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40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徐州城北中学七年级 3月综合练习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 “开皇之治 ”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历史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但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实行科举制,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经济上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因此纵观

2、隋朝历史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A,B,C符合题意, D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本题选 D。 考点:对隋朝的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隋朝和秦朝一样虽然短暂而 亡,但却创立了一套影响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于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

3、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 A,C ,D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项表述不正确,它只能是北方劳动人民南迁的原因,本题选 B。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 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观察下

4、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 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对外交流密切的认识,根据题干唐朝出图土的大量的大食金币,波斯撒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来看,唐朝时期和大食,波斯和东罗马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体现了唐朝的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A,B,D不符合题 意,本题选 C。 考点:唐朝的对外贸易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时期,政治清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往繁盛,对于唐朝时期和外国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掌握。

5、世界上最早发行流通的纸币 交子,出现在( )时期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 -交子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 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本题选 C。 考点:最早的纸币 -交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交子 ”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

6、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 “交子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 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A “回鹘衣装回鹘马 ” B “车书本一家 ” C “和同为一家 ”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 “回鹘衣装回鹘马,回鹘也叫回纥,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唐朝时和回纥交往密切, B.“车书本一家 ”是指渤海和唐朝的关系密切,渤海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渤海政权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东北

7、各族和汉族的融合,都有推动作用。C项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和同为一家 ”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是指唐朝和日本的关系密切,不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 A,B,C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和认识能力,唐朝时期,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政策,导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尤其是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 握。 唐陇西行写道: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 “胡

8、 ”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唐朝民族关系中吐蕃的史实,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以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的胡是指吐蕃,根据所学知识, 7 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所以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要求同学们把回纥,吐蕃,六诏少数民族和现在的少数民族对应起来,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新疆居民主要是维吾尔族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9、属于较易题。 唐太宗吸取 “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接受隋亡的教训,政治上,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谏臣魏征等,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B, C, 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贞观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的盛世局面,如文景之治,光

10、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盛世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同学们一定要正确的评价封建盛世,盛世局面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但是即使在盛世下,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人民的生活也很贫困。 中国人民大 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 “太宗继位 ”、 “魏征进谏 ”、“以民为本 ”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贞观之治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太宗继位 ”、“魏征进谏 ”、 “以民为本 ”唐太宗继位后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唐太宗能任人为贤 ,知人善用

11、 ;开言路 ,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本题选 B。 考点:贞观之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封建社会出现的盛世,同学们要正确看待,劳动人民是创造盛世的主人,但即使是盛世年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仍然很艰苦,提醒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除了重视正文内容外,像一些对课文有辅助作用的材料,古诗句,图片等也要认真对待,多看,多想,多观察,多分析。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 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

12、B行省制度 C金瓶掣签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国家制度有了新的设创置,而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门下,和尚书,既三省,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具体事物,因此本题选 A。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把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加强了君主专制,对于三省六部制,同学们也要掌握它的内容,三省是指中书,尚书,门下,尚书下设六部,

13、指吏,户,礼,兵,刑,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郑国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秦为了攻打南越而修建的军事工程, B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C项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 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成,本题选 C。 考点:隋朝大运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大运河的识记和理解,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

14、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综合题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 美

15、)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 3分)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 3分 )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 4分) 答案: ( 1)隋炀帝 ( 2)进士科 ( 3)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种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创立于隋朝时期的隋炀帝,唐朝得到完善。 ( 2)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的

16、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 内容。 ( 3)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全面繁荣,其中繁荣的原因之一在于统治者善于用人,科举制公平公正,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得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

17、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陆游集 ( 1)材料一表明西 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

18、息?( 4分) 答案: 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能体现其发展和开发即可) (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说明这时候江南地区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材料二说明到南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达,物资丰富,人民生活富足,江南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实仰 “东南财赋 ”和 “苏湖熟,天下足。 ”中

19、可知,到北宋,我国国家财政的来源主要是南方,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南移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 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 “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曰: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

20、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 、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 旧唐书 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3分) (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 “贞观之风 ”的重振?( 4分)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分)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3分) 答案: ( 1)唐玄宗 ( 2)启用有德有才的人,减轻农民负担,废除酷刑苛法,注意节约重视农业生产。(能说出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开元盛世 ( 3)关心民众疾苦,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不能沉溺安逸等等言之有理即

21、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观察图片根据所学可知 ,该人物是唐太宗。 ( 2)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重用谏臣魏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意思相近即可)后来又出现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 3)如果我是唐宪宗,听到崔群的话后会感触很深,为了振兴唐朝,我会像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重用贤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实行轻徭薄赋,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对历史阶段的归纳能力,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 个很重要的朝代,也是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唐朝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全面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把握历史的阶段脉络,科学公正的评价和看待唐朝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