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标准转号的说明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标函1998J216号的要求,及国家机械工业局国机管1999J126号文的批复。现将原标准代号ZB T56 001-86 转为行业标准代号QC/T457-1999内容暂时不变。请引用时用新的标准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救护车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救护车。1 定义及分类1. 1 定义救护车是用于抢救和运送伤病人员的专用车辆。1.2 分类按用途不同可将救护车分为下列四种类型z8. 运送救护车Fb. 急救救护车,C. 专业救护车zd. 救护指挥车。1.2.1 运送救护车带有一般医疗设施,能运送伤病人员的救护车。1.2.2 急救救护车ZB T56 0
2、01 -86 代桥WS2-188-75 带有急救设施,能在现场或运输过程中对急危重伤病人员进行急救的救护幸。1.2.3 专业救护车带有某专科(如骨科、胸外科等)特需的急救护照-设施,能对该种伤病人员进行有效救护的救护车。1.2.4 救护指挥车具备现场指挥功能的救护车。2 技术要求2. 1 救护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所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2.2 整车2.2.1 救护车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zB. 海拔3000m以下Fb. 气温-40t. + 40 t。2.2.2 救护车的底盘、发动机、车身、仪表、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等应按本标准的要求选用,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部标准的
3、规定。国藏医药管理局.1987-01 -08发布1987-02-01实施ZB T56 001-86 2.2.3 救护余所有总成应装自己完整、可靠、正确、工作正常、无异口向、不渗漏。2.2.4 救护车性能要求2.2.4.1 救护乍的功力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8. 最高丰速=车辆在水平干燥的硬质路面上行驶,最高行驶速度不低于85km/h。b. 加速性能:0 .-.400m加速的时间不大于30soC. 爬坡能力z车辆最大爬拨度不小于20%。2.2, 4.2 f古lj动系统应工作可靠,性能良好。行车制动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文件的规定p驻华制动器的工作能力应为z车辆满载时应在不
4、小于20%坡道上能制动停车。2.2.4.3 救护车应有良好的操纵稳定佳能。2.2.4.4 救护车内有良好的平顺性,车身振动频率不高于1.6Hz。2.2.4.5 町9尝尝有1病室内应通风良好,风速为0.2-0.3m/s,以保证所有乘员对新鲜空气的最低需求量。2.2.4.6 救1tt的密封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z8. 经j林币,除门窗允许有微量的惨水外,车身其它任何部位不应有雨水掺入zb. 行车时粉尘侵入量的比值不得超过5%。以4.7救护车行驶时,车内噪声不大于75dBz车外噪声应符合GB1 94-79 (文件和JB4019 -85 (、JB 3748-84 客车道路试验方法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5、4.2 救护车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如下z2.2.3、2.2.4.2,2.2.5, 2.2.62.2.8 (夕1,)、2.2.9,2.3.1. 2.3.8、2.4.1 2.4.4、2.5.1-2.5.12、2.6.1-2.6.2、2.7。4.3 在检验过1宫中,如有某项不咛什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修整,经#整整后,可再提交检验,直至合格。4.4 型式试验的救护丰应按本标准川定近行检阶合格的车辆,每次试验的丰辆不少于2辆。4.5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z8. 新产品投产前包括老产品转厂); b.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三年不少于次,C. 停产二年
6、以上再生产时z趴在设计、工艺、材料t有重犬改变时。ZB T56 001-86 4.6 理式试验除包括4.2条中所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需进行2.2.4(除2.2.4.2项夕阳2.2.6(涂层性能款和相关项目的规定进行试验。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5.1 每辆救护车在仪表板或其它明显的位置应有铭冉,铭牌所有下列标志z8. 产品名称zb. 产品型号FC. 产品编号F发动机编号z底在编弓zd. 额定乘员数pe. 出广日期zf. 制造广名称zg. 制造厂地址。5.2 救护车人库前应当z求:Jp8. 所有不涂漆的外露金属件(除消声器和排气管夕阳应涂以中t润滑油或其它防腐涂b. 放净冷却水和袖箱中的燃袖pC. 拆开蓄电池搭铁线Fd. 关闭车辆全部门窗,并锁好车门。5.3 救护车出厂时,应按底盘生产厂所带附件和改装部分配置随车工具和专用工具。5.4 救护车出广时,应有使用说明书(包括原底盘说明书、产品合格证、随车工具明细表、装箱清单等。5.5 救护车制造厂应协助用户解决车辆长途运输中的用材及其它便利条件。5.6 救护车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附加说明z木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提出。由t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西北医疗设备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郭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