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三、四百万年前 B 170万年前 C 7020 万年前 D公元前 21世纪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有多久。本题的题干中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 ”只是本题的导引,关键在后面的半句话 “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什么时候 ”,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请问:我国儒
2、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根据教材内容得知:选项 A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选项 B是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选项 C是孟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只是儒家的一个代表人物而不是创始人。选项 D是墨子,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故事 “塞翁失马 ”说明的是 A民贵君轻 B改革进步 C祸福相依 D虚心向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 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够相互转化。本题备选的选项中只有 C项祸福相依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 “三星堆 ”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灿烂的青铜文明。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所给的四个备
4、选的选项图片内容是什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我们可得知:选项 A是商朝时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出土于我国河南;选项 B是四羊方尊也是商朝的青铜器,土地点是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选项 D是西周中期的宝尊彝簋;选项 C是青铜立人像,是 “三星堆 ”文化的典型代表作,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 “三星堆 ”青铜文化遗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都江堰。本题的题干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二是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秦
5、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选项 A灵渠也是水利工程,但修建于秦朝;选项 C大运河大规模的兴建是在隋朝;选项 D“三星堆 ”青铜文化遗址和本题题干内容没有关联,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下列孔子的名言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成就。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选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
6、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 “恕 ”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仁 ”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选项 C“有教无类 ”,出自于论语 卫灵公,原句为 “子曰: “有教无类。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思想。 “有教无类 ”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 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选项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出自论语 学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现代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有知
7、识有文化的人)的朋友表示欢迎,也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显然和题干中提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没有关系;选项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五,指 ”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体现了一种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问鼎中原 ”的典故出自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春秋争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在上古时期鼎亦是刑具,用于烹人,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中原:黄河中
8、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 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 (今河南嵩县东北 )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 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 :“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力。王孙满委婉地说 :“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 :“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
9、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 :“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 ”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故本题 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曲辕犁的制造 B筒车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 D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衡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由教
10、材内容我们可得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中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夏、商、西周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任 用贤者勤政爱民 C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过程及原因。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大禹治水,赢得民心,因此建立夏朝。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趁机攻夏,夏朝灭亡;汤关心百姓,重视人才,使商朝
11、很快强大起来。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丧失民心,最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文王 “修德行善 ”、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国力增强。周厉王暴虐无道,发生 “国人暴动 ”,被赶下台。周幽王昏庸无道, “烽火戏诸侯 ”,被戎族杀死,西周灭亡。三 代的兴亡我们可知: “得民心者得天下 ”,故从这个道理讲,本题的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你认为哪一组思想家的主张属于同一派别 A老子和孔子 B孟子和韩非 C孔子和孟子 D墨子和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思想家孔子与老子及 “百家争鸣 ”。本题题干中所问的问题是备选答案:中
12、哪一组思想家的主张属于同一派别,这几个选项中涉及到的思想家有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墨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 “仁 ”的学说,主张 “爱人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 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 “兼爱 ”
13、、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这里面的孔子和孟子同属于儒家学派,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下列著名文物中,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是 A战国整套编钟 B铜奔马 C四羊方尊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 “钟 鼓之乐 ”及我国重要文物出土的地点。选项 B铜奔马,原名 “马踏飞燕 ”,又名 “马超龙雀 ”、 “ 铜奔马 ”,为东汉青铜器,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中;选项 C四
14、羊方尊是商朝的青铜器,其出土地点是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选项 D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 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选项 A是战国整套编钟,根据教材可知:战国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 文化的勃兴(一)。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战国七雄。这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掌握了战国七雄都有哪些国家,本题就不难解决了。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
15、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 C宋国不是战国七雄中的国家,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题干中有两个关键点:北京人遗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了在北京人的生活中能够使用火,根据教材的内容我们可得知: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故本题的答案:科选择 B。
16、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 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题干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 ”只是点明了一个史实,本题的关键在于后面的内容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什么地点,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陕西西安从地理学的地域上来说,是黄河流域。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
17、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如图是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支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题干中提到的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是建筑学上一个重大成就,这种建筑适合长江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的。选项 B北京人和选项 D半坡人从地域上来讲位于黄河流域,选项 A元谋人和选项 C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礼记所谓 “天下为公,选贤为能 ”的
18、“禅让 ”局面,发生在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尧舜禹的 “禅让 ”。题干中提到的: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为能 ”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禅让 ”,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19、、世界 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 “人文初祖 ” 黄帝。本题的题干中提到: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黄帝,传说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亦称有熊氏。孙中山先生祭文中提到的 “平定蚩尤乱 ”指的教材中提到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之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
20、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尤乱打败。综合上述内容,故确定本题的答案: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根据教材内容可知: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2008年 5月 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21、B自称为 “始皇帝 ”,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禹的功绩。本题的题干由 2008年的奥运圣火走进千年古城绍兴,引出以大禹陵为起点,进而点出所要问的关键问题 “大禹的功绩 ”是什么,明白了问题的关键,也就不难知道问题的答案:了,通过教材内容可知: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
22、 “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诸侯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春秋争霸。本题题干内容明确,主要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根据教材内容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故本题的答案:选择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填空题 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 8分)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原始社会尧、舜时期与夏朝的社会制度。根据教材内容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23、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禅让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舜前面的方框填尧;尧、舜、禹下面的括号内填禅让;禹后面的方框填启;禹、启下面的括号内填世袭。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22.识读下面两个我国古代人类的头部复原图,请回答:( 8分) A B ( 1) A是 , B是 。( 4分) ( 2)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
24、2分) ( 3)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是 。( 2分) 答案:( 1)北京人;山顶洞人 ( 2) B ( 3) B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本题给了我们两幅我国古代人类的头部复原图,根据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我们可得知:从图片 A我们可看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从图片 B我们可看 出这类远古人类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故本题的答案:为: A 是北京人;B是山顶洞人。 ( 2)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山顶洞人的生产情况。本题是在回答第一题基础上进行选择,本题主要是对山顶洞人的生产情况这一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
25、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 B。 ( 3)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本题是在回答第一题基础上进行选择,本题主要是对山顶 洞人的生活情况这一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根
26、据提示填空( 10分) ( 1)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火;山顶洞人已会 火。 ( 2)在险恶的环境里,为了生存,北京人过 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 ( 3)我 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 ( 4)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 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朝开始的。 答案:( 1)天然;人工取 ( 2)群居;氏族 ( 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 4)司母戊鼎;齐桓公 ( 5)甲骨文;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
27、活情况。主要是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等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天然;人工取。 ( 2)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主要是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等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在险恶的环境里,北京人只靠单个人的力量 ,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28、的氏族。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群居;氏族。 ( 3)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情况。主要是对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情况等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 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 4)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的名称和春秋时期的
29、第一个霸主是谁。主要是对灿烂的青铜文明和春秋争霸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司母戊鼎高 1.33米,长 1.1米,重 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司 母戊鼎;齐桓公。 ( 5)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文字的演变。主要是对我国早期文字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故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甲骨文;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30、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 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综合题 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据此回答( 8分) ( 1)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 ( 2)具体内容有哪些?( 4分) ( 3)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案:( 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 2)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
31、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试题分析: ( 1)本题的题干点明了西 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本题是第一问,考查的是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对西周分封制这一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要巩固西周的统治。照着教材准确无误地回答出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即可。 ( 2)本题的题干点明了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本题是第二问,考查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西周分封制这一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西周统治者实行分
32、封制的具体内容有: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照着教材准确无误地回答出上述内容即可。 ( 3)本题的题干点明了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本题是第三问,考查的是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作用,主要是对西周分封制这一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查。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作用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照着教材准确无误地回答出上述内容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卫鞅曰
33、: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 1)文中的 “卫鞅 ”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3分) ( 2)文中的 “变法 ”指的是什么?( 2分)主要内容有哪些?( 6分) ( 3)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商鞅;秦孝公;战国 ( 2)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3)经过商鞅变法,秦
34、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通过查阅教内容材及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可得知这句话是商鞅说的,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故我们可得知本题第一问的答案:是商鞅;第二问的答案:是秦孝公;我们知道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 356年,而战国时期的时间段是:从公元前 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故本题的第三问的答案:是战国。 ( 2)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名称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35、通过查阅教内容材及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可得知这句话是商鞅说的,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故我们可得知本题第一问的答案:是商鞅变法;第一问解决了,也就不难知道第二问了,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 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3)本小题考查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题在前两题的基础上进行回答就可以了,通过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36、富强的封建国家。照着教材准确无误地回答出上述内容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论语 请回答: ( 1)材料中的 “子 ”指的是谁 ?( 2分) ( 2)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分) ( 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4分) ( 4) “霸诸侯 ”的标志是什么?( 2分) ( 5)当时称霸的诸侯,请再列举三位( 3分) 答案:( 1)孔子 ( 2)春秋 ( 3)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37、”为号召,扩充疆界。 ( 4)公元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5)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任选三个。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孔子。材料中提到: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而这段材料出自论语,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论语一书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在论语这部书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所以开篇中的 “子曰 ”中的 “子 ”应当指的是孔子,故本题的答案:为孔子。 ( 2)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春秋时期。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有:第一,根据第一个问我们可得知: “子
38、”是指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第二,材料中提到了: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管仲与桓公(齐桓公)都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第三,霸诸侯,春秋时期典型的时代特征是诸侯争霸,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上述内容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实。 ( 3)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弄清本题的问题,那么答案:也就不难知道了,通过教材我们可得知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上述改革与采用恰当的策略,终于成就的齐桓公的霸业。 ( 4)本题考查的内容是齐桓公称
39、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明确了本题的题,我们也就不难知道本题的答案:了,通过教材内容我们可得知:公元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或者也可以直接答:葵丘会盟亦可。 ( 5)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春秋时期的称霸的霸主有哪些人。事实上也就是考查春秋五霸都有哪些人。明确了题意,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根据教材我们可得知:春秋时期的五霸,传统的说法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但基本上是沿用前一种说法。故本题的答案:为:宋襄公、晋文 公、楚庄王、秦穆公任选三个。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