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486656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2 T 1116-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62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116 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namental potted flower production of Phalaenopsis in protected culture condition (报批稿) 2015-11-19 发布 2015-12-2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116 2015 I 目 录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2、 4 设施条件 . 2 4.1 选址 . 2 4.2 设施结构 . 2 4.3 设备配置 . 2 5 栽培管理 . 3 5.1 品种选择 . 3 5.2 苗期管理 . 3 5.3 催花及花期管理 . 4 5.4 病虫害防治 . 5 6 质量分级 . 6 6.1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 6 6.2 等级判定 . 6 7 包装、标识和储运 . 6 7.1 包装前要求 . 6 7.2 标识 . 7 7.3 储运 . 7 8 生产档案 . 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蝴蝶兰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 8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蝴蝶兰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 9 DB42/T 1116 2015 II 前 言

3、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娜、李其友、周谟兵、任俭、阳永学、高红霞、刘毕涛、祝菊红、杨皓琼、 毕秋荣。 DB42/T 1116 2015 1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花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观赏花卉 蝴蝶兰 ( Phalaenopsis wilsonii) 盆 栽的设施条件、栽培管理、质量分级、 包装、标识和 储运及生产档案的要

4、求。 本标准适用于 湖北省地域 设施栽培条件下蝴蝶兰工厂化 育苗、盆花生产的栽培 管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 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44/T 347-2006 蝴蝶兰盆花质量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蝴蝶兰 phalaenopsis 兰科蝴蝶兰属单茎性附生兰,花似 蝴 蝶,花姿优美,颜色华丽,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生产上栽 培的蝴

5、蝶兰一般指蝴蝶兰属( Phalaenopsis)。 3.2 组培苗 in vitro plantlet 经组织培养形成可用于炼苗、移栽的,叶色正常、具有一定株高 , 3片及以上叶片和 2条及以上根的 健壮组培苗。 3.3 小苗 yong plantlet 瓶苗移栽 4个月 5个月后,双叶展开 12 cm以内,根系生长旺盛,具 3片及以上功能叶片的苗。 3.4 中苗 medium plantlet 小苗栽培 4个月 5个月后,双叶展开 13 cm 20 cm,根 系成熟、密集,具 4片及以上功能叶片的苗。 DB42/T 1116 2015 2 3.5 大苗 large plantlet 中苗栽

6、培 4个月 5个月 后,双叶展开 20 cm以上,具 4片 6片功能叶的苗。 3.6 成品花 saleable plant 40 %以上花苞开放的植株。 3.7 EC 值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 EC值 是用来表示溶液中可溶性盐浓度的,也可以用来表示液体肥料或种植介质中的可溶性离子浓 度。 EC值 的单位用 mS/cm表示,测量温度通常为 25 。 4 设施条件 4.1 选址 选择交通便利、通风良好、水电齐全、四周无高楼大厦且附近无影响蝴蝶兰生长污染源的场所。 4.2 设施结 构 应具备温室或类似的 可控温 保护性设施,可在冬季提供蝴蝶兰幼苗和盆花生长的适宜

7、条件 , 以镀锌 钢管构建的圆拱顶多跨连体大棚为宜,南北朝向。跨度可根据生产需要或地形而定,框架跨度 7 m 9 m, 长度 30 m 40 m,单层或双层膜覆盖。 4.3 设备配置 4.3.1 降温系统 采用湿帘风机、循环通风扇、雾化降温机、外遮阳系统或其它能起到降温作用的设备设施,一般温 度控制在 30 以下。 4.3.2 加温设备 采用燃煤热风炉等加温系统或燃油、燃煤等加温机进行加温,一般温度控制在 15 以上。 4.3.3 遮光系统 采用内外层遮光率各为 70 %的双层活动 式遮光系统。夏秋季遮光,冬春季补光。 4.3.4 栽培床架 采用栽培床架进行仙客来盆花栽培,床架规格为高 75

8、cm,宽 165 cm,长度不限,苗床网格为 13 cm 3 cm。 4.2.6 灌溉施肥系统 采用自走式移动喷灌设备或高压动力施肥机。 DB42/T 1116 2015 3 5 栽培管理 5.1 品种选择 选择经过驯化、符合市场需求的盆栽蝴蝶兰品种 。 5.2 苗期管理 5.2.1 炼苗 叶色正常、具有一定株高、 3 片及以上叶片和 2 条及以上根的健壮组培瓶苗 即可进行炼苗。先将生 根苗连同培养瓶一起置于炼苗温室大棚中,放置 7 d 10 d,然后逐步揭除瓶塞外部的防尘盖、防尘膜, 逐渐增 大接触外界空气的机会,再放置 7 d 10 d。 炼苗温度冬季 22 26 ,夏季 24 29 。晴

9、 天阳光强时, 光照强度大于 36 mol/m2.s开遮阳网;阴天、多云时,光照强度大于 72 mol/m2.s开遮阳 网,保持环境洁净。 5.2.2 瓶苗出瓶 5.2.2.1 组培苗出瓶规格 无污染、生长健康、心叶不发白,叶数 3 片 5 片、叶长 2.0 cm 3.5 cm,具 2 条或 2 条以上长达 0.8 cm 5 cm 健壮根。 5.2.2.2 瓶苗分级 打开瓶盖 用镊子将小苗从组培瓶中取出,放于干净的纸上 , 注意 不要伤及根和叶片 ,清除不健康叶 和根部残留的培养 基。按大、中、小分为三个等级,分级标准见表 1。 表 1 蝴蝶兰瓶苗分级标准 等级 叶数(片) 叶长( cm) 根

10、数(条) 根长( cm) 一级 4 5 3 4 2.5 二级 3 4 2.5 3 3 4 1.0 2.5 三级 3 2 2 1.0 5.2.2.3 基质及容器 5.2.2.3.1 基质 选用优质干苔藓(水苔), 使用前用水充分浸泡, 去除硬枝及杂草, 一般浸水 8 h 12 h后换 1次水, 连续 3 次,然后脱水至 用力握水苔指缝间有水但不 下滴即可; pH5.5 6.0。 5.2.2.3.2 容器 三级瓶苗直接移栽至 128 孔育苗穴盘,二级瓶苗和一级瓶苗分别移 栽于 1.5 英寸和 1.7 英寸营养杯 后放于四槽穴盘,再摆放于苗床上。 5.2.3 移栽 瓶苗 3 月 5 月进行移栽。移栽

11、前将水苔抖松,去除杂质。先一手拿小苗,用少量水苔将根分隔开, DB42/T 1116 2015 4 再用另一手用水苔将小苗全部根系及单轴茎包裹,避免包住顶心或露出根系基部;然后竖直放至营养杯 中央,使栽后水苔低于杯沿约 1 cm,最后用手轻压营养杯四周,有弹性为好;摆放时小苗叶片与育苗 盘对角线平行, 使心叶朝向一致 ,并贴好标签。 5.2.4 移栽后管理 定植放至栽培温室后,首先用 50 %多菌灵 1 000 倍液喷雾杀菌,以后 每日 叶面喷雾水 3 次 5 次, EC 值小于 0.3 mS/cm; 5 d 7 d 后杯中水苔较干时洒第一次肥水( N: P: K-9: 45: 15) 3 0

12、00 倍液, 至水苔表面湿润即可, EC 值小于 0.5 mS/cm;定植 20d 左右 新根长出后,可用高磷肥( N: P: K-9: 45: 15) 3 000 倍液和高氮( N: P: K-30: 10: 10) 3 000 倍液轮换浇施,浇至杯内湿润为宜, EC 值小于 0.7 mS/cm。 小苗定植后日温控制在 28 30 ,夜温控制在 25 27 ; 刚换盆 7 d 内空气相对湿度控 制在 75 % 90 %,后期为 70 % 85 %;换盆 7 d 内 光照强度 54 mol/m2.s 90 mol/m2.s,后期逐步 增加到 108 mol/m2.s 144 mol/m2.s。

13、 5.2.5 换盆 5.2.5.1 换盆时期 组培苗移栽后培养 3个月 6个月,待植株长大、根系布满盆壁之后,换口径 7 cm 9 cm的透明营养 杯;继续培养 3个月 6个月,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换盆,此次换盆可用口径 11 cm 12 cm的透明营养杯培 养到开花;也可以进行第三次换盆,换入口径为 15 cm的盆中进行培养,直至开花。 5.2.5.2 换盆方法 首先,将营养杯拿起,轻捏杯身中下部,将植株从盆内取出;除去表面已腐朽的水苔, 将长出的根 系向下理顺,再在其外面包一层新鲜水苔,水苔厚度视盆大小而定;并在营养杯中放入 3个 4个 1 cm1 cm的泡沫粒,最后将包好的植株栽种到新营养杯

14、内,保证栽好后的植株基部稳固,向上提苗时,不致 脱杯;保持上紧下松,使水苔表面低于杯沿 1 cm。 5.2.6 培养条件 营养生长期间昼温控制 在 28 30 ,最高不超过 32 ;夜温控制在 23 25 之间,最低 不低于 15 。换盆 7 d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5 % 90 %,后期为 70 % 85 %;中苗换盆 7 d内光照 126 mol/m2.s 180 mol/m2.s,生长期光照 234 mol/m2.s 270 mol/m2.s, EC值 1.0 mS/cm 1.2 mS/cm;大苗换盆 7 d内光照 270 mol/m2.s 324 mol/m2.s,生长期光照 32

15、4 mol/m2.s 360 mol/m2.s, EC值 1.2 mS/cm 1.5 mS/cm。适时浇水,保持水苔湿润。一般施用 N: P: K为 20: 20: 20的 复合肥 2 000 倍液。 5.3 催花及花期管理 5.3.1 温度控制 5.3.1.1 高温处理 计划产花期前 3 个月 4 个月进行高温处理,保持日温 28 30 ,夜温 23 25 ,促进植 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5.3.1.2 低温处理 DB42/T 1116 2015 5 计划产花期前 4 个月 5 个月进行低温处理,日温 25 28 ,夜温 16 18 ,持续 1.5 个 月 2 个月,花梗长度达到 1

16、0 cm 时结束。 5.3.1.3 花梗伸长和花蕾发育期温度处理 待花梗抽出显现花苞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保持较小的昼夜温差, 日 温控制在 25 28 ,夜 温 17 20 ;开花时, 日 温 23 25 ,夜温 16 18 。 5.3.2 湿度控制 相对湿度一般应控制在 60 % 80 %,温室通风较好的情况下,白天相对湿度在 70 %左右,晚上 80 % 左右。可通过向地面喷水或灌水、喷雾等方法增湿;通过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增温等方法降低湿度。 注意不要向盆内大量浇水来提高湿度,以免引起烂根,湿度变化不宜太大,否则易引起落蕾。 5.3.3 光照控制 催花前高温处理和催花期时,光照应增强至

17、 360 mol/m2.s 450 mol/m2.s,花梗长达 20 cm 后 一般光照强度为 270 mol/m2.s 360 mol/m2.s,开花时不高于 270 mol/m2.s。 5.3.4 栽培管理 5.3.4.1 水肥管理 催花前需施用 1 次 2 次高磷 肥( N: P: K-9: 45: 15)的 2000 倍液;花梗长出后,施( N: P: K-10: 30: 20)复合肥 2 000 倍液;在花梗长到 10 cm左右时,可喷( N: P: K-20: 20: 20)复合肥 2 000 倍液;当花苞长成从开第一朵花起适当减少施肥量,水苔微干时,用有机肥液与 3 000 倍

18、5 000 倍的 ( N: P: K-15: 20: 25)速效肥液混合伴水浇灌,保持基质湿润,浇水与施肥交替进行, 2 次肥 1 次 水。浇水应把握“不浇则已,浇则浇透”、“薄肥勤施”原则,避免基质过干、根系受损及强风吹拂, 防止枯蕾。 EC值、 pH值应施肥后隔天测,合适的 pH值为 5.5 6.5, EC值低于 1.6 mS/cm。 5.3.4.2 花梗定型 当花梗长至 30 cm左右时,用 60 cm 70 cm包塑铁线竖直插于花梗旁,避免损伤叶片、花梗和花苞, 再自下而上用花夹每隔 10 cm轻轻固定花梗较硬部分,保证花梗竖直向上生长。注意花夹应贴在花梗背 面,且最顶端花夹应距最底端

19、花苞 2 cm,否则开花后花面向上而无下垂的弧度。待花枝长至 45 cm左右、 第一朵花开放时,将包塑铁线在第一朵花或侧枝下约 4 cm处向前弯曲,末端微向下伸展,并用花夹将花 梗固定在铁线上。盆花摆放时保持向东南方向,使花朵有较好的向光 性。 5.4 病虫害防治 5.4.1 防治原则 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预防为主;化学药物使用 应 严格执行 GB 4285和 GB/T 8321中 的规定, 科学使用、交替使用。 5.4.2 常见病害防治 5.4.2.1 常见病害 主 要有软腐病、褐斑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煤烟病、病毒病等,(见附录 A)。 5.4.2.2 防治方法 DB42/T 1

20、116 2015 6 5.4.2.2.1 物理防治 保持温室周围及温室内环境清洁,每个月用漂白粉水溶液或石灰水溶液喷洒大棚内外地面,进出温 室人员随手关门,进入温室进行手和足下消毒,生产工具使用前后应消毒。 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温室通风透光,保持适宜温度、湿度,科学施肥用水,促进 植株健壮,提高抗 逆性。每日巡园,调查病虫害危害情况和检查温室质量状况,发现病虫或设施设备故障及时处理。每月 更换 1 次诱杀害虫的黄粘板。 5.4.2.2.2 化学防治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见 附录 A) 。 5.4.3 常见虫害防治 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如果通风不良容易滋生介壳虫;光照不足、下雨天易使蜗牛

21、和蛞蝓大规模发生, 过分干燥容易发红蜘蛛、蓟马等虫害。 根 据实际情况科学施用化学农药,( 见 附录 B) 。 6 质量分级 6.1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依据 DB44/T 347-2006。 6.2 等级判定 6.2.1 单盆等级判定 在符合 DB44/T 347-2006 的分级 要求 时,方能评定为该级盆花。 6.2.2 整批等级判定 在同一批中随机抽取 2 %样品进行检验,所检样品的 95 %以上符合上述标准相应等级的要求,方能 判定为达到该级标准。 7 包装、标识和储运 7.1 包装 前要求 出圃前应消毒、病虫预防,包装前 7 d 不能浇水,外观为表面水苔较干,盆内水苔

22、湿润为好。 7.1.1 小苗包装 将小苗竖直摆放并让叶片按对角线排列于纸盒中,一盆挨一盆摆放,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报纸或无 纺布后封箱,如有需要包装箱六面均用泡沫板隔温保温。以 92.5 cm31.5 cm12 cm 开孔纸盒作 内包装, 每盒 150 株, 95 cm32.5 cm65 cm 开孔纸箱作外包装,每箱放 5 盒,共 750 株。 7.1.2 中苗包装 DB42/T 1116 2015 7 包装纸盒与纸箱同小苗包装。每盒 56 株,每箱 5 盒,共 280 株。分二层四排,叶片上下排列,包 装方法参照 7.1.1 方法。 7.1.3 大苗包装 用 75 cm50 cm40 cm 纸

23、箱按每箱 72 株包装,包装时将苗平放,叶片按同方向排列,花盆底部贴 近长边,并用透明胶带 将营养杯 固定,分两排四层重叠摆放,每层之间用干净软纸或报纸隔开。 7.1.4 花梗株包装 30 cm 内的花梗株用 75 cm50 cm40 cm 纸箱每箱 72 株,超过 30 cm 的 花梗株每箱 48 株。包装 前用开孔三角薄膜袋或无纺布保护花梗芽,将苗平放,花盆底部贴近边沿,叶片同方向排列,并用透明 胶带将营养杯固定,分两排四层重叠 ,每层之间用干净软纸或报纸隔开 。 7.1.5 开花株包装 开花株的花朵和花梗用无纺布包裹,不要伤及花梗或花朵。用 110 cm46 cm11 cm 开孔纸盒包装

24、, 每盒 10 株。包装时花盆底部贴近宽边,叶片左右排列,营养杯用透明胶带固定。每 5 盒用 113 cm47.5 cm60 cm 的开孔纸箱包装成 1 箱,每箱 50 株。 7.2 标识 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 名称、品种名、花色、质量等级、产品数量、产地、生产单位、包装日期等包 装储运图示标志。 7.3 储运 装运储存的场所和所用运输的交通工具均应保持 18 20 恒温,不低于 15 。 8 生产档案 建立温室育苗和盆花生产档案,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调节,上盆、换盆时间安排等,对生 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DB42/T 1116 2015 8 附 录 A (

25、规范性附录) 蝴蝶兰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表 A.1 给出了蝴蝶兰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的要求。 表 A.1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 病原菌拉丁名) 感病条件 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软腐病 (Erwinia carotovara) 高温多湿。 细菌性病害,各龄期蝴蝶兰叶片 和茎的不同部位均可感染,首先 出现透明状水渍软腐现象,有恶 臭,迅速蔓延,数天内导致植株 死亡。 发病时注意控水,不得喷淋;可选用 72 %农用链 霉素 1 500 倍液防治、 10 %多抗霉素 80 倍液等药 剂防治,每 7 d 10 d用药 1 次,连续 2 次 3 次。 褐斑病 (Cerospora ipomoeoe

26、ae Wint.) 全年皆可致病, 以高温多湿的 夏季发生最为 严重。 细菌性病害,似软腐病,发病初 期叶片形成淡褐色水 浸斑点,后 扩大成为褐或暗褐色的不规则 凹陷坏疽斑,病斑周围出现环 纹,湿度高时伤口破裂会出现乳 白色菌泥,最后叶片枯死。 同软腐病防治方法。 疫病 (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 Pythium debaryanum Hesse ) 瓶苗出瓶,移栽 及植株换盆时。 真菌性病害,在叶片、花器假茎 及新芽初期患部出现水浸状斑 点,后期扩大为暗绿色或淡褐色 组织,最后造成全株萎凋枯死。 预防为主,瓶苗出瓶、种植及换盆立即施用 50 % 多菌灵 1

27、 000 倍液或 3.5 %依得利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 稀释液喷施,每 7 d喷 1 次,连续 3 次。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sp p.) 栽培过密或在 中温多湿季节, 特别是梅雨季 节。 真菌性病害,一般危害老叶、生 长不良的叶片、花器,初期在叶 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的小斑点, 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凹 陷呈黑褐色,病斑中央在有坏疽 时会脱落而呈穿孔现象。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通风及日照,施用锌肥增加叶 片厚度防止疫害侵入;感病后用 50 %多菌灵 8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 1 0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 1 200 倍液每周交替喷施 1 次。 灰霉病

28、(Botrytis cinerea) 冬春季节,低温 多湿时,花瓣极 易感染。 真菌性病害,首先在花瓣及萼片 上出现水浸状圆形小点,逐渐变 成 0.1 cm 0.15 cm的褐色斑点。 温室内保持干燥可减少发生,严重时可用 65 %代 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800 倍液或 50 %扑灭宁可 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或 50 %依普同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或 23.7 %福元精 1 000 倍液 ( 勿直接对 花)喷施,每 7 d 10 d喷 1 次,连续 3 次。 煤烟病 (Meliola methitidi.ae) 一般发生于某 些特殊品种,栽 培时通 风不良, 日照较强时易 于发

29、病。 真菌性病害,在蚜虫、介壳虫等 分泌物上形成的黑色似煤灰的 菌丝膜。 加强通风;药剂与灰霉病相近。 病毒病 (Cymbidium Mosaic virus、 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 ) 病毒感染引起。 侵染蝴蝶兰的叶片及花器。叶片 产生黄绿色嵌纹状斑,叶背色素 不均匀;或叶片产生大型褪色轮 状斑,叶片紫化,变厚、畸形, 或叶片缘呈锯齿状;花瓣出现白 色线纹,长短不齐。 栽培无病毒种苗;一经发现立即隔离和销毁。 DB42/T 1116 2015 9 A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蝴蝶兰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表 B.1 给出了蝴蝶兰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的要求

30、。 表 B.1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害虫名称 (拉丁名 ) 防治方法 介壳虫 (Scale insect) 数量少时可直接采用人工抓捕的办法,用刷子或湿棉花将虫体一起擦除;药物防治可用除介王、 大灭松 44 %乳剂或华芬宁 2.8 %乳剂喷雾, 7 d 10 d 喷 1 次,连续 2 次 3 次,以介壳虫处 于 3 龄幼虫期、可移动、蜡壳尚未形成前喷杀最有效。 蚜虫 (Myzus persicae) 3 000 倍蚜虱消或 3 000 倍扑虱蚜等喷雾, 7 d 10 d 1 次,连 续 2 次 3 次。 红蜘蛛 (Tetranychidae) 增加湿度和通风;化学药物防治一般在虫卵孵化后用 2

31、0 %三氯杀螨醇 800 倍液喷雾, 5 d 喷 1 次,连续 2 次 3 次。 蓟马 (Megalurothrips distalis) 可用黄色粘板诱杀;化学防治可选用农倍乐 800 倍液 1 000 倍液或美果松(巴拉松) 50 %乳 剂或蛛螨克(新杀螨) 25 %乳剂,在幼虫发生初期用药效果好。 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速杀 3 000 倍液或 40 %的氧化乐果 1 000 倍 液或好年冬 2 000 倍液喷雾, 10 d 左右喷 1 次, 连续 2 次 3 次。 蜗牛 (Fruticicolidae)和蛞 蝓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量少时可在清晨、傍晚其活动时抓除。大规模发生时可在其幼虫期每 667 m2 用密达 0.5 kg 均匀 撒施,或用蜗克星 0.5 kg 均匀撒施,或生石灰 5 kg 7 kg 均匀撒施。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