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2918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1章认识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章 认识细胞第 2 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检测(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B.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 Mg 元素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解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构成;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均是 C、H、O;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但组成叶绿素的 Mg 元素属于大量元素;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

2、序上具有多样性,组成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答案: B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 水的比热容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A. B. C. D.解析: 水在人体内不能分解释放能量;水的比热容大,降低同样的温度,水会比其他液体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水能对温度变化起较好的缓冲作用,有利于维持体温;水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媒介物,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答案: C3.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 3 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

3、5 种培养液中,甲、乙、丙 3 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乙离子 55 45 60 45 55丙离子 10 15 20 25 25A. B. C. D.解析: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要保证甲、乙离子的浓度相同。答案: C4.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A.酶催化 B.抗体免疫2C.肌肉蛋白调节 D.血红蛋白运输解析: 肌肉蛋白是构成肌肉组织的主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故 C 项错误。答案: C5.取洋葱

4、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焦宁染色剂染色,可以显示 DNA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焦宁易与 RNA 结合使 RNA 显示红色B.甲基绿易与 DNA 结合显示红色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D.该实验的结论是 DNA 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答案: A6.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 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由相应的小分子脱水缩合形成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 C、H、O、N 4 种元素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解析: 脂肪不溶于水;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 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5、 C、H、O、N 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P;淀粉和脂肪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核酸是遗传物质,贮存遗传信息。答案: A7.下列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等C.细胞核内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解析: 乳糖属于二糖,纤维素属于多糖;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等;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真核生物细胞质的

6、线粒体中也含有脱氧核糖核酸;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中的 C、H 所占的比例不同,故三者质量相同时,释放的能量不同。答案: B8.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 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 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 B.组成体内化合物C.维持正常 pH D.提供能量解析: 无机盐的功能较多,本题是结合某种具体的无机盐的作用,分析其功能。外界环境中无机盐的浓度较高,盐生植物的液泡内贮存大量的 Na+,利于细胞吸收水分,说明 Na+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答案: A9.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下面是有关脂质的生理功能,其中属于磷脂的生理功能的

7、是( )3A.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是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等作用解析: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体内的脂肪还具有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答案: B10.在 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蒸馏水,2、4、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 号试管内都呈蓝色B.3 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

8、实验结果相同C.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D.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 号试管内呈蓝色解析: 1、3、5 号试管中只有蒸馏水,1、3 号滴加斐林试剂,5 号滴加双缩脲试剂,无论加热与否显示的都是试剂本身的蓝色;乙组实验中 3 号显示蓝色,4 号含有麦芽糖(小麦种子匀浆),在加入斐林试剂并沸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6 号含有蛋白质(小麦种子匀浆),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反应。答案: A1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用现配D.可溶性还原性

9、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解析: 脂肪的检测选用的材料是花生子叶,切片后,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可溶性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检测都是将生物材料制成样液,然后检测,不用显微镜。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实验需要水浴加热;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最好现用现配。答案: D12.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与脂质相符的是( )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 C、H、O、N 四种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磷脂C.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固醇类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等作用4解析: 脂质主要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A 项错误

10、;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是磷脂,所有细胞膜均含磷脂,B 项错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C 项错误。答案: D13.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水加热条件下,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B.隔水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C.常温条件下,淀粉与碘液发生作用呈现紫色D.常温条件下,脂肪与苏丹作用,脂肪被染成橘黄色解析: 常温条件下,淀粉与碘液作用呈现蓝色。答案: C1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

11、糖类不能作为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解析: 脂质中的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生物体重要结构物质。答案: C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细胞中的脂质都能被苏丹染成橘黄色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D.真核生物细胞内的 RNA 都存在于细胞质中解析: 绝大部分单糖及二糖中的乳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细胞中的脂肪能被苏丹染成橘黄色,其他脂质不能;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

12、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真核生物细胞内的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内。 答案: C16.胰岛素是在胰岛 B 细胞中合成的,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接着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胰岛素和一个C 肽(如下图所示)。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 H 和 OH 分别用于( )A.形成COOH 和SHB.形成COOH 和连接碳的HC.形成SH 和OH5D.形成NH 2和COOH解析: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前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NH2失去一个H,后一个氨基酸的COOH 失去OH, 所以当蛋白质水解时,所需水中的

13、H 用于形成NH 2,水中的 OH 用于形成COOH。答案: D17.下图表示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 2 条肽链B.共有 126 个肽键C.R 基中共含 17 个氨基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去水分子 125 个解析: R 基中羧基数为 15,蛋白质中羧基总数为 17,则肽链上的羧基数为 2,故有 2 条肽链;共有 124个肽键,形成该蛋白质时共失去 124 个水分子;该蛋白质的 R 基中共有 17-2=15 个氨基。答案: A18.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的 R 基是CH 2CH2COOH,则它的分子式是 C5H9O4NB.酪氨酸

14、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 R 基的不同引起的C.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为 m-n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 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解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写出谷氨酸的结构式,得出谷氨酸的分子式是 C5H9O4N,A 项正确;R 基不同,决定了不同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不同,B 项正确;多肽中的氨基数=R 基中的氨基数+肽链数,所以该多肽中的氨基酸数为( m-n+1)个,C 项错误;含有 2 个 N 原子的肽链,只能是二肽,D 项正确。答案: C19.某肽链由 51 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 1

15、个二肽、2 个五肽、3 个六肽、3 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6解析: 该肽链为五十一肽,五十一肽分解为 1 个二肽、2 个五肽、3 个六肽、3 个七肽,至少有 9 个氨基,肽键有 1+8+15+18=42(个),所需水分子数为 8。答案: C20.下图中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 1、m 2、m 3、m 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 M1、M 2、M 3、M 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1和 M2依次表示脂肪、糖类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 M3的种类可能不同C.m3和 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

16、基的种类不同D.不同的 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 m4的连接方式不同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 M1、M 2、M 3、M 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蛋白质的 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酸的 m4是指核苷酸;不同的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1.(10 分)下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具有不同功能的化合物,a、b、c、d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若 A 为植物细胞特有的贮能物质,则 A 为 ,a 是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 A 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若物质 A 在

17、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贮能物质,则 A 是 。 (2)物质 b 是 ,人体内有 种。 7(3)物质 c 是 ,它由 三部分组成。 (4)物质 d 是 ,d 和 、维生素 D 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解析: 由元素组成及功能很容易判断,A、B、C 分别代表淀粉、抗体、RNA。(1)在动物细胞内糖原的作用与淀粉最相近,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最理想的贮能物质是脂肪。(2)B 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 b 氨基酸。(3)核糖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它由五碳糖、磷酸基、含氮碱基三部分组成。(4)性激素对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答案: (1)淀粉 葡萄糖 糖原 脂肪(2)氨基酸 20(3)

18、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磷酸基、含氮碱基(4)性激素 胆固醇22.(5 分)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 (4)若在视野中观察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染色后呈现绿色的核酸为 ,用焦宁可使 呈现红色。 解析: (1)图示细胞棱角明显,表明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2)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上方,表明细胞的实际位置偏向左下方,所以要将其移向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3)调换高倍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

19、清晰。(4)甲基绿的染色对象为 DNA,焦宁的染色对象为 RNA。答案: (1)不是(2)右上(3)细准焦螺旋(4)DNA RNA23.(7 分)农民在贮存玉米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玉米种子晒干后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暴晒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玉米会产热以致霉烂。根据科学研究,玉米的产热量与种子消耗氧气量呈正相关。播种玉米时,农民将玉米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的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 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玉米种子内的含水量达到峰值。请根据以上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农民晒玉米种子时,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

20、子晒干后加热烘烤,直至碳化,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 。 (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玉米种子变“甜”,这种甜味物质是 ,可用 试剂进行鉴定,该甜味物质是由种子中的 (物质)吸收水分进行水解生成的。 (3)通过上述事实可以看出,细胞的代谢强弱与细胞的 有密切联系。8解析: (1)在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容易失去,结合水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才容易失去。(2)种子浸泡时,细胞内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其具有甜味;麦芽糖是还原糖,能和斐林试剂在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鉴定。(3)玉米种子晒干后,代谢速率降低,是因为自由水减少,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

21、;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含量增加,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代谢旺盛。答案: (1)自由水 结合水(2)麦芽糖 斐林 淀粉(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24.(14 分)一条多肽链的分子式为 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三种氨基酸。(1)C22H34O13N6的化学名称是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特点是 。 (2)该肽水解可产生 个氨基酸,其中谷氨酸有 个,共需要消耗 个水分子。 (3)在一个 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 个游离的氨基。 (4)如果该多肽的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 ,就可以改变其性质。 解析: (1)由题干可知,三种氨基酸分子中均

22、各含有一个氨基( NH2),即每个氨基酸只有一个氮原子,又因为脱水缩合过程中氮原子的数量不改变,所以该多肽由 6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它的名称是六肽,构成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该六肽水解可得 6 个氨基酸,需要断裂 5 个肽键,共需要消耗 5 个水分子。假设谷氨酸有 a个,根据脱水缩合过程中氧原子守恒,可知 4a+(6-a)2=13+5,解得 a=3。(3)组成该多肽链的氨基酸的 R 基不含有氨基,一条肽链的一端肯定含有 1 个氨基,另一端肯定含有 1 个羧基;又因为每种氨基酸只含一个NH 2,所以经过脱水缩合后,肽链一共含有 1 个游离的氨基。(4)肽链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

23、数量和排列顺序。答案: (1)六肽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氢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2)6 3 5(3)1(4)氨基酸的排列顺序925.(14 分)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 A、B;(3)取 A 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 B 加双缩脲试剂,摇匀;(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及结果分析现象:A 出现砖红色沉淀,B 出现紫色。结论: 。 现象:A , B 。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不含蛋白质。现象: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 结论: 。 现象:A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 结论: 。 解析: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鉴定是依据各种有机物的颜色反应进行的:糖类(加硫酸水解后)+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络合物。答案: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21187-2006 Milk -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ological quality -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nd verifying a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outine method result.pdf DIN EN ISO 21187-2006 Milk -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ological quality -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nd verifying a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routine method result.pdf
  • DIN EN ISO 21227-1-2003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1 General guidance (ISO 21227-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212.pdf DIN EN ISO 21227-1-2003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1 General guidance (ISO 21227-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212.pdf
  • DIN EN ISO 21227-2-2006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2 Evaluation procedure for multi-impact stone-chipping test (IS.pdf DIN EN ISO 21227-2-2006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2 Evaluation procedure for multi-impact stone-chipping test (IS.pdf
  • DIN EN ISO 21227-3-2007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3 Evaluation of delamination and corrosion around a scribe (ISO.pdf DIN EN ISO 21227-3-2007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3 Evaluation of delamination and corrosion around a scribe (ISO.pdf
  • DIN EN ISO 21227-4-2008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4 Evaluation of filiform corrosion (ISO 21227-4 2008) English v.pdf DIN EN ISO 21227-4-2008 Paints and varnishes - Evaluation of defects on coated surfaces using optical imaging - Part 4 Evaluation of filiform corrosion (ISO 21227-4 2008) English v.pdf
  • DIN EN ISO 21254-1-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1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ISO 21254-1 2011) German v.pdf DIN EN ISO 21254-1-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1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ISO 21254-1 2011) German v.pdf
  • DIN EN ISO 21254-2-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2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ISO 21254-2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pdf DIN EN ISO 21254-2-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2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ISO 21254-2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pdf
  • DIN EN ISO 21254-3-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3 Assurance of laser power (energy) handling capabilities (ISO 2.pdf DIN EN ISO 21254-3-2011 Lasers and laser-related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laser-induced damage threshold - Part 3 Assurance of laser power (energy) handling capabilities (ISO 2.pdf
  • DIN EN ISO 21258-2010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nitrogen monoxide (NO) - Reference method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ethod (ISO 21258.pdf DIN EN ISO 21258-2010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initrogen monoxide (NO) - Reference method Non-dispersive infrared method (ISO 21258.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