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2898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安陆德安初级中学九年级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琐 屑 ( xi) 贮 蓄( zh) 祈 祷( q ) 鲜 为人知( xin) B气 氛 ( fn)执 拗 ( ni)粗 犷 ( gung) 悄 无声息( qio) C胆 怯 ( qi) 迸 发( bng)深 邃 ( su)辛苦 恣 睢( z) D 襁 褓( qing) 忌 妒( j)喧 嚣 ( xio)吹毛求 疵 ( c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祈祷( q)。 C、辛苦恣睢( z)。 D、襁褓( qi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

2、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隔漠重蹈覆辙媚上欺下心无旁鹜 B禁锢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 C喑哑原弛蜡象 恪尽职守断章取义 D殒落恼羞成怒自知之明郭然无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隔膜。 C、原驰蜡象。 D、陨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 “隔膜 ”中的 “膜 ”意思为 “思想不相通 ”,不能写成读 “m”的一些同音字;

3、 “原驰蜡象 ”中的 “驰 ”意思为 “像马一样奔跑 ”,不能写成读 “ch”的一些同音字; “陨落 ”的 “陨 ”意思为 “一种星体 ”,不能写成读 “yn”的一些同音字。 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B由中国医科院、北京联合中医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经八年临床病例跟踪治疗,研发出新一代绿色国药 “ 青心安神 ”颗粒。 C八百年前的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嘉陵江中。 D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的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去掉 “声 ”。 B、缺少主语,去掉 “由 ”。 D、用词不当,“日新

4、月异 ”表 “发生变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 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

5、又含蓄、细腻。 B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依照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 “八百里 ”指牛名, “五十弦 ”指军中的各种乐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

6、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充足的给养保证了将士们旺盛的士气,雄壮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将士们必胜的斗志。虽未开战,但词人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点评: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鉴赏题中常考的题型,那么怎样来分析呢,一般可以这样来分析:(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 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 这

7、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 “友善 ”作为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 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 “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

8、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 互帮互助活动,如 “希望工程 ”、 “送温暖 ”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

9、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小题 1】从文章第 、 、 段看, “友善 ”指的是什么? (2分 ) 【小题 2】文中的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分 ) 【小题 3】从行文来看, 、 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陈述理由。 (2分 ) 【小题 4】文中 、 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分别是 _论证和_论证。 (2分 ) 【小题 5】根据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 ”的认识。 (2分 ) 答案: 【小题 1】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广具爱心 【小题 1】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友善(论点)。这是

10、针对社会上缺乏友善的种种不良表现及结合纲要的有关内容而 提出的。 【小题 1】第段谈友善的具体行为,第段将友善具体行为上升到友善的理想境界,深化了。所以不能颠倒。 【小题 1】道理(引用)论证,事实(举例)论证。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提倡友善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三个分论点:( 1)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 2)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 3)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所以, “友善 ”指的是 “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广具爱心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 的内容,

11、锁定规定的段落,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划;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在开头通过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不良的缺乏友善的行为以及讲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提倡友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能力。 点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通过 “举例、引用 ”等方法在开篇就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可以通过层层论述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 1】试题分析:第 3段从表面上讲了一些友善的具体行为,第 4段从揭示了友善的本质。三、四两小节存在

12、一个递进关系,符合任何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两段的内容不能颠倒。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安排用意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段落的顺序是否能够颠倒,关键分析清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本文的 3、 4两段之间就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第 2段中引用 “孔子 ”的话来论证 “友善就要宽以待人 ”这一观点,第 3段中列举 “希望工程 ”等事例来论证 “友善就要乐于助人 ”这一观点。所以, 2、 3两段运用了 “引 用与举例 ”的论证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点评:议论文为了向读者表达观点,常运用一些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

13、用论证等,具体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向社会提倡友善 ”, “友善 ”的具体内容为 “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广具爱心 ”等,这要具备了这些素质,这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 ”的认识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关键在于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 “友善 ”与 “和平 ”的关系作答,联系 实际要恰当,语言通顺即可。 读张爱玲( 19分)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这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

14、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般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 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 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 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似杂说 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子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召听,是会说是非的狐子。 看了

15、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 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 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的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

16、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 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的。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侵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桃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西厢记上说: “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 ”西厢记上又说: “好思量,不量思,怎么思量? ”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

17、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小题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意思?( 3分) 【小题 2】第一段中 “单是正经的角儿, 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 ”,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 ”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至少写 2个)( 2分) 【小题 3】作者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 5分) ( 1)张爱玲散文的特点是:(每项概括不超过 4个字)( 3分) A思想: B文体: C语言: ( 2)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 ”,张爱玲的小说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2分) 【小题 4】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问题 。( 4分) 第一段说 “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

18、台上的旦角 ”, “哪一个又能比上崔莺莺 ”,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2分) “戏台上的旦角 ”指: “崔莺莺 ”指: 【小题 5】结尾部分引用了西厢记的 “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 ”,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分) 【小题 6】贾平凹在读张爱玲,我们也在读作者。请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谈谈你读本文的体会。( 3分) 答案: 【小题 1】 “读张爱玲 ”这个题目含有两重意思,既指读张爱玲的作品,又指读出了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小题 1】略 【小题 1】( 1)思想独特 文体不纯 语言风趣 ( 2)长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

19、层神气,旁人无以类比。短处: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 【小题 1】女性文章 张爱玲散文 【小题 1】张爱玲是一个个性独特、才气如云的作家,读她的作品如同相思一样,起初不懂,随后了解,继而迷恋。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理解读张爱玲这个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表层:读张爱玲的作品;深层:读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思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标题的意思,从表层、深 层这两个角度来理解即可。如:表层:读张爱玲的作品;深层:读张爱玲的个性与才华。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我们把人物和相应的作品要对应起来。如:白蛇传 -白素贞,边城 -翠翠

20、。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不能张冠李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意积累,并加强记忆。 【小题 1】试题分析:( 1)根据文章第 1-2两段的内容概括出 “张爱玲 ”作品的“思想 ”为 “独特 ”;文体 “不纯 ”; “语言 ”为 “风趣 ”。( 2)根据文章第 3段分析出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为 “长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旁人无以类比。短处: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之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的短语,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

21、可。比如( 1)锁定 1-2两小节的内容进行概括,( 2)锁定第 3段的内容来概括张爱玲作品的长处与短处。 【小题 1】试题分析:为了表现 “张爱玲散文 ”的 “思想 ”,作者把 “戏台上的旦角 ”比作 “大部分女性的文章 ”,把 “崔莺莺 ”比作 “张爱玲的作品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其作品在思想方面的经典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点评: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比如本文为了表现作者对张爱玲作品的赞美之情,用了形象的比喻来传递这种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理解结尾引用西厢记的语言来结束全文,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22、;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表现张爱玲的才气,表达作者对张爱玲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结尾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 来分析即可。比如: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表现张爱玲的才气,表达作者对张爱玲的赞美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形象,每位读者对此篇文章的阅读感受都不尽相同。如: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 “异数 ”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

23、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 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读张爱玲作品感受的能力。 点评:此题为一道开放题,只要围绕 “张爱玲的作品 ”的内容详细的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24、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25、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 1】下列划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C与臣而将四 矣 泯然众人 矣 D非 士 之怒也 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小题 2】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一概略去不写,直接

26、写会见时的对话。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唐雎的委婉坚定,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C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张曲折,富于戏剧性,同时,人物语言简洁,富于个性等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很多。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 4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 4】唐雎与秦王的斗争中,他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案: 【小题 1

27、】 C 【小题 1】 B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A、表疑问语气 表肯定语气。 B、表疑问 表肯定 C、都为“句尾语气词,无意义 ”。 D、壮士 范围比 “第一个 ”大一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虚词作用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关在在于平时的积累。比如: “也 ”的作用: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 “啊 ”、 “呀 ”;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 “呢 ”、 “吗 ”;( 5)与 “者 ”连用,判断句标志,表判断语气。 【小题 1】试题分析: B、文章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义正词

28、严,口风锐利,唐雎的沉着干练,秦王的骄横无理,阴险狡诈,无不跃然纸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采用排除法。比如:本文重点写了唐雎与秦王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情节生动,让读者明白 “邪不压正 ”,从中也让读者看到一个沉着干练的唐雎以及 一个阴险、狡诈的秦王。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 1)句时,注意 “若是如果的意思,素是白色的的意思 ”,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完整性。翻译( 2)时,注意 “夫是句首语气词,无意思;而表转折,以是凭借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 ”,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准确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

29、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 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1】试题分析: 一是 “巧 ”在言辞委婉,言之有 “节 ”上;二是 “巧 ”在针锋相对、言之有 “据 ”上;三是 “巧 ”在以行证言,言之有 “力 ”上。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 “道义 ”和 “威力 ”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当然,如果唐雎手中没有真理,没有尊重客观实

30、际的科学态度,那么,说话技巧再高明,充其量也只能是诡辩而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话技巧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围绕 “言辞委婉、不 卑不亢 ”以及 “道义 ”等角度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语言表达 语文综合性学习 (9分 ) 【小题 1】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 !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 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 “好读书、读好书 ”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 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

31、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 ”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 ) 我的座右铭: 【小题 2】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下面向你介绍两位名人的读书方法。你还有另外的读书方法吗?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4 分) 茅盾 “背书 ” 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 120回红楼梦,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指定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 “背书 ”是分不开的。 华罗庚 “猜书 ”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 “猜书 ”。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打开浏览一

32、遍。如果 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的猜想一致,就不再读了。他的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 想象能力。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有关 “热爱读书 ”的名言有很多。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收集有关 “读书 ”的名句的能力。 点评:此题为一道开放题,所写的座右铭只要与 “热爱读书 ”有关即可。为了能够顺利解答此题,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并加以分类。 【小题 1】试题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的读书方法为: “笔记法,心有疑 随札记 ”,因为我认为只有记笔记

33、,才能把心中的疑问付诸笔端,同时还能把自己的心得及时的记录下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读书心得的能力。 点评:本题为一道开放题,只要把平时读书的方法记录下来即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要及时的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读书。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5分) 【小题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小题 2】 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

34、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2分) 第一组:林冲和武松 第二组:诸葛亮和周瑜 答:我选第 组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小题 1】人物 吴用 情节 智取生辰纲 【小题 1】我选第 一 组 相同点: 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 不同点: 林冲是禁 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 我选第 二 组 相同点: 都有治军才能 ,充满智慧,有儒将风度。 不同点: 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 试题分析:( 1)吴用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排名第三。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人称 “智多星 ”。与晁盖自幼结

35、交。与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受招安后,因见宋江被害,与花荣一 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2) 第一组:林冲和武松 相同点:两个人都是武艺高强之人。不同点:林冲:生活在社会上层,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对所有事情都忍就忍,知道后来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上了梁山。武松:生活在社会下层,是个刚烈的汉子,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林冲不同的是,有仇必报、好打抱不平。第二组: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与周瑜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他俩都是羽扇伦巾白袍。诸葛亮比较内敛,比周瑜成熟许多

36、,相反周瑜则锋芒毕露,这样容易把自己缺点暴露在敌人面前,赤壁之战后的南郡之战就是因为性格上的 缺陷而被孔明算计,出全力而作嫁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点评: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 “博闻强记 ”,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默写 按要求默写( 6分) 【小题 1】 ,背灼炎天光。 【小题 2】 ,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 3】出师表中与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

37、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 , _ 【小题 4】请写出古诗人 “伤离别 ”的连续两句诗: , 答案:略 试题分析:默写( 1),注意 “尽 ”;默写( 2),注意 “蚱蜢 ”;默写( 3),注意“陟、臧否 ”的写法,还要注意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一提示语;默写( 4)时,注意 “伤离别 ”这一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 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初三啦!我们常常这样感叹。初三是三年初中生活的

38、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将面临中考激烈的竞争,我们肩负着全家的殷切希望,我们站在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岔路口。由此种种,我们必须作出努力与抉择。初三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刻骨铭心。 请以 “人在初三 ”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初三是初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阶段,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每个人都在题海和考试中度日;初三也是初中阶段最艰苦的阶段,要承担来自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的考验,也许每一个同学看待初三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说:初三的 心情试复杂的,初三的生活试多彩的,初三的感受试独特的,初三的思考是深刻的,人在初三,身处此境,你一定由许多话想要倾诉。因此你或讲述初三的故事,或书写初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初三的见解,或展望初三的前景,或抒发初三的感受。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的受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由于此篇习作是一篇话题作文,所以在写作的格式上,可以运用日记的形式来展示初三的每一天;可以运用舞台剧本的形式来表现初三生活的不同侧面;可以运用小标题,借助场景组合反映初三生活的丰富多彩;还可以具体描写初 三发生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选好写作的切入点,拟一个靓丽的题目,确立一个写作的中心,然后把自己想说的关于初三的内容真切地表达出来,注意感情地真实与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