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20386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厦门市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 559 年诸侯集会,面对晋国执政范宣子的责难,姜戎首领驹支反驳道,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随即赋小雅青蝇而退,范宣子连忙道歉。这主要反映当时 A.华夏族对周边文化的融汇 B.中原礼乐文化影响的扩大 C.民族认同得到了显著加强 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2春秋末年曾子著大学 ,开宗明义地提出后人所谓的“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2、下) 。曾子的学说 A.强调了个人修养的社会价值 B 成为后来纲常名教的理论渊源 C因实用性而受诸侯国君推崇 D重在构建君主专制的教化体系 3. 西汉初年,贾谊主张重新恢复“尊尊”贵贵” 、 “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制度,甚至对衣着服饰,也要求“服位有等”,“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 。这表明 A汉承秦制的历史必然性 B 贾谊反对以刑罚治国理政 C汉初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D.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4在东汉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墓前的墓碑为埋入墓穴的“墓志” 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社会

3、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B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 D.统治者积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 5.表 1 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唐代 表 12A.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 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 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6土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明政府规定:对“不志诚” 、 “犯了法度” 、 “不系世袭”者, 即行改土归流;“不系世袭”者若是报朝廷,则可以袭替。对于首先归附的强大土司,明政府均明确宜布予以世袭,以示绥抚。据此推知,明代的土司制 A 加速了土司世袭的瓦解 B.提高了中

4、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 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 D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7 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 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 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 、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战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 A.迎合了杜会主流价值取向 B 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 C 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 D 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 81867 年,奕奏请朝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等人一再上折反对。清政府最终下达上谕,既教促总理衙门抓紧办理同文馆招生事宜,又令倭仁择地另设一馆,与同文馆招专各员互相砥砺,共收

5、实效” 。据此可知,清政府 A恪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 B.顺应潮流,推进洋务运动 C 日渐西化,开启制度变革 D 首鼠两端,迟滞改革进程 9.据图 1,从 1900 年新政启动,至 1911 年武吕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 A 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 B 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锡 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 D 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 10. 1926 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为农村改进试验区,经过六年的试验,新办小学 4 所,成人识字者由 560 人增到 1524 人,成立合作社 3 所,新式农具和良种作物得以 推广;此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办理了

6、 30 多处乡村事业。这一努力 A,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 B 找到了教亡图存的根本途径 C.促成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D 满足了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 11.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过去所提的“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 1936 年 8 月,毛泽东提出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 B 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得到纠正 C.国共达成法致共同抗日 D 中共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 312. 1943 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中国所有的人生哲学,比之于世界上任何派 别的哲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

7、最高原则” 、 “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 。据此推知, 中国之命运一书 A.试图强化思想控制 B加深了国共两党的互信 C.旨在重建民族自信 D 凝聚了抗日作战的人心 1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总数为 766. 4 亿元,相当于 7 亿两黄金。这些投资中,55.8用于墓本建设,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 58. 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系待恢复 B 着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 C工业布局更趋合理 D.实事求是制定经济计划14.邓小平在 1981 年 1 月发文表示:现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强硬政 策,

8、像台湾这样的问题,中国可以吞下去” ,对该类言论我们必须加以澄清,否则很可能导 致中美关系的后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局面需要新的突破 B 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立场坚定 C.美国民众质疑政府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冲击了中美关系 15.读表 2,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A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 B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C 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D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16.荷马史诗中,公益行为被描绘为出身高贵、财产丰厚、英勇善战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雅典推行公益捐助制度,将这种贵族行为转化为城邦需 要的公益行

9、为,被认为是“富人”者,就可能成为“捐助人” 。材料表明雅典 A 贵族专权局面难以被打破 B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C,制度创新根植于传统伦理 D.财产多寡决定公民权利多少 17.在诉讼中评价当事人品行的做法是罗马法源远流长的传统。当案件审理缺乏证据时,审 判员将首先评价当事人的品行,辨别当事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以此作为判决的标准之 一。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实施 中A人文理性精神严重缺失 B 希腊法成为参照标本 C判决由当事人品行决定 D.致力于审判的合理性 1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 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

10、者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C 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D 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19. 19 世纪初,英州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4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 “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 C,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 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2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 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贵。这表明法国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 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

11、共和制 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 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1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行业自我管制的重要机构,负责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与交易。20世 纪 20 年代,证券市场的急剧打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最当时股票的价值。这表明美国证券的自我管制 A因政府完全放任而失效 B.是国家干顶经济的尝试C.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 D,未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 22 .1933 年,苏联政府规定农民按照谷物播种而积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1940 年起,进一步规 定粮食交售按照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计算数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付款。这一制度A 保证了国家常握粮源和积累资金 B

12、延缓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C 有效缓解了粮食市场的产需矛盾 D.推动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21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经历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后,逐渐建立起双边电话热线、海上 相遇准则等危机 应急机制。这表明 A美苏军备竞赛态势有所缓和 B.超级大国加强对话弥合分歧 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D.美苏两国都受制于战争威胁24从 1979 年 10 月到 19 凡 8 年底,英国共有 27 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 200 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 A.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 B 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C

13、.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 D.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共计 5 之分) 25(拐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认为,始于唐代的“古代报纸”邸报,由朝廷直接管理并统一发布,有清一代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清初,衙门中的一些低级胥吏将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这些报纸主要刊载宫门抄、谕旨、章奏三部分,因而也被混称为邸报。直至乾隆初年,获准公开发 行邸报的仅限于提塘官及其所设报房。清代民间报房的盛行,大体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 所刊内容基本为官报的翻版: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邸报等传统报纸逐渐走向消亡。 摘编自方汉奇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和京报 材料二 181

14、5 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当时报与刊不分)由英国人在马六甲出版。到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几十种中文报刊,如第一份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 、开中文报纸刊登广告先河的遐迩贯珍等。五六十年代,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如中外新报 、 昭文新报等。这些报刊“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 。90 年代中后期,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 “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 。这一时期的报刊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20 世纪初,近代中文报刊再掀高潮。据统计,仅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 700 余种,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

15、刊等, “共和” 、 “民主” 、 “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 5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清代传统报纸与晚清近代报刊在刊载内容、办报环境方面的差异,并结台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报刊演进的积极作用。 (8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3 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大事记(部分)中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经验,并结合所学 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经验表述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 27(10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使用地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对养6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它避免了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成为对地主和农民都有利的合约选择。南宋时期在国有土地上实行永佃制,农民拥有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 1983 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这种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根食单位产量逐渐上升。随后,农业生产的各项物质投入大幅增加,但粮食单位产量却未能维持达速增长。直到 1996 年,政府延长土地承包

17、期 30 年不变,以及土地转包权的逐渐合法化,才又推动粮食单位产量的上升。摘编自兰红、冯涛路径依赖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长期租佃制逐渐盛行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相似方向,概括 20 世纪卿年代中期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的作用。 (6 分) 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 世纪。随着人口压力减弱,中世纪的经济动力消失了,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传统主又文化泛滋起来。一方面, “黑死病”带来的对无亡的恐惧助长了速信和宗教情绪,频繁

18、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农民和雇佣劳动者时常大吃 大喝,酗酒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主张重振社会风习,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 ,反对一切与内心信仰无关的宗教仪式和迷信活动;英国清教进而认为上帝的荣耀、公共福利和个人美德密不可分。16- 17 世纪,“移风易俗”运动 在英国兴起。这动初期,主要是都铎致府致力于减少宗教庆典活动;1570 年以后,在小康阶层的支持推动下,运动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禁止赌博、反时酗酒、惩治懒汉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摘编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木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6 分) 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