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19493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主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题组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2018江苏南京,11,1 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属于经济方面变化的是( ) A.海国图志的编成 B.商务印书馆的创办C.京师大学堂开办 D.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 D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经济方面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方面的变化,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属于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排除 A项;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属于近代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排除 B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近代教育方面的变化,排除 C项。2.(2018重庆 A,6,1分)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 年,我国创办了

2、123家面粉厂。1914 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 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 年达到 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表明当时( )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A. B. C. D.答案 A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14 年我国面粉入超”“从 1915年起开始出超”,这说明一战的爆发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的发展;从入超到出超到再度受挫,说明我国面粉业2发展曲折;出现出超现象,说明我国面粉曾大量销往海外,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我

3、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故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 A。3.(2018乌鲁木齐,7,2 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新中国成立后,为

4、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A、B、C、D 四项都为两者的区别,但题干强调“从行业上来看”,故A项正确。4.(2018江苏苏州,8,1 分)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 D.衰落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的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整体落后,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主要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衰落四个时

5、期。根据材料中诗句的意思,“千呼万唤始出来”对应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对应初步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黄金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对应衰落。5.(2018云南,7,2 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但也曾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下表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年份 1912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3C.辛亥革命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表中的时间“19121918 年”可知,D项符

6、合题意;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 A项;戊戌变法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 B项;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排除 C项。6.(2016山西,5,2 分)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答案 A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户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

7、买棉纱”,且“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 A。B、C 只是表象,而非实质;D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2016山东泰安,11,1 分)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 D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 1913年到 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

8、发展迅速,其原因主要是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此,答案为 D。48.(2017山东潍坊,7,2 分)下列诗句中,赞誉张謇的是( )A.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B.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C.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D.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曾创办大生纱厂,故 D符合题意。A 与郑和下西洋有关;B 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C 与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关,均不符合题意。9.(2017四川成都,10,2 分)有“状元实业家”之

9、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C.江南制造总局 D.南通大生纱厂答案 D 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南通大生纱厂。故选 D。10.(2015内蒙古包头,4,2 分)“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10、)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答案 C 材料信息旨在说明:我国缺乏资本,因此利用外资发展生产是中国今日生计政策的最好办法,故选 C。A、B、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11.(2015江西南昌,2,1 分)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

11、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5A.康有为 B.张謇C.孙中山 D.严复答案 B 题干中关于这个人物的议论有他的理想“实业救国”,他的事迹“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些信息与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相符,故选 B。A 是主张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的领导人;C 是主张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的领袖;D 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天演论的译著者。12.(2016河南,22,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 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 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 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

12、材料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 1912年 1月 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 20世纪 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6 分)(2)通过以上总结,你发现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

13、有何相似点?(1 分)答案 (1)给分要点: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4 分,每一项 1分)表格整体设计合理、完整;(1 分)史实准确。(1 分)(2)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解析 (1)表格必须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李鸿章、孙中山和张謇。必须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和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表格设计必须合理,各项史实要准确无误。(2)可从背景、目的、结果等方面思考。13.(201

14、5河南,22,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时人(1846 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6材料二 18951898 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 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 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 8%以上,1936

15、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2 分)(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 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3分)(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答案 (1)封建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 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1 分)(2)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1 分)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清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势力阻碍;实业家的投资;统治阶级的

16、政策。(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解析 (1)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洋布”价格仅为手工生产的“梭布”的三分之一,从而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据此回答“变动”。“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846 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来回答。(2)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1898 年以后纱厂亏损的主要原因可从材料二中“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归纳出两点即可。(3)由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

17、中国实业家的积极参与、统治阶级的政策等。题组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2018江苏南京,8,1 分)“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7答案 B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革除社会陋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1912 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选 B项。其余三项可排除。2.(2018湖北咸宁,19,2 分)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

18、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C.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答案 D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结合课本所学,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故选择 D。3.(2016山东聊城,12,2 分)下面的漫画形象地描绘了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 C 漫画中的信息显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礼仪称呼

19、方面发生的变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废除了跪拜礼,取消了一些封建落后的称呼。故选 C。4.(2016山东泰安,9,1 分)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类别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1911 年前 剃发留辫顶戴花翎长袍马褂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1911 年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旗袍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8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答案 B “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方面的变化属于习俗风尚的变革。因此,答案为 B。5.(2015山东泰安,20,1 分)同学们经常

20、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 B.申报报社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答案 D 阅读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机构是商务印书馆。6.(2015山西,7,2 分)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A. B. C. D.答案 A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促使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装束变化”,西服、中山装流行,剪掉辫子;“称

21、谓变化”,废除老爷、大人等有损人格的称呼;“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等;“语言变化”,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故选 A。7.(2014河南,8,1 分)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答案 A 材料信息“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模范”“公益”“义务”等,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故选 A。B、C 均对材料概括不全面,D 在材料中未体现。8.(2014广东珠海,60,1 分)近

22、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9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答案 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信息“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法令,用握手、鞠躬代替跪拜礼,用“先生”“君”代替“老爷”等称谓。故本题选 B。9.(2017内蒙古包头,1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

23、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6 分)答案 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4 分)积极影响:开启民智,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2 分)解析 鸦片战争严重

24、损害了中国主权,同时也打开了中国国门。此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西方工业文明也逐渐传入中国,特别是沿海城市。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风俗观念上也起了推动作用10.(2015湖北黄冈,30,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0 年,年满 15岁的上海少年康劭昀随父远赴美利坚合众国,康劭昀在美利坚合众国从摘棉工、开餐馆到后来开矿,历尽艰辛,最后创立了大康公司。大康公司艰苦经营,业绩斐然,康劭昀一家生活富裕,但是,令康劭昀魂牵梦绕的还是他的家乡美丽的上海。在美利坚生活了 65年的康劭昀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创业。他在离开家乡 65年后终于历经艰辛

25、回到了上海。一下码头,上海的一切令他感到那样的陌生,一切都变了,变得那样的时髦和潮流,有的居然和美利坚一样现代,康劭昀激动地给儿子写信说,如今的上海太摩登了,城市发展、市民服饰和市民文化生活根据上海人物故事的相关历史整理改编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展开合理想象,帮康劭昀续写他看到的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服饰变化以及市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10答案 续写部分:要求写出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服饰变化以及市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概况且符合 1925年上海历史发展状况。说明部分:能从三个方面说明,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解析 本题虽

26、然没有字数要求,但需要回答“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服饰变化以及市民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发展概况,并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可以看成是两个小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两个具体时间“1860 年”和“65 年后”,其间,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已经出现;电报等通讯工具也开始使用;电影、照相和商务印书馆、申报都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民族企业在上海也有发展;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上海市民的服饰等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理由从“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传播了比较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辛亥革命的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回答。11.(2015内蒙古

27、呼和浩特,2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曾说:“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郑观应盛世危言(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2 分)(2)依据材料说明铁路给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2 分)此外,作者还指出其哪方面的重大作用。(1 分)答案 (1)交通工具是火车;最早出现在英国。(2 分)(2)影响: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2 分)作用:能够促使国家富强,加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1 分)解

28、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中“铁路”一词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是经济和生活两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可知,作者还指出修建铁路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重大作用。题组三 中国近代的教育文化事业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5,1 分)1872 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11答案 B “冬至”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圣诞节”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申报把圣诞节描述为“外国冬

29、至”“西国冬至”“洋冬至”,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2.(2018山东青岛,20,1 分)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C.申报 D.每周评论答案 C 新青年由陈独秀于 1915年创办;万国公报由维新派于 1895年创办,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申报诞生于 1872年的上海;每周评论于 1918年由李大钊等人创办。C 项正确。3.(2016贵州黔东南,9,2 分)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 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30、.京师大学堂 B.经世学堂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答案 A 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故选 A。4.(2016福建龙岩,6,2 分)1905 年,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清政府要( )A.选拔经学人才 B.创办新式学堂C.废除科举制度 D.普及义务教育答案 C “乡会试”“各省岁科考试”都属于科举考试的内容。清政府宣布这些考试停止,可知本题选 C。5.(2017贵州贵阳,26,16 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他们把个人命运和人生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材料一

31、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李鸿章论幼童出国肄业(1871 年 6月)1872年到 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 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在这批留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詹天佑。留美期间,詹天佑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先进科技,报效祖国。12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曾入私塾读书,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最终走上从政之路。面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混乱的双重苦难,他以“救国”为己任,成为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材料三 1902 年和 1906年,陈独秀

32、两次东渡日本,1907 年前赴法国,受到法国政治和文学的强烈影响。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月刊,随后改名为新青年,矢志唤醒国内的青年来摧毁死气沉沉的旧传统,创建一种新文化,以实现民族的觉醒。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李鸿章拟选幼童出洋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詹天佑立志科技报国的国际背景,并列举其科技报国的具体事例。(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在“救国”实践中创立的革命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什么?(4 分)(3)材料三中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什么事件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在“实现民族的觉醒”中起到的作

33、用。(4 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归国学子做人生选择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 分)答案 (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任答一点 2分)国际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任答一点 2分)事例: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路轨。(2 分)(2)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任答一点 2分)核心:民权主义或“创立民国”。(任答一点 2分)(3)事件:新文化运动。(1 分)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任答一点 1分,共 3分)(4)出发点:爱国主义、强国愿望、国家利益。(任答一点 2分)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一,联系洋务运动回答其目的;抓住重要的时间信息“1872 年到1875年”,回答其国际背景;根据詹天佑的贡献回答其科技报国的具体事例。第(2)问,在阅读材料二的基础上,联系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也就是三民主义来回答。第(3)问,联系13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结合材料中提到的詹天佑、孙中山、陈独秀的事迹,从爱国主义、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