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38501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课程标准 (分数:5.00)_2.教育目的 (分数:5.00)_3.京师同文馆 (分数:5.00)_4.城市学校 (分数:5.00)_5.图式 (分数:5.00)_6.迁移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怎样提高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 (分数:10.00)_8.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分数:10.00)_9.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分数:10.00)_10.简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 (分数:10.00)_三、

2、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谈谈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的关系。 (分数:20.00)_12.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请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领悟这句话的? (分数:20.00)_13.试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_14.“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流行的学习方式,试分析其学习理论基础。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课程标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

3、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标准的结构:编写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解析 课程编制有三大产品,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是最常考的一个名词解释,答题时需要回答三部分:课程标准的含义;是课程标准的结构;是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2.教育目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

4、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种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3.京师同文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全称京师同文馆。起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学校建设中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在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重西学与西艺;在教学方法上,主

5、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死记硬背的学风,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方面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4.城市学校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在领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后期,城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在内容上,以读、写、算,及与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从事手工业

6、、商业的职业人才,大多为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所以,城市学校属于世俗性质。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5.图式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皮亚杰提出了人们积极建构知识的途径,即同化和顺应。人们在先天已有的简单的图式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断地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图式。一般来说,人们以图式的方式储存知识,并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图式。解析 这是教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请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道题。6.迁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

7、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怎样提高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提高教师个体专业化水平的方法有: (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2)参加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教师发展学校:这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设,旨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同时

8、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校本培训:这是中外教育专家和学校所崇尚的有效在职培训方法,这种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校本学校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 (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 (4)进行教育研究。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6)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入职辅导就是学校为新教师适应环境安排的一个有序的计划,主要由有经验的

9、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7)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8.简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其特殊在于间接性,即学生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有目的地进行的教

10、学必须以交往为背景,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情趣的坦诚沟通,以便激起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智慧与志趣的共享,从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应有积极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9.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泛智”教育思想

11、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类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解析 泛智教育的含义包含

12、两方面:一是泛智的内涵,主要指内容泛智化,对象普及化;二是泛智教育的意义:指导原则、核心、出发点和归宿。这些词语是泛智教育的关键词。10.简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的教育思想。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基于当时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 (1)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青年问题就是青年生活中所发生的困难或变态,主要有人生观、政治见解、求学、生活态度、职业、社交、家庭、经济、婚姻、生理、常识等方面的问题。 (2)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

13、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青年应该树立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生目标。杨贤江也主张青年要关注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在当时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 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健康生活(体育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劳动生活(职业生活):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公民生活(社会生活):

14、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他强调生活的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这就是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谈谈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的关系。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功能。 首先,二者有严格的区别。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

15、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与发展。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主要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以期切实地为社会的变迁服务,为民族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改善而努力奋斗。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在社会流动过程中,人通过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做出自由选择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亦即有意识地使环境变化与社会改革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理想服务。 但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之

16、间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并为其实现开拓了可能的空间;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值尺度,又是推进社会变迁的动力。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12.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请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领悟这句话的?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很简练地概括了教师教学的真谛。 首先,谈谈自己对“教学有法”的理解。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边努力工作实践,一边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理论联系

17、实际创造了许多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效利用这些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是教学有法。正因为教学有法,所以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教法;既要学习相关教学的论著,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其“教”的规律。 大家都知道教学方法各种各样,各有千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教学法等。当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又不断发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越来越使我们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无定法的教育新理念。 所谓“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

18、的学生,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未必相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是说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法,所以我们又得做到教无定法。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程知识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就比较难以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主地合作探究,在关键之处可采用演示法、实验法、总结法交叉进行教学。所以,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进程交替使

19、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按实际情况择优选择。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教者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所以,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教学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 解析 请考生多多关注这道题。13.试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

20、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 (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杜威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 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

21、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买生活的人。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

22、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当时对传统教育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杜威教育即经验思想的局限性。 (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评价: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但是,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

23、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 (3)课程与教材。杜威关于课程与教材的观点包括三个方面: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杜威认为,教师应准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在做中学”

24、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杜威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只强调直接经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 (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 (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

25、新个人主义。 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这一层面。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盲目的、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是不科学、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的。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

26、中学”的方式开展的,依次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杜威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如分析中所论述的关于他思想中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解析 这道题将杜威所有的思想都包含在内,请考生考前掌握本题的答案。14.“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流行的学习方式,试分析其学习理论基础。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按照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

27、学习模式。 (2)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本身的情感和需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以这种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大纲强调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本主义教学目

28、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力图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家们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个体的认知结构即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个体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更新,即个体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由于个体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既

29、要合乎逻辑,又要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相适应,以便学生掌握和发现科学的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可以看出,认知结构理论的许多观点都为探究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在他看来,有意义学习理论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则是机械学习。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不断地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生学习活动,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

30、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协作和反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等,这些观点都为当前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思潮则复归了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能主动学习、积极探求知识的有主体价值的人,它重新确立了对受教育者主体价值的尊重。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提高,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终身学习思潮主张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回归又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解析 这道题要求考生灵活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考生既要快速分析与题干相近的理论,还要表达清楚理论的含义,并结合题干来回答。多做一些这样的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