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059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江西省婺源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滴水成冰 D蜡炬成灰 答案: D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 A 2He2 个氦元素 B O22 个氧原子 C Na+ 钠离子 D 答案: C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O2 B MnO2 C NaOH D(填化学式) 答案: 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作燃料 B金刚石很硬,可用来作装饰品钻石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形成污染的物

2、质是坏物质。 答案: C 原题改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作燃料 B、金刚石很硬,可用来作装饰品钻石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形成污染的物质是坏物质。 正确答案: C A、不正确,氧气是助燃剂,能支持燃烧,但不能作燃料; B、不正确,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刻玻璃;金刚石折光性好,可用来作装饰品。 C、正确; D、物质无好坏之分,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 “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C参加化学

3、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 答案: C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 A Fe B N2 C 2Mg D 答案: A 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 B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4、是 (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 4种分子 C该反应可能是甲烷燃烧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B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南水北调 ”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不纯净的水少 答案: D 我国盛产的香料八角中存在莽草酸( C7H10O5),由它合成达菲( C16H31O8N2P)是抗甲型 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 C用莽草酸合成达菲需要用含氮的

5、物质 D由莽草酸合成达菲时草莽酸分子没变。 答案: BD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读液体体积 D滴加液体 答案: A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构成它们的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 B 氧气和臭氧( 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 C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 2万块钛( Ti)金属板。已知

6、Ti原子核内有 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2 B Ti3+核外有 19个电子 C TiO2中含有氧分子 D CaTiO3中 Ti显 +4价 答案: C 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B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闻气味可以区分白酒和白醋 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答案: D 填空题 ( 3分)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简化)将其进行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 ( 1)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

7、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 2)用 物质,可以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 答案:过滤;( 2)活性炭(或木炭);( 3)节约用水,环保 ( 2分)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上两个方面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应用氧气: ; 隔绝氧气: 。 答案:答案:合理均给分。 ( 9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用 A与 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相

8、对分子质量为 44)是 ,这种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 ( 3)小丽将 B与 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 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 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装药品和放棉花 e加热,收集氧气。 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将该操作编号为 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 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 5)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 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

9、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所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你认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从气体性质的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说一点) 。 答案:( 1)酒精灯。( 2) 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平置瓶口,熄灭。 (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f d b e c a , 。 ( 4) BE。 ( 5)排水法;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空气发生反应 ( 3分)为了防止煤气中毒( CO中毒),工人师傅常在煤气中 加入微量的乙硫醇( C2H6S),乙硫醇具有很臭的气味。请回答: ( 1)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 。 ( 2)当发现屋内煤气泄漏时应 ,防止发生事故。 ( 3)我县

10、大多数人家使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 C3H8,C4H10等)炒菜,厨房内报 警器应安在 (选填 “上部 ”或 “下部 ”) 答案:( 1)及时发现漏气,保证安全。 ( 2)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3)下部。 ( 3分) 2009年 11月首届 “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 ”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 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自然界中消除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低碳经济 ”理念的是(填序号) 。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

11、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大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 3)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 “节能减排 ”的做法 答案:( 1)矿物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海水吸收)( 2) B( 3)随手关灯(或步行代替乘车等) ( 4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 。 A汽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冰水共存物 ( 2)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 3)使用硬水有较多危害。检验硬水的方法是 。 日常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答案: (1)BD(2)吸附杂质等微小固体颗粒 (3)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

12、生泡沫少的是硬水;煮沸 (4分 )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 a和气体 b。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 a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 b的方法是 。 (4)电解水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水由 组成。 答案: (1)电能 (2)H2(或氢气 )(3)用带火星木条伸入盛有气体 b的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4)氢氧元素组成。 ( 4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 1)电解水 _ ( )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 ( ) 答案:( 1) 2H2O 2H2+O2 ( 2) 3Fe+2O2 Fe3O4

13、 (5 分 )下图中的 、 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 B、 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 (2)B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_。 (3) A、 B、 C、 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 答案:略 (5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 A氮气 B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 D活性炭 E、金刚石 F、一氧化碳 这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 1)安在玻璃刀上划玻璃 ( 2)冰箱除臭剂 ( 3)用于食品充气包装 ( 4)实验室制取氧气 ( 5)具有还原

14、性的气体 答案: E,D,A,C,F 计算题 只有合理使用物质,才能使物质造福人类。三聚氰胺 (C3N6H6)因 “毒奶粉事件 ”破坏了它的名声,其实三聚氰胺 (C3N6H6)是有很多用途的,如制作环保阻燃剂、化肥等。请回答: (1) 组成三聚氰胺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1%) 答案:略 右图是某种加钙食盐(在加碘食盐中掺适量的食用碳酸钙)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为了测定此盐中的碳酸钙含量,取 10 g这种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 0.132 g二氧化碳。计算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略 简答题 (

15、 4 分) “釜底抽薪 ”运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杯水车薪 ”为什么不能把火熄灭? 答案: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 “釜 ”下之火熄灭。 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 (答全或只答“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柴火或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均可得 2分,答其他要点的只得 1分。如笼统同答 “不符合灭火原理 ”等 )。 ( 4分) 按国家规定,教室中 CO2的体积含量不能超过 0.15%。抽样调查发现某校教室中 CO2的含量严重超标,根据你班的实际情况,分析超标的原因并

16、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教室面积不大,空气不流通,学生数量多; 经常开窗保证空气流通,建议学校减少班级人数等 探究题 ( 3分)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否一定是纯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 题,才仕实验学校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 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为 1、 2、 3、 4、 5号,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 10%、 20%、 30%、 40%、 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中。 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 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 5个瓶内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

17、入 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 1)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号瓶与 号瓶之间。 ( 2)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 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 3)若要得到更准确的体积分数范围,只要调整 步骤中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并重复上述实验即可,你认为调整后瓶内水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 。 答案:( 1) 3 4 ( 2) 52.6% ( 3) 30% 40% ( 7分)竹子是 “有节、中空、四季常绿 ”的植物。同学们对

18、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 A、 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 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 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 气含量。 方案一 方案二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 A、 B两组同学的实验, 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 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答案:( 2)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O2 = CaCO3+H2O。 ( 3) a.将瓶中氧气耗尽。 b.二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A 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