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381471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201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8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上计(分数:5.00)_2.形势户(分数:5.00)_3.岛夷志略(分数:5.00)_4.汤若望(分数:5.00)_5.府院之争(分数:5.00)_6.十教授宣言(分数:5.00)_7.史迪威事件(分数:5.00)_8.八七会议(分数:5.00)_二、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0)9.写出六京、五京、四京、三京、二京的五个朝代,对应地名与现在的名称。(分数:20.00)_10.评析春秋战国的“士”。(分数:20.00)_11.论述汉

2、至明监察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数:20.00)_12.评析科举制度。(分数:20.00)_13.试选一个角度,评价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分数:20.00)_14.试析国民党“新生活运动”的原因。(分数:20.00)_15.论述与抗日战争相比,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数:20.00)_2015 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8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40.00)1.上计(分数:5.00)_正确答案:(战国秦汉时地方官年终向中央汇报的制度。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

3、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解析:2.形势户(分数:5.00)_正确答案:(宋时对在仕籍的文武官员和州县豪强、地主等人户的统称。得名于北宋初年创置的“形势版簿”。形势户包括官户和职役户两个部分,其中虽任差役但系中产以下的贫户弱者和原任官僚现又子孙孤贫不济者均不在内。乡村上户在服差役期满后 仍降为平户。宋代规定,形势户纳税须比平户早半月,违者加重处罚。此外在承佃 官田、向官府出售派购粮帛等方面,对其亦有某些禁约

4、,但多形同具文,收效甚微。)解析:3.岛夷志略(分数:5.00)_正确答案:(元代中西海上交通史著作。汪大渊著,撰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 年)。所记范 围东起我国澎湖,历东南亚、南亚、西亚至非洲东海岸层拔罗,为研究十四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及南洋、南亚、东非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它上承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蕃志,下接明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价值却超 过宋明诸作。岛夷志略是我国元代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解析:4.汤若望(分数:5.00)_正确答案:(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德意志人。1611 年人耶稣会。1622 年,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同时来华,先到北京学习中国语言,然后

5、派往西安传教。1630 年,受明廷召至北京,继邓玉函管理历局,修天文仪器,参与编成崇祯历书137 卷。清兵入关,归顺清朝。1645 年,任钦天监监正。著有主教缘起古今交食考汤若望回忆录等。)解析:5.府院之争(分数:5.00)_正确答案:(1917 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 年 3 月,围绕中国是否 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解析:6

6、.十教授宣言(分数:5.00)_正确答案:(1935 年 1 月由王新命、何炳松、陶希圣等十教授联名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提出要由中国文化之史的发展去检讨西化东渐后中国文化动摇的原因,指陈以往种种运动失败的症结,主张今后的文化建设应以中国为本位,断言“中国此 时此地的需要就是中国本位的基础”。力图恢复以“固有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的主张相对抗,由此引发了 30 年代的中西文化论争。)解析:7.史迪威事件(分数:5.00)_正确答案:(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2 年 1 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

7、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 3 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1944 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解析:8.八七会议(分数:5.00)_正确答案:(1927 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主要内容: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

8、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0)9.写出六京、五京、四京、三京、二京的五个朝代,对应地名与现在的名称。(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一)金六京: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东京辽阳府 (今辽宁辽阳市),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上京会 宁府(今哈尔滨东南的阿城)。(二)辽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东京辽 阳府(今辽宁辽阳市),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三)北宋四京: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为西

9、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四)明代三都:中都(今安徽凤阳),南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北都顺天府(今北京市)。(五)东汉二京: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解析:10.评析春秋战国的“士”。(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一)在西周宗法分封制中,士是最下层贵族。春秋战国时期士多指文士,他们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文士。聚徒讲学成为当 时培养文士和形成文士集团的重要途径。孔子就号称有弟子三千。春秋战国养士 之风盛行。战国时的士有:(1)学士。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他们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思想、政

10、治主张,在文化上有巨大贡献。(2)策士。如苏秦、张仪,他们长于政治,善于外交,在当时各国之间的斗争中起着重大作用。(3)术士或方士。如甘德、石申、李冰、郑国、扁鹊、许行,精于或天文、或历算、或地理、或医药、或农业、或技艺等学科,在文化上有重大贡献。(二)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作为政治结构的宗法制逐渐瓦解,首当其冲的贵族成员显然是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把出卖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随着低级的贵族“士”流落民间,他们所掌握的文化也被传播、普及,把原来集中于周王室和社会上层的文化逐渐扩散,为思想文化的活跃创造了条件。)解析:11.论述汉至明监察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数:20.

11、00)_正确答案:(一)制度发展。(1)西汉的监察制度。主要由刺史与司隶校尉构成。刺史秩六百石,司隶校尉秩比两千石,都以京官监察地方的高官,司隶校尉还纠察朝官,史称这一制度为汉武帝“以内制外,以小制大”之术。(2)东汉的监察制度。刘秀在继承秦、西汉监察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3)唐代御史大夫为御史台最高长官,御史中丞二人为辅佐。分台、殿、察三院。台院负责纠弹中央百官,设侍御史若干;殿院负责纠弹百官在殿中的纪律与礼仪,设殿中侍御史若干;察院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在“道”(监察区)中设监察御史,又称巡按史。(4)宋朝御史由皇帝任命,无需宰相荐举,允许

12、御史“闻风弹人”,包 括宰相,奏弹不当不受惩罚。御史台亦如唐制,下分台、殿、察三院,不过察院监察御 史不再有独立行使监察地方之权,而是分察尚书六部。对地方的监察亦密,不仅路 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有监察州县之责,而且同级通判有监察州长之权。(5)元代最高监察机关仍为御史台,又称“内台”。全国分为 22 个监察区即道,其长官 初名提刑按察使即监察御史,后定为肃政廉访使。(6)明初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此外,在六部之内设专司监察之责的六科给事中。习惯上以御史为台,以给事 中为垣。设置两套监察机构,便于皇帝控制政权。(二)特点。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特点是与中央集权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

13、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监察制度从机构到职能也同时得到发展、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成为掌握在封建皇帝手中的制约行政、司法、军事等部门及其官吏的独立力量。(2)监察权日益向皇帝集中。(3)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4)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5)呈现出“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特点。)解析:12.评析科举制度。(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一)演变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隋炀帝即位后,创立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2)唐代制度发展完备,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即常设取士科目,有秀才、明经、

14、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制举是皇帝特 别下诏举行的考试,时间、科目都临时决定,现任官也可应试,登科即可授官。武则 天时又增设武举。(3)宋代扩大了进士录取名额,提高了登第士人的待遇。为防止 考官徇私和举人舞弊,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糊名、誊录法,并严禁举人夹带、代笔、举烛等行为。从开宝六年(973 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雍熙二年(985 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4)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三个不同层次的考试。与前代相比,明代的科举 考试,一是考试内容的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 试文体。(5)清

15、代科举基本沿袭明制,至清末,政府开始变革科举制度。百日维新期 间清政府下令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增加考查外国政治制度和技艺的新内容。至 1905 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二)历史作用。(1)科举制度的推行,从根本上推翻了两晋南北朝时豪门世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科举制度最大限度地网罗全国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政权的基础。(2)科举制使儒学保持了作为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地位,从而又对政治产生了巨大的维护作用。(3)通过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在运行机制。(4)科举制造就的士绅阶层保持了中国传统社会农村文

16、化和城市文化的平衡,科举制造成的社会流动机制,使中国农村有着自主性的文化系统。)解析:13.试选一个角度,评价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分数:20.00)_正确答案:(以晚清时期李鸿章的外交活动为例。(一)主要外交活动。1870 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北洋大臣拥有处理外交事宜的大权,李鸿章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外交活动中以“外须和戎”为总纲、“以夷制夷”为外交手段,其主要外交活动有:(1)1871 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 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朝贡体系开始破裂。(2)1876 年,为解决“马嘉理事件”,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英国取得进入云南及西藏特权。(3)

17、1885 年,清朝政府和法国为结束中法战争,派“主和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因为此约是在战场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4)1895 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利后,以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在日本马关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5)1896 年,清政府钦差头等出使大臣李鸿章以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 为名,赴圣彼得堡,拉拢俄国共同对付日本,与沙皇俄国签署中俄密约。(6)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李鸿章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协议东南互 保。清政府战败后,任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八国签署辛丑条

18、约。(二)学界研究及评价。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约四十年,对当时的外交产生极大影响,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且有较大研究观点分歧。学界对李鸿章晚清外交活动的评价不外乎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和中立评价三种态度,其主要研究观点有:(1)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虽以失败告终,但包含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代表学者有陈 旭麓等人。(2)认为李鸿章虽有御外侮的愿望,但毕竟签订了那么多的屈辱条约。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服务的。代表学者有夏东元等人。(3)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他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 和错误,更要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中来寻找根源。如吴福环评李鸿章的 外交活动、

19、欧阳跃峰论李鸿章的“和戎”观等文。)解析:14.试析国民党“新生活运动”的原因。(分数:20.00)_正确答案:(1934 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2 月 19 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有道德“礼义廉耻”的运动。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 “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 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人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

20、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1934 年 7 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解析:15.论述与抗日战争相比,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一)抗战时期。1942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了减租减息的各种具体政策,决定在根据地深入普遍掀起减租减息运动。1

21、943 年各解放区普遍地掀起了减租减息的高潮,地租一般实行二五减租,利息一般实行分半减息(年息减为一分五厘);地主必须实行减租减息,农民则必须交租交息。(二)国共内战时期。(1)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 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即用适当方法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土地转移到农民的手中,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对富农和地主区别对待,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2)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是少地的农民。两个原则:一是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