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894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毛泽东词二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 “反其意 ”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 “风雨送春归 ”的曲折,但 “飞雪迎春到 ”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此题的正误要从整体上把握词的

2、意境及其表现手法。 A项是将此词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进行比较,从全词的内容和立意看,确实与陆游的不同,故 A项对。 B项分析词的开头两句,从成词的背景看,此刻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新中国面临很多困难,正所谓 “风雨送春归 ”,而我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确是乐观向上,就是词中所言 “飞雪迎春到 ”,故 B项是对的。C项未能分辨梅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区别,应该是由外而内的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故 C项是错的。 D项是全词的主题,故是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根据课文的内容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务必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要从课文中去寻求依据,以便逐一分析

3、各个选项。 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A望长城 /内外,惟余 /莽莽。 B江山如此 /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 C已是 /悬崖百丈冰,犹有 /花枝俏。 D待到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望 /长城内外 ,惟余 /莽莽 ;B: 江山 /如此多娇,引 /无数英雄 /竞折腰。D: 待到 /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节奏停顿的能力。 点评:学生应了解诗歌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诗歌鉴赏 比较阅读 甲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

4、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乙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 1】揣摩品味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雪 飘 (形象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 莽莽 (运用叠音,读起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描绘北国的壮丽景象,蕴涵着磅礴的气象) C北风 卷 地百草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5、 D 散 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小题 2】乙文中的下列诗句与甲文写景视觉角度相近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的四个句子赏析不够恰切的一句是() A第 句赋予雪中的高原以动态的美感,犹如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或舒展柔美,或奔腾壮烈,显出奔放活泼的气势,神采飞扬的英姿。 B第 句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特别艳丽多姿。作者调配了两种反差很大的色彩,点染修饰,显得既纯洁素雅,又

6、富丽热情,充满了青春气息。 C第 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雪之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犹如梨花盛开的奇异景象。 “忽如 ”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 “胡天 ”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对边塞奇景既好奇又留恋的真情实感。 D第 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色,用 “愁 ”“惨 ”修饰形容,感情色彩十分强烈,为下文饯别场面酝酿了气势。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散 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表现了北方的严寒,军旅的残酷和士兵的辛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 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诗词赏析

7、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 “炼字 ”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小题 2】 试题分析: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此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与甲文( 从色彩 银、蜡 、形貌 蛇、象 、动作 舞、驰、比 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 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 “北国风光 ”的壮丽奇观)写景视觉角度相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点评:诗词鉴赏 在近年的语文中考中逐渐走俏,成为文学鉴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对这一题型进行深入探讨,掌握诗词鉴赏的

8、方向和角度,对学生的审美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 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雪之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犹如梨花盛开的奇异景象。 “忽如 ”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 “胡天 ”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但没有留恋之意,所以 C项赏析不够恰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 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阅读测试题

9、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 1】给画线字注音。 蜡 ( )象 分 ( )外 妖 娆 ( ) 今 朝 ( ) 【小题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小题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 _ 【小题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 _ 【小题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 “望 ”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

10、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人用 “惜 ”“输 ”“逊 ”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 “风流人物 ”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答案: 【小题 1】 l fn

11、 ro zho 【小题 2】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 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 【小题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小题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 5】 C 【小题 1】 试题分析:做题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 “蜡 ”不能误读成 “措 ”; “娆 ”不能误读成 “晓 ”。 “分 ”作为动词 “辨别、散,离 ”等意思讲时,读 “fn”;作为名词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或动词 “料想 ”等意思讲时,读 “fn”。 “朝 ”多音字,既可念做 zho,也可念做 cho,作为名词时通常读 “zho”;作为介词或动词时,通常读 “cho”。 考点:本题

12、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书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词的上半阕写了作者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意项,尤其是 “长城 ”、 “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 “千里 ”“万里 ”相照应,写地域的辽阔。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提取信息及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

13、人生态度,(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江山如此多娇 ”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学生做题时要注意 “娇、竞、折 ”等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 ,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小题 4】 试题分析: “俱往

14、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 “风流人物 ”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 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小题 5】 试题分析: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赞美当今的风流人物,并不是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

15、法跟现代人相比。所以 C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 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阅读测试题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小题 1】 “卜算子 ”是 _名, “咏梅 ”是词的 _。词的前两句,是_。 【小题 2

16、】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的意思是说明_。 【小题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 ”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 ”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 “已是悬崖百丈冰 ”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 ”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 “俏也不争春 ”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 ”“她在丛中笑 ”,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 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

17、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答案: 【小题 1】词牌题目小序 【小题 2】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但立意却和陆游的原词相反。 【小题 3】 B(不是 “对比 ”,而是 “陪衬 ”) 【小题 1】 试题分析:学生平时学习时要对文学常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并加强记忆。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如果以填空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小题 2】 试题分析: “其意 ”指陆游咏梅词的思想、情调、主旨和意象等。

18、“反其意而用之 ”即用 “卜算子 ”这个词牌和 “咏梅 ”这个题材而表现与陆游词不同的思想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可以从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方法上去理解。 【小题 3】 试题分析: “已是悬崖百丈 冰 ”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 “犹有花枝俏 ”。 “悬崖 ”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 “百丈冰 ”显示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 “俏 ”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 “悬崖 ”“百丈冰 ”的险恶环境来衬托 “梅花 ”傲岸挺拔、花中豪杰

19、的精神气质。所以 B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根据课文的内容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务必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要从课文中去寻求依据,以便逐一分析各个选 项。 语言表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动态的景物了? 答案:略 试题分析:山、原这些静态的景物化为动景,有多种因素: 第一,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觉跟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第二,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第三,时代的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

20、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点评:诗词鉴赏在近年的语文中考中逐渐走俏,成为文学鉴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对这一题型进行深入探讨,掌握诗词鉴赏的方向和角度,对学生的审美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小题 1】 惟 余莽莽 _ 【小题 2】 须 晴日 _ 【小题 3】略 输 文采 _ 【小题 4】 俱 往矣 _ 【小题 5】 数 风流人物 _ 【小题 6】犹有花枝 俏 _ 【小题 7】 寂寞 开无主 _ 【小题 8】更 著 风和雨 _ 答案: 【小题 1】只 【小题 2】等到 【小题 3

21、】差 【小题 4】都 【小题 5】数得上、称得上 【小题 6】俊俏、美好的样子 【小题 7】孤单冷清 【小题 8】通 “着 ”,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试题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文中字词的意思加以整理并记忆;另外,词离不开句,正确解释字词的含义,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去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解释字词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写词,又称填词,因为词是有固定的形式

22、和音律的,这个固定的形式和音律就是词牌名,词人有时还会给所填写的词加个词名,即题目。请完成下列图表。 词牌名 词名(题目) 沁园春雪 卜算子咏梅 答案:词牌名:沁园春卜算子词名:雪咏梅 试题分析: “沁园春 ”为词牌名, “雪 ”为题目; “卜算子 ”为词牌名。 “咏梅 ”为题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分词牌名和词名(题目)的能力。 点评:对文学常识的认知,关键在于平时学习的积累。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背诵积累,阶段总结等。 书写 给画线的字词注音。 惟余 莽 莽( ) 成吉思 汗 ( ) 分 ( )外妖 娆 ( ) 数 ( )风流人物 寂寞 ( )( ) 驿 ( )站 花枝 俏

23、( ) 更 著 风和雨( ) 一任群芳 妒 ( ) 零落成泥 碾 作尘( ) 答案: mng hn fn ro sh j m y qio zhu d nin 试题分析:做题时要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 “莽 ”不能误读成 “苯 ”; “娆 ”不能误读成 “晓 ”; “驿 ”不能误读成 “择 ”; “俏 ”不能误读成 “肖 ”; “妒 ”不能误读成 “护 ”;“碾 ”不能误读成 “展 ”。 “汗 ”作为名词或动词讲时读 “hn ”;作为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讲时,读 “hn ”。 “分 ”作为动词 “辨别、散,离 ”等意思讲时,读 “fn”;作为名词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

24、物质或因素 ”或动词“料想 ”等意思讲时,读 “fn”。 “数 ”当读作 sh时 ,多为名词,如数学、数字等;当读作 sh时,多为动词,如数星星等;当读作 shu时,常用于古文中,多为副词,如数见不鲜等。 “著 ”作为动词 “显明,显出 ”或名词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 ”等意思讲时,读 “zh”;作为动词 “附着,穿着 ”讲时,读 “zhu”;作为助词 “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讲时,读 “zhe”。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书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 累,阶段总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