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周公诫子,韩婴,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南宋的岳母刺字,画荻教子,战国的孟母三迁,导入新课,韩婴,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走近作者,课前知识知多少,选自韩诗外传,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内容,诫:告诫,
2、警告劝诫。韩婴,西汉古今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预习检测,“周公”何许人也?,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以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周公摄政七年,“握发吐哺”,呕心沥血。曹操短歌行中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姬( ) 相( )天子 吐哺( ) 桀( ) 守以畏者( ) 纣( ) 睿( )智 欤( ),j,xing,b,ji,wi,zhu,ru,y,读准字音,畏: 聪明: 睿智: 哲: 闻:,译文: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
3、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wi 通“威” 威严,明察事理,聪慧,明智,明智,聪明,见闻,见识,整体感知,听读课文,理解文意,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译文: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夫: 由: 亡: 是:
4、欤:,句首语气词,使灭亡,奉行,遵从,这样,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提到自己“握发吐哺”的经历与“桀纣亡身”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周公诫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自身经历劝诫儿子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以桀纣不谦而忘身的历史教训警示儿子, 要谦虚谨慎。,1、周公为什么诫子?2、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周公怎样劝诫儿子的?,合作探究,“成王封伯禽于鲁”(背景)-必要性、重要性,“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中心论点),自身体会:“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事例论证),4、结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5、文中提到的六种美德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怎么理解?,反问修辞,总结
5、问题,首尾呼应,增强肯定语气。,宽宽容,宽以待人; 俭勤俭节约 卑谦虚谨慎; 畏(威)时刻警惕,居安思危 愚大智若愚; 浅重才不露,守拙以清心,周公为什么诫子,让儿子到鲁国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周公诫子背景,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内容,中心论点:往矣, 子无以鲁国骄士。,论证结构,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论证,结语,突出中心,(起),(承),(转),(合),归纳小结,递 进 式,1、“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是正面阐述:首先用实例说明,周公以自己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诫子;(事例论证),精读品析,2、
6、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即遵循的六种“谦德”。(道理论证),3、“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是反面论说。,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2、文段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语句是: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 也。”,当堂检测,3、“桀、纣是也。”中的“是”意思是什么?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4、“夫贵为天子,桀、纣是也。” 这几句,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论述了要谦逊谨慎的观点。,熟读课文,试用本文采用的“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力。,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