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理论-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8,分数:100.00)1.试以你所熟悉的文学理论教材为例,比较各类文学理论教材的特点,谈谈你对国内文学理论教材现状的看法。 (分数:4.50)_2.谈谈你对中国“文学理论”课程设置的看法?应如何改进? (分数:4.50)_3.结合具体的文学艺术现象,论述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分数:3.50)_4.简述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50)_5.如何理解“作家决不能把自己的作品看做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无论对作家或者其他人来说,作品根本不是手段,所以在必要时作家可
2、以为了作品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 (分数:3.50)_6.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分数:3.50)_7.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举例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内在关系。 (分数:3.50)_8.结合具体事例,论述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 (分数:3.50)_9.卢卡契认为“艺术反映现实的客观性在于正确反映总体性,因此一个细节在艺术上的准确性与这个细节是否对应现实中的细节没有关系”。谈谈看法。 (分数:3.50)_1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难画出。”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50)_11.什么是灵感?触发灵感需要哪些条件与
3、契机? (分数:3.50)_12.结合实例,谈谈艺术传达及其重要意义。 (分数:3.50)_13.“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 (分数:3.50)_14.试述艺术构思中灵感与直觉的关系。 (分数:3.50)_15.应当怎样认识艺术真实的内涵及其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分数:3.50)_16.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分数:3.50)_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乌青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几天,微博上关于“乌青体”讨论的帖子超过了 4千万
4、。有人认为这是诗,是大胆创新的勇气;反对者认为不是诗。 乌青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分数:3.50)(1).你认为对白云的赞美是不是诗?阐明你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分数:1.75)_(2).根据“乌青体”事件,归纳分析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分数:1.75)_17.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有“永久的魅力”? (分数:3.50)_18.请你用 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三部(篇)以“我”为叙述者或者是主要人物的作品来分析其中的“我”与社会的关联,以及这几个“我”之间的关联和他们各自的特征?
5、(分数:3.50)_19.与叙事文体相比,抒情文体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分数:3.50)_20.怎样理解文学中的抒情与宣泄。 (分数:3.50)_21.联系实际,辩证论述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分数:3.50)_22.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法国布封也有“风格即人”的观点,试比较两种观点,分析它们的异同? (分数:3.50)_23.根据红楼梦阅读情况的变化,试从不同形态红楼梦的阅读情况说明读者或观众的阅读经验与接受心理,谈谈对此现象的看法。 (分数:3.50)_24.谈谈你对以下文字的理解。 美国理论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指出:“我曾提到过文化的扩张,也就
6、是说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的,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 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分数:3.50)_25.隐含作
7、者和真实作者区别。 (分数:3.50)_26.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谈谈你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 (分数:3.50)_27.谈谈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分数:3.50)_文学理论-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8,分数:100.00)1.试以你所熟悉的文学理论教材为例,比较各类文学理论教材的特点,谈谈你对国内文学理论教材现状的看法。 (分数:4.50)_正确答案:()解析:新中国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体系”,而是体现出了“中国化”的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呈现出明显的“美学化”倾向;近些年来尽
8、管争论不断,但是文学理论的“文化化”趋势却是一致的。 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中,除绪论外,全书结构分为三编:第一编分为“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政治”和“文学发展中的继承、革新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三章,相当于“前苏联体系”中的“文学本质论”和部分“文学发展论”;第二编分为“文学的形象与典型”“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文学语言”“文学体裁”和“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民族特点”六章,相当于“文学构成论”和部分“文学发展论”;第三编分为“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两章,这是“前苏联体系”中所没有的,我们可以根据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习惯性说法,称之为“文学接受论”。 蔡仪的文学概论,全书九
9、章,第一章“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第二章“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视为“文学本质论”;第三章“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和第七章“文学的创作方法”可归为“文学的发展论”;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五章“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则相当于“文学构成论”,而第八章“文学欣赏”和第九章“文学批评”则相当于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中的“文学接受论”;而蔡仪版本中还有第六章“文学的创作过程”这是“前苏联体系”和以群版本中都没有的,相当于后来的“文学创作论”。由此,经过以群和蔡仪的努力,草创期的中国文艺学学科建构起了“本质论”“发展论”“构成论”“创作论”“接受论”的体系框架。而在具体问题的
10、阐释中,视文学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对文学的形象性、思潮流派及创作方法等问题的探讨都与“前苏联体系”一脉相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在上世纪 80年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教材有十四院校编写文学理论基础、北师大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文学概论以及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其中以童庆炳的文学概论影响最大。到了 90年代,童庆炳另一本教材文学理论教程又作出了更新的体系化建构,由此成为这一阶段文学理论美学化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童庆炳教材体系对以群、蔡仪教材体系的继承。无论是文学概论还是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都基本沿用了老舍、以群、蔡仪
11、等为文学理论确立的“本质论”“发展论”“构成论”“创作论”“接受论”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童庆炳也有调整,如文学理论教程中便去掉了“发展论”,而使之分散到其他各部分论述之中)。不过,童庆炳却为之赋予了全新的阐释“文学活动论”。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明显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在王先霈、孙文宪的文学原理、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王一川的文学理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用“文学观念”取代了原有的“文学本质”的位置。2005 年,童庆炳主编,赵勇副主编的文学理论新编(修订版)出版,标志着用文化诗学进行文学理论体系的重建工作的初步尝试。在这本教材中,尽管体例完全创新(
12、以文献导读、理论概要的体例进行教材编写),但整个教材的理论取向却完全是按照文化诗学的文学理论进行结构的。 如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从 1992年第一版始已经经过了四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在理论表述上进行了若干创新;王先霈、孙文宪主编的文学理论有意淡化目前文艺学界各种争论对知识体例的影响,而努力强化相对共识性的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态;董学文的文学原理尽管“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价值论”的痕迹很明显,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也充分吸取了近十年来各种文学观念的新见。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以激烈的姿态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决裂”之外,王一川的文学理论则以相对温和的立场将古今中西的文学理论和观念融会
13、贯通。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开放的研究”的学术立场,不仅在理论话语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组,如用“再现话语”拆解了过去“文学与社会生活”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之类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壁垒,将之转化为文学的构成理论;诸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也由过去的创作方法问题提升为文学和文学观念的历史形态的位置;在文学的文化视野中,传统的被视为文学的外部研究的意识形态、历史、社会、道德问题依然保留,但增加了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性别的新的维度,等等。(参考曾军比较视野中的文学理论教材编写)2.谈谈你对中国“文学理论”课程设置的看法?应如何改进? (分数:4.50)
14、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有的中文专业的学生都必需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文学理论能使我们从整体上来把握认识文学现象,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学史。学习文学理论能学到一些分析事物的方法、思路,学习一些哲学理论。这些理论知识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国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哲学思维相对于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来说,比较弱。学习文学理论教程,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在中文专业设置文学理论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文学理论课程一般是放在大学低年级开设,当作基础课学习,这对后来学习文学史有很大的帮助。不过,由于学生的哲学基础差,文学知识也不足,而文学理论又非常庞杂,加上学时
15、太少,这些因素导致文学理论这门课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抓好教材建设,重点是简化教材。教材要适应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文学理论。因此,教材不要编得太深奥,不要编得太庞杂,只讲述一些基本的原理、范畴、概念,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的观念,使文学理论课程只是作为研究文学理论的向导。文学理论编著者认为,重要的材料可以放在文学理论的辅导书中,让文学理论教材真正成为介绍文学的基本原理的书。(2)文学理论的讲授应与文学实践密切联系,把文学批评、文学史适当地融入到课堂中,使抽象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3)加快多媒体教材建设的速度,出版几部多
16、媒体版的文学理论教材。3.结合具体的文学艺术现象,论述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的意义: (1)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同时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认为艺术的一定繁盛时期不一定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2)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3)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艺术生产,虽然也论及了作为商品的艺术生产,但那时作为商品的艺术生产还仅是个别现象,是极少数资本家谋取利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还没
17、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更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马克思是将艺术生产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带有审美性质的特殊方式,马克思著作中论述艺术生产时所举的典型事例,是希腊神话、史诗,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的艺术生产主要指的是作为审美创造的艺术生产,重点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生产。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了当代社会的艺术生产,促进当代艺术生产向着多个维度展开。 比如,艺术产业是在文化产业的整体框架中被提及的,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
18、随着后工业社会在社会结构、政治、文化格局的变化而必然出现的产业形式。文化产业理念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在欧美也有不尽相同的名称,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英国叫做创意产业。欧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于 20世纪 30年代的文化工业,20 世纪中期得到长足发展,到 20世纪末期至 21世纪初期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或称其为“朝阳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概念来源于西方,21 世纪初期开始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各种报告、规划、意见之中。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于 20世纪末期的文化体制改革。这次文化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政府拔款的文化事业单位,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戏剧、歌舞等文化生产
19、部门改为企业,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1 世纪初期,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努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至此,文化产业正式列入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行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新发展方向和“朝阳产业”。同样,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构成要素的艺术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参考季水河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实价值与当代艺术生产)4.简述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现在一般认为艺术起源有四种假说,即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20、前些年把模仿说也列为艺术起源的一种。巫术发生说:认为文学并非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比如在金枝传说中,杀“国王”的仪式就已经有了戏剧艺术的胚芽。宗教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宗教,在历史上,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学艺术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当时的欧洲文艺主要反映宗教题材,其发展也受到基督教的制约。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
21、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模仿说:西方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在史前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从而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
22、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而舞蹈动作中多以采集种子等劳动活动为反映对象。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劳动动作、劳动号子的呼喊、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和节奏)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这几种文学观念不仅存在着分歧,也有某种共识,即各种文学观都涉及了文学的审美性,都意识到了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有关,都承认文学具有想象和虚构的特点。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都开始越来越强调文学的特殊性,强调审美、想象、情感、形象、虚构以及语言等等因素对文学的规定,于是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
23、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5.如何理解“作家决不能把自己的作品看做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无论对作家或者其他人来说,作品根本不是手段,所以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是马克思在莱茵第六届省议会的辩论中提到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做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无论对作家或其他人来说,作品根本就不是手段,所以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存。”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不应该受金钱的奴役,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真正的作家应该按照他心灵深处的要求,写他
24、非写不可的东西。但是,“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种观点在如洪水般的大众文化到来的时候,近乎本能的抵触和抗拒在所难免。一个粗鄙化的时代也已来临,在这个时代里,某种平庸的生活趣味和价值取向正在悄然确立,精神活动为商业激情、名利欲望所驱动,精神受到任意的奚落和调侃。随着消费文化的产生,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在消费文化中,或者更为具体地说在一个以市场为轴心运转的消费文化中,文学及其表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6.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
25、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文学作为一般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
26、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
27、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7.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举例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内在关系。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虚构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人性心理和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识形态。 其一,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处“意识形态”被看做是
28、“人类社会意识的外化形态”:“文学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即人类意识的外化、形态化,就这一点而言,它如同政治、哲学、科学、宗教、道德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文学所撷取和反映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客体的审美价值”。 其二,“所谓审美意识形态,就必然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的组合形式”。而这里的“意识形态”已与“人类意识的外在化形态”大相径庭:“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此处也对审美作了正面阐释:“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
29、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非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其三,“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以红楼梦为例,读作品时如不能以审美的心态去看,而硬要扮演其中的角色,青年人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分,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所谓“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是指读者抱有实际功利目的,致使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从而无法“欣赏”小说的美。这些说明,文学是无功利的。8.结合具体事例,论述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
30、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文学创造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提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更改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更改需要。各种理论活动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就是偏于科学反映的、以提示对象的客观规律为己任的精神生产,其成果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 文学创造的特点: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进
31、一步说,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产品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文学当然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但这种认识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经被情感化、诗意化,即审美化了,这正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区别于科学生产的特质。 (2)文学创造与宗教的区别:文学创造与宗教活动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 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使
32、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提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 宗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显然,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它虽然常常要借助于审美形式去征服人,但实质上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而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9.卢卡契认为“艺术反映现实的客观性在于正确反映总体性,因此一个细节在艺术上的准确性与这个细节是否对应现实中的细节没有关系”。谈谈看法。
33、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卢卡契是匈牙利 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现实主义问题是他的文学批评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卢卡契心目中,几乎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现代小说不是在纪德、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作品中达到了极点,而是在更早以前,在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就已经达到了高峰。卢卡契基本上遵循了恩格斯 1888年 4月致玛哈克奈斯信中的见解,突出强调了巴尔扎克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的胜利”。在恩格斯看来,尽管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却“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
34、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卢卡契发挥了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强调了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与作为自觉意识的世界观之间的深刻矛盾:“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如巴尔扎克,假使他所创造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在的艺术发展,跟他本人最珍爱的偏见,甚至跟他认为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发生了冲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抛弃他本人的这些偏见和信念,来描写他真正看到的,而不是描写他情愿看到的事物。对自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是一切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这一见解渗透在卢卡契对巴尔扎克的全部评论中,成为他分析和评价巴尔扎克小说的一个基本尺度。1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难画出。”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50
35、)_正确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这两句大意是:描绘人的外貌容易,画出内心的情感却很难。 看法: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世界实在性质与主观世界模糊性的性质。“三分春色”是指自然界中的物质,“描来易”表明人从客观中获得感知并用语言反馈出来比较容易。人的眉目口鼻,是外在的、具象的,容易画得准确逼真。“一段伤心”指人的主观情绪。人的各种情绪,是内在的、抽象的,很难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故日“画出难”。但是主观的所要表现的抒情内容可以通过特殊的话语组织形式和抒情方式来表现情感。首先,抒发情感可以通过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来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投射在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
36、景交融的象征表现,从而使情感得以表现。其次,抒发情感可以运用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来抒情写意。如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等。所以主观情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11.什么是灵感?触发灵感需要哪些条件与契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其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亢奋性和创造性。 (2)触发灵感的条件契机:灵感产生于大脑高度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它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却一定是长期思考的结果。从思维的角度说,
37、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的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致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在无意之间获得一种可能性的结果。心理学发现,灵感往往发生于创作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它爆发的时刻,常常是作家已经放弃专注的沉思(再多的探索徒增紧张和焦虑)而去做其他事情时,甚至是静谧的睡梦之时。由于某种触发,暂时中断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从而出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在不经意蓦然浮现于脑际。12.结合实例,谈谈艺术传达及其重要意义。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艺术传达:即意象物化,是文学创作的过程的重要阶段。指艺术家借助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艺术构思形成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化为可供人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是一个审美表现活动,是作者实践性的艺术能力的表现。 重要意义:所有的艺术都要传达,失去传达,也就失去了艺术活动。正是有了艺术传达,人们才能捧起小说、走进剧院、流连于美术馆。艺术传达使得人与人的心灵得以沟通,一种社会性的对话才得以开始。人在这种艺术的交流中,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