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2897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个字。( 3分) 哈尔滨市平房区一处在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挖出了两个坛子,里面满满装的都是古代铜钱,写着 “嘉 元宝 ”、 “政和通宝 ”、 “祥符通宝 ”、 “崇宁通宝 ”等。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毕丛良介绍,坛子里装的是宋代钱币,距今已有近 1000年的历史了。 据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 6日上午,有市民拿着两枚古钱币来到文管站,想鉴定是什么年代的、值不值钱?经鉴定,两枚钱币均是宋代古币,分别是 “嘉 元宝 ”和 “崇宁通

2、宝 ”。哈市文物管理站研究部主任告诉记者: “崇宁通宝 是宋徽宗时期铸造的,钱文是宋徽宗亲书的瘦金体,钱币的书法艺术价值很高,但市场价值一般。 ” 答案:哈尔滨挖出两坛专家称市场价值一般的宋代钱币。 试题分析: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必须要找到主语和谓语,即有关谁,什么事。通读两段文字,可以发现 “哈尔滨市平房区 ”是主语,谓语即 “在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挖出了两个坛子 ” “钱币的书法 艺术价值很高,但市场价值一般 ”,但都写出来字数较多,所以要把最核心的内容写出来,如可概括为 “哈尔滨挖出两坛艺术价值高、市场价值一般的宋代钱币 ”等。意思对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点评

3、:对于语段内容的概括,在概括时要找到所写内容的主语和谓语,即概括清楚是有关谁发生了什么事。当然这个谁可以是人、机关单位、物等。 仿照示例, 以 “沉默 ”“思念 ”为话题再各写一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 3分) 示例 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 沉默是一种孕育,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 现实。 答案:示例: 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 沉默是一种震荡,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 试题分析: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即 “思念是 ,让你在 的日子里 起来。沉默是 , 在沉默了 之后,终于 ” ,尤其要注意所用的修辞,即比喻。句式一

4、致,修辞正确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按要求补 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3 分) 一位记者在果茶店里询问加了哪些添加剂,有位老板理直气壮地说: “加什么样的添加剂,是我们的商业秘密,不能告诉你! ”对这样的老板,你是这样劝告的: 。 答案:示例:老板,你这种做法是非法的。所谓商业秘密不是你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理由,你只有守法经营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 3 分。观点正确,体现劝告,语句通顺,回答合理即可) 试题

5、分析:此题为口语交际题,重点是指出老板做法的错误所在,说话时要有针对性,即要反驳老板的 “是我们的商业秘密 ”。除此之处,还要注意称呼及说话的语气。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点评:口语交际题做答时,要注意三点:一要有称呼,二要扣题干要点;三要注意用词和说话语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 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3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即使是最困难的事,只要自己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 当然,方式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情的真相,冷静思考引起困难的原因,也就是在出

6、现困难的时候很快觉察,这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示例 : 在困难面前怎么办? 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个空后面的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可知,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即空前面提到的与 “遇到困难 ”相关的问题。第二个空,根据空前面的 “只要自己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 ”应该用关联词语 “就 ”与前面相连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整体理解语段内容,注意空前后的语句,就能把要求填写的句子准确的填写出来。 选择题 下列加线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诘 难 (j)尴 尬 (gn) 羲 皇上人 (x) B旁 骛 (w)承

7、 蜩 (zhu) 强 聒 不舍 (gu) C 佝 偻 (gu)汲 取 (j)忐 忑不安 (tn) D 骈 进 (pin)陨 落 (yn)五 行 缺土( hn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诘 ”应读 ji, B“蜩 ”应读 tio,D“行 ”应读 x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下列句子没有语 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

8、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截至 15日,我省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 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子不简洁,把 “拿不出新软件 ”删去。 B表意错误,应去掉 “不 ”。D下降不能用倍数,应改为 “一半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 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

9、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豪放词派代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文章首先是用论据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然后是正面立论,间接批驳对

10、方的谬论。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是法国文学家雨果,这篇演讲稿激情澎湃,闪烁着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答案: B 试题分析: “豪放词派代表 ”是错误的,应改为 “婉约词派代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文章的掌握情 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3分) A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谦卑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 B如果说发展经济

11、、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 推动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C日本政府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D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不可思议 。 答案: C 试题分析: “置之度外 ”指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 “日本政府 ”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成语,包括文言文中出现的成语,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这些词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12、 3分) A滞碍田圃锲而不舍红妆素裹 B阔绰妖娆吹毛求疵喏喏连声 C旁骛沙哑媚上欺下自知之名 D商酌喧攘咬文嚼字袖手旁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红妆素裹 红装素裹 C自知之名 自知之明 D喧攘 喧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现代文阅读 (一)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 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

13、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 “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 “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 ”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 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

14、,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 孙老师说: “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 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

15、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 ”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 “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 “谁说的?他们可 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16、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 ”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 “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 女人说: “你看你。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 “听见没有,下雪了。 ”孙老师说: “听见了,下就下呗。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 孙老师翻了翻身: “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 “你 ” 女人已经听见孙

17、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 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 ”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 ”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

18、“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 “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中国卷) 【小题 1】孙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两件事?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4分) ( 1)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 2)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 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

19、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小题 3】结合全文, 说说题目 “点燃一个冬天 ”有怎样的含义。( 4分) 【小题 4】文中的孙老师和他的妻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回答。( 4分) 答案: 【小题 1】用自己家的煤给孩子烤火取暖;听到孩子没有回家的消息匆忙的跑去寻找学生。( 4分。每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2】( 1)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的感人。 ( 2)示例: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4 分。每句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3】学生们送的木炭 能满足孙老

20、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 4分,每点 2分 .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4】孙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关怀备至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顾家、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的好女人。( 4分。每点 2分。言之有理,有欠缺酌扣)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可知,前半部分写孙老师用自己家里的煤给孩子们生火取暖,后半部分写孙老师听说孩子们放学不 回家亲自去寻找。只要通读全篇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

21、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全文,所以要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 “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 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只是描写,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也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加以 赏析。 “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 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 做什么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 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

22、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作用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可以首先选择修辞。 【小题 3】试题分析: “点燃一个冬天 ”是文章的题目,通读全篇我们不难理解,它既指学生们为孙老师家烧的木炭可以提供一个冬天的取暖,更指学生们的对孙老师的情义可以在寒冷的冬天里使老师一家人感到温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 章内容。要求分析标题含义的,文章的题目一定有其深层的意思,在分析中一定要分析全面,不要遗漏。 【小题 4】试题分析: “分别 ”是关键的审题点,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及对人物的描写可知,孙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关怀备至,一心想着孩子们,很少考虑自家

23、生活的人。如 “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 “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等;他的妻子是个勤劳持家、嘴上爱抱怨,但心地善良、理解丈夫、关心孩子们的好女人,如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 ”“女人说 你看你。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二) “毒胶囊 ”有多毒? 谢滨欢 自央视曝光 “毒胶囊 ”事件以来,不少人 都

24、开始谈药色变。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它的毒到底有多毒? 经检测,药品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胶囊之所以胶囊中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猪皮和牛皮应是未经铬盐鞣制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或新鲜皮、冷冻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 来生产工业明胶。 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 B族,常见化合价为 +3、 +6和 +

25、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著的 “毒素 ”了。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 50-150微克 /千克。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201法令规定,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 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26、。 2010年,河北大学科研人员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 15个添加了明胶的食品样品中,有 13个超过 2毫克 /千克的标准,其中 10个超过了 100毫克 /千克。毫无疑问,这些市场上的食品样品中添加的都是工业明胶。 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网上有传言说,摄入 14ppm( ppm即百万分之一)的 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

27、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 容易拧开。 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选文有删改) 【注释】鞣( rou)制: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小题 1】仔细阅读第 段,说说如何鉴别 “毒胶囊 ”。( 6分)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2分) ( 1)那么, 这种 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

28、样的危害呢? ( 2) 它 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 【小题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3分) 【小题 4】下列判断,哪些不符合原文?指出来,并简述理由。 (3分 ) ( 1)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 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 2)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 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 3) “毒胶囊 ”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 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答案: 【

29、小题 1】第一从颜色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第二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第三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 6分,每点 2分。酌情给分) 【小题 2】( 1)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用毒胶囊。( 2)六价铬( 2分。每题 1分。酌情给分) 【小题 3】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无需恐慌的。( 4分。酌情给分) 【小题 4】( 3)不符合原文。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 ”,不是“毒胶囊 ”的毒性难以检测。( 3分。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

30、后确定范围,即文章的第八自然段,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即 “首先、其次、再次 ”,根据这些我们就可 以概括出答案:来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从前向后找文章介绍的内容。要提取概括的过程中,要注意标志性词语,逐一提取概括其内容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代词一般指代其前面的内容,因此首先找到句子出现的语段,在其前面寻找答案:。 “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出现在第二段, “它和氧原子抱着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 ”出现在第四段,看它们前面的语句,答案:就出来了,即: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用毒胶囊;六价铬。 考点

3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 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从前向后找文章介绍的内容。要提取概括的过程中,可以概括内容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逐一提取概括其内容,然后连缀成句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 “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结尾段有这样的语句,由此可知 “理性对待 ”要总结上文的内容,第六段有 “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这样范围基本上就确定了,即六段至结尾段之间。根据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答案:,即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了解它的

32、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无需恐慌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审题后根据题目求,确定答案:的提取范围,然 后借用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组成通顺的语句做答。 【小题 4】试题分析: “毒胶囊 ”的毒性难以检测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中说的是 “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 ”,而不是 “毒胶囊 ”的毒性难以检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去衡量。 文言文阅读 冰雪文序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

33、,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 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 人挹 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 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 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

34、,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 若:像。 特:只不过。 恣:放纵,任凭。 挹 (y):舀。 奚( x) :什么。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见风日则 易 腐(容易) B盖人生无不 藉 此冰雪之气以生(借助) C特恨遇之者不能解(痛恨) D作之者固难(本来) 【小题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其所 以 恣人挹 取受用之不尽者 此可 以 为援而不可图也 B 而 夜气则冰雪也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 C入冰雪 则 不败 则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莫深 于 诗文安陵君受地 于 先王而守之 【小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

35、思。( 4分) ( 1)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 2)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小题 4】 “冰雪之气 ”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结合文意,简要作答。( 4 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C 【小题 3】 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 4分。每句 2分。有欠缺酌扣) 【小题 4】 .一是 “寿物 ”,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 “生物 ”,即能使事物本身得以生长和发育。( 4分。每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易、固 ”的意思较为固定, “藉 ”

36、为通假字,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 “恨 ”多是古今异义的词语,此题中的 “恨 ”在语境中应解释为 “痛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 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根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 2】试题分析: B项中的 “而 ”都是表顺接的。 C项中的 “则 ”都译为 “就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 “之 ”“于 ”“而 ”“以 ”“其 ”“为 ”“乃 ”“焉 ”等,平

37、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道 ”“期间 ”等。 “道 ”是规律的意思, “期间 ”是过程中,根据语境应译为“在认识的过程中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

38、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 的方法。 【小题 4】试题分析:首先确定答题范围,即第一段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 “寿物,生物 ”,即一是使食物保鲜,延长日期;二是使万物得到生长发育的水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根据语段的内容逐一提取概括。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题。( 5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39、 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题 1】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小题 2】诗的三、四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十分传神,为世人传诵。请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小题 1】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句写 “枯 ”,一句写 “荣 ”,是 “枯荣 ”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 顽强的生命力。 【小题 1】试题分析:审题后

40、,在几句诗中找到明显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最后的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满别情 ”是关键字眼,即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和不舍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 【小题 2】试题分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没有运用修辞,我们只能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 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

41、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3分) 【小题 1】梳洗罢, 。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 洲。(望江南温庭筠) 【小题 2】官船来往乱如麻,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小题 3】 燕子来时新社, 。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破阵子 晏殊) 【小题 4】且壮士不死即已, , ?(陈涉世家 司马迁) 答案: 【小题 1】独倚望江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 2】全仗你抬身价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小题 3】梨花落后清明 叶底黄鹂一两声 【小题 4】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分。每句 1 分,有

42、差错不给分)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晖、辨、侯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后认真通读一下,这样才能使整个默写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 句的基本内容。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归类型默写平时要有所积累,对于诗中出现的景物或事物,要及时产生联想。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

43、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请以 “面对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前有提示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提示语既提示了写作的内容 “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 ”,也提示了主旨 “无论如何,生活仍在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44、”,即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审题后,首先要在正式写作前,先要将题目补全。即首先考虑可以补什么,如可以补具体的妈妈的责备、老师的批评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失败、挫 折等。接着考虑自己可以写什么,即有哪些素材,有哪些可以驾轻就熟地写出来,最后考虑怎样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 “大 ”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 “小 ”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