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2880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合肥五十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我校语文组举行了以 “文学与生活 ”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丰富 ,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 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语句 应该为 _( 2分) 语句 应该为 _ ( 2分) 答案: 答案:一: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答案:二: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答案:一: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

2、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答案:二: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第一句 “提高 ”与 “兴趣 ”动宾搭配不当,第二句 “通过 ”“ 使 ” 两个介词短语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分 歧 ( q) 诀别 ( ju) 憔悴 ( qio)一 霎 时( ch) B酝 酿 ( li

3、ng) 焚 香( fn) 援 助( yun)黄 晕 ( yn) C停 滞 ( zh) 祷 告( do) 须 臾( y)满 载 ( zi) D 竦 峙 (sng)栖 息( ) 模 样( m) 偌 大( ru)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 b与 p, j、 q、 x的区别, n、 l的区别, z、 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运用反选排除法,选择容易判断的信息点,有错就排除。 A“霎 ”声母错误, B“酿 ”声母错误, C“载 ”声调错,故选 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4、。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恍然大悟花团绵簇美不胜收 B疲惫不堪宽弘大量独具慧眼 C梦寐以求得意洋洋小心翼翼 D整装待发洗耳恭听鸦鹊无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A“绵 ”为 “锦 ”,B“弘 ”为 “宏 ”, D“鹊 ”为 “雀 ”,故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春( 14分)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

5、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

6、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 1】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 _”、 “_”、 “_”、 “_”。 (4分 ) 【小题 2】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分 ) 【小题 3】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 (2分 ) A 树上结满了

7、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小题 4】第三段写到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3分) 【小题 5】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上下句)。( 2分) 答案: 【小题 1】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小题 2】人们在草地上愉快的活动。 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和可爱。 【小题 3】 C 【小题 4】温暖 (亲切、慈爱、幸福 )。示例:像柔滑的绸缎,像老师深情的目光等等。 【小题 5】略 【

8、小题 1】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所名篇,本题是学习老师讲授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点明景物和 “春 ”字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句子所写内容概括即可,要说明侧面烘托的作用,表现春草什么特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本句内容, “闭了眼 ”“仿佛 ”是表示对景物进行想像, “桃儿、杏儿、梨儿 ”指秋天的果实,比较各项内容,即可选出答案: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体会作者把春风比喻成 “母

9、亲的手 ”用 “抚摸 ”一词的写法,即可理解其表现的春雨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想像能产生同样感觉的相似事物。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根据所背诵的古诗,写出描写春的上下相连的两句古诗即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后母的三巴掌( 14分)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 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 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 ”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 ”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

10、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 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 ”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 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 “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 ”,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

11、钱不? ”“有。 ”我听见后母 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 ”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 “过年呢,不借给她。 ”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 “啪 ”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 “该把屁股打碎。 ” 从此, “帮 ”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 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 14岁

12、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 ”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 “啪 ”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 “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 【小题 1】简要概括引出 “后母的三巴掌 ”的三件事: (3分 )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小题 2】 “后母的三

13、巴掌 ”给 “我 ”的深刻教益分别是:_( 3分) 【小题 3】文中三次细写了 “我 ”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4分)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 “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 【小题 4】简析文中 “后母 ”的性格特征。( 4分) 答案: 【小题 1】偷瓜; 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 【小题 2】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小题 3】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

14、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 “痛苦感受 ”“深刻教训 ”“后母严厉 ”答出一条即可视为正确) 【小题 4】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 “严厉 ”来回答,同时要有简析部分也即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归纳特点)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文题 “后母的三巴掌 ”在文中搜寻与 “三巴掌 ”有关的情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根据事件,语言要简洁,不要叙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上答的解答,了解后母为什么给我 “三巴掌 ”,明白事件的起因,即 “我 ”犯了什么错误,从这个角度思考后母 “三巴掌 ”对我的教益。 考点:归纳内容

15、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要从表现 “我 ”与 “后母 ”两个人物上概括,一说明表现了 “我 ”挨打后痛苦的感受,二说明侧面表现了后母对 我管教的严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16、不习乎?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贤哉回也, 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 “三军可 夺帅也, _ 。 ”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7、,仁在其中矣。 【小题 1】上文选自 ,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 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分) 【小题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2分) 【小题 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4分) 人不知而不 愠 传 不习乎 不 逾 矩 曲 肱 而枕之 【小题 4】翻译下面句子 ( 4分) (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理解。( 2分) 答案: 【小题 1】论语 儒家 【小题 2】一箪食一瓢饮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 3】生气,恼怒 老师传授的知识 超过,越过 胳

18、膊 【小题 4】(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小题 5】略 【小题 1】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自己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文句子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箪、瓢、匹,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

19、,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传 ”是动词名用,指 “传授的知识 ”,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知 ”“好 ”“逝 ”“斯 ”“舍 ”,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0、。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不是要求翻译句子,而是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的理解。先理解 “罔 ”“殆 ”两字的含义,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上来谈认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 赏 ( 5分) ( A) ( B) 母亲呵! 成功的花, 天上的风雨来了,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心中的风雨来了,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两首小诗选自作者 _写的 名著阅读,其名著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 _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 _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答案:冰心 繁星 春

21、水 母爱 大自然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的考核的题目,注意积累。 考点:识记文 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语言表达 从句子的语气、用途等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最能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的一项是( )( 3分)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从来不请别人吃饭。有一天,仆人提着篮子碗去河边。有人问: “莫非你家主人今天要请客? ”仆人答道: “他请客?等下辈子吧! ”此话恰被财主听到了,他对着仆人破口大骂: “你这个王八蛋!_ ”。 A你怎么知道我不会请客 B谁让你替我许下请客的日子? C下辈子我也不会请。 D我偏要请一次!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根据短文中人物的言行判断其性格 “ 吝啬 ”,再根据 “

22、你这个王八蛋! ”强硬的语气,判断符合人物性格的句子即 B反问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语文第三单元学习中我们一同感受四季,仿照下面例句,请以 “我爱夏天 ”或 “我爱秋天 ” 或 “我爱冬天 ”为开头写一段话。( 3分) 我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姹紫嫣红。 答案: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的结构(三个分句)和写作手法(排比),按照要求仿写,注意第第一分句与后三个排比的分句子之间的关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古诗词默写( 6分) 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光悦鸟性, _

23、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秋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 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几处早莺争暖树, 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 ,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答案:海日生残夜 潭影空人心 枯藤老树昏鸦 随风直到夜郎西 谁家新燕啄春泥 故人具鸡黍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残、潭、藤、鸦、郎、啄、黍,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 级为识记

24、A。 作文 作文( 30分)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 “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600字以上) 要求: 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 “快乐 ”、 “烦恼 ”、 “细节 ”、 “浪花 ”等),使文题完题。 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成长的滋味 成长已从记事 开始了,记住的,都是美好的瞬间,花样的童年。你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或是想要

25、得到的最温馨的画面,一定有童年的笑螺号,温暖的草房子,很美。成长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当你大哭着想要回家,却不得不和父母说再见的时候,你心中是否含有伤痛?当幼儿园的阿姨放下正升起的你,去抚摸,去安慰别的小朋友时,你的心中是否用出淡淡的酸楚。 可是,那只是幼儿园,你还只知道哭,刚哭完,就去和刚吵完架的孩子玩去了。那是一种纯真,一种无邪,一种童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成长的迅速,我们进入了小学。没有天真的笑脸,只知道不惹老师生气,只知 道怎样考高分争得老师的欢心。一切只是为了三好生,为了报送名额。有些人,为了那些名额,居然心甘情愿把自己最珍贵的那份友谊丢弃。小学生活中,金钱和势力也显得格外重要。

26、老师给的什么 “特殊照顾 ”之类的,取得了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涯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在小学中,我们得到了成长的收获 知识,同时也摒弃了自己的所有 纯真。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长的滋味。 进入初中,我们还在成长,在蜕变。谈笑风生时那份无拘无束少了,换上了那个拘谨的脸庞。在学习的海洋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苦苦挣扎。成长中,我们失去了小学时的玩乐,却得 到了许多知识。测试,公益讲座,课外班,名师点评,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水泼不进,倒也显得格外的充实。 在反复诵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时候,在反复运算一道几何题的时候,在背那些无聊的分子式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成长,究竟是什么?在成长的

27、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又遗失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有摒弃了什么?快乐的时候,是谁迎接你的笑脸?孤独无助的时候,谁,照亮了你心中的阴霾? 成长的滋味,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更多的是收获,更多的是体味 试题分析: “成长 ”是经常写的话题,此文不难写。抓住引导语中 “你的 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 ”这句话来选材。比如写 “成长的滋味 ”,写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种或种种 “滋味 ”:憧憬、迷茫、感动、失落、疑惑、精彩、后悔等等。可以写一种 “味道 ”,可以写多种 “味道 ”,一事一味,多事多味,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述来表达自己品尝到某 “味道 ”,从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感想评论各种 “味道 ”,写作水平一般的可采用第一种写法,叙述事情谈感受,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采用第二种写法,品味生活,感想生活。 “味道 ”是品出来的,是指一种感受,所以要注意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尽量多写心理活动。值得提出 的是,可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可以将一种不良的感受,比如 “失落 ”当作良好的感受来写,强调这种感受对人的成长的作用与意义,从酸中品出甜来,这是不错的写法。文章的结尾要有所引申,品 “味道 ”,就是品生活,品人生,考场作文, “明亮的尾巴 ”还是需要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