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18601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 下学期醴陵二中高二入学考试化学试卷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形成 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 6 和 8 B. 16 和 8 C. 12 和 9 D. 11 和 6【答案】CB、原子序数为 16 和 8 的元素分别为 S 元素和 O 元素,可以生成 S02、SO 3等化合物,故 B不选;C、原子序数为 12 和 9 的元素分别为 Mg 元素和 F 元素,可以生成 MgF2,故 C 不选;D、原子序数为 11 和 6 的元素分别为 Na 元素和 C 元素,不能生成 A

2、B2型化合物,故 D 选;故选 D。考点:原子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序数与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2.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 氢氧根的电子式: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2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H 3CH2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是 ,错误;B氢氧根的电子式是:,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 2=CH2,错误;D乙醇含有羟基,其结构简式是:CH 3CH2OH,正确。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的知识。3. 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Fe+ H2SO4

3、 = FeSO4+ H2 B. 2Na 2O2+2H2O = 4NaOH + O2C. NaOH+HCl=NaCl+H2O D. 2NH4Cl+Ba(OH)2=BaCl2+2NH3+2H 2O2【答案】D【解析】A. Fe+H 2SO4FeSO 4+H2是放热反应,A 错误;B. 2Na 2O2+2H2O4NaOH+O 2是放热反应,B 错误;C. NaOH+HCl=NaCl+H 2O 是放热反应,C 错误;D. 2NH 4Cl+Ba(OH)2=BaCl2+2NH3+2H 2O 吸热反应,D 错误,答案选 D。4. 将两个铂电极插入 KOH 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 CH4和 O2,即构成甲烷燃

4、料电池已知通入甲烷的一极,其电极反应为:CH 4+10OH 8e =CO32 +7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入甲烷的一极为正极B. 通入氧气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C. 该电池总反应为:CH 4+2O2+2OH =CO32 +3H2OD. 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A 错误;B 通入氧气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B 错误;C.电解质溶液显碱性,则该电池总反应为 CH4+2O2+ 2OH CO 32 + 3H2O,C 正确;D.该电池在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

5、移动,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5.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物质中含 C、H、O 元素,都有甜味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C.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热值较大D.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并微热,可使蛋白质变黄【答案】B【解析】A. 糖类物质不一定都有甜味,A 错误;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B正确;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 错误;D.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并微热,可使蛋白质变黄,D 错误,答案选 B。6. 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

6、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3A. 6 种 B. 7 种 C. 8 种 D. 9 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有机物没有对称结构,所以其一氯代物中氯原子的位置如图:,总共 7 种。考点:同分异构体7. 同周期的 X、Y、Z 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HXO4、H 2YO4、H 3ZO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含氧酸的酸性 H3ZO4H 2YO4HXO 4B. 非金属性 XYZC. 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 X、Y、Z 变小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的顺序增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周期的 X、Y、Z 三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

7、XO4、H 2YO4、H 3ZO4,则这三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是+7、+6、+5,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越高。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高化合价相等。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所以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YZ,正确。C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和等于 8。所以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 X、Y、Z 变大。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XYZ,所以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的顺序减弱,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8. 将 0.1mol 两种气体烃组

8、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得 3.36L(标况)CO 2和 3.6g 水,对于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 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气体 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C. 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甲烷 D. 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答案】D4【解析】标况下 3.36LCO2的物质的量为 3.36L22.4L/mol=0.15mol,3.6g 水的物质的量为 3.6g18g/mol=0.2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 C1.5H4,由于是混合物,则肯定含有 C 原子数小于 1.5 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因甲烷中含有 4 个氢原子,则另一种烃也含有 4 个氢原子,可能含有乙烯、丙炔等,不含乙烷,答

9、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把握烃燃烧的反应及原子守恒、平均值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 9.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和 3 mol H2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即达到化学平衡。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l:3:2。C. 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D.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和 H2的速率关系为:3V(N 2)=V(H2)。【答案】C【解析】A. 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

10、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A 错误;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 l:3:2,与反应物的转化率有关系,B 错误;C. 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 正确;D.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和 H2的速率关系应该为:3V(N 2)=V(H2),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平衡状态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

11、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10. 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 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C. 分子式为 C10H165D. 1mol 萜二烯与过量的溴的 CCl4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molBr2【答案】A【解析】A.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 错误;B. 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常温下为

12、液态,难溶于水,B 正确;C.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0H16,C 正确;D. 分子中含有 2 个碳碳双键,1mol 萜二烯与过量的溴的 CCl4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molBr2,D 错误,答案选 A。1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 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 反应 CO(g)+NO 2(g) CO2(g)+NO(g) HNO (3). NH 3 + HNO3= NH4NO3 (4). 离子键和共价键 (5). Fe 2O3+6H+=2Fe

13、3+ +3H2O【解析】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8,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A 族。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其中三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NaNO。 (2)氮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与其氢化物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3+HNO3=NH4NO3,该盐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和共价键;(3)不溶物为一种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固体是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6H+=2Fe3+3H2O。27. 硫酸的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硫酸的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反应为:2SO

14、2(g)+O2(g) 2SO3(g)。(1)一定条件下,SO 2与 O2反应 10 min 后,若 SO2和 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1 mol/L和 0.3 mol/L,则 10 min 内生成 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SO 2的转化率为_。(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A增加 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 SO2全部转化为 SO3(3)在反应过程中若某一时刻 SO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_。A

15、O 2为 0.2 mol/L BSO 2为 0.25 mol/L 14CSO 3为 0.4 mol/L DSO 2、SO 3均为 0.15 mol/L(4)工业制硫酸,用过量的氨水对 SO2尾气处理,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0.03mol/(Lmin) (2). 75 (3). AC (4). B (5). 2NH3H2O+SO2=(NH4)2SO3+H2O【解析】 (1)一定条件下,SO 2与 O2反应 10 min 后,若 SO2和 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1 mol/L 和 0.3 mol/L,则 10 min 内生成 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3mol/L

16、10min0.03mol/(Lmin);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 SO2的转化率为。 (2)A增加 O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A 正确;B降低体系温度减0.30.1+0.3100%=75%慢反应速率,B 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 正确;D反应是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 SO2不能全部转化为 SO3,D 错误,答案选 AC;(3)AO 2为 0.2 mol/L 时需要消耗 0.2mol/L 的三氧化硫,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A 错误;BSO 2为 0.25 mol/L,需要消耗 0.05mol/L 三氧化硫,此时三氧化硫有剩余,B正确;CSO 3为 0.4

17、 mol/L 时需要消耗 0.2mol/L 的二氧化硫,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二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C 错误;D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 SO2、SO 3的浓度之和是0.4mol/L,因此二者不可能均为 0.15 mol/L,D 错误,答案选 B。 (4)过量的氨水与 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H2O+SO2=(NH4)2SO3+H2O。28. 某温度时,在一个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2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达到平

18、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4)若要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A.扩大密闭容器的体积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正催化剂 D.减小 Y 的用量(5)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 min 后,若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15A.缩小密闭容器的体积 B.适当降低温度 C.加入正催化剂 D.增大 Z 的用量【答案】 (1). 3X+Y 2Z (2). 9:10 (3). 增大 (4). BC (5). AB【解析】 (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 2min 时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 X 减少0.3mol,Y 减少 0.1mol,

19、Z 增加 0.2mol,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 2Z。 (2)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2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 (3)正反应体积减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因此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0.2+0.7+0.91+1 =910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增大。 (4)A.扩大密闭容器的体积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 错误;B.适当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B 正确;C.加入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D.减小 Y 的用量,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 错误,答案选 BC;(5)A.正反应体积减小,缩小密闭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 正

20、确;B.正反应放热,适当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 正确;C.加入正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C 错误;D.增大 Z 的用量,Z 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D 错误,答案选 AB。29. 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OOH,试回答下列问题:(1)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名称是_,试写出一种与乳酸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2)乳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乳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乳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羟基、羧基 (2). CH 2(OH)CH2COOH (3). +NaOH

21、+H2O (4). +2Na +H2 (5). CH3CH(OH)COOH+CH3CH2OH CH3CH(OH)COOCH2CH3+H2O【解析】(1)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和羧基,与乳酸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2COOH。(2)乳酸中的羧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2O;(3)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钠16反应,则乳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2;(4)乳酸中的羧基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COOH+CH3CH2OH CH3CH(OH)COOCH2CH3+H2O。

22、点睛:准确判断出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以及掌握相应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已有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易错点是认为醇羟基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0. (1)氢能源是绿色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制备氢气:CH 3OH(g)H 2O(g)=CO2(g)3H 2(g)。下图是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图:通过图中信息可判断反应 CH3OH(g)H 2O(g)=CO2(g)3H 2(g)的 H_0(选填“”“”或“” “”或“ (2). 催化剂 (3). = (4). CH 3OH(1)3/2O 2(g)=CO2(g)2H 2O(1) H725.76 kJmol 1

23、 (5). 2NH3(g)CO 2(g)=CO(NH2)2(s)H 2O(l) 17 H87.0 kJ/mol【解析】 (1)通过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反应 CH3OH(g)H 2O(g)=CO2(g)3H 2(g)的 H0。图中途径()的活化能减小,因此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因此途径()的反应热等于途径()的反应热;在 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 kJ。则 1mol甲醇即 32g 甲醇完全放出的热量是 22.68 kJ32725.76 kJ,由于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因此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1)3/2O 2(g)=CO2(g)2H 2O(1) H725.76 kJmol 1 。(2)已知:2NH 3(g)CO 2(g)=NH2CO2NH4(s) H159.5 kJ/molNH 2CO2NH4(s)=CO(NH2)2(s)H 2O(g) H116.5 kJ/molH 2O(l)=H2O(g) H44.0 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 CO2与 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g)CO 2(g)=CO(NH2)2(s)H 2O(l) H87.0 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