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38863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 及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_ 发散思维。 ( )(分数:2.00)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2.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分数:2.00)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C.教育要求D.教育影响3.欧洲封建社会形成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 )(分数:2.00)A.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B.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D.宫廷教育和社会教育4.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

2、0)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D.夸美纽斯5.下大雨的时候,小李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他都跑得很快。这是 ( )(分数:2.00)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非条件反射6.提出“五育并举”教育主张的近代中国教育家是 ( )(分数:2.00)A.蔡元培B.梁启超C.陶行知D.康有为7.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分数:2.00)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8.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 )(分数:2.00)A.社会政治意识B.思想观念C.人格塑造D.无答案9.“知识就是力量”是 _ 提出的。 ( )(分数:2

3、.00)A.培根B.洛克C.卢梭D.斯宾塞10.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 )(分数:2.00)A.言语信息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11.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分数:2.00)A.教育目标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2.1886 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 )(分数:2.00)A.国立大学B.市立大学C.帝国大学D.私立大学13.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

4、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 _ ( )(分数:2.00)A.指导性B.操作性C.易控性D.凸显性14.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5.“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 )(分数:2.00)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16.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 )(分数:2.00)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7.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 )(分数:2.00)A.武功之学B.生产劳动教育C.礼乐教育D.书数教育18.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

5、 )(分数:2.00)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9.20 世纪 20 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20.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分数:2.00)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言必信,行必果”D.“以贯之”2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分数:2.00)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22.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弱”、“穷”、“私”这四

6、个字来代表,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大教育”理论,其中,解决“愚”这一问题的是 ( )(分数:2.00)A.生计教育B.卫生教育C.文艺教育D.公民教育2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4.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分数:2.00)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25.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分数:2.00)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

7、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26.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分数:2.00)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27.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 )(分数:2.00)A.1315 岁B.1013 岁C.1518 岁D.1822 岁28.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分数:2.00)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29.前苏联教

8、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 _ 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 )(分数:2.00)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学习活动D.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30.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 )(分数:2.00)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31.下列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 ( )(分数:2.00)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

9、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3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分数:2.00)A.从事智力的劳动B.从事体力的劳动C.接受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3.与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分数:2.00)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34.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分数:2.00)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10、3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36.斯宾塞对近代 _ 教育发展缓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 )(分数:2.00)A.人文B.古典C.科学D.文雅37.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分数:2.00)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38.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 ( )(分数:2.00)A.新学制B.癸卯学制C.

11、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39.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 )(分数:2.00)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0.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 )(分数:2.00)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4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 )(分数:2.00)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42.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分数:2.00)A.废止读经课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D.开设

12、法制课43.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 11 世纪,它是以 _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 )(分数:2.00)A.体育馆B.寺院C.工场D.剧院44.当代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个性教育D.特长教育45.班级上课的特殊形式是 ( )(分数:2.00)A.单一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复杂教学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教育先行就是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分数:10.00)_47.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分数:10.00)_4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

13、题数:6,分数:90.00)49.简要分析德育过程。(分数:15.00)_50.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何区别?如何对待一个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分数:15.00)_51.简述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分数:15.00)_52.简述二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分数:15.00)_53.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有哪些?(分数:15.00)_5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分数: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55.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与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有何联系?在你看来当前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数:30.00)_56.试论梁漱溟的乡

14、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数:30.00)_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分数:60.00)(1).对知识与能力的界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含有一些不可操作的说法,请:(1)依据当今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对它们的界定与分类做出陈述;(2)并就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作举例说明。(分数:30.00)_(2).有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正在设计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在于对六所城市中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饮食习惯涉及这样的一些因素,如学生吃喝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进食等。假设决定使用访谈法对学生中的随机样本进行访谈,请为该访谈设计 34 个样题。你如何核对是否有粗心的或不诚实的回答?如何尽量

15、避免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分数:30.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7 答案解析(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_ 发散思维。 ( )(分数:2.00)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解析:2.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分数:2.00)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C.教育要求D.教育影响解析:3.欧洲封建社会形成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 )(分数:2.00)A.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B.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D.宫廷教育和社会

16、教育解析:4.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 D.夸美纽斯解析:5.下大雨的时候,小李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他都跑得很快。这是 ( )(分数:2.00)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D.非条件反射解析:6.提出“五育并举”教育主张的近代中国教育家是 ( )(分数:2.00)A.蔡元培 B.梁启超C.陶行知D.康有为解析:7.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分数:2.00)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解析:8.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 )(分数:2.00)A.

17、社会政治意识B.思想观念C.人格塑造 D.无答案解析:9.“知识就是力量”是 _ 提出的。 ( )(分数:2.00)A.培根 B.洛克C.卢梭D.斯宾塞解析:10.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 )(分数:2.00)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解析:11.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分数:2.00)A.教育目标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 解析:12.1886 年日本的东京大学改称 ( )(分数:2.00)A.

18、国立大学B.市立大学C.帝国大学 D.私立大学解析:13.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 _ ( )(分数:2.00)A.指导性B.操作性C.易控性D.凸显性 解析:14.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解析:15.“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 )(分数:2.00)A.隋代B.宋代C.唐代 D.汉代解析:16.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 )(分数:2.00)A.能力B.道德C.态度 D.情绪解析:17.奴隶

19、社会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 )(分数:2.00)A.武功之学 B.生产劳动教育C.礼乐教育D.书数教育解析:18.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 )(分数:2.00)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解析:19.20 世纪 20 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 解析:20.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分数:2.00)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过而勿惮改”C.“言必信,行必果”D.“以贯之”解析:21.

20、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分数:2.00)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解析:22.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弱”、“穷”、“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大教育”理论,其中,解决“愚”这一问题的是 ( )(分数:2.00)A.生计教育B.卫生教育C.文艺教育 D.公民教育解析:2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24.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分

21、数:2.00)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 解析:25.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分数:2.00)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解析:26.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分数:2.00)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解析:27.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 )(分数:2

22、.00)A.1315 岁B.1013 岁C.1518 岁D.1822 岁 解析:28.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分数:2.00)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解析:29.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 _ 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 )(分数:2.00)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学习活动D.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解析:30.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 )(分数:2.00)A.科学性B.民主

23、性C.平等性D.宗教性 解析:31.下列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 ( )(分数:2.00)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 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解析:3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分数:2.00)A.从事智力的劳动B.从事体力的劳动C.接受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解析:33.与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分数:2.00)A.

24、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解析:34.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分数:2.00)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解析:3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 D.差异性解析:36.斯宾塞对近代 _ 教育发展缓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 )(分

25、数:2.00)A.人文B.古典C.科学 D.文雅解析:37.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分数:2.00)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 D.练习法解析:38.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 ( )(分数:2.00)A.新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39.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 )(分数:2.00)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解析:40.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 )(分数:2.0

26、0)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解析:4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 )(分数:2.00)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 解析:42.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分数:2.00)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D.开设法制课解析:43.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 11 世纪,它是以 _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 )(分数:2.00)A.体育馆B.寺院 C.工场D.剧院解析:44.当代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分数:2.00)A.应试教育B.

27、素质教育 C.个性教育D.特长教育解析:45.班级上课的特殊形式是 ( )(分数:2.00)A.单一教学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D.复杂教学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教育先行就是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理由如下:(1)教育先行论是一种认为教育发展应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主张。教育先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教育应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普遍落后于或同步于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经济发展基点放到教育上,教育投资增长速度逐步超过国民

28、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教育培养目标亦更具有预见性。教育先行论的主要根据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决定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超前于经济发展;教育周期比较长,要求人才培养必须先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2)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除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外,还表现为相互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只能将其一部分物质资料运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使用这些经济条件时,需要同用于其他部门的物质资料和经济条件相协调、相平衡。同时,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周期性长、发挥作用迟缓的特点,在短期内教育不仅不能立

29、刻满足经济上的需要,还要占用一部分强壮劳动力,延缓一部分劳动力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又要克服只顾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教育是否能抓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各国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力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的获得有许多途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进行发明、创造、运用。教育跟不上,科技人才就没有保障,即使

30、引进再先进的技术工艺都无法使用,更谈不上与它国在综合经济实力上的竞争了。因此我国提出了教育先行的国策。但是,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在重视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经济的发展战略性作用,从而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因此,认为教育先行就是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是片面的理解。)解析:47.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1)接受式学习是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方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对

3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要反映概念、原理的内在联系,而且反映知识的生产者在探索、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理论思维过程及研究方法;不仅反映既定的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知识,而且反映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追求开放的多种结论;学生不仅要将科学知识作为认识的条件,而且也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课题,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2)探究式学习是借助于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的选择,教学的非主导性;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3)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

32、学习各有其优缺点,为了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因此,认为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的观点是错误的。)解析:4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分数:10.00)_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理由如下:(1)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迁移有时表现为原有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继

33、的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学习;从效果方面看,这种影响有时表现为积极的影响,有时表现为消极的影响。所谓积极的迁移(或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2)“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种现象描述的就是一种正迁移的现象。由于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先前所学习的动作要领、技能技巧等就对学习摩托车产生了影响,使学习或练习的次数减少,从而较快地掌握骑摩托车的技术。因

34、此,学会了骑自行车,确实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9.简要分析德育过程。(分数:15.00)_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还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外部的教育影响向学生内在的品德转化,只能在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

35、的活动中实现,而不可能在他们处于静态中进行,而道德活动则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学生的各种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启迪、激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内部心理活动,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品德的发展。(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

36、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品德的发展需要解决三种性质不同的矛盾:一种是认识性质的矛盾;另一种是能力性质的矛盾;第三种是思想性质的矛盾。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是指学校德育的要求与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其次,把握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最后,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

37、展。)解析:50.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何区别?如何对待一个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分数:15.00)_正确答案:(正式群体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正式群体得到学校的支持,并接受班主任和有关教师的领导。它的目的责任明确,成员稳定,有一事实上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活动开展经常。正式群体如果组织得好就能有力地团结、教育全班学生共同

38、前进。因此,正式群体在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非正式群体大都自愿组合,三五成群,人数不等,一般偏小,成员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有共同的需要,由较有威信与能力者领头,活动由大家商量确定或由领头根据大家需要而定,易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2)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法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如它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但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的一面,如容易造成班级分裂,为哥们义气闹事等。基于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的特点,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关怀它和尊重它

39、,看到它的积极一面是主要的。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的适当工作。这样就能使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班主任只有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真诚地给予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才可能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解析:51.简述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分数:15.00)_正确答案:(赫尔巴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实

40、施道德品格的教育就无从谈起。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首先对儿童进行管理,如果不首先通过管理将儿童天生的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无法进行。其儿童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管理的含义及目的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本身不是教育,而只是为了约束儿童自发的“野性”和盲目冲动,使之遵守纪律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第一,为了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第二,为了避免不调和斗争本身;第三,为了避免社会参与它没有充分权力参与却被迫要参与的那种冲突。简言之,儿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秩序”。儿童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随后进行的教学创造必要的条

41、件,“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儿童的管理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赫尔巴特关于儿童管理的论述来看,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些恶行的预防。(2)儿童管理的必要性儿童本性为“恶”使儿童管理成为必然。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它扰乱成人的安排,并把儿童未来的人格本身也置于种种危险之中”。这种盲目的烈性情绪的种子,这种原始的欲望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就会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一直存在于儿童身上,还甚至会逐年增长扩大。一任私欲恶性膨胀的人往往都会受到应得的

42、报应,但是这种报应必然会付出代价,因而也是一种道德上的罪恶,是应当避免的。理想的方略便是将儿童不服从的烈性消灭在萌芽之中。儿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一。赫尔巴特将对儿童的管理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赫尔巴特同样坚决反对将儿童管理的思想推向极端,认为“只教不管”会劳而无功,同时,“只管不教”则是对儿童心灵的压迫。所以他说:“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3)儿童管理的主要方法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胁带有强制性。学校应规定许多切实而具体的命

43、令和禁则,设置惩罚薄,专门记载儿童的过失。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监督。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滥用监督又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拘泥于细节的和经常的监督对于师生双方都是负担,因此双方都常常千方百计要回避它,并一有机会就会把它抛弃掉。滥用监督只会扼杀人的创造能力、果敢精神和自信行为,只会产生单调刻板的,习惯于墨守成规俗套,不思改变,而对于高尚与奇特的事件则畏缩不前的人。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于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权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对于那些具有最活跃的天性的人来说,权威更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权威必须将教育置之度外而单独发挥作用。爱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一旦获得了爱,这种爱便可大大地减轻管理的困难。爱所要求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出来:一是教育者的感情投入,教育者将自己的感情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之中;二是教育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后者较为困难,它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