以驾驭别人,窘困者受制于人。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 。了解了每一句话的意思后,关键词是“利”和“义” 。每一句的立意

47、参考如下:做事要先周密的思考;贪图快反会更慢;不要贪图眼前小利;不贪小利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人不追求物质利益;人需要重视仁和义。取利为荣,求义是辱;以义立身会荣耀相随;荣者驾驭人,辱者受制于人。人不能离开“利” ,但又不能只在乎“利” 。总之,本次作文可以:(1)谈对“利”的思考;(2)- 16 -谈对“义”的思考;(3)对“义”与“利” ,二者皆谈。不论从哪个方面谈思考,都应辩证的分析问题,不能绝对的谈“利”忘“义” ,也不能只是讲“义”而忘记利益。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 ,可以是名句字面

48、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 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名句表达的主题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诗句中心意,读懂四句话的意思,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确定立意角度。如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义”和“利” ,能辩证地阐述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篇好作文。【参考例文】正确对待利与义学生的一收一拒,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无不在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利与义。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