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10516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N14 Cl35.5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等B. 17gNH3所含电子数为 10NAC. 在常温常压下,11.2LN 2所含原子数为 NAD. 2g 氢气所含原子数为 NA【答案】B【解析】【详解】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物质的量相同,所含

2、的分子数目相同,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 A 错误;B. 17g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1 个氨气分子含有电子数为 10 个,1mol 氨气分子所含电子数目为 10NA,故 B 正确;C.在标准状况下,11.2 L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所含的原子数目小于 NA,故 C 错误;D.2g 氢气物质的量为 1mol,所含原子数目为 2NA,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 B。2.V mL 密度为 gmL1 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 M 的溶质 m 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 ,

3、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的质量为 V,溶质的质量为 mg,可根据 c=n/V=m/MV=1000w%/M 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详解】A溶质的质量 m=m(溶液)W%=Vw/100 g,故 A 错误;B根据 c=1000w%/M 可知物质的量浓度是 c=10w/M,B 错误;CW%=m(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质量)100%=0.001VcM/V100%=cM/1000,故 C 错误;Dc=n/V=m/MV=1000m/MV molL 1 ,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侧重于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公式

4、的综合运用,知道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3.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 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下端与烧杯内壁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下端与烧杯内壁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A 正确; B、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 正确;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要紧靠烧杯内壁,C 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D 错误;答案选 D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5、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 28 g CO 具有相同分子数的 CO2的质量一定是 44 gB. 与 V L CO 具有相同分子数的 CO2的体积一定是 V LC.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 CO 与 CO2的密度之比为 711D. 所含原子数相等的 CO 与 CO2的密度之比为 212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28gCO 具有的物质的量 28/28mol=1mol,分子数相等,说明 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 CO2的质量是 44g,故正确;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题目中没有说明条件是否相同,因此两者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错误;C、分子数相等,说明两者物质的量相等,两者

6、的摩尔质量不同,则质量不同,题目中没有说明是否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体积不知是否相等,即密度不一定相等,故错误;D、原子数相等,即 CO 和 CO2物质的量之比- 3 -为 3:2,质量不等,题目中没有说明是否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体积不知是否相等,无法计算密度比,故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气体体积、阿伏加德罗推论等知识。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B.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大多数元素的单

7、质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但不活泼金属元素的单质可由自然界直接得到,故 A 错误;B氧化性的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则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不一定强,故 B 错误;C处于中间价态的离子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如 Fe2+、SO 32-等,故 C 错误;D一般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如高锰酸钾、硝酸等,但二氧化碳不具有强氧化性,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6.已知 X2、Y 2、Z 2、W 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W 2 Z2 X2 Y2,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的是A. 2W-+Z2=2Z-+W2B. 2

8、X-+Y2=2Y-+X2C. 2Y-+W2=2W-+Y2D. 2Z-+X2=2X-+Z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 A、氧化性是 W2 Z2,则反应 2W-+ Z2=2Z-+W2不能发生,A 错误;B、氧化性是 X2 Y2,则反应 2X-+ Y2=2Y-+X2不能发生,B 错误;C、氧化性是 W2 Y2,则反应 2Y-+ W2=2W-+ Y2能发生,C 正确;D、氧化性是 Z2 X2,则反应 2Z-+ X2=2X-+ Z2不能发生,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7.在下列无色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4

9、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 、Cl 、SO 42 、Mg 2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 2 、Mg 2 、MnO 4 、Cl C. pH7 的溶液:K 、Ba 2 、Cl 、Br D. 碳酸氢钠溶液:K 、SO 42 、Cl 、H 【答案】C【解析】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 OH ,Mg 2 与 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 2+、MnO 4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pH7 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 H+,K +、Ba 2+、Cl 、Br 之间

10、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H +与碳酸氢钠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选 C。8.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FeSO 4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FeCl 3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 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FeSO 4溶液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红褐色物质;FeCl 3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呈

11、红色;医用酒精中含有水,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变蓝色;故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依次是,答案选 B。9.将适量铁粉投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 Fe3 和 Fe2 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 Fe3 和未反应的 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 B. 32 C. 12 D. 11【答案】A【解析】【详解】将适量铁粉放入 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为:Fe+2Fe 3 3Fe 2 ,已反应的 Fe3 的物质的量为 x,则- 5 -Fe+2Fe3 3Fe 22 3x 1.5x溶液中的 Fe3 和 Fe2 浓度相等,所以,未反应的 Fe3 的物质

12、的量为 1.5x,所以已反应的Fe3 和未反应的 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x:1.5x=2:3,故答案选 A。10.有 NaCl、FeCl 2、FeCl 3、MgCl 2、AlCl 3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 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氨水 D. KSCN 溶液【答案】B【解析】A物质物质均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A 错误;B分别与 NaOH 反应的现象为:无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B 正确;C氨水不能鉴别 MgCl2、AlCl 3,C 错误;DKSCN 溶液只能鉴别 Fe

13、Cl3,D 错误;答案选 B。11.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Mg2H 2Cl =MgCl2H 2B.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Ba 2 SO 42 =BaSO4C.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CO 32 2H =CO2H 2OD.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HCO3 Ba 2 2OH =BaCO32H 2OCO 3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产生的 MgCl2是易溶的强电解质,应该写离子形式,Mg2H =Mg2+H 2,错误;B氯化钡溶液

14、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反应的两种方程式是:Ba 2 SO 42 =BaSO4,正确;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由于 MgCO3难溶于水,因此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是:MgCO 32H = Mg2+CO 2H 2O,错误;D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要以不足量的 NaHCO3为标准书写,离子方程式是:HCO 3 Ba 2 OH =BaCO3H 2O,错误。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及反应现象正误判断的知识。- 6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B. 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

15、:浊液、胶体、溶液C. 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D.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所以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 A 正确;B、浊液属于不稳定体系,胶体属于介稳定体系,溶液属于稳定体系,所以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 B 正确;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则一种分散系里可以有多种分散质,故 C 错误;D、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浊液

16、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 100nm,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故 D 正确。答案选 C。13.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为电解质的是 ( )A. 熔融态 Na2CO3 B. 固体 NaCl C. 蔗糖 D. 液态 H2SO4【答案】A【解析】【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熔融态的 Na2CO3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 A 正确;B固体 NaCl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离子不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 B 错误;C蔗糖是非电解质,不导电,故 C 错误;D液

17、态 H2SO4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导电,属于电解质,故 D 错误;答案选 A。- 7 -【点睛】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物质导电性的原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14. 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 硅单质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C. 石英(SiO 2)可用来制作工艺品D.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答案】B【解析】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选项 B 是错误的,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B。15.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

18、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 2O3+N2+3C 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3是氧化剂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 2 mol AlN,N 2得到 3 mol 电子C. 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 氧化铝只能溶于酸,不能溶于碱【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 Al2O3+N2+3C 2AlN+3CO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到+2 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0降低为3 价,反应中共转移 6 个电子,以此来解答。【详解】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N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

19、剂,故 A 错误;B因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0 降低为3 价,则每生成 2molAlN,N 2得到 2mol(30)=6mol电子,故 B 错误。CAlN 中 Al 为+3 价,根据化合价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可知 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故 C 正确;- 8 -D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强碱,故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该反应中 N、C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化合价来分析电子的转移。16.以下实验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0、、蒸馏、萃取等,装置 A、B、C 分别是蒸馏、萃取和过滤,装置 D 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等,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答案选 D。二、填空题(共 52 分)17.一学生设计入图所示装置进行 NaHCO3的分解,并证实产物中有 CO2产生。(1)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2)指出该学生设计的装置图的错误之处,并改正(文字说明即可) (至少 2 处)_。(3)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如果将 16.8gNaHCO3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最终得到白色沉淀 5.0g,则 NaHCO3分解百分率为_,加 CaCl2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1、答案】 (1). 2NaHCO3 Na2CO3+CO2+H 2O (2).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铁夹位置应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3). CO2+Ca2+2OH-CaCO 3+H 2O - 9 -(4). 50% (5). CO32-+Ca2+CaCO 3【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分解的产物书写方程式;(2)根据装置和反应特点分析判断;(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解答;(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详解】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aHCO3 Na

22、2CO3+CO2+H 2O;(2)反应中有水生成,则根据装置图可知错误有: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伸得太长,铁夹位置应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3)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O2+Ca2+2OH-CaCO 3+H 2O;(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Ca2+CaCO 3。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 5.0g100g/mol0.05mol,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0.05mol,因此根据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 2O 可知消耗碳酸氢钠0.1mol,质

23、量是 8.4g,所以 NaHCO3分解百分率为 8.4g/16.8g100%50%。18.已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1)确定 A、B、C、D、E、F 的化学式,A 为_,B 为_,C 为_,D 为_,E 为_,F 为_。(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_,_,_,_。- 10 -【答案】 (1). Fe (2). Fe3O4 (3). FeCl2 (4). FeCl3 (5). Fe(OH)2 (6). Fe(OH)3 (7). Fe 2HCl=FeCl2H 2 (8). 4Fe(OH)2O 22H 2O=4Fe(OH)3 (9). 2Fe2 Cl 2=2Cl

24、2Fe 3 (10). Fe2Fe 3 =3Fe2【解析】【分析】红褐色固体为氢氧化铁,说明转化关系中含有铁元素,则 A 为铁。B 为黑色晶体,为四氧化三铁,结合转化关系图解答。【详解】红褐色固体为氢氧化铁,说明转化关系中含有铁元素,已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 A 为铁。B 为黑色晶体,为四氧化三铁,B 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根据转化关系分析,D 为氯化铁,C 为氯化亚铁,E 为氢氧化亚铁。则(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 为 Fe,B 为 Fe3O4,C 为 FeCl2,D 为 FeCl3,E 为 Fe(OH)2,F 为Fe(OH)3;(2)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方

25、程式为 Fe2HClFeCl 2H 2;反应为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4Fe(OH) 2+O2+2H2O4Fe(OH)3。反应为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生成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22Fe 3+2Cl ;反应为铁离子变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 3+Fe3Fe 2+。19.下列 4 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 3 种不同A.CaO、Na 2O、CO 2、CuO B.H 2、C、P、CuC.O2、Fe、Cu、Zn D.HCl、H 2O、H 2SO4、HNO 3(1)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_; B_;C_;D_。(2)这四种物质相

26、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Cu2(OH)2CO3,该反应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否”)。(3)写出上述新物质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CO2 (2). Cu (3). CO2 (4). H2O (5). 是 (6). Cu2(OH)2CO3+4H+=2Cu2+H2O+CO2【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物质所属的类别来回答;- 11 -(2)铜和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有化合价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3)根据碱式碳酸铜和硝酸反应的生成物书写方程式。【详解】 (1)A、CaO、Na 2O、CuO 均是金属氧化物,而 CO2为非金属氧

27、化物;B、H 2、C、P 是非金属单质,Cu 是金属单质;C、Fe、Cu、Zn 属于金属单质,O 2属于非金属单质;D、HCl、H 2SO4、HNO 3均属于酸,H 2O 不属于酸;(2)上述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O2+2Cu+H2OCu 2(OH)2CO3,此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为氧化还原反应;(3)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OH)2CO3+4H+2Cu 2+H2O+CO2。20.(1)在仪器漏斗、容量瓶、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烧杯、蒸发皿 中,可用于粗盐

28、提纯实验的有_;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实验的有_。(2)有一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NaCl、Na 2SO4、CuCl 2、Ba(NO 3) 2、K 2CO3、K 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取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滤液中含 Na+,不含 K+。由上述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有_。(3)正常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分子式为 C6H12O6)的浓度在 3.616.11mmol/L 之间,今测得某病人 1mL 血液中含

29、葡萄糖 0.60mg,相当于_mmol/L,血糖属正常、偏高还是偏低?_。【答案】 (1). (2). (3). Na2CO3、Na 2SO4、Ba(NO 3)2 (4). CuCl2、K 2CO3、K 2SO4 (5). NaCl (6). 3.33(或 3.3) (7). 偏低【解析】【分析】- 12 -(1)根据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结合实验操作判断需要的仪器;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一般用分液法,据此分析;(2)结合离子的性质和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3)根据 mnM、cn/V 分析解答。【详解】 (1)粗盐中含有泥沙、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需要利用沉淀法除去,最后

30、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则在所给的仪器中需要的仪器有漏斗、烧杯、蒸发皿;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的实验是分液法,则在所给的仪器中需要的有分液漏斗、烧杯;(2)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可判断一定无 CuCl2,一定有 Ba(NO3)2,因为只有钡离子才可以形成沉淀,含有碳酸根或硫酸根的化合物至少有一种;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沉淀一定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反应为 Ba2+SO42-BaSO 4,Ba 2+CO32-BaCO 3,BaCO 3+2H+Ba 2+CO2+H 2O;取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滤液中含 Na+,不含 K+,所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有 K2CO3和 K2SO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Na2CO3、Na 2SO4、Ba(NO 3)2;一定不含有CuCl2、K 2CO3、K 2SO4,可能含有 NaCl;(3)测得某病人 1mL 血液中含葡萄糖 0.60mg,则相当于 3.33 mmol/L3.61mmol/L,因此血糖偏低。-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