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9557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北京北方交大附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解: A、 与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无法合并, C、 , D、,故错误; B、 ,本选项正确 . 考点:实数的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 1,在矩形 中,动点 从点 出发,沿 方向运动至点 处停止设点 运动的路程为 , 的面积为 ,如果 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 2所示,则当 时,点 应运动到 A 处 B 处 C 处 D 处 答案:

2、 C 试题分析:由图可得当点 R运动到 PQ上时, MNR的面积 y达到最大,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到 Q点以后,面积 y开始减小;根据这个特征即可求得结果 . 解:当点 R运动到 PQ 上时, MNR的面积 y达到最大,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到 Q点以后,面积 y开始减小; 故当 x=9时,点 R应运动到 Q处 故选 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点评: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点 在双曲线 上,轴于 D, 轴于 ,点 在 轴上,且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A 6

3、B 12 C 18 D 24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 A作 AG垂直于 x轴,交 x轴于点 G,由 AO=AF,利用三线合一得到 G为 OF的中点,根据等底同高得到三角形 AO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 AFD的面积,再由 A, B及 C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根据反比例的性质得到三角形 BOD,三角形 COE及三角形 AOG的面积都相等,都为 ,由反比例式中的 k值代入,求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三角形BOD的面积 +三角形 COE的面积 +三角形 AOG的面积 +三角形 AFG的面积 =4三角形 AOD的面积,即为 2|k|,即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 解:过 A作 AG x

4、轴,交 x轴于点 G AO=AF, AG OF, G为 OF的中点,即 OG=FG, S OAG=S FAG, 又 A, B及 C点都在反比例函数 上, S OAG=S BOD=S COE= =3, S OAG=S BOD=S COE=S FAG=3, 则 S 阴影 =S OAG+S BOD+S COE+S FAG=12, 故选 B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点评:反比例函数 ( k0)图象上的点到坐标轴的垂线,此点到原点的连线及坐标轴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熟练掌握此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3cm, 5cm, 6cm,则连结三边中点所

5、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A 3.5cm B 7cm C 14cm D 28cm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 解: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3cm, 5cm, 6cm 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 故选 B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完成 .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

6、出判断 . 解: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C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也可能是筝形,故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 . 考点: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若分式 的值为零,则 的值是 A 2或 -2 B 2 C -2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 0且分母不为 0时,分式的值为零 . 解:由题意得 ,解得 ,则 故选 C. 考点:分式值

7、为零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即可完成 . 某校篮球课外活动小组 21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身高( cm) 170 176 178 182 184 人数 4 6 5 4 2 则该篮球课外活动小组 21名同学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76, 176 B 176, 177 C 176, 178 D 184, 178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组数据中个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解:因为这组数据中个数最多的是 176,所以这 21名同学身高的众数是 176 21名

8、同学的身高的最中间的数据是第 11名同学的身高 178,所以这 21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 178 故选 C. 考点:统计的应用 点评:统计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一般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各种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如图,在 中,已知 平分 交 边于点 ,则 等于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到 ,即可求得 CE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 解: ABCD AD=BC=8cm, AB=CD=6cm, AD BC DE平分 CE=CD=6cm BE=BC-CE=2cm 故选 A. 考点:平行

9、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填空题 已知如下一元二次方程 : 第 1个方程 : ; 第 2个方程 : ; 第 3个方程 : ; 按照上述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排列规律,则第 8个方程为 ; 第 ( 为正整数 )个方程为 ,其两个实数根为 . 答案: x2+16x-1=0, (2n+1)x2+2nx-1=0, x1=-1,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所给方程的特征可知二次项系数是从 3开始的连续奇数,一次项系数是从 2开始的连续偶数,常数项均为 -1,根据这个

10、规律求解即可 . 解:由题意得第 8个方程为 17x2+16x-1=0,第 ( 为正整数 )个方程为(2n+1)x2+2nx-1=0 ,解得 x1=-1, . 考点:找规律 -式子的变化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所给式子的特征得到规律,再根据得到的规律解题即可 .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中, , 为垂足,如果 ,则 的度数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 B的度数,再由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 解: 平行四边形 , B=60 =180-90-60=30.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

11、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个根为 0,则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把 代入方程 即可得到关于 a的方程,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 0求解即可 . 解:由题意得 , ,则 考点:方程的根的定义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程的根的定义:方程的根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函数 的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试题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号下的数为 非负数,二次根式才有意义 . 解:由题意得 , .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

12、完成 . 解答题 在四边形 中,对角线 平分 ( 1)如图 ,当 , 时,求证: ; ( 2)如图 ,当 , 与 互补时,线段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 3)如图 ,当 , 与 互补时,线段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 答案:( 1)在四边形 中,由 平分 , 可得 ,又 , 可得 , 根据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到结论; ( 2) ; ( 3) 试题分析:( 1)在四边形 中,由 平分 , 可得,又 ,可得 ,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到结论; ( 2)过 点分别作 CE 于 E, CF 交 AB延长线于 F,根据角平分

13、线的性质可得 CE=CF,由 , 可得,再结合 可证得 ,即得,再结合( 1)中 即可求得结果; ( 3)解法同( 2) 解:( 1)在四边形 中, , 又 , 即 ; ( 2) 证明如下:如图,过 点分别作 CE 于 E, CF 交 AB延长线于 F, , 由( 1)知 ; ( 3)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已知直线 与 轴、 轴分别交于点 ,与双曲线分别交于点 ,且 点的坐标为 . ( 1)分别求出直线 及双曲线的式; ( 2)求出点

14、的坐标; ( 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 . 答案:( 1) , ;( 2) D(-2, 1);( 3) 试题分析:( 1)由点 C(-1, 2)在直线 及双曲线上即可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 2)把( 1)中求得的两个式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 ( 3)找到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的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 x值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结果 . 解:( 1) C(-1, 2)在双曲线 上, k=-2 ,即双曲线式为 C(-1, 2)在直线 上, 2=-1+m, m=3 直线式为 ; ( 2)由 解得 或 点 D(-2, 1); ( 3)当 时, . 考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

15、交点问题 点评:一次函数与反比例 函数的交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已知四边形的周长为 32,求 的长 . 答案: 试题分析:连结 BD,由 AB=AD=8, A=60可证得 ABD为等边三角形,即得 BD=8, ADB=60,再结合 ADC=150可得 CDB=90,根据四边形的周长为 32可得 BC+CD=16,设 BC=x,则 CD=16-x,在 Rt DBC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列方程求解 . 解:连结 BD AB=AD=8, A=60, ABD为等边三 角形 BD=8, ADB=60 ADC=150,

16、CDB=90 C 四边形 ABCD=AB+BC+CD+DA=32 BC+CD=16 设 BC=x,则 CD=16-x 在 Rt D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 x=10,即 BC=10.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 ( 1)求证: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 2)若 ,求证:方程有一个实数根为 1. 答案:( 1)先根据题意表示出 ,再根据所得的代数式的特征求解即可;( 2)由 m-n-1=0可得 n=m-1,再代入原方程求解即可作出判断 .

17、 试题分析:解:( 1) =(n-2m)2-4(m2-mn)=n2 n230 30 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 ( 2)由 m-n-1=0解得 n=m-1 方程为 x ( m-1-2m) x m -m(m-1)=0 整理得 x -( m+1) x m=0 解得 x=1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 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方程没有实数根 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每两名同学之间都互送了一件礼物,所有同学共送了90件礼物,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聚会

18、答案:人 试题分析:设共有 x名同学参加了聚会,根据 “每两名同学之间都互送了一件礼物,共送了 90件礼物 ”即可列方程求解 . 解:设共有 x名同学参加了聚会,由题意得 x(x-1)=90 解得 x1=-9, x2=10 经检验 x=-9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 x=10 答 : 共有 10人参加了聚会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求解,最后注意舍去不符合题意的解 . 小明学完统计知识后,随机调查了他所住小区若干名居民的年龄,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如下扇形和条形统计图: 请根据以上不完整的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小明共调查了 名居

19、民的年龄,扇形统计图中 a , ;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 3)若该辖区年龄在 0 14岁的居民约有 3500人,请估计年龄在 15 59岁的居民的人数 答案:( 1) 500, 20%, 12%;( 2)如下图;( 3) 11900人 试题分析:( 1)根据 15 40岁的居民的认识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从而可以求得扇形统计图中 a、 b的值; ( 2)根据( 1)中求得的调查的总人数即可求得 40 59岁的居民的人数,从而可以得到结果; ( 3)先求出该辖区居民的总人数,再乘以年龄在 15 59岁的居民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结果 . ( 1)小明共调查了 23046% 500

20、名居民的年龄,则 a 100500 20%, 60500 12%; ( 2) 40 59岁的居民的人数 500-100-230-60 11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 ( 3) (人) 答:估计年龄在 15 59岁的居民有 11900人 . 考点:统计图的应用 点评:统计图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已知:如图,点 是 的边 上一点, , 交 于点 ,若 ,求证: . 答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DAC= NCA,再结合 ,对顶角相等可证得 AMD CMN,即可得到 AD=CN,从而可以证得四边形 ADCN是平行

21、四边形,问题得证 . 试题分析:证明: NC AB DAC= NCA 在 AMD和 CMN中 AMD CMN( ASA) AD=CN 又 AD NC, 四边形 ADCN是平行四边形 CD=AN.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用配方法解方程: 答案: 试题分析:先移项,方程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最后根据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即可 . 解: .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点评:解一元二 次方程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

22、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解分式方程: 答案: 试题分析:先去分母得到整式方程,再解得到的整式方程即可,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要写检验 . 解:去分母得 解得 检验:当 时, , 为原方程的解 . 考点:解分式方程 点评:解分式方程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计算:( 1) ;( 2) 答案:( 1) ;( 2) 1 试题分析:( 1)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规律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2)先对小括号部分通分,同时把除化为乘,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即可 . ( 1) ; ( 2) . 考点:实数的运算,分式的化简 点评

23、: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已知关于 x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 : ;方程 : . ( 1)若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解方程 ; ( 2)若方程 和 中只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请说明此时哪个方程没有实数根,并化简 ; ( 3)若方程 和 有一个公共根 ,求代数式 的值 答案:( 1) ;( 2) ;( 3) 5 试题分析:( 1)根据方程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可得 ,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 0 即可求得 k 的值,然后再代入方程 求解即可; ( 2)由方程 得 2= ,再根据 可得 ,由方程 、 只有一个有实数根可得 ,即可求得 k的取

24、值范围,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 ( 3)由 a是方程 和 的公共根可得 ,即可得到 , ,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 解:( 1) 方程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由 得 k+210 由 得 (k+2)(k+4)=0 k+210 k=-4 当 k=-4时,方程 为 : . 解得 ; ( 2)由方程 得 2= . -(k + 2) (k+4) =3k2 6k+5 =3(k+1)2 20. . 方程 、 只有一个有实数根, 此时方程 没有实数根 . 由 得 (k+2)(k+4)0 . (k+2)(k+4)0 ; ( 3) a是方程 和 的公共根 , , = = =2+3=5.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方程没有实数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