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29284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团九年级第二学期 3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倒数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3( ) =1, 3的倒数是 故选 C 考点:倒数 如图,正方形 ABCD中, AB=6,点 E在边 CD上,且 CD=3DE将 ADE沿 AE对折至 AFE,延长 EF 交边 BC 于点 G,连接 AG、 CF下列结论: ABG AFG; BG=GC; AG CF; S FG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正确因为 AB=AD=AF, AG=AG, B= AFG=90, Rt ABG Rt

2、AFG( HL); 正确因为: EF=DE= CD=2,设 BG=FG=x,则 CG=6x在直角 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6x) 2+42=( x+2) 2,解得 x=3所以 BG=3=63=GC; 正确 CG=BG, BG=GF, CG=GF, FGC是等腰三角形, GFC= GCF 又 Rt ABG Rt AFG; AGB= AGF, AGB+ AGF=180 FGC= GFC+ GCF, AGB= AGF= GFC= GCF, AG CF; 错误 S GCE= GC CE= 34=6 GF=3, EF=2, GFC和 FCE等高, S GFC: S FCE=3: 2, S GFC=

3、 6= 3 故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 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直线 y=kx+b经过点 A( 1, 2)和点 B( 2, 0),直线 y=2x过点 A,则不等式 2x kx+b 0的解集为( ) A x 2 B 2 x 1 C 2 x 0 D 1 x 0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图形找出一次函数 y=kx+b的图象在一次函数 y=2x的图象的上方的部分,且函数值都小于 0即可根据图形可得,不等式 2x kx+b 0的解集为 2 x 1 故选 B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某中学篮球队 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4、17 18 人数 1 4 3 2 2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5, 16 B 15, 15 C 15, 15.5 D 16, 15 答案: A 试题分析: 14岁有 1人, 15岁有 4人, 16岁有 3人, 17岁有 2人, 18岁有 2人,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时 15, 队员年龄的众数为 15岁; 一共有 12名队员, 因此其中位数应是第 6和第 7名同学的年龄的平均数, 中位数为( 16+16) 2=16, 故中位数为 16 故选 A 考点: 1.众数 2.中位数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a+a1=a+ = ,所以

5、A选项错误; B、 a2 a3=a5,所以 B选项错误; C、( a) 4a 2=a4a 2=a2,所以 C选项正确; D、( +1)( 1 ) =( 1+ )( 1 ) =12=1,所以 D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同底数幂的乘法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负整数指数幂 圆心角为 60的扇形面积为 6cm2,则此扇形弧长为( ) A 2cm B 4cm C 6cm D 12cm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扇形的半径长是 r,则 =6,解得: r=6则弧长是:=2cm 故选 A 考点:弧长的计算 二次函数 y=x2的图象向上平移 2个单位,得到新的图象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6、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抛物线平移不改变 a的值,根据平移口诀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可知移动后的顶点坐标,再由顶点式可求移动后的函数表达式原抛物线的顶点为( 0, 0),向上平移 2个单位,那么新抛物线的顶点为:( 0, 2)可设新抛物线的式为 y=( xh) 2+k,代入得 y=x2+2 故选 C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如图为主视图方向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上面看可得到三个左右相邻的长方形, D符合 故选 D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下列图案由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组成,其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可知图案 A、 C、 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图案 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轴对称图形 关于近似数 2.41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确到十分位,有 2个有效数字 B精确到百位,有 4个有效数字 C精确到百位,有 2个有效数字 D精确到十分位,有 4个有效数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 2.4103中, 4在百位上,则精确到了百位,有 2个有效数字 故选 C 考点: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 填空题 如图,四边形 ABCD内接于 O, BD是 O 的直径, AC 和 BD相交于点 E

8、,AC=BC, DE=2cm, AD=5cm,则 O 的半径为是 _ _ cm.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AO, CO, 因为 OC=OC, AO=BO, AC=BC, 所以 AOB BOC(SSS), 所以 ACO= BCO, 又 OC=OB, 所以 OBC= OCB, 则 OBC= ACO, 又 OBC= CAD, 所以 ACO= OBC= CAD, 以 AD/OC, 所以 , 即 , 所以 OE= , 则半径为 2+ = 故答案:是 考点: 1.三角形全等 2.平行线性质 已知函数 y1=x, y2=x2和 y3= ,有一个关于 x的函数,不论 x取何值, y的式总是取 y1、 y2、

9、y3中的值的较小的一个,则 y的最大值等于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知: y的最大值等于 1. 故答案:是 1 考点: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如图,在 ABC中, AB=AC, M、 N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D、 E为 BC上的点,连结 DN、 EM.若 AB=13cm, BC=10cm, DE=5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MN,则 MN 是 ABC的中位线, 因此 MN= BC=5cm; 过点 A作 AF BC 于 F,则 AF=12cm 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底长都是 5cm,且高的和为 12cm; 因此 S 阴影 = 512=30cm2 故

10、答案:是 30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如图,在半径为 3 的 O 中, Q、 B、 C 是 O 上的三个点,若 BQC=36,则劣弧 的度数是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OB, OC, 则 BOC=2 BAC=236=72, 故劣弧 BC 的度数是 72 故答案:是 72 考点:圆周角定理 分解因式: =_ 答案:( xy)( xy+1) 试题分析: x22xy+y2+xy=( x22xy+y2) +( xy) =( xy) 2+( xy) =( xy)( xy+1) 故答案:是( xy)( xy+1) 考点:因式分解 -分组分解法 若双曲线 过两点( -1, y1),( -3, y2),则有

11、 y1_y2(可填 “ ”、“ ”、 “ ”) 答案: 试题分析:将( 1, y1),( 3, y2),分别代入 y= 得, y1=2, y2= ,y1 y2 故答案:是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答题 如图,已知矩形 OABC 中, OA=2, AB=4,双曲线 ( k 0)与矩形两边 AB、 BC 分别交于 E、 F. ( 1)若 E是 AB的中点,求 F点的坐标; ( 2)若将 BEF沿直线 EF 对折, B点落在 x轴上的 D点,作 EG OC,垂足为 G,请证明 EGD DCF,并求出 k的值 . 答案:( 1)点 F的坐标为( 4, 1);( 2)证明见, k=3 试题

12、分析:( 1)根据点 E是 AB中点,可求出点 E的坐标,将点 E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式可求出 k的值,再由点 F的横坐标为 4,可求出点 F的纵坐标,继而得出答案:; ( 2)证明 GED= CDF,然后利用两角法可判断 EGD DCF,设点 E坐标为( , 2),点 F坐标为( 4, ),即可得 CF= , BF=DF=2 ,在Rt CDF中表示出 CD,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 k的值 试题:( 1) 点 E是 AB的中点, OA=2, AB=4, 点 E的坐标为( 2, 2), 将点 E的坐标代入 y= ,可得 k=4, 即反比例函数式为: y= , 点 F的横坐标为 4, 点 F的纵坐

13、标 = =1, 故点 F的坐标为( 4, 1); ( 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BE=DE, BF=DF, B= EDF=90, CDF+ EDG=90, GED+ EDG=90, CDF= GED, 又 EGD= DCF=90, EGD DCF, 结合图形可设点 E坐标为( , 2),点 F坐标为( 4, ), 则 CF= , BF=DF=2 , ED=BE=ABAE=4 , 在 Rt CDF中, CD= , ,即 , =1, 解得: k=3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在 Rt ABC中, ACB=90, BE平分 ABC, D是边 AB上一点,以 BD为直径的 O 经过点 E,且交 BC 于点

14、 F ( 1)求证: AC 是 O 的切线; ( 2)若 BF=6, O 的半径为 5,求 CE的长 答案:( 1)见 ( 2) 4 试题分析:( 1)连接 OE,证明 OEA=90即可; ( 2)连接 OF,过点 O 作 OH BF 交 BF 于 H,由题意可知四边形 OECH为矩形,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计算出 OH的长,进而求出 CE的长 试题:( 1)连接 OE OE=OB, OBE= OEB, BE平分 ABC, OBE= EBC, EBC= OEB, OE BC, OEA= C, ACB=90, OEA=90 AC 是 O 的切线; ( 2)连接 OE、 OF,过点 O 作 OH

15、BF 交 BF 于 H,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 OECH为矩形, OH=CE, BF=6, BH=3, 在 Rt BHO 中, OB=5, OH=4, CE=4 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已知关于 x、 y的方程组 的解满足 x 0, y 0,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答案: a的取值范围是 a 2 试题分析:先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 x、 y,然后列出不等式组,再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公共部分即可 试题: , 3 得, 15x+6y=33a+54 , 2 得, 4x6y=24a16 , + 得, 19x=57a+38, 解得 x=3a+2, 把 x=3a+2代入 得, 5( 3a+2) +2y=11

16、a+18, 解得 y=2a+4,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x 0, y 0, , 由 得, a , 由 得, a 2, 所以, a的取值范围是 a 2 考点: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已知直线 ,点 A, B, C在直线 上,点 E, F, G在直线 上,任取三个点连成一个三角形,求: ( 1)连成 ABE的概率; ( 2)连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在直线 上的概率 答案:( 1)连成 ABE的概率为 ; ( 2)连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在直线 l2上的概率为 试题分析:列举出符合题意的各种情况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 试题:由 l1上选一个点,在 l2上选两个点可以得到

17、 33=9个三角形,由 l1上选两个点,在 l2上选一个点可以得到 33=9个三角形,即任取三个点连成一个三角 形总个数为 18个, ( 1)连成 ABE的概率为 ; ( 2)连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在直线 l2上的概率为 考点:几何概率 如图 AB 是半圆的直径,图 1 中,点 C 在半圆外;图 2 中,点 C 在半圆内,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画图 ( 1)在图 1中,画出 ABC的三条高的交点; ( 2)在图 2中,画出 ABC中 AB边上的高 答案:图形见 试题分析:( 1)根据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画图即可; ( 2)与( 1)类似,利用圆周角定理画图 试题:( 1)如图

18、所示:点 P就是三个高的交点; ( 2)如图所示:延长 AC、 BC 分别交半圆于点 D, E,连接 AD, BE,并延长相交于点 P,连接 PC并延长交 AB于 T,则 CT就是 AB上的高 考点:作图 复杂作图 函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已知 A、 B两地相距 30千米,小王以 40千米 /时的速度骑摩托车从 A地出发匀速前往 B地参加活动请选择两种方法来表示小王与 B地的距离 y(千米)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 答案:函数式: y=3040x(0x ),图像见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函数关系式: y=3040x(0x ),由式可以画出函数图像 试题: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函数式

19、: y=3040x(0x ), 图像如图所示: 考点:一次函数图像及式 平面直角坐标中,对称轴平行于 y轴的抛物线经过原点 O,其顶点坐标为( 3, ); Rt ABC的直角边 BC 在 x轴上,直角顶点 C的坐标为( ,0),且 BC=5, AC=3(如图 1) 图 1 图 2 ( 1)求出该抛物线的式; ( 2)将 Rt ABC沿 x轴向右平移,当点 A落在( 1)中所求抛物线上时Rt ABC停止移动 D( 0, 4)为 y轴上一点,设点 B的横坐标为 m, DAB的面积为 s 分别求出点 B位于原点左侧、右侧(含原点 O)时, s与 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 m的取值范围(可

20、在图 1、图 2中画出探求); 当点 B位于原点左侧时,是否存在实数 m,使得 DAB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直接写出 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y= x23x; ( 2) 当点 B位于原点左侧时, S= m+10( 4.5m 0), 当点 B位于原点右侧(含原点 O)时, S= m+10( 0m 2), 存在, m1=1, m2=4, m3=4.4 试题分析:( 1)根据抛物线顶点坐标为( 3, ),利用顶点式求出即可; ( 2)根据当点 B位于原点左侧时以及当点 B位于原点右侧(含原点 O)时,分别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 1)由题意,设所求抛物线为 y=a( x3) 2 将点( 0, 0)代入 ,得 a= y= x23x; ( 2) 当点 B位于原点左侧时,如图( 1): S=S OBD+S 梯形 OCADS ABC= 4 ( m) + ( 4+3)( 5+m) = m+10 S= m+10( 4.5m 0), 当点 B位于原点右侧(含原点 O)时,如图( 2): S=S 梯形 OCADS OBDS ABC= ( 4+3)( 5+m) 4 m = m+10 S= m+10( 0m 2); m1=1, m2=4, m3=4.4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