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1381317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旧石器时代(分数:5.00)_2.夏小正(分数:5.00)_3.文史通义(分数:5.00)_4.新文化运动(分数:5.00)_5.玛雅文化(分数:5.00)_二、列举题(总题数:1,分数:5.00)6.列举十种史学体裁及代表作。(分数:5.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7.概述新石器时期黄河上中下游的文化遗存。(分数:20.00)_8.论述中国秦到清末的选官制度。(分数:20.00)_9.洋务运动述评。(分数:20.00

2、)_10.论述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史论战。(分数:20.00)_2014 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25.00)1.旧石器时代(分数:5.00)_正确答案:(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 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 器时代开始于距今 300 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 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 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 300 万年至 10 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 10 余万年至 4 一

3、5 万年;晚期大约距今 4 一 5 万年至 1 万年。)解析:2.夏小正(分数:5.00)_正确答案:(中国现存最古的天文历法文献之一。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分出单独流传。书中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的天象、物候以及相应的农事、政 事。流传至今的夏小正内容已部分残缺和错乱。夏小正成书年代有争论,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已出现。)解析:3.文史通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 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章学诚在 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

4、地的历史演变要立三 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解析:4.新文化运动(分数:5.00)_正确答案:(1915 年以后中国发生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1915 年 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领导者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解析:5.玛雅文化(分数:5.00)_正确答案:(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创造的文化。繁荣期在 4 一 10 世纪。15 世纪初特 别是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衰落。玛雅人是唯一有文字的印第安人。

5、玛雅人在数学、 天文和历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创造了著名的玛雅历;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 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甘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析:二、列举题(总题数:1,分数:5.00)6.列举十种史学体裁及代表作。(分数:5.00)_正确答案:(1) 编年体,春秋资治通鉴。(2) 国别体,国语。(3) 纪传体,史记汉书。(4) 笔记体,洛阳伽蓝记。(5) 典制体,通典。(6) 纲目体,资治通鉴纲目。(7) 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8) 学案体,明儒学案宋元学案。(9) 实录体,明实录。(10) 章节体,全球通史。)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

6、7.概述新石器时期黄河上中下游的文化遗存。(分数:20.00)_正确答案:(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 1 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 4 一 5 千年。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开端的标志。新石器时代黄河上中下游的文化遗存的代表依次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 裴李岗文化。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年代距今 9000 至 7000 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且比较精致。石磨盘和石磨棒最具特征,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套出现。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

7、村落遗迹,似有一定 布局。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是粟。(二) 仰韶文化。最初于 1921 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似的众多文化遗址皆以仰韶文化命名。它们的年代范围大约 在距今 7000 至 5000 年之间,其农业、畜牧业、制陶业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 以种粟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著名。著名的 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三) 龙山文化。1928 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年代大约距今 5000 到 4000 年,又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 和

8、河南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磨制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致,出现了一些新兴农 具,家畜种类更多,牛、羊、鸡等开始被伺养。陶器以一种黑色、陶胎极薄的“蛋壳陶” 为主要特征,还出土了较多的玉器。建筑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解析:8.论述中国秦到清末的选官制度。(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主要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四个 阶段。(一) 秦在商鞅变法时制定二十级爵。制定二十级爵的做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各级爵 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 的办法。奖励军功的做法

9、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 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二) 察举制。汉初,官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 吏,故景帝以前,有“吏多军功”之说。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 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的随从,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到武帝时,军功地主已经没落,而郎官多出自“任子”或 “赀选”,难于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因此,新儒学的代表董仲舒提出正式建立察举制 度的主张。他建议由列侯、二千石郡守,每年从地主阶级中推举茂才、孝廉各一人。 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

10、议,于元光元年(前 134)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从此 之后郡国每年推举孝廉的察举制度正式确立。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 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察举取士,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 中的优秀人才。这些被察举到中央的人员,一般都在郎署供职,由郎官再逐渐升迁。(三) 九品中正制。曹丕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接受了颍川士族陈群的建议, 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度。(1)内容。九品中正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其办法是:委 任“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 在各地的士人,作出“品”“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

11、评定的等级,共分九品,大致二至三品为高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至五品 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在德才、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 “状”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2)影响。九品中正制不仅是选官制度,而且兼具考课官吏的作用,其本意“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是中正官往往被 大族所垄断,而中正又把门第作为品评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条件。于是九品中正制 变成培植魏晋士族的温床。九品中正制成了士族地主垄断选举的工具,为门阀制度 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四) 科举制。(1)演变过程。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 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12、唐代制度发展完备,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即常设取士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制举是皇 帝特别下诏举行的考试,时间、科目都临时决定,现任官也可应试,登科即可授官。 武则天时又增设武举。宋代扩大了进士录取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为防止考 官徇私和举人舞弊,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糊名、誊录法,并严禁举人夹带、代笔、举烛等行为。从开宝六年(973 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之后,增加了皇 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雍熙二年(985 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明代科举考试 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三个不同层次的考试。与前代相比,明代的科举考试, 一是考试内容的变化,即从四书

13、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 体。清代科举基本沿袭明制,至清末,政府开始变革科举制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 府下令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增加考查外国政治制度和技艺的新内容。至 1905 年, 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2)社会影响。科举制度的推行, 从根本上推翻了两晋南北朝时豪门世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科举制度极大限度地 网罗全国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政权基础。科举制使儒学保持了作为主流文化一统 天下的地位,从而又对政治产生了巨大的维护作用。通过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在运行机制。科举制造

14、就的士绅阶层保持了中国传统社会农村文化和城市 文化的平衡,科举制造成的社会流动机制,使中国农村有着自主性的文化系统。)解析:9.洋务运动述评。(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 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初,终止于 90 年代中期, 持续了 30 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其特点主要有:(1)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与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发展工业的先后顺序不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先从军事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 民用企业;先从重工业开始,然后扩充到轻工业。这是当时中国

15、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 的。(3)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办”方式发展工业不同,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 商办”的方式创办近代工业。这是半殖民地中国在近代化早期阶段发展工业的一种特 殊形式,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4)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受到外国侵略势力打击的同 时,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摧残。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困厄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其社会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软弱性。)解析:10.论述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史论战。(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一) 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继中国社

16、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后,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并于 19321933 年形成高潮。这场论战是由当时进行的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论战引发的。郭沫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中也同样存在着,并对这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时间作了划分。根据这些见解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 究,在 1930 年出版,引起社会震动,并成为当时讨论和批评的中心。(二) 论战内容与各派观点。这场论战主要由“新生命派”的陶希圣等和托派对郭沫 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批判而鼓动起来。论战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关于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郭沫若

17、首先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系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又 认为等于奴隶制以前的族长制。李季认为是指与希腊、罗马奴隶制并行而又先于封建 社会的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2)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李季认为,原始社会崩溃后,中国则进入以土地国有为特征的亚细亚式的社会。郭沫若根据甲骨卜 辞和青铜铭文等古代文献,最早肯定中国奴隶制社会存在,并认为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 时代。吕振羽指出殷代是奴隶社会。(3)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秦汉以后中国社 会的性质问题。李季认为,中国真正的封建制度仅与周代相始终,秦以后就是前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时代。梅思平认为,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完全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陶希圣 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代就因为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崩溃了。郭沫若、吕振羽都认 为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阶段。(三) 影响。论战主要是在 1931 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上展开的, 并随着该杂志在1933 年停刊而逐渐冷却,抗战爆发时终止。论战高潮过后,马克思 主义史学家们或者用自己的研究实绩回答论战时提出的历史问题,如吕振羽出版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或者对论战本身进行了总结,如何 干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等。中国社会史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对整 个中国历史科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