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896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乌镇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1936年 10月 19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在上海 yn( )落。鲁迅,以博大的民间情怀将自己和最广大民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猛醒到战斗,从批判到建设,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 mng( )刻下了永远的痕迹,他的精神,已rng( )入我们民族的血 mi( ),化为永远的民族魂。 答案:陨、铭、融、脉 试题分析: “陨 ”易写错偏旁, “铭 ”易写成同音的错字, “融 ”更易写成同音字,如溶等, “脉 ”则易多写或少写笔画,即笔画不准,如把右边的 “永 ”写成

2、六画或四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字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4分 ) 【小题 1】今年的国庆节,嘉兴连续的晴好天气,让人们多了一份出游的好 心情,南湖、乌镇等各大著名旅游景点游人人满为患。 【小题 2】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答案: 【小题 1】 “人满为患 ”改为 “络绎不绝 ” 【小题 2

3、】 “既然 ”改为 “即使 ” 试题分析:【小题 1】语病用词不当,人满为患指因人多容纳不了造成了困难,含贬义。应改为 “络绎不绝 ”【小题 2】语病为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 “既然 ”改为改为 “即使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 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

4、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综合性学习。( 6分) 桐乡市开展创建国家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 “我与语文工具书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调查分析】( 2分) 【小题 1】右图是某小组对全班 42位同学使用工具书 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 _ _ 【姓氏排名】( 2分) 【小题 2】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人物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重新排列。 人物:贾宝玉 张顺 鲁智深 阎婆惜 范进 _ _ _ 【问题探察】( 2分) 【小题 3】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

5、,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 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 40字左右) _ 答案: 【小题 1】 “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 ”或 “很少有同学经常使用工具书。 ” 【小题 2】张顺 范进 贾宝玉 阎婆惜 鲁智深 【小题 3】例:大家好!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直接可以问老师,省时高效。 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总之,围绕重点,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知道,这是对于 42名同学 “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及各占的比例

6、。由此可以总结出: “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 ”或 “很少有同学经常使用工具书。 ” 试题分析:首先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拟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 “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表达能力。 点评:观察图表一定要看表头,即表格(图表)的标题 ,题目,或者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表格信息的语句。 【小题 2】试题分析: “贾 ”为十画, “张 ”为七画, “鲁 ”为十二画, “阎 ”为十一画,“范 ”为八画,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张顺 范进 贾宝玉 阎婆惜 鲁智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 点评:汉字的书写,我们不仅要写对,写好,还要注意笔画和结构的正确。尤其是结构,下

7、下不能写成左右,半包围不能写成全包围等。 【小题 3】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自圆其说即可,但一般要同意乙方观点,因为查工具书不仅是一种好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能力。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处处都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课内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时一定用心这道题目让我们感受到平时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另外它还提醒我们,平时要多动脑筋,遇问题要多交流、多表达,时间长了,语文表达的能力就会提高了。 现代文阅读 怀想那片青青草地 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郊区的小城镇,这里的环境趋于宁静,也自然使我的心境好起来。这几天回忆过去,不知何故

8、,常使我 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 。它在不惹人注意的时候,常以一种青春的蓬勃和生 机的活力,悄悄展现着生命的颜色,生长着这个季节中独有的嫩绿。青青的草地,清香的叶脉,染绿过我的童年,洗涤过我的心灵,至今仍在牵动着我的思念。 每当阳春三月的日子,大地刚刚苏醒,万物生机勃勃。这片青青的草地宛如茫茫人海中久违的朋友,给走过严冬日子的每一个人送来无限的温暖,送来热爱新的生命的力量和勇气,这些绿色的生命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希冀。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春风的吹拂下,这片嫩绿的小草不喧哗、不声张、不嬉闹,像刚刚睡醒的姑娘一样有些娇羞,文静地站着,鲜嫩的叶片上溜滑着一滴滴闪亮的

9、露珠,在微风的吹拂下 ,晶莹剔透的露珠从叶尖上颤颤地滚落下来,使人想起千万点晶亮的杏花春雨,想起生命成长的过程 我们这些调皮的小孩赤着脚,走进了这片翠绿的草地。 脚丫踩在温软的泥土上,草叶亲吻着光滑的小脚,立刻有一种痒酥酥凉沁沁的感觉,人立刻变得透体芬芳。 我玩累了,随意躺在舒适柔软的草地上,闻到了一种梦一般飘来的鲜嫩、温馨的气息,我的干涸已久的心田,被这一片碧绿种满了生机。 那一天清晨,我静静地伫立于湖边,聆听一种小草生命悄然拔节的声音,心头有如暖流涌过。那些弱小但又顽强不屈的草,从执着追求到旺盛生长,昭示出一种原始的壮美 。那片小草,纷纷地擎起了一面面青春的旗幡,沐浴着春风,欣欣然地欢舞,

10、自由自在地歌唱。于是 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 下雪的日子里,我静静地伫立在窗前,透过明亮洁净的玻璃窗,凝望着窗外那一朵朵轻盈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上飘落下来,轻轻地覆盖在那片干枯的草地上,心想:那片草地来年一定依然会重发新叶、长得更茂盛的,一定会再展示不朽的活力、刻意追求春天的繁荣、演奏绿色的生命进行曲的。 然而,那片给了我很多慰藉的草地,现在已经永远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消失在一次填湖筑路的兴建小城镇的建设中。 现在我蜗居在小城镇的新村里,静谧的夜里,心里总想到那片青青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原始对心灵的一种召唤,在这种时候这样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会得到舒心的超脱。我曾好几

11、回在梦中,与这片青青的草地共同度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有了绿色的地方,每一天都是新的。绿色对于每一个新村、每一个城市都是何等的重要。 是的,每当我走过任何一块绿地,我的心中总会响起一支春天的歌,总会怀念起我童年时代拥抱过的那片青青的草地。 【小题 1】作者面临居住环境的变迁,时常 “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 ”,牵引着作者一次又一次 地怀想那片青青草地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小题 2】选文第五段中说: “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这里 “放牧 ”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 分) 【小题 3】赏析: “脚丫踩在温软的泥

12、土上,草叶亲吻着光滑的小脚,立刻有一种痒酥酥凉沁沁的感觉,人立刻变得透体芬芳。 ”( 3分) 【小题 4】联系全文,反复品味第七段,说说你有哪些感悟 ( 3分) _ _ 答案: 【小题 1】( 1)草地显示了青春的蓬勃和生机的活力,展现着生命的颜色;( 2)草地(绿地)能给人以温暖、力量、勇气、希望;( 3)使浮躁的心灵得到舒心的超脱。(每点 1分,意思对就可。) 【小题 2】 “放牧 ”的含义指心灵自由自在地驰骋,表达了作者对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青草地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第一问 2分,第二问 1分。) 【小题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地的温软,带给人无限的亲切与舒心,表达了作者

13、对这片草地的喜爱之情。(答出修辞 1分,其他赏析 2分) 【小题 4】示例:人类必须在关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建设,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舒适,而忽略人类的长远幸福。(言之有理即可,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问题句出现在第一段,可见答案:要到下文寻找,下文中对 “那片青青草地 ”回忆的段落是二至六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不难看出“这片青青的草地 送来热爱新的生命的力量和勇气,这些绿色的生命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希冀 ”“ 那片草地来年一定依然会重发新叶、长得更茂盛的,一定会再展示不朽的活力、刻意追求春天的繁荣、演奏绿色的生命进行曲的 ”;七至八段,尤其是八段,是针对上文抒情议论的语 段,里面

14、有 “心里总想到那片青青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原始对心灵的一种召唤,在这种时候这样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会得到舒心的超脱。我曾好几回在梦中,与这片青青的草地共同度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这样的关键语句。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我们不难概括出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确定答案: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关键语句,揣摩出原因,最后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 【小题 2】试题分析: “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精读此句,我

15、们知道 “放牧 ”的对象是 “心灵 ”,因此 “放牧 ”在语境中指心灵自由自在地驰骋,表达了作者对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青草地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句子及文章内容。要求分析词语时,一般要按照 “词不离句 ”的原则,根据句子的意思,揣摩出词语具体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 【小题 3】试题分析:本句很明显运用了修辞,这是首先的赏析角度, “亲吻 ”把草地人格化了,结合语境答出效果即,表达了对草 地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

16、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 【小题 4】试题分析: “然而,那片给了我很多慰藉的草地,现在已经永远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消失在一次填湖筑路的兴建小城镇的建设中 ”句中的关键词是“消失 ”“建设 ”,可见感慨于在发展中对自然的破坏,因此我们应从发展与保护的角度得到很多启示。如:人类必须在关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建设,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舒适,而忽略人类的长远幸福。再 如:发展要与自然相谐调。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感知文章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点评:感悟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事件的来龙去脉、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

17、也是很重要的。 文言文阅读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18、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 管晏列传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 已而 鲍叔 事 齐公子小白 ( ) (2) 管仲 囚 焉 ( ) (3) 鲍叔既 进 管仲 ( ) (4) 天下不 多 管仲之贤 (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小题 3】根据选文说说鲍叔牙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分) 答案: 【小题 1】( 1)侍奉 ;( 2)被囚禁;( 3)举荐;( 4)称赞 【小题 2

19、】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 【小题 3】鲍叔牙具有善良、 宽容、无私、善识人才、为国着想的优秀品质。 【小题 1】试题分析: “事 ”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根据语境译为 “侍奉 ”。 “ 囚 ”是被动用法的词语,应译为 “被囚禁 ”。 “多 ”是最易错的,一般没有动词用法,要根据语境推断。此句的意思是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20、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 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中的关键词有 “贾 ”“多自与 ”等,都是注解中的词语。 “贾 ”应译为动词,经商。 “多自与 ”即多给自己,也就是自己常常多拿(分)一些。把词语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

21、根据上下文推断 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3】试题分析: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可见鲍叔牙善良、宽容、忠厚,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表明鲍叔牙善识人才、为国着想。第二段中的管仲的话更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印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诗歌鉴赏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22、小题 1】诗中 “当年万里觅封侯 ”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2分)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小题 2】诗中表明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 2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词中的 “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等语句,我们可 知,诗人的愿望是为国杀敌立功,建立功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全诗,所以要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

23、,按照诗句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并将其正确概括出来。 【小题 2】试题分析: “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 ”是审题的关键语句,因此我们在诗中找写梦境的语句,即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句是高度概括的语句,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明白诗句的表面意思,还要透过诗句深入了解其内涵,如思想、情感、身世、背景等。用 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一定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解把正确的语句锁定。如果不易确定的,要在几个答案:中加以比较。把把握性最大的写出。 默写 根据提示默写( 6分) 【小题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 2】浮云游子意, 。 【小题 3】初中

24、毕业前夕,同学们互相激励,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 ”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小题 4】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表示 “ ,赢得生前身后名 ”,苏轼坦言 “西北望, 。 ” 答案: 【小题 1】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 2】落日故人情 【小题 3】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 4】了却君王天下事;射天狼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小题 1】渐【小题 2】故【小题 3】济了沧【小题 4】却狼等易错字外;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题干中的提示语言,这样才能使整个默写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

25、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缕阳光,或从山岚中喷薄而出,或从晦暗的阴云中艰难滤出,或是在春风中荡漾,或是在冬天里温暖 忆中木鱼敲击混沌,于是醒悟;如阵阵细浪冲刷心的柔软,于是温暖 事涌心头情郁其中,我笔写我心,不亦快哉? 请以 “心中,那一缕阳光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 ( 2)要有真情实感,主题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

26、案:略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由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组成。提示语是启迪思维,打开思路的重要部分。我们在 分析提示语时不难发现, “一缕阳光,或从山岚中喷薄而出,或从晦暗的阴云中艰难滤出,或是在春风中荡漾,或是在冬天里温暖 ”提示我们,我们的作文可以写 “心中那一缕阳光 ”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前后有什么不同。 “忆中木鱼敲击混沌,于是醒悟;如阵阵细浪冲刷心的柔软,于是温暖 ”提示我们,还可以写 “心中那一缕阳光 ”的意义和作用等。 分析提示语之后,我们就要想题目可以补什么,自己可以写什么,思考之后,把最熟悉的内容,最真切的感受,用饱含真情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这类

27、提示语加题目的作文,一定要 注意把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 ;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行文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当然平时的练笔也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