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7453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9 届高三年级 9 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 。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

2、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

3、大喝一声“起杠” ,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 。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

4、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2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B. 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C. 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D. 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用

5、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认识。B. 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为不能客观保存。C. 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粱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习俗都是艺术化的。D. 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深化了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B. 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C. 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

6、时间之上的。D. 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的。【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 “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错,原文“很像行为艺术” ;C 项, “久传不变”有错,原文信息为“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 ;D 项,强加因果关系。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3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

7、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 “都是”的说法太绝对,由“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可知。【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8、 项,无中生有。第一段中提及孔子的周游列国,作者只是谈了自己的感受,并非涉及孔子本人的想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左手神医北乔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左手神医” 。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道人离开村子。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朱庆

9、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这以后,她除了帮人家接生,还多了件事,就是到处夸朱庆树医术高明。她说:“我啊,是把人接到世上来,朱庆树能把人从阎罗王手里抢回来!”朱庆树没有家,也不需要家,天天地这村转到那村。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有人硬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 “我从小就是乡亲们养大的,现在我有吃有住就知足了,我要钱,也没用的。 ”遇到一些大户人家付钱,他也不要,但让人家买上几副药。4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

10、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有些病人,连药都不用吃,朱庆树扎扎针,就能治好。这样的人,不是神医,是什么?渐渐地,人们知道了朱庆树的一些事。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他的右胳膊,是一次采药时被老虎咬掉的。朱庆树不怎么说话,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人们要感谢他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医道。可人们要他细讲什么是医道,他又解释不清,只说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一天,他走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从门里窜出一条狼狗,硬生生地从他腿上咬下一块肉,血流满鞋子。没等他包扎,门里跑出一个家丁,一见是朱庆树,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平日里横蛮竖野的样子全不见了。原来这人家的

11、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分的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家丁不是出来看狗咬着谁了,这事他才不管呢。他家的狗咬人是远近闻名的,遇到有人到门口不咬那才是怪事呢。家丁是听从吩咐去请左手神医朱庆树的,可没想到出门就撞上了朱庆树。见朱庆树被狗咬了,他有点恨狗,这破狗,你什么人不能咬,偏咬他,你什么时候不能咬,偏在这档儿咬,完了,老爷的命恐怕是被你这破狗一口咬没了。朱庆树看出些什么,忍着痛问家丁是不是有什么人病了,家丁吞吞吐吐地开了口。朱庆树听到一半,随便找块破条缠了一下伤口,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后来,有人说朱庆树,你啊你啊,真是傻到家了,狗把你咬成那样子,你还救狗的主人。

12、朱庆树淡淡地说:“医道,道为术之上啊!”这一天,朱庆树刚为一户人家的小儿子看完病,五六个日本鬼子就冲进院子,见到朱庆树,二话不说绑着就走。县城里一个鬼子大佐得了病,耳朵和眼睛总往外渗血。这鬼子,朱庆树是知道的,全县的百姓都知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村里人听说,朱庆树成了鬼子的座上宾。过了两天,村里人听说,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朱庆树也在其中。(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就介绍朱庆树为“左手神医” ,名头很大,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5趣,且具有先声夺人的效

13、果。B. 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可人们要他讲什么是医道时,他又解释不清,说明他并不真正懂得医道,他谈医道只是不想收别人的钱。C. 小说善于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体现了朱庆树为人为医的高尚精神。D. 朱庆树小时候父母双亡,靠众人救济才生存下来,后来跟道人进深山学医,付出巨大代价,学成后回报乡亲,这说明他知恩图报。5. 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 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照应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使人物形

14、象更丰满。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6. 救死扶伤。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不求回报。为了学医,他跟随道人进深山学医,右胳膊都被老虎咬掉,花九年时间学成后,回乡行医,从不收钱,造福乡亲。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里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医者仁心、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15、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 “并不真正懂得医道错误” ,由朱庆树的行医事迹可知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点睛: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

16、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6【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从结构上考虑,与上文朱庆树所说的“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相照应。在内容上,这也很好地说明了朱庆树行医治病不分人品的好坏,只要是人就医治,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不分国籍,哪怕是日

17、本鬼子大佐,使得朱庆树的形象更加高大,也凸显了小说“医道”的主旨。【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的主旨。概括小说的主旨要从四个角度考虑:(1)小说叙述了什么样的事件?(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重点)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庆树行医救人故事,朱庆树认为“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 , “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 ,这些体现了他救死扶伤,不求回报品质。从主旨的表现上考虑,朱庆树的医道中还饱含了爱国情怀

18、,医治好日本鬼子大佐,同时又把鬼子全炸死了,医者仁心、杀身成仁。小说中的“医道” ,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6 月 7 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 863 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 AI-MATHS 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 2017 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分别用时 22 分钟和 10 分钟答完 2 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105 分和 100 分的成绩(满分 150 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

19、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未来 5 至 10 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全球的话语权。 ”科大讯飞总经理刘庆峰说。(安徽日报2017 年 6 月)材料二:7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2016 年 7 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入规划。从 1956 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 61 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人工智能

20、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选自人民网)材料三:人工智能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预言:“未来 100 年内,电脑将凭借人工智能把人类取而代之。我们的未来就是这种科技力量和人类智慧之间

21、的较量。 ”1997 年,IBM 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 3.5 比 2.5 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世界。2011 年 2 月 16 日,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IBM 另一超级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力压该竞猜节目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位选手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夺得这场人机大战的冠军。理论上人脑的利用率是有限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却要容易开发很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工智能都极有可能在未来比人类更“聪明” 。(选自天极网)材料四: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 2014 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如果

22、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徳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8类自己。(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选自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考机器人”考试时,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要比逻辑分析能

23、力逊色得多。B.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C. 面对国际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 ,我国科技公司和政府同时积极加入该领域。D. 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坎坷,遭遇过技术的瓶颈,受到过时代的限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极大地决定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B.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思考和忧虑,这些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思考合理利用人工智能。C. 得益于互联网大数

24、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D. 蒂芬霍金的预言有些危言耸听,因为人工智能打败人类是低概率事件,更何况我们不会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E. 人工智能将带来“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但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还在于人类自己如何开发和利用。9. 结合材料,请谈一谈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答案】7. C 8. BE 9. 示例一:会。理由:理论上,人脑的利用是有限的,而人工智能的大脑可以无限开发;现实中,人工智能也打败过人类。示例二:不会。理由:理论上,人类才有创造能力,机器只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现实中,人类会权衡利弊,掌控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解析】【7 题详解】9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我国科技公司和政府同时积极加入该领域”错,材料二无此意。【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 “两项” 。A 项, “将极大地决定”说法绝对,从材料一中“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知,只是“极大地影响” ;C

26、 项, “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错,材料二中“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 。D 项, “我们不会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是委员会的观点,且原文是“不应该致力于” ,而不是“不会致力于”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材料,请谈一谈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这是一道探究类题目。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是“会” ,还是“不会” ,不管是哪种

27、观点,都要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地谈自己的理由,一定要言之有理。如果答“会”的理由是,材料一“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 ,材料三“1997 年,IBM 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 3.5 比 2.5 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2011 年 2 月 16 日,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IBM 另一超级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力压该竞猜节目有史以来最强的两位选手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夺得这场人机大战的冠军。 ”“理论上人脑的利用率是有限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却要容易开发很多” 。如果答“不会”的理由是,材料四“人工智能不会取

28、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10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 ”即因遗址浚筑,亘四十里。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先是,曦已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王钺以

29、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疾。曦又遣其弟吴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乃援颜真卿河北故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吴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赐告身,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复以帛书赐甲曰:“所乞致仕,实难允从。 ”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金人知有备,引去。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

30、。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罢之。又乞以皂郊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复通吴氏庄,岁收租四万斛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从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卒于官。(选自宋史刘甲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B.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C.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

31、/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D. 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B. 讳,文中指古代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C. 告身,委任官职的凭据,类似后世的委任状。这反映了古代“以文书治天下”的特点。11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2. 下列对

32、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甲恪尽职守。他在湖北任职,对水利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他在四川任职提出一些意见得到朝廷同意,又进行减税。B. 刘甲忠于国家。刘甲到四川任职,吴曦已经和金国勾结,两次派人拉拢刘甲,都被刘甲拒绝,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C. 刘甲深受信任。有官员不和,朝廷写信问他,又让他转告一些事,让他探访蜀地人才;西部边境的很多事都让他决定。D. 刘甲廉洁自律。在他之前,对于来四川安抚的大臣,将领们纷纷以互相送礼的名目行贿他代理四川制置司事时,下令取消了此项名目。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

33、制置。(2)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程松策划逃跑,刘甲坚决挽留他没有成功,程松马上见机行事命令刘甲兼任沿边制置。(2)皇帝下诏催促刘甲回到任上。刘甲上奏叛变大臣子孙族人亲属以及附和叛变的罪行,公众舆论认为大快人心。【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中“曦” “甲” “韩侂胄” “壁”都是人名, “王位” “朝廷” “帛书” “上”也者是人名,再结合下文与吴曦有关的内容,可推知画线句子的是意思是吴曦僭越登上王位,刘甲就辞去官职。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叛变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李壁

34、袖中藏了刘甲的帛书献上,皇帝看了帛书,两次称“忠臣” 。根据句意可知答案应为 C 项。原文标点: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11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 “一甲三个人全部称为状元”错,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A 项考查古代官职,C 项考查古代风俗礼仪,D 项考查官职升降用语,这三项都是正确的。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12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

35、、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与原文不符,由原文“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吴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 ”可知,应是刘甲打算脱身回朝廷时告诉李壁破敌之道。【1

36、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遁:逃跑;固:坚决;遽:马上。 (2)奏:上奏;伪:叛变;快:意动用法,认为大快人心。参考译文:刘甲,字师文,是元祐宰相刘挚的后代。淳熙二年考中进士。出使全国,陪席姓完颜的,名字触犯仁宗的名讳,刘甲极力推辞。提拔为工部侍郎。授任湖北安抚使。刘

37、甲认为:“荆州是吴地、蜀地的脊梁,高保融分截长江水流,蓄积成为北海,太祖曾命令挖开它,是为了保住江陵的要害。 ”就依遗留的旧址疏浚修筑,绵延四十里。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任用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在此之前,吴曦已献四个州给金国,金国造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金国人攻破大散关。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命令让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程松策划逃跑,刘甲坚决挽留他没有成功,程松马上发文命令刘甲兼任沿边制置。吴曦派王钺带给刘甲书信,刘甲引用大道理拒绝他,于是卧病在床。吴曦又派他的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于是引用颜真卿在河北的旧例,打算自己脱身回朝廷,先找到两名士兵拿着帛书送交参知政事李

38、壁报告事变,并且说:“如果派吴总凭着右职的身份进入四川,当天就可以瓦解敌人。 ”吴曦僭越登上王位,刘甲就辞去官职。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叛变的消息,韩侂胄13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李壁袖中藏了刘甲的帛书献上,皇帝看了帛书,两次称“忠臣” 。召刘甲前往皇帝所在之地,赐给他任官告身,让他招募、晓谕士兵,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又用帛书赐给刘甲说:“所请求的退休的事,实在难以答应。 ”刘甲乘船到达重庆,听到安丙等人灭了吴曦,又回到汉中,上奏章等候治罪。皇帝下诏催促刘甲回到任上。刘甲上奏叛变大臣子孙族人亲属以及附和叛变的罪行,公众舆论认为大快人心。金国人进驻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驻守卫各个关

39、口,金国人知道宋国有防备,退去。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辂和安丙不和,写信问刘甲,又让刘甲告诉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过分,以及访求四川可以使用的人才。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命令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各个将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相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取消了这个名目。又请求把皂郊博易铺的地重新隶属沔戎司,又通知吴氏田庄,每年收租四万多解,钱十三万,交给总计。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看,每年一共少收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境的百姓感动哭泣。在任上去世。名句默写(10 分)14.补写出下列句中空

40、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用螃蟹的事例说明学习应专一的句子是_,_,_。(2) 师说中韩愈感慨从师风尚没有得到流传的一句是_,他认为有些老师只能教孩子读书断句的两句是_, _。(3) 赤壁赋中苏轼用_, _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洞箫的魅力和吹奏效果。(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描写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_,_。【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用心躁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彼童子之师 (6).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 舞幽壑之潜蛟 (8). 泣孤舟之嫠妇 (9). 惊涛拍岸 (10). 卷起千堆雪【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41、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用螃蟹的事例说明学习应专一的句子” “韩愈感慨从师14风尚没有得到流传的一句” “他认为有些老师只能教孩子读书断句的两句” “从侧面写出了洞箫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运用比喻描写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螯” “鳝” “躁” “授” “句读” “幽壑” “嫠妇” “惊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柳长句杜牧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

42、,宋玉宅前斜带风。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注】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不嫌,一作“莫将” 。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 “流水” “春光” “柳树” ,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B. 颈联两句,色彩艳丽, “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C. “不嫌”一作“莫将” , “不嫌”写出了柳树的自信, “莫将”则写出了柳对榆荚的蔑视。D. 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

43、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E. 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16. 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 AC 16. “ 含” “带”二字写柳因雨重而低垂,因风拂而斜飘,突出柳树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巫娥” “宋玉”用典,诗人以“巫娥”来象征自己美好高洁的情趣;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宦途失意而仍矢志不渝的操守。【解析】【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不恰当,写“落日” “流水”意在突出时光的流逝,写“春光“柳树”意在突出春景之

44、胜。C“写15出了柳对榆荚的蔑视”不恰当,诗人用榆荚衬托柳树,并无蔑视之意。【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有题干可知,只是对颔联情感的赏析,但在分析情感时,也要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颔联这两句主要是写景,其中的“含” “带”二字写柳因雨重而低垂,因风拂而斜飘,突出柳树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这两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借用“巫娥” “宋玉”的用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以“巫娥”来象征自己美好高洁的情趣;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宦途失意而仍矢志不渝的操守。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

45、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常常被对手的奚落及小动作激怒,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敬谢不敏,在足球场上从容不迫,一次次将足球送入对方的球门。明中叶以后,岭南书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 ,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即巧妙地引用诗词,用诗词“亮化”文章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军事手段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更难以维护半岛局势稳定,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 ,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

46、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许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安于清贫,生活极其俭朴,可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专心治学,孜孜矻矻,成为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家。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首先应辨析成语的用法、情感色彩、适用对象等,然后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句中望文生义。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借花献佛,用别人的花进献16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

47、自己却一无所得。左支右绌,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孜孜矻矻: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到 2020 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有重要意义。B. 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紧随市场需求的步伐,以适应企业需要为目的,加快技能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力度,由单一技能向多项技能方向发展。C. “琶洲移动支付岛”项目由腾讯微信携手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首期项目已实现区域内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体验全面覆盖。D. 20

48、17 年财富全球论坛自宣布落户广州以来, 财富杂志将目光聚焦在广州,以财富为媒,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底蕴又创新进取的广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 项, “加快技能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力度”搭配不当, “加快力度”不搭配,应为“加大力度” 。C 项, “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句式杂糅,要么是“以为核心” ,要么是“围绕” 。D 项,中途易辙,第一句压缩后只剩下“2017 年财富全球论坛” ,没有谓语,意思还没有说完,而后面又另起话头,换用“财富杂志

49、”为主语,故应改为“自 2017 财富全球论坛宣布落户广州以来”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 B 项, “加快”与后面的宾语中心词“力度”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 C 项把“以为核心”和“围绕”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